元素符号为何要用拉丁文

崔小的妈妈是一名化学老师,从小崔小就看着妈妈给学生批改作业,耳濡目染,还在小学阶段的崔小就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并且懂得用化学式来表达化学反应。

这天,崔小不小心将妈妈的化学书装进了自己的包里,拿出来的时候,不少同学好奇,问长问短。

“这个长长的字母是啥意思啊?”

“这是化学反应式啊,这些字母是元素符号。”崔小解释着。

“崔小,你真厉害,什么都懂。”

“其实我也不是了解很多啊,只是了解这些最简单的化学反应而已,再高深一些的我就不懂了。”

“那为什么化学中的元素要用拉丁文呢?”突然一位同学问。

“你们看,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在化学中,元素符号是用来标记元素的特有符号,还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大多数固态单质也常用元素符号表示。

为什么元素符号要用拉丁文?1860年秋,门捷列夫参加了在德国卡尔斯卢召开的第一次化学家国际会议。这是世界化学界的第一次盛会,各国著名化学家云集卡尔斯卢。

当时,化学界正处于混乱状态。就拿化学元素的符号来说,各国各搞一套,甚至在同一个国家里,不同的化学家各用一套不同的化学符号。为了统一化学元素的符号,使各国科学工作者之间有共同的、统一的化学语言,便于进行技术交流,在卡尔斯卢会议上,各国化学家共同制定和通过了世界统一的化学符号。这些符号一直沿用到今天。

卡尔斯卢会议决议规定,化学元素的符号,均用该元素的拉丁文开头字母表示。如碳的拉丁文名称为“Carban”,其化学元素符号简记为“C”。如果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在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后面加上元素名称中另一个字母(必须小写)以示区别,如铜的拉丁文名称为“Cuprum”,其化学元素符号简记为“Cu”。

卡尔斯卢会议除了对化学元素符号作出统一规定之外,还对原子、分子、原子价、原子量等许多化学概念进行了讨论,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看法。认定: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这种学说叫作“原子——分子论”,它是现代化学的基础理论。在卡尔斯卢会议之前,有许多人反对“原子——分子论”,法国著名化学家杜马甚至说:“如果由我当家做主,我便从科学中删除‘原子’二字,因为我确信它是在我们经验之外的。”经过讨论,“原子——分子论”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承认。

另外,还对化合价和原子量的概念进行了讨论。由于原子的绝对重量很小,不便于用直接称量的方法测定原子的重量,人们决定以碳-12的重量为12来测定它们的相对重量。这相对重量叫原子量。如氧原子的重量是碳-12原子的4/3倍,氧的原子量便为16。人们还发现,在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原子是以整数结合的。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氢原子的化合价为+1价,那么氧原子则为-2价。一个氯化氢分子,由一个氯原子和一个氢原子组成,氯为-1价,氢为+1价。当时,有人认为在化合物分子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不是按固定的比例化合的,也就是说,不存在“化合价”这种概念。经过讨论也逐步明确了化合价的存在。这次会议使化学从长期的混乱状态中走向统一。

知识小链接

化合价是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化学键的数量。一个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外围的电子组成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围是分层运动的,化合物的各个原子是以和化合价同样多的化合键互相连接在一起的。元素周围的价电子形成价键,单价原子可以形成一个共价键,双价原子可形成两个σ键或一个σ键加一个π键。化合价是物质中的原子得失的电子数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数目。化合价也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一种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