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之路:梦想与信念开始的地方

河北中医学院中医系2005级 赵家有

2005年9月6日,身负家人的期望,我来到了河北中医学院读书。第一学期学习的课程主要是中医基础理论,或是与中医有缘,也许是自己的勤奋好学,我很快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去图书馆看书,做笔记。至今,我仍然保存着那本稚嫩的笔记本,权作勤奋苦读的纪念和鞭策。

大一下学期,我成为河北中医学院扁鹊医学社的一员,开始了幸福的医学生之旅。回首往事,每一位扁鹊医学社的成员都对学社赞不绝口。

扁鹊医学社得到了名誉社长李士懋老师以及刘保和、阎艳丽和张德英等诸多老师的支持和关爱。扁鹊医学社成员在诸多老师指导下,培养了浓厚的中医兴趣,并坚定了中医信念,李老为此甚是满意与欣慰。与此同时,李老多年来非常关注中医的传承,扁鹊医学社模式也许是中医传承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可推广的做法。鉴于此,李老号召扁鹊医学社成员抒写成长经历,编纂成册,耄耋之年仍为中医事业传承不懈努力,殚精竭虑。虽自恐内功不够,成书误人,但深受李老鼓舞,斗胆写写自己的学医之路,希望对中医学子有所帮助。

一、迎新聚会——学术盛宴

扁鹊医学社新成员加入后,医学社历届社员齐聚一堂举办迎新聚会。历届社员轮流发言,或讲述自己跟师心得,或寄语新社员,或回忆学医心路,或为扁鹊医学社更好地传承中医献言献策等,完整地呈现了中医学子成长的历程,使每位社员都在心中勾勒出自己成长的路线,明确方向,坚定信念。对于新成员,这是一次激发兴趣、树立目标、种下梦想的起点。

二、常规活动——水滴石穿

常规活动,每周六医学社的成员须集体交流本周的学习心得,与学校开设课程同步,大一成员集体讨论中药,大二成员集体讨论《内经》,大三成员集体讨论《伤寒论》,并且背诵本周所掌握的知识。这是一个互相监督的利器,是一个思想碰撞的舞台,正是这监督、碰撞的过程,日积月累,不知不觉中积累了丰富的中医知识,并树立了坚定的中医信念。

常规活动,这是扁鹊医学社默默努力、日积月累、甘受寂寞的最佳体现和学习中医的有效途径。

三、跟师学习——坚定信念

大三成员拥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利用课余时间,与我校老师和我社指导老师临床实习。李士懋、刘保和、田淑霄、阎艳丽、花金芳、张德英等老师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各位老师均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理论特色,效如桴鼓,视患者如亲人的高尚医德,无不影响着医学社成员。

李士懋老师带教过程中,让我为患者开方,之后他再开方,对比之后,我再详细分析其中不同,如此日积月累,提高了我辨证论治的能力。李老学术主张辨证论治以脉诊为中心,临证也确实如此,深受李老影响,我临证也以脉诊为中心。

田淑霄老师是我跟诊的第一位老师,她慈祥的面容,一丝不苟开处方的神情,对患者的叮咛,永远镌刻在我的脑海。在我总结田老师治疗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经验时,她坐在床上,把几十年的治疗验案一一摆出,为我提供病案。田老师自己写书都未曾如此查找,我深受感动。

刘保和老师海纳百川的学术品德、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深深鞭策和感动着每位跟师的学生。刘老师辨证论治强调“抓主症”,其精于脉学,长于腹诊,治病开方非常精准,效如桴鼓绝不是过奖之誉。刘老师治病过程一边思考,一边教学,把自己辨证论治的思考过程和盘托出,跟诊的学生在此熏陶下,很快培养了中医思维,熟悉了刘老师的辨证论治思路。

张德英老师力主脾实证,推崇经典,尽管提出了很多独树一帜的观点和理论,但是,在跟张老师学习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张老师学必有源、源为经典、有理有据提新知、踏踏实实验临床的理念。

李士懋老师经常鼓励年轻人坚持中医信念,很少批评我们。大二时,我冒昧地提出“肝主卫气”的说法,李老师非常担心我学错方向,毫不客气地指出我的错误,为我纠正。与此同时,刘保和老师、张德英老师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肝主卫气”。各位老师为我学医付出了很多心血,我非常感谢!

在无数个跟诊的日子里,经历了成百上千的成功案例。扁鹊医学社成员拥有了丰富知识储备,经常与带教老师产生共鸣,经过各位老师的指导,成员们加深了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坚定了中医信念。

四、专题讲座——登堂入室

扁鹊医学社经常邀请跟诊的老师对成员进行专题讲座,通过专题讲座,系统地学习老师的学术观点和理论。跟诊时的困惑也迎刃而解。中医理论水平和临床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五、中医论坛——牛刀小试

每年扁鹊医学社都会举办中医论坛。中医论坛是河北中医学院十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学术活动,全体学生几乎全部参加。由扁鹊医学社成员撰写自己学医心得、跟师经验总结等论文,送各位老师初审,各位老师的评语对于成员调整学习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初审后,根据成绩确定演讲选手。首先选手宣读论文,评委老师点评,选手回答评委老师的提问。通过中医论坛,活跃了校园学术氛围,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