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巨人崛起(《商界》2017年第8期)
- 《商界》杂志社
- 1411字
- 2021-05-28 11:19:29
是时候忘记互联网公司百度了
文/Keso 互联网观察者
不久前,百度举办了一场规模宏大的AI开发者大会,据说4 000名开发者参加了这次大会。在这次大会上,百度展示了过去数年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宣布了DuerOS和Apollo两个开放平台,并再次向外界宣示了All in AI的决心。
去年和今年,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战胜顶尖人类围棋选手的事实,引发了公众对人工智能的极大关注。百度没有参与AlphaGo那样的市场活动,也没有开发一个类似腾讯绝艺那样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但这不代表百度没有自己的人工智能棋局。
这里有一个插曲。在7月5号的大会上,李彦宏说:“前两天,我们内部讨论收购美国一家技术公司,有高管问竞争对手出价更高怎么办?我说:别担心,对手从不收购技术公司。他们会收购产品,他们会收购用户规模,他们会为收入付费,但是他们不为技术付费,只有百度愿意为技术付费。”这话并不完全符合事实,但也说明了百度目前对技术的渴求。联系到最近一段时间有关BAT的讨论,百度的焦虑不难理解。
百度是国内最早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布局、做投资的互联网巨头,以2013年初深度学习实验室的成立为标志,百度在人工智能上的布局已超过4年。不久前,今日头条和环球网智能频道分别发布了人工智能的相关研究报告,百度毫无争议地成为最具影响力和综合实力的企业。
上个月,《福布斯》选出的20位中国AI领袖中,7位来自百度。如果算上不久前离职的3位,则是半数来自百度。说百度是中国人工智能的黄埔军校,应该是符合事实的。
百度在人工智能上的阶段性领先,除了李彦宏对技术趋势更加敏感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被阿里巴巴和腾讯拉开距离。2011年以后,借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阿里巴巴和腾讯都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双双跨入全球最大市值公司前10名,而百度却进入了增长最为乏力的6年。
6年后,落差如此之大,或多或少改变了各公司面对技术趋势时的心态。即使大家都认同人工智能这个方向,阿里巴巴和腾讯既不可能、也无必要押上一切去赌一个未来,百度却别无选择,只能All in。
为了确保在人工智能上的阶段性领先转变为持久的领先,百度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政策,用Google建立开放的Android生态的态度,构建百度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和产业生态,以开放来加速平台自身的迭代和演进速度。
在百度的技术和商业棋盘上,第一次有了这么多不同领域、不同大小的国内外开发者,而百度也第一次成为一个世界性开放平台的主导者。这是一个与百度过去的身份完全不同的新角色。百度是否胜任这个角色还是个未知数。而且,所有新的技术平台都存在风险,即使是Android,在2007年发布第一个测试版的时候,也不是所有人都看好它。2年后它也仅占智能手机操作系统2.8%的份额。直到2012年,市场份额才超过半数。
陆奇说,百度有能力、有决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AI标杆企业。说实话我不太确信,但这一次百度表现出的坚定的决心,和清晰的路径,我愿意投出我的信任票。
也是在7月5号,百度AI开发者大会的同一天,阿里巴巴发布了一款智能音箱,一款可以购物,可以声纹支付的音箱,倒是符合阿里巴巴一贯的的商业哲学——它希望将一切可以交互的设备,都变成购物终端,从机顶盒、智能电视、“互联网汽车”,到智能音箱。不过,相比百度的更加宏大、更加底层、更加理想主义的开放平台,阿里巴巴的智能音箱就显得非常实用主义。
是时候忘记BAT,从零开始另外一局棋了。
编 辑:彭 靖 liqing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