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司小生意(《商界》2020年第7期)
- 《商界》杂志社
- 8329字
- 2024-12-21 03:14:13
商界明星 |BU S IN ESS STA R
姜岚昕
永远战斗的理想主义
姜岚昕仍然记得,26年前他从信阳农村第一次来到郑州读书时,繁华的城市生活给他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
马路上疾驰的汽车,街道两旁的霓虹灯,橱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甚至一瓶普通的瓶装矿泉水,所有的事物都是新鲜的。它们跃进农村少年的眼睛,也印刻在他的心里。姜岚昕感到既兴奋,又紧张,他兴奋于自己终于走出大山,能在这座城市中大开眼界;紧张于自己家庭贫困,不知道能不能融进城市和大学的全新生活。
少年姜岚昕渴望着出人头地,让家庭摆脱贫乏的农村生活。
从那时起,他几乎放弃了所有娱乐活动,他不逛公园,不去录像厅,也不打扑克,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的学业和事业上。从郑州,到西安和上海,再到北京,自嘲“野猪”的姜岚昕一路摸爬滚打,他的创业经历,像大多数70后企业家那样,混杂着草根的味道,和奋斗的热血。
到今天,他创办的世华教育集团已经成了颇具影响力的管理咨询公司,影响了数以万计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他创办的免费大学也已培育了数千名学生。
但姜岚昕仍然在战斗。凌晨1点的北京,东四环上的车辆渐少,姜岚昕的办公室里,几位陪同的工作人员已经面带倦意,姜岚昕却仍然在精神饱满地与记者交流。
“我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学校的创办者,今生就是要吃苦、遭罪、历经磨难。如果创始人都追求享受,追求个人主义,那么组织的传承将是没有生命力的。”
等飞机的少年
仰头看天上的飞机,曾经是一代青少年的情怀,它象征着繁华而神秘的世界,象征着现代化的生活。
“小时候没见过飞机,几年才会有一架那种撒农药的飞机经过。有一天,我听见外面有飞机的声音,我从床上跳起来出去看,但飞机已经飞走了。”
年少时的姜岚昕,就这样坐在家门口等了一个下午,他想等飞机飞回来,让他看上那么一眼。
但是飞机终究没有飞回来。
那个充满期待,又略显乏味的下午,是姜岚昕少年时代的缩影。他的家庭条件,即使在信阳偏僻的农村都算得上贫困,一年里吃得上肉的日子屈指可数。
姜岚昕回忆,过年的时候,每家人的餐桌上都会有一条鱼,这象征着年年有余,是过年必须要有的好兆头。
姜岚昕家里没有买鱼的钱,父亲只好寒冬腊月里帮别人在鱼塘里抓鱼。姜岚昕旁观过这种情形:鱼塘通常都不深,把土堰扒出一个口子,拦上渔网,鱼就会进到网里。为了抵抗刺骨的寒冷,每次抓鱼之前,父亲都会喝上一斤白酒暖身子。
父亲不要工钱,只要两条鱼带回家。
尽管生活清苦,姜岚昕的父母还是教给他一些很宝贵的东西。除夕夜,父亲辛苦换来的鱼被摆到了餐桌上,但父母要求姜岚昕和兄弟姐妹不能对鱼动筷子,因为鱼要留给第二天来拜年的客人。
因此,姜岚昕很小就知道,这世界上有很多比物质享受更重要的东西。
为了改变命运,改变贫寒的家境,也为了跟着心里的那架飞机出去看看,姜岚昕拼命读书,最终抓住了那把钥匙。1994年,姜岚昕被郑州大学经济法专业录取,他终于有机会走出大别山的农村,踏上人生的第一趟旅程。
在今天北京市平谷区的华夏管理学院里,校长姜岚昕要求学生每完成一学年的课程,都要走出学校进行为期6-8个月的实习,这是他曾经成长的感悟。
但他的家庭条件实在不好,从小学到中学的学费都是一路借过来的,有时靠学校老师的担保,再靠父母打零工、卖菜、卖猪还逐步补齐,遑论大学的学费。
好在郑州大学是河南最好的高等院校,在全村都难出几个大学生的当年,这几乎称得上是光宗耀祖了。于是家里东借西凑了300多元,但还是不够。
父母让姜岚昕去远嫁到江苏溧阳的姐姐家去借一些钱,同时让同在江苏打工的两个哥哥帮他想办法。
姜岚昕背着母亲用化肥袋子给他缝制的行囊,几经辗转来到了姐姐家。听说弟弟考上了大学,姐姐异常激动,把两个哥哥也喊来一起帮姜岚昕凑学费。最后,靠着两个哥哥预支的工钱、姐夫父母帮忙凑的钱,姜岚昕第一年大学的学费终于凑齐了。
坐上从南京开往郑州的火车之前,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在治安很成问题的当年,怎么保护500多元的学费不在火车上被偷?
放在哥哥身上、缝在内裤里、缠在腰上……姐姐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把这沓零钱分成了两份,分别用塑料薄膜包好,放在了姜岚昕的球鞋里。姜岚昕就这样踩着两沓钱,从南京站到了郑州。
时代的浪潮中,个人的命运既被环境推挤,又被自己改变。那一年,全国铁路在春运期间首次发送超过10亿人次的旅客,有90万大学生像姜岚昕一样走进了大学校园。
对当时的姜岚昕来说,大学像一场求生之旅,他不仅要完成学业,还要为生活费尽烦恼。
读书!挣钱!
成功的企业家往往都有充沛的精力、超强的学习能力。
雷军曾经在2年内修完了4年的学分,甚至完成了大学的毕业设计。姜岚昕的大学经历和雷军很像。
他决定在大一参加律师资格考试,这门考试的范围几乎涵盖了他本科4年的学习内容。一年多的时间里,姜岚昕都呆在学校,没有回过家。这样一能帮他节省路费,二能余出更多时间来看书。
为了省钱,姜岚昕在周末只吃两顿饭,用睡觉来熬过饥饿。
尽管付出很多努力,在一年里啃完了所有的书本,但姜岚昕的律考还是没能通过。
此时的姜岚昕已经不准备一年之后再考一次了。他把精力放在了赚钱和读书上。
在金水河畔那条街上,姜岚昕站着蹭了几百本书看,其中大多数是他最喜欢的世界名著。
而一旦有了大段的空闲时间,比如寒暑假,姜岚昕就会到社会上去找工作。他打过短工,做过促销员,帮别人卖过羊肉汤,还做过采石场的工人。
“其实采石场也不是别人想象的那么苦,也是用机器采,只需要用按钮操作就行了。”在90年代,大学生还相当金贵,但因为采石场管吃管住,姜岚昕愿意做这种“没有面子”的工作。
在那个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年代,提前接触社会的姜岚昕感受到了商业的活力与狂热,通过打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让他产生了极强的成就感。渐渐地,他的理想又发生了变化。
姜岚昕到郑州的服装批发市场去批发鞋帽和衣服,再拿到公园、电影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去卖。这时的他已经清楚地知道,里子比面子重要,因此,在摆摊的人里,姜岚昕永远抢得到最好的位置,喊得最大声。
又过了一年,姜岚昕从流动摊贩进化成了固定摊贩,还学会了盘活闲置资源。他找到一个有三轮车的合作伙伴,这个伙伴只在白天出摊,于是姜岚昕给他一笔钱,在清早和晚上租来三轮车,在一个自发形成的集贸市场摆摊,摆完再把三轮车送回去,白天用来吃饭和休息。
就这样,姜岚昕靠自己挣到了大学需要的学费和生活费。回忆起这段生活,他认为最宝贵的是自己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当他走出校门,他已经完全是一个社会人,而非青涩懵懂的大学毕业生。
在今天的北京华夏管理学院里,校长姜岚昕要求学生完成两学年的课程,都要走出学校进行为期6-8个月的中期实习,实习后回校就读一年,再进行为期半年的社会实践,才能正式毕业,这是他曾经成长的感悟。
临近毕业,姜岚昕想去一家台资食品公司实习。他找上门去,但对方已经不需要销售。负责招聘的人说:“我们招工人,你干吗?”
在那个年代,大学生下厂当工人简直大材小用,这句询问带着一点讽刺的意味。但姜岚昕有自己的小算盘——先进厂干着,熟悉工艺流程,以后做业务员一定比别人有优势。
姜岚昕成为了食品公司的实习工人。他很幸运,机会很快就来到他面前。
有一天,食品厂的老板带一个大客户参观工厂,姜岚昕自告奋勇为客户介绍产品特点和工艺流程。身为大学生,又有丰富社会经验的姜岚昕介绍起产品来头头是道。这引起了老板的注意。
客户走后,老板找到姜岚昕,一聊,发现车间里居然待着一个想当销售,素质上佳的大学生。没过几天,姜岚昕就被老板提拔,成了一个真正的业务员。
在这份实习工作中,姜岚昕搞懂了营销策略和渠道体系,学会了市场调研,也锻炼了面对陌生商家的胆量。
带着这些财富,姜岚昕开始寻找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一个“超级业务员”正在诞生。
超级业务员的培训梦
“什么叫超级业务员呢?我一个国庆节假期的业绩,可以顶其他业务员一整年。我那个时候自己出钱,五一节和国庆节,我直接租那种大货车,全部摆上皮鞋样品,直接跳到车上,拿着喊话器,我能喊一天。”
从一个愣头青,到名震河南省的超级业务员,姜岚昕只用了两年。
如果没有经历过姜岚昕所受之苦,你很难理解他为什么如此拼命。
两年里,除了每天几个小时的睡眠,姜岚昕的所有时间都在跑销售。
“我的每一个礼拜六礼拜天都是上班的,我全在商场,因为有些售货员中午要吃饭,要去办事,要去接小孩。因为我是厂家业务员,是有资格给别人替班的,我可以在这介绍我的厂家。所以我礼拜六礼拜天经常帮他们替班,他们可以逛逛街,休整一两个小时再回来,而且我还卖得好,能帮他们拿提成。”
因为不是对口专业出身,姜岚昕在找工作的时候并不顺利,但他向这家鞋业公司的老板承诺,自己不要工资,卖多少鞋,提多少成。
100多个周末,200多天,姜岚昕跑遍了郑州所有的商场,也跑遍了河南的每一个城市。全省的鞋厂、鞋帽商场、鞋店老板都知道了这个超级业务员。有人开高薪挖他,但姜岚昕的目标不是当一辈子业务员,他想成为老板。
最初,他想开一个鞋业贸易公司。这也是他拼命跑销售,攒钱,积累人脉的原因。
一次,一位和姜岚昕关系不错的老板希望他给公司的业务员上一课,分享这个超级业务员的心得。
姜岚昕还清楚地记得,当自己站上讲台分享经验,从被台下的人用质疑或不屑的眼光望着,到所有人都向他由衷鼓掌,称呼他为“姜老师”时的成就感。
无论是从大别山走出来,考上河南最好的大学;还是亲手挣到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抑或是用七天卖出其他销售员一年的业绩,那些感觉都比不上把知识分享给别人的快乐。
那时的姜岚昕想,做一家教育和咨询的公司,以传递知识价值为事业,肯定比卖鞋赚钱更快乐。
“野猪”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后,追逐财富的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国家政策的前沿阵地,一定有发财的机会。当年的深圳如是,海南亦如是。
2000年,国务院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一时间,杂志、报刊、广播和电视等各类媒体上,西部大开发声势日隆,很多人将西安视为下一个深圳。
此时的姜岚昕已经靠皮鞋销售积累了第一桶金,在郑州也积累了不少培训经验,他对自己创业搞培训跃跃欲试。他也把目光投向了西安。
关于为什么不在郑州,而是去西安开教育公司,姜岚昕这样解释:一想借助西部大开发大的历史契机,二是希望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从零起步,锤炼自己。
姜岚昕用“野猪”形容自己的生存能力,“我们这种人为什么有生命力,因为有这样一种天然的、野生的能力。家养的猪和野猪,你都把它放到市场上去,家猪很快就饿死了,野猪就能活下来。”
那年的11月,准备创业的姜岚昕去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回西安的时候,他路过了黄帝陵。23岁的姜岚昕心中顿生豪气,在黄帝陵前发愿:终身从事教育事业,为世界华人的富强而努力服务,使华人企业成为世界经济的脊梁。同时,他还以此为未来的公司取名为世华。
姜岚昕至今都对西安创业的经历记忆犹新,“我当时租了一套80平米的房子,每个月租金2 400块钱,电话装了2部,还在旧货市场买了2台电脑。”
创业初期,姜岚昕既没钱打广告,又缺乏人脉,业务不见起色。但好在姜岚昕文笔不错,他经常在当时很火的一些报刊杂志上发文章,希望借此吸引客户。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用内容吸引流量。
就是依靠这些流量,姜岚昕慢慢有了一些客户,除了西安本地的企业,还有些老板专程从海南、云南等地方跑来听他讲课。
聚焦核心群体
2003年,就在姜岚昕的教育事业刚有起色时,“非典”成为他创业历程中的第一个大挑战。
当时,姜岚昕接到通知,办培训课程不准超过50人,否则就必须报批。但世华当时的课程以面向业务团队为主,人数通常都超过100人,多的时候甚至达到500人。
姜岚昕敏锐的意识到,“非典”疫情说不准要持续多久,必须力推50人以下的高端课程。于是他和团队研发了一门名为“总裁思想风暴”的课程,形式类似于国外流行的私董会,主要对象是企业总裁为代表的高管。
当时,国内很少有针对总裁的培训课程,世华推出的课程既有理论知识体系,组织的课堂讨论效果也很好。讲到第二天时,姜岚昕看台下反应不错,就试着推广了第二期总裁班课程。
“第一期1 800元,包食宿。下一期还是这个内容,同时会再升级,收费2 800元,并且不包食宿了。但是老学员有现场优惠,如果帮你的股东、高管、夫妻、合伙人报名的话,价格还是1 800元。”
这是姜岚昕第一次感受到裂变的威力——当期的学员只有40多人,这40多人又报了280多个名额,平均每个学员给7个人报了名,而且是现场缴费。单这一天,世华就进账了50多万元的现金。
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姜岚昕自己都没想到课程会如此受欢迎。姜岚昕说,因为附近没有银行,公司的财务提心吊胆地守着保险箱睡了一夜,因为“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
这次课程创新成为了世华的转折点。从前均价500元的课程,团队要到处推广。如今明确了课程定位,上门报名的人络绎不绝。
姜岚昕这年将世华教育定位为“总裁首选学堂”,以“注重实战、实效和实操”为理念,开发出了明星课程“总裁执行风暴”,此后10多年间,这门课程一直是世华的拳头产品,已累计开办近300期,有超过10万企业家参与课程。世华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总裁班系列课程以日精进、周迭代、月升级、年刷新持续进行升级迭代。同时在导师线、流程线、服务线上深度强化课程品质,给客户带来更强的价值体验。
总裁班课程大获成功,但姜岚昕的野心已经不再局限于西安了。
固执的理想主义者
2005年,一件趣事促使姜岚昕带着团队前往上海。
一次外出讲课时,原本约好机场接待他的企业老板爽了约,第二天课上才见姜岚昕。讲完课,这位老板改变了对姜岚昕的看法,并且告诉他,自己原本想亲自去机场接姜岚昕,但一听说老师是从西安来的,就觉得对方可能水平不高,索性爽了约。
在当年,中国商业的优秀资源确实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景,也为了成为“中国最好的企管专家”,姜岚昕带着团队去了上海。
上海的外企和私企发达,而且可以直接辐射江浙地区的大量中小企业。靠着在西安积累的经营体系,以及对课程的打磨,世华很快在上海取得了成功。
到了2009年,世华的业绩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姜岚昕觉得世华在江浙沪市场已经处于同业领先位置,要“为世界华人的富强而努力服务,使华人企业成为世界经济的脊梁”,公司有必要把总部设在北京。
在北京,姜岚昕一边找房子,一边在琢磨一件事。
他觉得社会进步了,自己也有了一定的财富,想创办一所免费大学,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农村孩子有学上,让更多人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但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团队之后,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人支持他。
即使站在今天来看,姜岚昕的想法也过于理想主义了。员工跟着老板打天下,不是为了做公益,而是为了更好的职业前景和更多的收入。创办一所大学的成本不菲,把公司的利润投入进去显然是不明智的,员工们也不会同意。
毕竟终生从事教育,而且不图回报是姜岚昕的个人理想,他无法要求公司和团队牺牲利益,和他一起变成理想主义者。
尽管姜岚昕承诺创办学校的投入主要由他自己承担,团队还是表达了反对意见。
除了资金压力之外,如果姜岚昕亲自创办大学,势必要牵扯非常多的精力。在当时,世华尽管有很多老师,但核心课程依然要由姜岚昕主讲。
恰在此时,姜岚昕听说华夏管理学院背负了不少债务,正在寻找资方。他立刻和校方进行了接洽。
2009年,姜岚昕全资并购北京华夏管理学院,购买新校区加装修,投资就超两亿元,并在两年后宣布免费办学。
担心学校拖累公司,几位团队骨干找到姜岚昕“逼宫”,他们提出要求,要分走一半的公司,否则就会联合给客户和同行写信,说公司不行了,他们要集体离开。
姜岚昕提出,分股份可以,但必须开诚布公地告知公司其他同事和客户,因为他们同样有知情权。
这个要求,对方不想答应。于是趁一次姜岚昕讲课的时机,几个骨干找到姜岚昕谈判。
“谈了几个晚上,专门挑我讲课的时间,从晚上下完课,最疲惫的时间,最累的时间想把我攻下。然后我没松口,他们就真给一些企业家发短信了。
但是让他们没想到,我们自己也没想到的是,客户直接打电话过去责备他们,说我们也是老板,最讨厌这种背叛行为。我们不仅不退钱,还要更加支持世华。”
这次造反风波,最终以几个骨干的离职结束。但出乎姜岚昕预料,这次风波不仅让一些核心客户对世华更加信任,也激发了留任高管和整体团队的战斗力。2012年,世华的业绩比2011年翻了一倍。
事实上,姜岚昕的这种固执,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世华。中国的教育培训市场,尤其是企业家级别的教育,可谓是泥沙俱下,每隔几年就会出现新的概念,新的“风云人物”和“大师”。但姜岚昕对团队的要求只有三个:不作恶,不短视,不追风,不要高估自己最近三五年的成就,也不要低估自己未来三五十年的成就,不要逞一时之能。
直到今天,世华已经开了各类总裁班逾千期,但课程一直在不断升级,针对客户的价值体验持续精进。姜岚昕认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业绩,源自复购率和转介绍,并针对老客户和大客户推出了暖心工程和热心工程,这也让世华拥有超过80% 的“回头客”,这在企业管理教育领域是极为罕见的。
战斗精神
尽管事后看起来,创办免费大学意义深远,但从商业的角度看,这一行为仍然值得商榷。姜岚昕对华夏管理学院累计投入资金超过3.5亿元。
记者问姜岚昕:“如果今天不是你要收购华夏管理学院,而是你的客户、你的学生来问你,想要拿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收入创办一所免费大学,你会支持他吗?”
姜岚昕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这个事情的确要慎重考虑。”
免费大学耗费了他不少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据姜岚昕说,收购学校后,产权和债务上大大小小的问题他处理了十几年,直到今年才完全解决。
个中辛苦,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
姜岚昕似乎生来就是个不知疲倦的人。免费办学近十年来,他讲课的强度仍然不减,动辄在台上连续站10个小时。
更令人咋舌的是,2015年,他又给自己挖了个新“坑”。
2008年金融危机后,姜岚昕一直在思考,经济危机的本质是什么,有没有方法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他认为企业家道德意识淡薄,缺乏社会意识是经济危机酝酿和爆发的主要原因,企业家创办企业,不仅要盈利,要对自己和员工负责,还要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他希望举办一个社会企业家论坛,倡导更多的企业家成为“社会企业家”,让更多企业向善。
多方奔走后,2015年,世华教育集团和商界传媒集团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全球社会企业家生态论坛”。在北京的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第7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杨澜、龙永图等知名政、商界人士和学者,共同探讨如何推动更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在安南和5 000多名企业家的共同见证下发起“社会企业家宣言”,旨在影响更多企业家注重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从而延长商业周期、促进商业生态,推动商业文明此后的几届论坛中,第8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法国前总统萨科齐、英国首相布朗,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投资大鳄吉姆·罗杰斯等全球知名人士先后参与,全球社会企业家论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更多有共同愿景的合作方加入论坛创办中。
姜岚昕说,他希望这个论坛能够以一百年的决心,世界级的标准,同品类的首选为标准办100届,能够真正影响全球的企业家。
从办免费大学,到办公益性质的论坛,姜岚昕做了很多需要付出金钱和精力,却换不来收入的事情,但这似乎正是他想要的生活,是他一生为之战斗的事情。
他告诉记者,自己率团前往以色列游学时,深深地为这个国家的战斗精神所震撼。
1948年5月15日,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的第二天,这个国家的所有邻国同时对它宣战,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
仅仅几天后,耶路撒冷旧城的犹太人投降,新城中的犹太人也弹尽粮绝,以色列几乎灭国。但趁着联合国调停的机会,以色列动员了全国几乎所有的成年男子加入军队,全世界的犹太老兵也源源不断地进入以色列。
从此,以色列人枕戈待旦,先后打赢了4次中东战争,并且在贫瘠的土地上迅速发展。如今,以色列的农业、科技和医学十分发达,人均GDP超过40 000美元。
姜岚昕认为,以色列人能取得这些成就,和他们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精神是分不开的。在全球疫情持续紧张,国内经济情况受到严重影响,外部环境不稳定的当下,所有的中国人都应该学习这种战斗精神。
下半年里,各个行业,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将感受到生存的压力。唯有敢打硬仗、能打胜仗、攻坚克难、荣辱与共的企业战队,才有机会成为企业界最强的逆行者。
采访结束,姜岚昕马上又准备奔赴郑州讲学。分别之前,他告诉记者“从20年累计的近30万企业家学员的数据分析来看,世华的客户95%都是实体企业。”
这些实业企业不像腾讯和阿里集万千宠爱和关注于一身,很少会与“区块链”“AI”等高大上的概念扯上关系。但他们却是中国经济最强大的信心来源,是支撑中国经济面对全球动荡的中流砥柱。
那个心怀理想的农村少年已经在战斗中长大,但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主义。他说,自己不仅要坚持战斗,还要在世华持续培育战斗型人才,通过精心传道和深度咨询的方式,和中国千千万万的企业家并肩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