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大汉王朝立国之战:临江之战

项羽死后,刘邦建立天下新秩序,做了三件事:厚葬项羽、善待项氏、分封功臣。

虽然分封功臣时,出现了小插曲。但,这些问题都被解决。

天下诸侯,都归顺刘邦,庆贺大汉建立。有一个诸侯王站出来,大声说了一个字:不。

这个诸侯国是临江国,这个诸侯王是第二任临江王共敖。

先来看一下,临江国的历史。

楚怀王时,为了调动手下人,反秦积极性。所以,他提了一个口号:先入关中者为王。

这个口号很响亮,也充分调动了楚人反秦的工作积极性。

楚怀王反秦,开辟了三个战场。

一个正面战场,两个敌后战场。

项羽负责正面战场,刘邦负责敌后战场,攻打南郡这个战场落在了共敖身上。

共敖有个显赫的简历,他是楚国宗室后裔,有个响亮的身份。

陈胜起义,他也站出来反秦。

楚怀王时,因为这层身份,他被封为柱国,南下伐楚。

共敖个人能力突出,勇猛善战。他不仅攻破南郡,打下一块疆域,还站稳脚跟。等到项羽亡秦,分封天下。任敖也是十八路诸侯王之一,建立临江国,定都江陵,管辖南郡、苍梧、黔中三郡。

共敖也成为临江国,第一任诸侯王。

刘项争霸,任敖采取中立政策。既不加入刘邦阵营,也不加入项羽阵营。临江国名义上属于项羽阵营,却没有出兵支援项羽攻打刘邦。

刘项争霸,尚未分出胜负。汉三年(公元前204年)七月,临江王共敖去世。

其子,共尉继位,成为临江国第二位临江王。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效忠项羽的诸侯,基本上都是一代而亡。唯独临江国,传了两代。

共尉继承了共敖的遗产,却没有继承共敖的智慧。

当项羽大势已去,诸侯都选择支持刘邦,他干了一件事:拥项反刘。

诸侯王劝刘邦称帝,他不支持也就算了,反而发表公开言论,拥护项羽,讨伐刘邦。

他要成为西楚霸王时代最后的拥护者。

共尉说:你们都支持刘邦,我偏不。

我,临江国支持项羽。我要做,西楚霸王时代最后的忠臣。

刘邦不是很能耐,来打我啊!

共尉言行举止,令刘邦很生气。

刘邦一生气,就要动武。

共敖在,尚且对刘邦很客气。

他,共尉就是一个小屁孩,太把自己当回事。

不打你,打谁。

刘邦灭了项羽,怎会把临江国放在心上。但,刘邦还有其他事要做,先让共尉蹦跶几天。等到,刘邦定楚地,处理完手头要紧事,就出兵攻打不知天高地厚的共尉。

你要当项羽忠臣,那就去给他陪葬。

我刚送走项羽,也不嫌多送一个。

刘邦对共尉动手,并不是他的气量不够。

他这样做有两个目的:

1.教训一下年轻人,告诉他什么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2.震慑其他效忠项羽的人。

来看一下,大汉立国之战,临江之战,基本信息。

时间:汉五年十二月-汉五年五月。

交战双方:大汉和临江国。

双方主将:汉刘贾、卢绾、靳歙对战临江共尉。

汉五年十二月,刘邦以韩信为统帅,在垓下重创项羽。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别姬,导致楚军士气涣散,再无斗志。

于是,汉军展开了对项羽追杀。

其中灌婴所部五人表现最优秀,逼得项羽,乌江自刎。一代雄主西楚霸王就此陨落,作为天下主宰的西楚霸王时代覆灭。西楚虽然覆灭,但西楚残余势力却依旧存在。

能谈,就谈。

不能谈,就打。

其中,临江国也成为刘邦重点关注对象。毕竟,楚地四王,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衡山王吴芮和九江王英布投靠刘邦,唯独临江王共尉没有表态,是一大隐患。

刘邦派使者前去临江国谈判,其目的是让临江王归顺,达到不战而降。然,令刘邦没想到,得到了一个答案:临江王拒绝谈判。

此时,天下局势明朗,有点常识的人,都不会选择跟刘邦作对。

来看一下,史料对这件事的记载。

天下大定,高祖都雒阳,诸侯皆臣属,故临江王尉为项羽叛汉。《史记·高祖本纪》

初项羽所立临江王共敖前死,子尉嗣立为王,不降。《汉书·高帝纪》

史记和汉书都记载了这件事,但,汉书记载共尉的态度更为强硬,其目的就是为了表现出,共尉不识大体,欠揍。

至于,汉使与临江王谈了什么,史料没有明确记载。既然是谈判,双方都有底线。这只能说明一点:双方谈判很艰难,没能达成共识。

我要的,你满足不了。

你要的,我也满足不了。

那么,剩下一种结局:谈判破裂。

谈判破裂,就只有以武分高下。打赢了,我说什么,你就只有听。胜利者,才有发言权。

共尉也不傻,他知道汉很强大。所以,共尉以为项羽报仇的名义,悍然反汉,喊出一个口号:为项羽尽忠。

这个口号,很响亮。效忠项羽的人,就会前来积极响应。毕竟,楚国思念项羽的人有很多。

据史记记载,临江王反汉,刘邦很生气。所以,他调派了两路大军,攻打临江国。一路为长安侯卢绾率领汉军主力,另一路为将军刘贾从淮南王英布手上借来的九江兵。

刘邦为什么会选择,这两个人去,有一种说法:刘邦藏有私心,是想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

是这样的吗?

有可能是,有可能不是。

现在,来谈谈,这两个人为什么被刘邦选中。

来看一下他们与刘邦的关系。

史记没有记载刘邦和刘贾是什么关系。但,汉书记载,刘贾是刘邦从父的儿子,也是他堂兄。

卢绾与刘邦是发小,从小一起长大,一起反秦。

来看一下,他们的战功。

卢绾有什么战功,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但,他能够享受一项连曹参、张良等人都不能有的特权:自由出入刘邦卧室。

由于后来的卢绾叛汉事件,他的记载几乎没出现在历史当中。他第一次明确记载,就是刘邦荥阳惨败、成皋逃跑,夺了韩信军权。刘邦听郑忠的话,不与项羽正面打,开辟新的战场。

卢绾、刘贾率军两万,配合彭越,搅乱楚国大后方。

刘邦按功分封,卢绾被封为长安侯。如果说卢绾只是与刘邦亲近,没有任何战功,就被封侯,这也说不通。

关于刘贾的战功记载,有四条:

1.他第一次出场是定三秦,以将军身份,镇守桃林要塞。

2.与卢绾配合彭越捣乱楚国大后方。

3.配合英布伐九江,策反项羽五大能臣之一周殷。

4.围堵项羽:攻寿春,屠城父,抵达垓下。

刘邦把讨伐临江国的任务交给卢绾和刘贾。既是他们与刘邦亲近,想要给他们一件大功。还有他们在南线作战,有军功,有经验。所以,后来刘邦又分封诸侯王,卢绾成为了燕王,刘贾成为荆王。这是后话。

此战,大家都看好汉军。毕竟,汉击败了强大的项羽,灭亡了西楚霸王时代。

没有人看好临江国,就连临江国内部也不看好。

这是一场以多击少,也是久战之师,还是胜利之师。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临江国没有逆袭翻盘的机会。

然,历史总会给人一个意外。

卢绾、刘贾率军攻打临江国,但,他们遇到了一个对手:临江王共尉。

共尉虽没有政治眼光,但,他也继承了其父共敖的勇武。

临江国有三个郡,历经共敖、共尉父子二人治理,又没有遭受诸侯反秦、楚汉争霸战火波及。

刘邦不喜欢共尉,但,共尉深得临江国百姓拥护。再加上,临江国地势复杂,不好打。这也是共尉敢拥护项羽,不拿刘邦当回事的原因。

卢绾、刘贾认为天下已定,不把小小的临江国当回事。他们认为临江国很好打,结果卢绾、刘贾没有打下临江国。

对于卢绾、刘贾没有打下临江国的原因,有两种观点:

1.刘贾、卢绾没有军事才华。

2.临江国实力很强。

从刘贾的战功来看,你说他不会打,这说不通。

一个人没有势力,他敢主动挑衅,只能说他傻。共尉敢挑衅刘邦,为项羽效忠,说明他有底气。

刘贾、共尉都是很强大的对手,也可以说平分秋色。一个进攻,另一个防守。

就这样,灭国战,打成了围困战。

刘贾没有速胜,但,也没有败。

按照刘邦的脾气,没能拿下临江国,他会很生气,就会增加军力,继续攻打临江国。然,刘邦做了一个决定:围困。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现象:拥有诸多优势的汉军,竟然没有主动发起攻势。

其实,对于这个现象,能够理解。毕竟,对刘邦来说,平定楚地势力,安抚项氏,筹建大汉王朝建立,分封诸侯等这才是大事。

临江国三郡之地,翻不起什么大浪。

等到大汉王朝建立,刘邦就想起来区区临江国敢挑战天威。

这一次,刘邦动了真格。

当初项羽分封,就是因为没有以最短的时间平定田齐,其他人跟着作乱。

刘邦是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他的身上。

他不会让临江王共敖,成为下一个齐王田荣。

对于刘邦而言,必须灭掉临江国。此战,不仅是大汉王朝第一战,还是一场立威之战。这一次,刘邦派了一个能打的战将:靳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