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做人要有宽容的胸怀
- 做个内心强大的自己(好孩子励志成长记)
- 李丹丹主编
- 1572字
- 2021-05-27 14:17:40
我国传统儒家思想推崇“仁恕”之道,其中“仁”包含有“仁者爱人”的深邃含义,而“恕”则告诉我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做到“立人”和“达人”呢?答案之一就是宽容。
古语说:“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宽容不仅仅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一种修养,它更是一种智慧,一种博大的胸怀,作为青少年,我们要有宽容的胸怀,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性格更完美,生活更阳光。
那么,宽容究竟是什么呢?著名荷兰籍作家房龙就曾引用大英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来说明:“允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念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对于我们来说,在生活中的宽容就是要原谅可容之言、饶恕可容之事、包涵可容之人。
其实宽容在有的时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学问,因为一些坚持,也许就会造成永远的伤害。宽容地看待他人,就一定能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智者能容。越是睿智的人,越是胸怀宽广,越大度能容,因为他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看得深、想得开、放得下;也因为他发现:“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仁者能容。富有仁爱精神的人,也必是宽容的人。他心存恕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苛求于己,也不苛求于人。所以,与刻薄多忌的人相比,宽容的人必多人缘、多快乐,自然也就多长寿了。
宽容是德。它饶恕所有令自己能接受或不能接受的是是非非。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才能够赢得了多少人。宽容不仅是一种雅量、文明、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宽容他人,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其实生活是简单而美好的。
实践表明:宽容是一种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宽容是一种境界,它能使人生跃上新的台阶;宽容是一种“营养素”,它能促使人的心理健康。从心理学角度讲,我们要想学会宽容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要学会宽容自己。宽容自己就是不苛求自己。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当幻想与理想的天平发生倾斜时,有的青少年的心理就失去了平衡。他们过高地期待自己,不切合实际地苛求环境,都会伤害自己,造成失望乃至绝望。这就要求我们青少年必须确立合理的需要和理想,把理想和要求锁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始终保持着健康向上的情绪和心态。
其次,要学会宽容他人。宽容他人就是不苛求他人。在生活中,若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大失所望。事实上,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身的个性与特点,强人所难本身就是一种认知方面的错误。他人是无法按照我们的个人意愿来行为处世的。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友过程中正确把握自己,既不强求自己,也不苛求他人,更不把他人的评价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再次,要学会倾听。倾听是对他人的尊重,会满足对方自尊心的需求,赢得对方的好感,加深彼此的感情。有很多误会、矛盾都是没听人家把话说完而造成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要学会倾听,让人家解释。
最后,要学习忘记。人难免做错事,当他人做了伤害我们的事情后,要学会忘记,让春风重新沐浴心灵;然后是多看别人的优点,使交往变得简单。与人交往要容忍同学、朋友的小缺点。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害怕别人的指责,所以,我们不要总是批评、指责别人,而应该试着真诚地赞扬和欣赏别人。
科学表明,一个人如果整天怀有报复心理,不宽容他人,总是苛求别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人生百态,不可能每个人都顺心如意,无名火与萎靡、颓废常相伴而生,宽容是脱离烦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法宝,是人与人心灵相通的桥梁。
事实上,宽容是通向健康的坦途,它不仅会给我们带来平静和安定,而且对赢得友谊、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事业的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作为青少年,我们要选择用宽容的眼光看世界,用宽容的心态和周围人相处,这样,我们的家庭、友谊和学业才能稳固和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