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励志求学的心理应变

励志求学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状态。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对青年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刻苦求学就是要多读书,爱学习。

青年人精力充沛,时间充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记忆力好。但同时,青年人阅历短浅,知识储备少,经验不足,能力不强。所以,青年人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加强学习,自觉学习,如果在学习上没有超人的付出,从根本上就不可能脱颖而出;在学习上没有大的投入,在事业上就不会有大的发展。

学习使人睿智,读书增长才干。青年人须知,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只有消除浮躁,脚踏实地,用心学习、全力以赴,才可能筑起事业的丰碑,实现人生的崇高价值!

第一节 怎样消除考试恐惧心理

在人的心理世界中,情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像是染色剂,使人的学习、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它又似加速器,使人的学习活动加速或减速地进行。我们需要积极、快乐的情绪,它是获得学习成功的动力。

有些人遇到考试就恐惧害怕,心理极不稳定。其实考试就是将你知道的全部考出来,将自己不知道的全部查出来。考试的结果不与你的惧怕程度成正比,它取决于你努力的程度,要相信自己的实力,每个人可以对自己说“我今天努力学习,成绩又提高一步。”学会了自我鼓励,就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就能找到自信的支点,从而就能以良好的心理去除考试的恐惧。

1、认识考试恐惧原因

考试是对同学们一段时间学习成绩的一个测验。虽然这只是一次测验,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非常害怕考试,对考试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那么产生学生考试恐惧的原因有哪些呢?

(1)掌握不牢

平时成绩过得去不等于考试没问题。考试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较多较难的题目,没有扎实的基础及较快的解题速度是办不到的。

如果没有做到心中有数是无法坦然面对考试的,产生紧张是当然的。所以,学生应该扪心自问,平时有没有扎实学习。

(2)动机超强

承受来自外界的压力过重,家庭、老师、集体、社会等,把每场考试看做生死攸关的大事;自己也把考试看得太重,过分的功利思想是造成考试焦虑的原因,如,渴望高分,拿奖学金。又如害怕重修或退学。

没有正确看待考试的意义,考试是一种衡量教育教学的指标,分数的高低不是考试的目的。老师和家长往往曲解了考试和学习的关系,表现出对分数的一味追求,显得急功近利。

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使我们对考试期望过高,这势必给自己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分散精力去幻想考试的结果,使自己不能专注于考前的复习准备。

(3)外界干扰

当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突然遇到新异或强烈的刺激,会使原来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如考场的严肃气氛、监考人员冷峻的表情或生硬的态度,父母的叮咛:“你进这所学校不容易,化了很大的代价,这可是人生的关键一博,事关你个人的前途”这些都会给考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遇到小小的麻烦,情绪越加紧张,促成怯场。

老师和家长会通过排名次等方法刺激学生好好用功,可是没有心理承受能力的学生会因此产生焦虑,由于害怕考试的失败而对考试产生恐惧。

(4)缺乏自信

有些考生,尤其是性格较懦弱,多次受过挫折的考生,常常自我怀疑,即使有把握的问题,也显得犹豫不决,不敢相信自己。如果见到陌生题或难题更是诚惶诚恐,乱了方寸。

对以往考试不理想耿耿于怀,总担心这次也考不好。这种担心大大降低了大脑智能,不能有效的复习,使心里更加不踏实。

如果孩子自尊心很强,会因为某次考试失利被老师、家长批评而产生心理阴影,从此对考试失去信心,甚至畏惧考试。

(5)过度兴奋

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有一定的限度,为了防止大脑神经细胞过度受损,大脑会自动转入抑制,阻止回忆活动。有些考生考前开夜车,用脑过度,睡眠不足,加上心理紧张,引起回忆反应暂时抑制,造成怯场。

考前没有休息好,过度劳累。考试之前孩子需要充足的休息,开夜车是非常耗费体力的学习方法。有时候休息不够也会导致考试时大脑疲劳、反应迟钝,影响考试结果。

2、调控情绪的方法

学生面临人生的关键时刻,是尽全力拼博的年段,考试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验。要在这知识覆盖面广,注重考查能力的选拔性考试中取胜,唯有全面提高素质。

在打好知识基础的同时,注重自我心理调节,以踏实准备这个不变,来应付高考复杂的多变。以良好的情绪投入下阶段复习,从而提高复习效率,那么应该怎样来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呢?

(1)情感乐观,思维活跃

有人说:情绪是思维的催化剂,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情绪的调节而显示出更高的效应,人也会因此显得更聪明、更能干。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富有信心。消极的情绪则使人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想象贫乏、思维迟钝、心灰意懒。

儿童在情绪良好情况下平均智商为105,但在紧张状态下却降至91,两者相差十分显著。因而我们高高兴兴地学和愁眉苦脸地学,效果大不一样。心情高兴时,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会感到大脑像海绵吸水一样,比较容易把知识“吸”进去。而烦恼、焦虑、愁闷、恐惧时,会降低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抑制思维活动,从而影响智力发展。

(2)适度焦虑,激发动机

有些同学因前阶段的成绩不理想而担忧,害怕看到家长失望的目光,眼看离高考越来越近,心里一点底儿也没有,虽然天天挑灯夜战至深夜,但效率不高,睡眠质量不高,常做恶梦,第二天头脑昏沉沉的。看来过重的学习负担、心理压力、家长和社会过高的期望已使这些同学的情绪处于过分焦虑状态。

焦虑指对个人的自尊心构成威胁的情境产生的担忧反应或反应倾向。其实学习需要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学试验表明: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呈倒“U”形关系。

无焦虑或焦虑水平过低,学习无紧迫感,对什么都无所谓,肯定学不好;而焦虑水平过高,人的精神极度紧张,又会影响正常的思维;只有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同学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变压力为动力,学习效果最好。这就提醒我们要调控情绪,使之保持适度焦虑,客观地认识自我,在学习中扬长避短,讲究学习方法,为实现理想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奋进、拼博。

(3)积极暗示,挖掘潜能

消除过分焦虑可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总是沉浸在不愉快的回忆中或满脑子都在想我怎么学不好、记不住时,情绪肯定低落、焦虑,且效率不高。因为这种心态不利于大脑正常发挥作用。

同学们要学会自我调节,当你坐在书桌前开始学习时,脑海中先浮现出令你最自豪、最愉快的画面一分钟,并在心中默念三遍:“考试前我一定能复习好”、“我绝对有能力学习好”,然后充满信心、精神振奋的投入学习,不妨试试,会有明显的效果。

因为在我们每位同学的体内都有一颗成功的种子,也许有的还在休眠,快些把它唤醒,它会把你带到成功的高峰。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助于增强自信、排除焦虑,充分挖掘潜能,提高复习学习效率。

3、克服考试恐惧的要诀

焦虑情绪是影响考试成功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考试焦虑是一种负性情感状态,能给人带来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情绪体验。

过度的焦虑会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导致注意力的分散和记忆力的减退,严重干扰逻辑思维的过程,影响水平的发挥。

(1)择要复习

考前复习要有所侧重,只要检查一下重点内容是否基本弄清就可以了。所谓重点:一是老师明确指定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如确认这些方面已没有问题,就可以安下心来,并反复暗示自己“复习很充分,一定会考好的”。

此时,家长要留意观察,如发现考生过于紧张,说明其自信心不足,家长要给予鼓励,巧妙暗示考生,你一定会考好的。只有让考生在十分自信的竞技状态下,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2)睡眠充足

在有了信心之后,考试前夕的休息十分重要,切莫在考试前夜以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这是得不偿失的。曾有一位考生高考前夜仍看书复习到深夜,总觉得没有把握,由于过于紧张和疲劳,影响了她第二天的考试,化学本来是弱项,考糟了,心里更慌,晚上饭也没吃,又疲倦地复习至深夜,加之家长不断讲:“这是人生的关键一博,可不能大意”。

种种压力导致这位学生考前几乎虚脱,严重地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因此临考前夕,要尽情放松,看看花草散散步,减轻心理紧张度,听听音乐愉悦心情,打打球调剂大脑,早些休息,一定要避免思考过多,精疲力竭。

同时家长要尽量为考生创造一种和谐、轻松、愉悦、安静的家庭氛围,不要用言语刺激考生,给予积极暗示:“你行,一定行!”让考生充满自信地步入考场,因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3)准时用餐

要有充足的用餐时间,最好在考前一个半小时用餐完毕。否则会因过多血液用于消化系统,使大脑相对缺血,影响大脑功能的发挥。饭菜要清淡卫生,可选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

(4)欣赏音乐

出门前10分钟听段欢快活泼的轻音乐,既可使人心情愉快,又可活跃思维。还可一面欣赏音乐一面检查准考证、文具用品等是否带全。

(5)适时到校

一般在考前20分钟到达为宜。太早了,遇到偶发事件的可能性增大,极易破坏良好的心态。过迟,来不及安心定神,进入考试角色的心理准备时间太短,有可能导致整场考试在慌乱中度过,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6)缓行忌谈

在赴考场的路上,行速要慢,以免加速心跳,导致情绪紧张。进入考场前不要高谈阔论,也不要与人交谈复习讨论题目,以免原来的胸有成竹的良好感觉一扫而光。考完后不要校对答案,千万不可以一题之小换心理情绪之大失。

(7)先易后难

拿到试卷后,通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既使看到暂时不会做的题目也不要慌,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试题会有一定的区分度。先做易解的题,这是应试技巧,更是增强信心的心理调适方法,每解一题便会增加一份自信。待思路流畅后再做难题,人难我难我不畏难,你感觉难时别人更是无从下手,这样想想心理会平静很多,利于提高士气,正常发挥。

引导考生正确看待考试的意义,不要过分把个人前途和一两次考试的结果联系起来,要允许孩子犯错误,给他们犯错误的机会。要让考生知道,考试中随机因素很多,就算平时准备了很久也会因为各种意想不到的原因改变自己对考试的预期。

所以,考试不是一锤定音的测量方式,一次考砸了没关系。要疏导考生把考试结果看淡,重视学习本身的意义,加强自信心,要用坚不可摧的毅力反复尝试。

总之,遇到紧张的情绪马上记录下来,再想办法让自己镇定,用各种方法缓解想象中的紧张,等到所有经历过的紧张感被逐一克服后,考试恐惧就会有所减轻了。

贴心小提示

亲爱的考生朋友们,如果你在考试的过程中有考试的恐惧心理,那么,不妨试试以下的小对策:

一是尽早进入迎考状态,考前合理安排作息,科学地组织复习,保持一定的运动;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功,训练解题速度及精确率;考试中,掌握正确的考试方法,做到全面审题,心中有数;先易后难,逐个击破;抓紧时间,尽力纠错。

二是正确对待各种考试,既要积极进取,又不过分苛求。不以成败论英雄,反正天下不止一次机会。超脱一些,即使这次没考好,还有机会补救,反正天不会塌下来。天生我才必有用,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条路走不通,我们可以踏上另一条成功之路。在考试前,把握好自己的动机强度,就能够排除杂念,坦然应考。

三是正确对待“临场慌”,心理学研究表明,保持适度的紧张,有利于学习和工作,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高。既然如此,我们考前完全可以更舒展一点,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四是进行积极自我暗示,如考前深呼吸、听音乐、默想自己顺利答卷的情景等,都可以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达到自我激励的目的。

五是考察了解考场环境,这些不起眼的准备,会有预想不到的“定心”效果。同学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各种考试数不胜数,只要我们做好准备,充满信心,调整状态,就能够赢得一个个胜利!

第二节 以良好的调适摒弃厌学心理

从心理学上来看,厌学是指青少年逃避学习的一种心态,是消极地对待学习的不良反应,它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忽视知识的重要性,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一般患有厌学症的青少年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按时完成。据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青少年的厌学和他们是否聪明没多大关系。从青少年的表现来看,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绩,严重的则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1、了解产生厌学的原因

厌学的主要原因是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表现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外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会引起青少年消极心理。

厌学症是青少年在学习上受到内外的不良反应而造成的,其中这一现象的青少年的厌学率最高。厌学心理对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其主要原因如下:

(1)不正确的学习方法

有的青少年性格要强,过分的追求高分数,于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希望自己能考出一个好成绩来报答老师和父母。

可事与愿违,由于不正确的学习方法,结果还是事倍功半。由于考试遭受屡次失败,产生青少年对自己的能力耿耿于怀,因此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产生了厌学心理。

(2)过大的学习压力

由于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学校和家长又给予过高的期望。因此,使青少年承受过大的学习压力,加上时间的紧迫,减少了青少年的自由控制的时间,导致青少年不会与别人沟通,把遇到的各方面困难都压抑在自己心里,时间长了形成性格内向,注意力有偏差而导致厌学情绪。

(3)缺乏明确学习目的

青少年本身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造成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于是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映迟钝,消极的情绪不管做什么事都敷衍了事,做作业时甚至出现抄袭现象;由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导致产生叛逆心理和对抗情绪,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学心理。

(4)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每位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事实上,有很多青少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压力而变得厌学。

小华的父母都是高中学校的老师,从小就对她严格管教,对于学习成绩要求很高。进入重点中学后,更是以全国知足大学为高考的目标。

小时候的她迫于父母压力,学习一直较好。但进入青春期后,逐渐有自己的思想,她对父母的要求开始越来越反感,经常和父母发生冲突。为了跟父母“作对”,她慢慢开始讨厌学习,上课走神、功课抄袭,导致成绩一降再降,其父母束手无策。

2、认识厌学的心理表现

青少年的学习障碍大致分为认知障碍和情绪障碍。

认知障碍是指在认知过程中,由于记忆、理解、思维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学习产生障碍。

情绪障碍是指在学习中由于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及其他关系不融洽,而使学习受到影响。学习障碍是一种存在于青少年中非常普遍的问题,一些学习障碍的背后隐藏的是情绪问题,在心理的表现上也有以下两点:

(1)思想上厌学心理

学校学知识,接受老师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素质。可厌学的学生在思想上不是把学习当成是求知的课堂,而是把它看成是一种烦恼、负担和精神压力。

他本不愿意学习,但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又不得不勉强去应付学习,即使人在教室,却心不在焉。这种思想上有厌学心理障碍的学生,是不可能学到较多知识的。

(2)行动上厌学心理

思想上的厌学必然导致行动上的厌学,而行动上的厌学则主要表现在懒惰上。曾对一个班级调查:73人当中,厌学、懒惰的学生占24%之多。

这些学生的主要表现是:当老师讲课时他没兴趣听,不是在跟别人小声讲话就是在做小动作;当老师向他提问时,他什么也回答不上来;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要么找出各种理由进行推诿和拖延,实在推诿不了的就敷衍一下。有的把字写的歪七扭八,浮皮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而且漏字、错字的情况也常有发生。

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有的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在学校的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

学校每周三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干活时拈轻怕重,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长此以往,便产生了错误的积累,严重地影响了后续学习。

3、明确学习的重要意义

学习可以优化人的心理素质。一个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应该具备诸多方面的良好心理素质,如高尚的品德,超凡的气质,敬业的精神,目标专一的性格,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学习来达到。

(1)学习是个人成长的需要

人生来是无知的,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很多的坎坷与挫折,会有很多的困惑和迷茫。

蛇为什么蜕皮?因为它要成长。成长膨胀需要更大的空间,只有在蜕去一层旧皮的束缚之后,才有可能争取更大的空间让它茁壮。人类也一样,只有不断地学习,补充新的思想和观念,你才能成长,这样的生命才更有活力,生活也才更有意义。

(2)学习是丰富人生的需要

一个人物质上的贫穷不可怕,可怕是脑袋里的贫穷。没有学习的人生如同干涸的沙漠,生命里寻找不到一丝绿色,是一望无际的贫瘠与荒凉。

学习的真正意义,是为了丰富自己,提高人生的境界。

(3)学习是实现理想的途径

理想的实现不能依靠幻想,而是实实在在的努力,学习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老师在上数学课时讲解“哥德巴赫猜想”的意义与价值,激起了陈景润强烈的求知欲,使他数十年始终不渝地攀登这一数学高峰。

因此,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让你获得某种劳动手段,更重要的是为你的个人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只有正确认识了学习,才会对学习产生动力,从此不会对学习产生困惑,产生犹豫。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

在知识的海洋上,自古以来就是以苦作舟,苦不堪言。但是学习的乐趣更是用笔墨无法描述的。没有苦,哪有乐,这都是相对的。我们要正确对待这种辩证关系,在无涯的学海中尽兴遨游。

贴心小提示

亲爱的朋友们,正如名人萨克雷所言:“读书能够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读书能够增长才智和陶冶心灵。”如果你有厌学的情绪,不如试试以下的方法:

坚持读书或者学习一会。通常这个手段在开始读书或者学习的时候比较奏效,如果你想去看书,却发现很难静下来,那么就逼着自己坐下来看一会。通常在5分钟至10分钟之后就进入状态,不会想站起来了。如果是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那么这个手段可能并没有那么好的效果。

喝杯冰水,让自己冷静下来。通常在头脑发热,或者心里烦躁的时候,冰水就会有它的功效了。这种方法一般来说还是比较奏效的。其实还有一种类似的手段,就是尽量让自己在稍微冷的环境下学习,人可以保持清醒,另外这种教室通常比较安静,因为人少,不过,注意防止感冒。

第三节 浮躁之心是学习中的大敌

浮躁是指是缺乏沉稳、见异思迁、心境急躁、办事不踏实,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般来说,浮躁分为三类:对目标的专注度不够,对目标的耐心度不足以及现有的目标不切实际。青少年存在浮躁心理程度各不相同。从内心来说,浮躁者没有实实在在的艰苦奋斗精神,总抱着侥幸心理期望成功等。浮躁是学习上的大敌,青少年一定要学会摆脱浮躁。

1、了解浮躁的原因

浮躁是一种情绪表现,更是一种不可取代的生活态度。自古以来,我国的历史文化一直教人们为人处世要沉稳、含蓄,心平气和、不急不躁。

其实,在传统的文化中,上一辈人都在劝告下一代要戒骄戒躁。就像《论语》中所说的,“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还有“小不忍,则乱大谋”、“三思而后行”等。

浮躁现在已成为一些青少年的心理通病之一,他们对前途盲目,对做任何事缺乏思考和计划;学习时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及毅力;比如,有的青少年看到歌星能挣大钱,就盲目地想当歌星;看到著名的作家,又想当作家,就这样整天浮想联翩,但又不愿付出行动。还有的青少年爱好转换太快,不管做什么事都忽冷忽热的,今天学弹琴,明天学吉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一事无成。

以下原因可能会造成青少年的浮躁:

(1)环境影响

在不断更新的现代社会里,很多父母都处于矛盾甚至无法适应状态。于是,就表现出心神不定、急功近利等急躁的心态,这种不良心理往往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青少年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在班级激烈竞争的氛围中,心中定的目标不是太明确。于是就容易出现心神不宁、迫不及待、烦躁不安。

(2)遗传基因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性格好强而头脑不灵活的青少年容易产生急躁,沉不住气,做事好冲动,注意力不集中。

(3)自身表现

攀比心理也是产生浮躁心理的直接原因。有句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在心理上经常和别人同学攀比,造成对学习环境不适应,对自己现有的状态不满足,于是浮躁的心理就油然而生。

在茂密的树林里,有两只小鸟,一只叫麻雀,一只叫啄木鸟。它们俩在树林里寻找食物。麻雀站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它从这棵树上飞到那棵树上,东瞅瞅、西看看,一条虫子也没有找到,饿的在树上直发慌。

而聪明的啄木鸟默默无言地跟在喜鹊的后面,一旦发现树有病了,就停下来专心致志地寻找,直到找到虫子为止。

最后,麻雀因为浮躁饿了肚皮,啄木鸟因为认真专一有了收获。现有好多青少年像麻雀那样,好急功近利,最终却一无所获。

2、认识浮躁的表现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力量使我们茫然不安,让我们无法宁静,这种力量叫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浮躁不仅是人生最大的敌人,而且还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它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性,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浮躁的表现有以下几点:

(1)似懂非懂

自认为懂了,学习过程即告停止。真正的懂要做到:清晰地理解每个知识点的经脉,做题熟练化,能举一反三。

很多学生在看书的时候,往往如蜻蜓点水,轻描淡写翻几页就算是看过了,无法深入看书。

(2)自以为是

很多学生在自认为学会的情况下,遇到自认为会做的题目,要么做不出来,要么做出来不能得满分。

具体有以下两种表现:一是自以为会了,其实没有真会;二是真的会了,但浮躁严重,得不了分。

(3)急于动手

学生很多时候看到题目,没有仔细审题,而是急于动手,所以经常出现题目看不透,条件没有看全就开始做题。这种情况做对的可能就很小了。等到题目做错了,才恍然大悟:有个条件没看清楚。

做题目的时候,先写出明确的已知,求证或求解,然后再做题目是一种比较好的解题习惯。

(4)马马虎虎

很多同学总是急匆匆地把题目做完就交上去了,让他检查,他就根本检查不下去,有些很明显的问题,本来应该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但他盯着看半天都看不到问题。

不检查就上交是浮躁最典型的表现之一。学生做完题目后,耐心已经达到极点,最想的事情就是赶紧交上去万事大吉。

这种浮躁心态是学习的大敌,如果不彻底解决,学习永远不会好。

3、克服浮躁的方法

著名音乐家傅聪曾在英国留学时,有一段时间感到莫名的烦躁,始终静不下心来学习。

他的父亲得知情况后,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要经得住外界花花绿绿的诱惑,要沉下心来,坐得住冷板凳,才能保证心灵的畅通无阻,才能让知识记在内心,印在脑海。”

如今,青少年浮躁心理是一种情绪冲动和盲目相交的心理病态,这种现象与艰苦学习、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刚好相反的。青少年有浮躁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这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性。

它不仅会使青少年失去对自我的明确定位,还容易让青少年随波逐流、盲目行动。因为它可能导致青少年为了侥幸成功而铤而走险,最终掉进犯罪的深渊。因此,对此表现必须给予及时的克服。

青少年在攀比时一定要知己知彼,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就是人们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然而比较要到知己知彼,只有知己知彼了才能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短处。

(1)调节好心理状态

心情不好或为学习而烦躁时,可以放一曲优美、舒缓的音乐,来减轻心理上的负担等心情平静下来了,可以全身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就会心无杂念,专注学习,慢慢地浮躁的心理自然就会消失。

(2)遇事要善于思考。

考虑问题时要从现实情况出以,最好不要跟着感觉走,目标要切合实际,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有坚强的意志,从而走向成功的阶梯。

青少需要明白的是: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正所谓学而后变。如果只是掌握了一些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而行为和思维方式没有得到丝毫的变化,这只能说是完成了学习的过程。

如果不懂这些,以后走出学校,会很难适应外界环境。学习就是为了让我们养成正确的生活态度,我们应该通过学习来改善自我,超越自我。

贴心小提示

亲爱的朋友们,如何克服学习中的浮躁来使得我们的身心健康更好的发展呢?

下面几点,仅供参考:

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调整心态,急躁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基础不扎实,走不好就想跑,所以急躁;

方法总比问题多;

超过你的暗中设定的对手,比他肯下功夫。

第四节 善于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青少年的首要任务,是吸取知识、提高情操、奠定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基石。善于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成效、增强学习兴趣,以及促进自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对事物拥有一定的兴趣,就能激发出向前奋进的强大动力。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总之,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专注的精神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掌握正确学习方法

青少年之所会对学习产生焦虑还有一个最大的方面就是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样的学习时间,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率。青少年要学会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让自己的学习事半功半。

(1)多动脑思考

有句古话叫做“学而不思则罔”,也就是说,如果只顾埋头苦学,却不懂得去思考其中的道理,那么你就将一知半解,迷惑而不知所向。这样就很难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当然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多思考,善于思考,就是要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通过理解知识而掌握知识。这不同于死记硬背的机械性学习,它是一种意义的学习,相对更牢固,更不容易忘记,并且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联想,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

(2)多质疑发问

如果遇到疑问,要敢于置疑。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果一味地囫囵吞枣,不去咀嚼消化的话,那么就不会有能力的提高。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么知识就不会变成自己的。因此,要学会置疑,不能做思想上的懒汉。也许因为你的质疑,世上就多了一个新发现。

不但要学会质疑,还要学会发问。所谓学问,就是有学有问。只学不问,无疑于闭门造车,因为学习本身是离不开发问的。

可能你的胆子比较小,怕别人笑话你,说你笨,或者担心这个问题问了会很傻,甚至担心老师不耐烦……这种种顾虑让你望而却步。

其实,勇于发问的人是值得人学习的。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都不是羞耻的事情,更何况是向老师请教呢?并且,老师根本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当你有不懂的地方,勇敢地举起你的手!不懂装懂,羞于问人,这样只能害了你自己。

(3)多进行复习

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觉,今天学过了,第二天就会忘记了。这是由我们的自身生理特点决定的,但是如果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有重点地复习学过的知识,那么就能增强自己的记忆,巩固以前的知识,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这就是所谓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4)勤善于练习

学与练是分不开的。没有练习的知识是不牢固的,理论与实际要结合。虽然练习是必需的,但过度练习是大可不必的。所谓善于练习,就是学会利用合理的时间做适当的练习,以求巩固知识。超过一定限度的练习,不但对提高学习没有太大的用处,而且会浪费你大量的学习时间。比如,你已经熟练掌握了某个知识点,就没有必要反复练习。

(5)要学会总结

每学习一段过程,要对过去的知识做一个全面系统的总结,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做到由厚到薄。这样也能促使你到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现规律与差异。另外,还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检查,加以调整,以求完善。

如果我们想做好一件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拥有精锐的工具,具备适当的手段,在学习活动中同样如此。只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扬长补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你就能顺利、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掌握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还有助于你进入社会之后的学习,现在社会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如不及时充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你就可能被社会淘汰掉。因此,无论什么时候,首先要学会如何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有一个好成绩。

2、培养学习的专注力

注意力是青少年的学习基石。所以,青少年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学习知识的关键步骤之一,它是大脑皮层进行感知事物活动的基本条件。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心灵之窗的门户。如果你的门开得越大,那么,学到的东西就越多。

青少年的注意力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注意力是知识的门户。如果青少年在学习或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那么,时间长了其他方面的能力都可能会缓慢下来。

注意力集中好的青少年,在班级的学习成绩几乎都是靠前的。那些注意力不集中,大多数都是班级靠后的学生。

在一般情况下,注意力会促使人的心理思维向着某一事物传授信息,并集中全部的心理能量来指向该事物。因此,良好的注意力会提高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只要青少年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才能走进知识的宝库中,让知识的阳光沐浴到你的大脑中。

(1)合理安排时间

有些青少年因为学习负担比较重,常常到晚上加班熬夜学习,有的甚至在被窝里打着电筒学至深夜等。这些不良的习惯导致青少年们早晨不能按时起床,就算被迫起来了,头脑也是昏沉沉的打不起精神。这样只会降低你的学习效率,严重的还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

所以青少年要把握好时间,合理地安排你的学习和作息时间,做到生活学习有规律、有计划。让充足的睡眠保持你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白天的学习效率。

(2)明确学习目的

青少年明确自己的学习及奋斗的目标,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达成目标。当真正知道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后,心理就会建立起强烈的责任感,就会把学习看成自己的首要任务,然而,从积极的心态就会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了。

(3)学会自我减压

由于青少年承担着学习的重任,所以,无形中在心理上就会有一种压力,造成心里紧张、烦躁。因此,遇到这情况的青少年要学会自我减压,不要把学习成绩的好坏看得太重。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平常付出努力了,必然会有好的回报。

(4)培养学习兴趣

注意与兴趣是孪生姐妹。青少年一旦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就会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地把它做好。如果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兴奋剂,此时,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

如果青少年做到这一点,就会对所学的内容产生直接的兴趣,因此,他们就会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

(5)注意力的训练

青少年在玩游戏、学习及做家务时,要尽量做到有目的、有意识、有始有终,这对培养注意力是十分重要的。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在上学的时候曾采用快速做习题的办法,来严格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

还有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就是青少年们要经常下棋,并带有比赛性质,用来培养独立思考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来提高注意力及个人水平。

(6)克服内外干扰

克服内部的干扰,尽量避免环境因素的影响来分散其注意力。要做到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用脑过度。注意改换一下学习方法或学习内容,还要注意培养正确的思想和情感,克服外部环境的干扰,要尽量为自己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如把书桌子上的杂志或报刊等与学习无关的东西都拿走,还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来提高学习的注意能力。

贴心小提示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对学习有了厌烦心理,并且失去了学些的积极性,那么就来试试以下的方法吧!

一是锥形学习法,也就是把学习比作一个锥子,知识的精度比作锥尖,集中的精力和努力则比作锥子的作用力,时间的连续性则是不停顿地使锥子向前钻进。也就是说,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人,如果肯下大功夫,来一次猛攻,那么很快就可以把任何一门学问掌握住。这其实就是一个集中强化学习的过程。

二是螺旋学习法,这种学习方法是说,首先,以某一学科的基本概念、公式或者某个实验现象为中心,通过大量地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并掌握与中心内容相关的那些基础知识,这是第一个循环。在这个循环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和疑问。然后再以此为起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这是第二个循环。以此类推,往上循环下去。

三是群体学习法,所谓群体学习法是自发成立一些兴趣爱好相同的学习小组,然后大家在小组内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由于小组成员志趣相投,又自愿加入,因此每个人都能有很高的积极主动性。而且,在小组成员对老师所讲知识的辩论与讨论中,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都会加深,还可以消除个人的思维定势,有利于小组成员调整思路,避免走弯路。

四是快速学习法,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感觉,一件事情如果给大家讲的遍数多了,你的印象就很深刻,想忘都忘不了。其实,这个道理也可以用在学习上。如果你把教材分为几部分,然后择其一自我讲授。讲完后,打开课本,进行第一次阅读并把讲错的地方标志一下,然后你再进行第二次讲授。

这一次,你一定比上次讲得全面又完善,许多模棱两可的地方也变得清晰了。然后进行第二次回顾,接着进行第三次,第四次讲授。在这个过程中,你已经可以完全把书本上的内容刻在脑子里了,这就使快速学习的方法。

五是循环学习法,很多同学学过就忘,甚至有的上课学过,下课就忘。这在某种程度上跟我们的记忆力有关联。但是即使记忆力不好的人也能找到一条途径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循环学习法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它主要指在学习的过程中采取学习——复习——再复习的方法。也就是在学习一项内容之后,要花少量的时间对其进行温习,接着再学习下一部分,结束之后再进行一次总复习。以此类推,如此下去,直至学完全部内容。那时你已经将整个内容复习了很多遍了,当然记得很牢固。

第五节 有效摆脱偏科的困扰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青少年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要求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

解决偏科的问题,首先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后注意了解课程内容的知识体系,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

一般来说,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按照计划去完成。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

1、了解偏科的原因

偏科是指在学习中不能正确对待各门学科的学习。重视了认为“有用”的学科,而忽视了认为“无用”的学科,善学喜欢的学科,把主要精力集中于这门学科的学习,而忽视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的甚至放弃其他学科的学习。

现在偏科现象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尤其是在“学会适用课,走遍天下都能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偏科现象更为严重了。不过,偏科难免,原因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

(1)凭兴趣学习

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喜欢数理化,而对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一筹莫展,而有些学生则恰恰相反,他们喜欢哪一门就只学那一门,其余不感兴趣的课程就不听,作业也是胡乱做的,如此兴趣用事产生巨大反差,形成偏科的现象。

(2)方法不正确

偏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有的青少年对某门课程的学习方法不对,学习效果不高,老师教育又不得法,家长也没及时给予帮助,慢慢的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造成偏科现象。

(3)教师的影响

有的青少年偏科是由于青少年与教师的关系问题造成的。由于不喜欢某个老师,就会连带着在他的课上不想听,留的作业也不想做,导致这门课的成绩上不去,而最终导致偏科现象的形成。

偏科对每个青年来说都不陌生,据调查,80%的学生认为自己曾经或现在正在为偏科而烦扰,但这当中却有一半以上的人对于偏科没有一个正确、深入的认识。

(4)心理的影响

产生偏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心理因素。中学是同学们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学生们的思维方式正在慢慢地趋于成熟,但是由于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可能有的学生在逻辑和抽象思维方面没有形象思维发展快,导致重文轻理的偏向。

2、排除偏科的心理

当偏科的学生转变了态度,对弱势科目不再排斥和厌烦,相应产生兴趣的同时,接下来就要在兴趣的基础上用成功激励自己。

如果你对劣势学科的信心还比较脆弱,经不起失败的打击,你可以将目标定得低一点,符合自己的学习实际,然后制订完成任务的计划,坚持下去。

这样,哪怕是一次小测验的进步,也会让你欣喜若狂,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解决偏科的问题,首先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后注意了解课程内容的知识体系,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只要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就掌握了学习的钥匙,开始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

那么,在克服了偏科的认识问题之后,在学习方法上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正确认识

面对偏科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清危害,树立信心。当偏科出现了,有的同学便会信心全失,便会慢慢的放弃,最想补也很难补上去了。

你要记住,学习上的弱科往往会影响整体成绩,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并给进入更高学府进行学习带来困难。所以,要树立起信心,偏科不是无药可救,主要取决于你学习的态度。

要摈弃好恶,端正正确的学习态度。偏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仅凭自己的兴趣出发。兴趣爱好与否,是出于对某种学科的心理态度。学习不能凭自身的及和老师的关系而产生学科偏见,这样做是幼稚、糊涂的,也是极为错误的。

如果重视不感兴趣的弱科,对其不抱任何偏见,以“肯学则能学会”的态度致力于这个学科,就能增强学习的动力。

(2)简单入手

对于偏科的学生来说,在面对这一科目时,要把握从简到难的原则进行学习。因为你在这个科目上基础差,做难题对于你的提高不会有多大帮助,而且会不断的打击你的自信心。

正确的方法是从简单一些的习题入手,牢牢掌握课本上最基础的知识,在对简单的题目完全掌握后,再适当提高题目难度。

要把握好学习不擅长科目的时间,坚持从短至长的原则。凡是不擅长的学科,大都是不感兴趣的。因此,如果一开始你便在差的科目上投入大量时间,必然会倍增烦躁与厌倦。

所以,要制订出一份计划表,给自己订下时间规定,比如说半个小时,到时间后就去改学别的科目。时间一长,对差科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了。还可以将差的科目夹在强的科目中学,时间同样不要太长,以避免枯燥无味的学习。

如今的网络上有人这么说到:不偏科不成才。但是不得不承认,过分偏科的人在社会上生存有很大的局限性。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改正偏科现象。

(3)激发兴趣

学生偏科不是一日造成的,也不是几天就能成功去扭转的,要改变学生偏科的行为,除了要求学生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有意识地去扭转,还需要教师和家长合力去帮助,促进扭转。

偏科生对弱科学习既缺乏兴趣,还有畏难情绪,遇到困难往往知难而退,所以培养学习意志,养成勤学不懈的品质,应是矫治偏科的着力点。

在矫正时,首先应帮学生树立学习弱科的信心,方法就是激发学习弱科的兴趣。

一可用目标激发兴趣。如把学习目标分解,制订下阶段性的小目标,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这样一实现便能激发其再接再厉的勇气,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

二可用优势引导兴趣。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以此为“兴奋点”培养兴趣,享受成功的快乐,建立信心。比如一个学生不爱学英语,但发现该生书写工整娟秀,教师就以此为“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觉总是没有那么得心应手,因此会在内心对某些学科产生畏难、厌烦、逃避等情感倾向。这一类学生可从情感上下功夫,理清自己学习的头绪,找出自己在学科整体劣势中的局部优势,从优势着手并放大它,从而培养出自己对学科的喜爱之情。

贴心小提示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被偏科的问题所困扰着,那么就应该培养自己薄弱科目的兴趣,这样才能做到平衡,培养自己的兴趣其实非常简单,我来给你推荐几种:

一是尽量不偏科,各科学习齐头并进,力争门门优秀。

二是一旦发现自己偏科,只是要在偏科学习时提醒自己,把别的学科学好。不要压制所偏的学科,而要设法重视自己忽视或者轻视的学科。

三是在做偏科的科目时要细心,不要因为偏科就破罐破摔。

四是对偏的学科要继续创造条件,让自己有更多的机会去追求,并在追求中不断获得成功,不断巩固兴趣,不断把兴趣倾向转化为志向,同时也要提供一些机会,强化自己较弱学科的学习。

第六节 学会消除和缓解学习的压力

随着学习的功课越来越多,知识难度逐年加深,当今时代的中学生,学习压力普遍比较大。在心中压力过重的情况下就容易造成情绪低落,学习厌倦。对此。青少年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要善于用正常的心态正确对待,不要像虐待自己似的整天生活在黑暗之中,让忧郁和烦恼充斥自己的疲惫的心灵。

须知,任何事情都有解决的办法,只要我们学会对症下药,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了解学习压力的原因

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求我们要学会给自己减压,因为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高速前进。

有过滑雪经历的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滑雪最大的体会就是停不下来。刚开始学滑雪时如果没有请教练,看着别人滑雪会觉得很容易,不就是从山顶滑到山下吗?可事实是如果你穿上滑雪板一下就滑下去结果肯定是从山顶滚到山下,摔很多跟头,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停止,怎么保持平衡。

只有反复练习怎么在雪地上、斜坡上停下来,学会了在任何坡上停止、滑行、再停止才叫学会滑雪了,才敢从山顶高速地往山坡下冲,因为只要你想停,一转身就能停下来。

学习也一样,你只有知道了何时放松自己,学会让自己在合适的时间停止,你才算会真正的学习。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如何缓解我们的学习压力。

(1)学习动机

学习压力来源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将学习愿望转变为学习行为的心理动因,是发动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一般来说,学习愿望是会经常产生的,但并不会立刻转化为动机,只有动机产生后,学习行为才会真正被激发。

心理学上大量实验证明:学习效率与动机强度之间可以描绘成一条倒“U”型曲线,学习效率随着动机强度的不断增强而提高,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动机强度再增加,学习效率反而会下降,也就是说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学习的进行。

这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学习上没有压力不行,压力过大也不行”一个意思。因此,对于那些给自己压力过大的同学,我们自己要学会给自己减压,因为只有保持一种积极而又平和的心态,我们才能健康成长,不仅仅包括我们的学习,还包括我们的人格。

(2)目标过高

设定的目标过高,理想与现实有差距。每个人都有理想,而每个人又都生活在一定的现实条件之中,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或大或小的差距。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差距是正常的,但如果这种差距太大造成冲突,就容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在目标的设定上要实事求是,过高过大的目标不仅类似于喊口号,对我们没有现实意义,同时还会给我们造成过大压力。

对于每次考试的结果,我们既要从中找出自己的差距和问题,同时又不能因为一次考试就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行了。相反我们要在现实的基础上,制订详实而又可具操作性的目标计划。要有长远目标但重要的是大目标下的短期目标。

比如,我今天需要做什么,需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然后是一个星期、一个月。而且需要告诉大家的是:同喜欢和别人相比较起来,我们更重要的是需要学会和自己比,学会超越自己,一天进步一点点。

(3)缺乏信念

同一件事情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是因为人的认知不同,而我们的很多心理问题大都来源于我们的错误认知,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讲的。

事事从主观愿望出发,对某一事情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常喜欢用“必须”、“应该”等字眼。比如,某些同学对自己要求苛刻,告诉自己:这次考试我必须考全班前5名。如果这个目标切合自身实际倒也无妨,就怕目标过高或因为多方面的原因未达到这个成绩,就会严重受挫。

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或一味责备他人。比如一次考试失利,我们就认定自己不可以了,以后再也赶不上了等。一次考试就把你打败了吗?人生中还有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等着你去面对。

(4)外界影响

来自外界的不适当强化,也就是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的压力。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校的升学指标以及对学生前途负责的责任心、社会的就业压力等,这些都在无形中给我们造成了极大压力,如果得不到合理宣泄,我们的身心就会遭受极大损害。

2、认识学习压力的表现

现在竞争特别激烈,当然学生的学习压力就比较大,那就需要化压力为动力,学习是要劳逸结合,要懂得技巧,不能死钻牛角尖,放松自己,适当增加自己的业余爱好,有时间多和同学们交流交流,这样压力就会消失的。

(1)情绪上

在情绪上会表现为容易沮丧低落,经常显得不耐烦,暴躁、易怒;说话冷言冷语,对自己、他人的评价以及对事情的描述都有消极倾向;和家长关系紧张,对父母有抵触情绪或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等。

对老师传授的知识不感兴趣,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破坏课堂纪律,抄作业或不完成作业等;

(2)心理上

害怕考试,对考试表现出明显的焦虑,考前过分紧张,睡不好觉,考试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平时会做的题都忘得一干二净,或发生病理反应;如头晕、肚子疼、容易疲劳、没有食欲等;

因为学习好,对自己总是有很高的要求,总想争第一,稍有失误就痛不欲生;因成绩差而过分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经常为自己的成绩或其他方面的不足而苦恼,心理脆弱,有时会因此而离家出走或产生轻生念头;

(3)学习上

学习成绩并不好,但却感觉自己一点儿学习压力都没有,说到做不到,也不知道怎么学习,心理很烦。这是学习压力过大的一种另类表现。

在学习上会表现为敷衍、厌烦监督、抱怨、对自己学业过分苛责、对自己没信心等,在考试时会表现出焦虑不安、考前失眠等。

(4)生活上

在生活上会表现为食量大增或很久食欲不振;睡眠质量较差,经常失眠;经常感到不舒服,容易生病,有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生理反应;已经有较长时间没参加喜爱的体育活动等。

和家长关系紧张,特别厌烦家长督促检查自己的学习,不愿意和家长讨论有关学习的事,对家长提出的成绩及排名要求非常反感并表现出强烈的反抗。

3、克服学习压力的方法

人类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学习,因此来说,青年应该以轻松的心情来面对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寻找快乐。不要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强大的压力,我们可以发现学习中其实存在着很多的乐趣,能否把学习作为一种需求,一种享受,取决于我们的态度。那么应该怎么样去减压,下面来介绍几种方法:

(1)呼吸法

呼吸并不只有维持生命的作用,吐纳之法还可以清新头脑,熨平纷乱的思绪。所以当你因压力太大而心跳加快时,不妨试着放松身心,做几个深呼吸。

(2)“逃离”法

离开令你紧张的是非之地。站起来,走出教室,到走廊或户外去,换换环境,呼吸点新鲜空气,用几分钟的停顿整理一下思路。

(3)暴力减压法

随身携带一个网球、小橡皮球或是什么别的,遇到压力过大需要宣泄的时候就偷偷地挤一挤、捏一捏,把你心中的压力挤出去。

(4)写作减压法

“把烦恼写出来”,用一张纸、一支笔,将你的压力体验,你生理、心理上的一切烦恼写下来。在写的过程中,你会感到情绪渐渐稳定下来。

(5)香精水疗法

在洗澡水里加入薰衣草、玫瑰、香水、天竺葵等具有镇静身心作用的芳香精油,有助于舒缓压力。水的温度、水流的压力、浮力和气泡群相互撞击能按摩肌肉,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6)颜色减压法

对付压力的其中一个方法是让自己多接近令人平静的颜色,例如:绿色和蓝色。这些颜色可以用在你穿的衣服,以及你家的墙壁或摆设上。面对压力期间,避免红色,因为它会让情绪更加低沉。

(7)冥想法

印度瑜伽功经常运用冥想使人达到一种精神境界。找个舒服的姿势坐下来,彻底放松自己,专注于自己的呼吸,一呼一吸。刚开始你也许无法把注意力集中于呼吸上,而会随意地思想,没关系,坚持一段时间就会见到成效。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发生困难大多数不是因为智力问题,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压力大已经明显表现出病态心理和行为的孩子要积极求教于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

贴心小提示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对你的学习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那么就试着学会在学习中寻找到快乐,那么,应该如何找到快乐呢?

想要在学习在收获快乐,首先就应该培养自己浓厚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就不会主动去学习。只有让我们快乐的事情,我们才会产生兴趣。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掌握未知的东西,是发现的快乐;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便是收获的快乐。

此外,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时兴起或者半途而废都不可能会有收获。所以,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个长期坚持而形成自然的过程。积水成渊,在点点滴滴的积累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会取得可人的学习成果。

或许你以前不喜欢学习,上小学时经常逃学旷课,天天以书笔为仇,以学习为敌。但当你捧着奖状回家,看到父母脸上的灿烂笑容,听到父母的夸赞时,当你的文章出现在报纸上时,那种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感觉会让你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你会感觉到学习是件多么快乐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渐渐喜欢上学习,因为你越来越体会到学习中所蕴藏着的快乐。

第七节 从落榜的阴影中走出

面对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过后,有人金榜题名,有人名落孙山,这是必然而又正常的事情。金榜题名固然可喜,但名落深山也不必太沮丧。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不要因落榜而背上过于沉重的精神包袱。

须知失败不可怕,大不了从头再来而已,关键在于自己的努力。试想,如此多的人落榜远不止你一人,你又何苦如此自责、沮丧呢!对于落榜,逃避、痛苦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只有正视失败,勇敢地面对,才能摆脱失败的阴影,走出心理的深渊。

1、了解落榜后常见心理

青少年落榜需要社会的支持,尤其是父母的支持,也就是给他们温暖,理智地分析,使他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落榜。

可是对青少年来讲,在这个时候奢侈父母的爱简直比登山还要难。考试成绩一出来,父母们管不住自己的情绪,把所有的埋怨、苦水都撒在考生身上,直至逼考生做出极端的事才后悔莫及。考生落榜,这对他们自身来说就是一个心理打击,也是青春路上必尝的“苦果”之一。

(1)懊恼

产生这种心理的考生一般是那些平时成绩不错,自信心强,认为金榜题名是预料中的事。然而未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而成绩平平的同学却意外地考取了,心里更恨自己当时疏忽大意。失落与困惑的心理油然而生,常常唉声叹气。

(2)失宠

在面临长期的升学竞争中,为了保证考生进入一所好的学校,家长可以说是想尽一切办法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给予考生全方位的服务,家长对他们宠爱有加,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对于他们的要求,家长几乎是有求必应。

在学校,老师也把每个学生当成大学的希望种子来培养。为了一致的目标,家长、老师和学生三位一体,共同拼搏。然而,有些同学在高考中落榜了,家长失望了,老师也失望了。特别是家里,原来给予考生的一切待遇也随之消失了,有些家长还埋怨孩子。面对这种变化,落榜生心里充满了失宠感,进而产生苦闷、失意的心理。

(3)自卑

在紧张的复习迎考过程中,有不少考生,特别是城镇市区的考生和平时成绩比较好的考生,他们把竞争成败看得很重,对他们的前途充满了信心。而高考录取分数线一公布,榜上无名的残酷现实使不少考生突然发现落榜已成为自己生活的现实,自己已经成为世人眼中的失败者,自尊心受损。

高考前与同学平起平坐的平等感也随之消失,不思进取之心也渐渐滋生,面对那些“天之骄子”的昔日同学,他们感到高不可攀,自信心渐失,困惑焦虑不堪,自卑感油然而生。

(4)内疚

在求学路上,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是费尽了心血,精心为孩子设计营养食谱,不分严寒酷暑接送孩子晚自习,为孩子请家教等。而老师也为了学生的前途,几年如一日,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家长老师所做的一切,使高中毕业生很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他们更加努力学习,以报答父母和老师。

大学不是每个考生都能顺利跨进去的,被淘汰的这些学生,尤其是农村落榜生,特别是那些经济条件差的考生更甚,想起父母每日劳作,节衣缩食来供自己上学,就是希望自己能有出息,而到头来却辜负了他们的一片期望,感到内心十分内疚,感到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家长,从而陷入深深的自责。

(5)孤独

在长达10多年的求学生涯中,学生通过勤奋努力,掌握了许多的书本知识,因此而失掉了许多人际交往的机会,身处学校并未发现有何难处。

然而一旦落榜,就是要面对家长、老师之外的许多人和事,由于文化素质的差异,使他们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与人交往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生活习惯都有别于他人,这都会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孤独心理也由此产生。

面对考生的榜上无名,许多学生会或多或少的产生各种心态问题,考后的心态是否能调整好对他们今后的出路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考生面临着的不仅仅只是考试,还是父母的期望、同龄人的竞争,对他们造成的过分压力已远远超过了考试的真正内涵。在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安慰、亲朋好友的鼓励、老师的引导,除此之外,就是自身对“波折”的真正理解。

2、走出落榜的心理阴影

青年人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一个小小的挫折又算得上什么打击呢?它只不过是你青春路上的一片小插曲而已。既然落榜已成事实,不必再为此沮丧、懊恼,沉湎于痛苦之中。适当的宣泄落榜带来的情绪,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虑的心情,以减轻精神上的压力。

遇到这种情况时,与其让自己整天闷闷不乐,不如与知己、长辈等一吐心中的不快,还可以大哭一场。也可以去外地旅游或从事自己喜好的活动,使高考落榜的烦躁心情在环境的变换中得以好转。

(1)敢于直面现实

每年都有百余万的考生落榜,也就是说他们和你一样不能进入大学校门,如此沮丧、无节制地自我责备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只有勇敢地面对现实,才有可能摆脱落榜的阴影,走出心理的深渊。

同时,也要正确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考试成绩,不抱不切实际的希望和企求,不把幻想当现实,早就应该有考上和落榜两种思想准备,这样想,就会减轻落榜以后对心理的刺激。

(2)正确评价自己

培养自觉的全面性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既学会全面地看待事物,又要客观地评价自己。不仅要看到阴暗面,而且要常看到光明面。

当自己身处挫折中时,不要成为不良情绪的奴隶,要善于用意志控制自己向积极的方向思考。

(3)减轻心理压力

对悲观情绪宣泄是一中减轻负担的有效方法。落榜者心理压力是由情绪紧张波动造成的,因而恰当的宣泄有缓解精神压力的功效。

要找个合适的时间、地点、对象,向朋友、师长倾诉衷肠,如果想哭,就放声大哭一场,或者干脆把苦恼、愤恨统统写在纸上,然后撕个粉碎。家长、亲友都要理解,支持他发泄完不良情绪,就自然平静下来。

(4)更好交流思想

落榜以后,考生如果感到心情压抑,可以找家里人或亲朋好友把伤脑筋的事向他们诉说一通,也可以对亲友、家长谈出心中的不快,把内心的压抑,不满和隐痛释放出来,以减轻思想负担,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5)尽快走出阴影

积极暗示的含义是:倘若你总是贬低自己,骂自己无能,再看看镜子中自己的憔悴面容,会越发地责备自己。

这时候,应该放松微笑,勇于承认现状,每天从睁眼开始就对自己说:我今天的心情很不错。还可以把“胜人者智,自胜者强”等能激励自己的话贴在醒目位置上,使自己振作起来。

(6)学会寻求安慰

很多考生认为许多年来,父母对自己寄予厚望,最后榜上无名,感到愧对父母亲人,产生负疚感。总感到自己是最笨的,或最冤的,生怕别人看不起。其实不然,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安慰的不只是你自己,还有许许多多,包括你的同学。他们同样心理压力很大,需要得到关心。你如主动与他们交流,与同学通通电话,发发短信,安慰他们,同样,你自己也能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安慰。

(7)要转移注意力

不要对挫折耿耿于怀,因为你越注意就会越强化这种感受。这时,最好找一件你最欢的事情去做,如约几位相好的同学、知己和亲人到郊区、公园、名胜古迹尽情的游玩一趟。或者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如打球、钓鱼等。如果有条件最好能让落榜者外出旅游散心。

当你被曲折的故事、优美的乐曲所吸引,为大自然的美丽而陶醉,或为同学们的欢乐交谈兴奋时,你会忘记忧愁。因为时过境迁,你的心情自然会风平浪静。

(8)制造愉快心境

一个人一生会遇到想象不到的艰难困苦和挫折,平时,就应培养宽阔的胸怀,热爱生活的情趣,增加一点幽默感。一旦遇到挫折,你的尽管心事重重,却不言于表。

当然,这是人生长期目标,不能一蹴而就。当前,最需要的就是寻找一种使自己愉快的心境。去旅游、登高望远,敞开胸怀;去学一种乐器,在学习中忘却不快,增添自信与充实生活。通过培养幽默感,形成轻松愉快的心境。

(9)培养生活情操

抑郁的心理会使人产生厌倦懒惰的行为,越是懒于动手做事,心态就越难调节。所以你不妨列出一个学习、工作、生活的日程表,比如,平时都是家长照顾自己,不妨利用这段休息时间,帮助家长做点事情。无论大事小事均在其中,并认真去做。一旦成功地做完一项,就自然产生一种成就感,心里就会塌实许多。此外,按照正常的生物钟去工作,也要注意身体健康。

(10)重塑人生信心

培养意志力是对付挫折的一种有效防卫机制。意志越坚强,就越能增强抵御能力,勇敢地重塑人生信心。不少考生受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影响,把考场上的竞争看做人生竞争的全部,认为落榜就是自己素质低、没本事,就意味着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不会有什么建树,从而产生自卑。

要把落榜当做对自己的一次考验,要努力使自己振作起来,以必胜的信心和勇气迎接的挑战的压力。高考落榜生要不怕吃苦。经得起更加严峻的考验。在当前市场经济竞争中,学会用自己的高中文化本领参加适当的工作,边工作边学习,或者先参加工作,再报考成人高考。总之,我们虽然落榜了,但我们前面还有五彩缤纷的希望。

落榜生产生心理问题,是因为考生的目标和结果产生了冲突,从而诱发了挫折感。落榜者应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波动的情绪,以乐观、坚强的积极态度去面对落榜,使自身的心态保持平衡。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人以一种自信、坚强、乐观的精神面貌面对生活,有助于正视挫折与失败,有助于失败者及时调整心态、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

贴心小提示

作为考生的新朋友特别提醒:尽管高考落榜生在经历了落榜后的复杂思想斗争后,有相当部分的孩子们会抬起头,挺起胸,敢于以平稳的心态,崭新的风貌去迎接新的挑战,但是,也还会有不少的考生总走不出落榜上有名阴影的笼罩。为此我们为落榜生调整心态提供了几种方法:

一是学会合理宣泄,向你的亲朋好友、师长诉说、表达自己的苦闷,使情感得到抒发,内心的能量得到释放,心理上获得平静。

二是可以写日记,将内心的不悦倾吐在字里行间。有一种更痛快的方法,就是向大自然宣泄、面向大自然将沮丧的情绪释放到大自然中去。

三是学会心理调节,转移注意力,不要总是想着高考这件事情,通过做其它有益的事情来稳定情绪。找一些你最喜欢的事情去做,你就会忘记忧愁和烦恼。

四是学会自我激励,在人生的旅途上坏事有可能引起好的结果,落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所以有人说落榜对强者是逗号,对弱者是句号不无道理。

五是正确评价自己,学会全面地看待事物、评价自己,是战胜失败、挫折的重要法宝。不仅要敢于剖析自己,找出不足,而且要善待自我,爱惜生命;不仅要看到事物的阴暗面,而且还要看到光明面。高考落榜不一定是坏事,只要你树立信心,在高考年龄放宽的条件下,来年再考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八节 正确克服考前焦虑问题

考前焦虑是许多考生考前都出现过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由应考情景引起,主要表现为紧张、忧虑、不安、烦躁等心理情绪。如果这些情绪不注意引导,就可能会出现自信缺乏、行动刻板、记忆受阻、思维呆滞等现象。对此不仅影响考试,而且对自己的心理方面也会产生很大打击。所以青少年要注重这一问题的调适。

1、了解考前焦虑的原因

考前焦虑症一般是指在考试前所发生的一种过度的精神紧张状态,它可以阻抑考生的认知活动,影响躯体功能。考试焦虑症是因为担心考试受挫而引起的一种心理问题。

考前焦虑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压力过大

主要来源于父母亲,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超过了孩子自身所设定的目标。

(2)不良认知

看到别的同学晚上在“开夜车”,自己不看书,担心成绩不如别人,因此产生焦虑;大部分学生还会认为“运动会浪费看书的时间”,从而减少了运动或几乎不运动。

(3)消极应对

当碰到问题时,经常会抱怨、表达自己焦虑的情绪,或者采取逃避的态度。

(4)素质因素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形成了不同于他人的人格特点,其中很重要的几点就包括我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模式、行为模式、情绪反应的快慢强弱。

在认知上对自己期望过高,力求达到超出自己实际能力的既定目标,在情绪上反应敏感,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不足,在行为上又过于内向和行为孤僻的学生,在考试(特别是高考、中考)压力下更易出现焦虑症。

考试不仅是智力与知识的竞争,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前者是硬件,后者是软件,两者同等重要,平时通过努力获得扎实的知识积累,再加上临阵时的稳定心态,是打好高考、中考之战必要的硬件和软件。

人体在紧张和恐惧时,身体内的应激反应会使肾上腺素分泌高于正常状态,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分泌的肾上腺素可以维持人的兴奋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甚至在有些时候还可能促使学生应试时的超水平发挥,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急中生智”。因此,对考前的适度紧张,不必过分在意,应把它看做一种正常现象。

2、认识考前焦虑表现

每个人的素质因素不一样,再加上成长和社会化的过程中外界影响因素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人格特质也有别于他人,不同的人可能适合做不同的事。只要我们努力了,考出我们平时的成绩就是胜利,不要给自己定过高的目标。

有些考生对自己实力把握不清晰,订立了过高的目标,那么一旦受到挫折,就会自我质疑,丧失自信心,从而一方面可能导致考前焦虑恐慌,另一方面可能会让考生制订更加不合理的期望与计划,超负荷运转,造成身体上的损害。

(1)情绪症状

如焦虑、烦躁、紧张、易怒、心神不定,或抑郁悲观。这是大多数考生出现的主要症状,甚至有的家长也有类似症状。

(2)躯体症状

如头昏头痛,心慌心悸,腹痛,食欲下降,大便不规律,失眠,感到学习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其中大多数考生都感到疲倦,体力和脑力不足,迫切希望在这关键时刻能达到巅峰状态,高效率的学习。

缺乏自信、行动刻板、记忆受损、思想呆滞,躯体上还会表现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面色发白、冒汗、呼吸加快、大小便频繁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还会现在坐立不安、精神崩溃等症状。

(3)行为症状

如不愿上学,懒于梳理,对父母发脾气,逃避与人交往等,这类属外显的行为症状。

3、克服考前焦虑的办法

考前焦虑症的表现无疑会影响学生的复习和发挥,并且还有可能威胁到他们的心理健康,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克服考前焦虑症呢?心理专家给出以下建议:

(1)正确定位

将自己定位在比较客观的位置上。如果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相差太远会挫伤自信心,产生自卑,导致厌学情绪。将过程与结果分离,即注重奋斗过程,淡化考试结果。只有丢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才能出奇制胜。

(2)学会倾诉

“与朋友一次促膝谈心,胜过10剂良药。”当焦虑不安时,可以找亲朋好友交谈,倾诉烦恼,特别是与同学交谈,大家有同样的感受,也许他不能帮你解决任何问题,但你可以得到心理压力的释放机会。

也可以通过书写或绘画的方式,把自己的压力写出来或画出来,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3)转移视线

学会适当娱乐,如看书、看电影、参加体育活动、参加社交活动及唱歌、听音乐等,这样可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使人的精神有效放松。

遭受考前焦虑困扰时,可通过吃大餐,听音乐等奖赏自己的方法,切断考试与焦虑之间的联结;情况严重,可向专职心理医师寻求帮助,借助心理咨询缓解心理压力、减轻心理负担;曾有过严重考试焦虑的考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心得安或安定类药,但必须提前用药以了解药物的敏感性和副反应。

(4)学会放松

有两种放松方法:一是深呼吸,放松呼吸就是要使呼吸变得更缓慢、更深入、更均匀。深深地吸一口气,停顿一两秒钟,再慢慢地呼出来,使呼吸每分钟减至7次至10次。放松呼吸能有效的调节心理紧张情绪;二是肌肉放松训练:从手臂开始,再按头部、颈部、胸部、肩部、腹部、臀部、大小腿、脚趾肌肉的顺序,交替收缩、放松骨骼肌肉,仔细体验肌肉收缩时的紧张感和放松时的温暖感觉,这样每天在学习之余练习几遍,能有效地缓解紧张。

(5)积极暗示

积极暗示能强化自己的信心,消除焦虑。每天打扮成自己喜欢的装束,并在空闲时间以简短积极的句子反复在心中默念,如“我行,我自信”、“我进步大”、“我喜欢挑战”等,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你的心情。

(6)熟悉环境

预先熟悉考场环境,进出考场与同学同行,穿上充满自信的服装都可以减轻考试焦虑,考试中切忌频频看表,考后不宜与他人对答案。

上述几条方法是针对有考前焦虑表现的学生自身调节提出的,临考前,不少考生紧张焦虑,家长不可受子女情绪的感染而盲目地同悲同乐,不要被子女的情绪控制自身情绪,而应注意随时调整考生的心态。

总之,考生要正视自己的水平,以平常心态面对高考。考生应以自身或相当水平的同学为参照对象,随时肯定自己的进步,满意于自己的变化。相信每天哪怕进步一点点,考试时会有相应的回报,要以一颗平常心态面对考试。

贴心小提示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有考前恐惧的心理,不妨试试我们为考生量身准备的两点考前去除焦虑的小办法:

一是去除杂念,细心准备,眼下需要找出学科失分的原因,加强复习,细心准备是强化自信心的重要举措。只有在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之后,扬长避短,争取下次的月考或模拟考考出应有的水平,由此而获得的自信才是健康、有益的。

二是放松身心,寻找乐趣,当情绪极度差时,比如回家情不自禁要哭,可以采取放松疗法、音乐疗法,使其转移注意力,与父母一起散散步,打打羽毛球,达到放松身心,减缓压力的目的。

同时告之:学习是生活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有张有弛是必要的,因此需要有适当的调节,有一颗敏感的心善于寻找和发现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