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孙思邈的贵己养生术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生活在隋末唐初年间,活了101岁,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养生家。

孙思邈幼年时,他体弱多病,深知病魔缠身的痛苦。因此,他从小立志学医,做一个治病救命的好医生。特别是当他看到许多穷苦的老百姓生了病没有钱医治,只好悲惨地死去,加上自己的切身体会,心中产生一个念头:“救活一条人命是多么重要啊!人的生命真是比黄金还要贵重。黄金用钱能买到,可是人的生命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他暗暗下决心,要认真学习医术,当个医生,好去抢救成千上万的病人。

据《大唐新语》介绍,孙思邈“七岁就学,日诵千言,及长,善谈庄、老、百家之说。”看来,他是一个聪颖好学、学识渊博的人。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都曾经授予他官职,但都被他一一谢绝,甘愿在乡里行医,为人民解除疾苦。他总结了唐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收集方药,于公元652年写成《备急千金要方》30卷,另一部书是他100岁时写成的《千金翼方》30卷。这两部书简称《千金方》,为什么叫《千金方》呢?他在《千金要方·序》中说:取名《千金方》,包含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反映了他认真负责的高尚医德以及他在书中所收5300多个方剂的实用价值。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医道精湛、医德高尚的民间医生,把他尊称为“药王”,把他生前隐居和经常采药的五台山称之为“药王山”,并在那里建有“药王庙”。

医学与养生学是密不可分的,大医学家孙思邈对养生学也颇有研究。他在《千金方》、《福禄论》、《摄生真录》、《摄养枕中方》等书中,记载了不少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他崇奉道教,继承了不少道家的养生方法,但他毕竟是一个医学家,懂得人要适时而动,以调和荣卫,舒畅血脉。所以他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运动故也”。孙思邈的这些话,显然是古代“动以养生”思想的继承。它包含有两个意思:一是人体要经常活动,二是活动不要过量,要量力而行。孙思邈讲“劳”,不是某些人所理解的专指田间劳动,而是包括按摩、散步、动摇四肢在内的身体活动。这些身体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健身治病,而不是为了别的。

孙思邈说:“食毕摩腹,能除百病。……食毕行步踟蹰,则长生。”这是孙思邈开的一张“运动处方”,指出了饭后行步、摩腹,有助于祛病健身。

饭后行步、摩腹,是孙思邈对古人饮食养生方法的一个发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把“食饮有节”与“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层有常,不妄作劳”一同看成是“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方法。东晋的葛洪在“食饮有节”的基础上提出了“饱食即卧,伤也”的见解,认为饭后马上躺卧,容易伤害身体。南朝时期的陶弘景,则更明确地指出:“养生之道,不欲饱食即卧”。“不欲饱食即卧”,那么,饱食后该怎么办呢?没有人说。孙思邈根据他的体会,提出了饭后要行步,摩腹的主张。这比单纯强调“食饮有节”或消极地警告“不欲饱食即卧”,显然是一个进步。这个进步,表现在突出地强调了一个“动”字。饭后摩腹、行步,有助于加强肠胃蠕动,有助于消化液分泌,从而使食物得到充分消化和吸收,增强机体营养物质,提高人体抗病能力,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饭后摩腹、行步,是一种简便易行,但又常被人们所忽视的健身方法,孙思邈把这种方法与其它方剂列入传世的《千金方》之中,足见他对这一养生方法的重视。后世流传的“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卫生谚语,就是对孙思邈这一养生方法的高度概括。

孙思邈除此之外,对古代的“导引术”也很重视。他在《备急千金方》中,搜入了“老子按摩法四十九势”和“天竺婆罗门按摩法十八势”。取名“天竺婆罗门按摩法”,可能吸取了古印度的导引方法。据孙思邈书中说:“依此行三遍者,一月后除百病,行及奔马,补益延年,能食,眼明,轻健,不复疲乏。”真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好办法。

中国有句古话叫“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说,自古以来,能活到七十岁以上的人是不多的。孙思邈从小多病、体弱,却活了101岁,到公元682年才去世。这与他从小注重锻炼、多活动和重视保养身体有直接关系。孙思邈既勤锻炼,又讲究卫生。他提出要人们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劝人不要随地吐痰,不要把头蒙在被窝里睡觉,要按时吃饭,不要吃得过饱,还要细嚼慢咽,吃饭以后要漱口。他每天都做气功,锻炼身体,常到野外采药,呼吸新鲜空气。因此,他20岁以后,身体由弱变强,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到100岁时还能著书立说,完成了《千金翼方》这部巨著。他的这部巨著是对他70岁写成的《千金要方》的补充和修正。他在书中将多年的养生经验,结合医学理论,编成了歌诀,广为流传。如“卫生歌”、“枕中记”、“养生铭”等。歌铭中有“侵晨一盘粥,夜饭莫教足”,意思是早晨宜吃粥,晚饭莫过饱。“食饱行百步,常以手摸腹”,意思是饭后要做适当的活动,并以手轻揉腹部。“撞动景阳钟,叩齿三十六”,意思是晨起做叩齿运动,可健齿生津。“大寒与大热,切莫贪色欲”,即过寒、过热的天气莫同房。“坐卧不当风,频于暖处浴”,即不迎风坐卧,勤洗热水浴。“再三防夜醉,第一戒神嗔”,即千万不要醉酒,最重要的是避免发怒。“安神宜悦呆,惜气保和纯”,即保持乐观情绪,珍惜精气。“寿夭休论命,修行在个人”,即不要认为人的寿命长短是命中注定的,而在于每个人自己是否善于调节养生。

孙思邈有关养生之方十分丰富,而且像他这样从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出发谈养生之道,特别是他集古人养生之大成,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使之系统化,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不多见的,他不愧为中国古代养生专家,他能活到101岁,也足以证明他的养生之道是科学的,很多是值得后人去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