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初冬的一个周日,美国新泽西州一个名叫麦尔丘里的小镇热闹非凡,因为那儿有1000多位居民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正在举办一个“火星人登陆50周年纪念会”。晚上全国公共广播电台还专门播放了50年前曾经引起轩然大波的那个广播剧《大战火星人》。
人们很早就知道,在地球的轨道之外,有着我们的一个“近邻”——火星。因为它在许多方面与地球十分相似,故素有“袖珍地球”、“太空中的地球模型”等美称。火星离太阳的平均距离是地球的1.5倍,接收的阳光强度相当于地球的40%左右;它的半径为3395千米,相当于地球的53%,质量则是地球的1/10;火星自转一圈的时间只比地球长41分钟,所以火星上的一天是24小时39分35秒,而火星自转轴的倾角与地球也只有半度之差。这样,火星上面也必然会有四季之别、“五带”之分。加上天文学家很早就发现,火星上有两个白皑皑的极冠,其大小会随火星上的季节变化而此长彼消,所以科学家早就断定,至少在火星的极冠中一定有水存在!
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帕雷利发现,火星的表面上有一些似有规律性的“线条”(Canali),哪知消息到了某些记者手里,竟变成了“运河”(Canal)!虽然这两个英文单词只有细微的差别,可真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火星运河”激发了很多人的热情,甚至一些天文学家也兴奋不已,后来竟发展到一些人说见到了纵横交叉、高度发达的“运河网”。
在地球上居然能够看见远在5000多万千米外的“火星运河”,这说明“火星运河”规模之大,决非地球上的运河可以比肩。于是,当时的舆论几乎一致认为,火星上肯定存在着另一个文明世界。19世纪末,法国一个富豪的遗孀曾经带了一张10万法郎的支票,要法国科学院悬赏第一个与“外星人”取得联系的人,但是,她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火星人应除外。1900年,法国科学院果真在悬赏中作了特别说明:与火星人的联系即将实现了,故而不在悬赏之列。在那时,人们只要检测到暂时来源不明的无线电“讯号”,首先想到的就是:莫非这是“火星人”的来电?于是不少人会废寝忘食、千方百计地想破译其中的奥秘。
从19世纪末开始,欧美的一些文学作品中开始出现“火星人”,而且,凡刊有各种奇形怪状“火星人”故事的杂志、报纸的销售量都很好。尤其是英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威尔斯的《宇宙战争》出版后,“火星人”更成了妇孺皆知的“常识”,后来美国人把它改编成电影《大战火星人》。《大战火星人》讲的是科学技术极为发达的“火星人”为了寻找一个水源充足的“生命乐园”,决定要征服地球,生性残忍的“火星人”的先遣队到达地球后,立即凭借它们手中的先进武器对人类大开杀戒,而仓促组成的联合国部队是那么不堪一击。正当人们一筹莫展的危急时刻,这些“火星人”却莫明其妙地一一倒毙了,原来是地球上的病毒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拯救了人类。对此没有丝毫免疫力的“火星人”可以在人类面前不可一世,却奈何不了小小的病毒!
1938年10月30日正好是星期日,晚上8时,由《大战火星人》改编的广播剧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逼真的艺术效果,夹杂着“目击者”的报告,加上正在进行的二次大战的阴影,竟让很多听众信以为真,真以为“火星人”已经在新泽西州的麦尔丘里登陆了。还有人添油加醋地声称,他们亲耳“听到了”炮弹的呼啸声,“闻到了”硝烟与瓦斯味。于是,大批人员弃家外逃,也有好奇者四面八方赶来“先睹为快”,道路严重阻塞,交通事故不断,骚乱频频发生,甚至有人吓得自杀了。最后政府不得不出动了附近3个州的正规部队,才把事态逐渐平息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