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审视和探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可以有多种视角,较常见的有从建筑艺术史、建筑类型、艺术特征与风格、艺术鉴赏、建筑美学、艺术概述等方面进行论述的,且已取得较丰富的成果,并有大量的出版著作发行。比较而言,《中国建筑艺术学》则与上述研究方向有所不同,顾名思义,建筑艺术学是以艺术学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建筑的艺术现象,更确切地说是对中国传统建筑进行系统的艺术学梳理和阐释。然而困难和尴尬似乎也因之而来,因为至今还很少有以中国建筑艺术学来作为研究和论述对象的前例,不唯是囿于资料和写作,主要还困惑于学理和范式方面的问题,比如首先对中国建筑艺术学本身如何理解,我们可以把它解析为关于中国建筑的艺术学理论,也可以理解为中国建筑艺术的理论,组合不同而意义不同,定位不同。从本书所隶属的“中国艺术学大系”丛书定位和宗旨而言,建筑艺术学应是艺术学视野和学科理论框架下的建筑学,既在于与艺术学中的其他学科相呼应相对应,也希望同时提供一种新视角新方法对建筑进行再审视、再探讨,以期得到新发现、新收获。

比较起来,将绘画、雕塑、戏曲、影视等冠以“学”字,上升到学科理论层面进行研究,我们并不觉得突兀,感觉自然而然,但如果以艺术学冠名建筑,似乎总是有些陌生感与违和感。这种感觉一方面在于艺术学在我国起步较晚,普及与影响还不那么广泛,另一方面也在于建筑本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涉及的领域实在宽泛。建筑艺术学的研究很难涵盖建筑的所有重要方面,所以过往的研究或者直接基于建筑学专业,或者基于某一专门领域进行相应研究和阐述,这其中大多已有较成熟的研究对象、叙事结构和叙述方法,以及相对丰富的资源和资料,这对于多数读者而言是较为熟悉而易于接受的。以建筑艺术学的视角进行研究和论述在逻辑上显然是成立的,问题是如何在艺术学的学科规范下建立中国建筑艺术学的研究框架,同时兼顾建筑和建筑艺术本身的特点,进而进行合理的结构搭建。与一般艺术概论不同,这里可能需要解决研究对象、目的、功能、内容、方法等核心问题,针对中国建筑艺术学中的“中国”“建筑”“艺术学”等核心关键词,也必然涉及历史、构成、类型、风格、特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建筑艺术学所面对的及要完成的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而这就我个人来说显然力所不逮。然而从丛书的整体设计来说,建筑艺术学又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且以建筑的重要性来说它也是不应缺位的,正因为如此,中国建筑艺术学的建构又显得是合理的和自然的。如果建筑艺术学可以自此成为艺术学的分支科学得到发展,自然是可喜的,退一步讲,如果能够提供人们研究建筑艺术的新角度或新线索,对业内外读者有所启发,那也是令人欣慰的。

本书搭建了一个基于艺术学视域和逻辑关系的建筑艺术学框架,将相互关联的内容和嵌入了这些内容的框架结构进行有机互动,互动中涉及发生、构成、体系、功能、本质、形态、审美等艺术学中的核心问题,兼顾建筑艺术本身的历史、特质、现象、案例。所使用的资料和研究成果,许多都是业内人士熟悉的内容,本书只是试图在新视角、新框架和新方法下重新阐释,并希望在这些内容和材料中寻找到新的联系和新的线索,进而得到新的联想或结论。在此一并要感谢无数前辈和同人们在建筑学和建筑艺术领域研究中的辛勤耕耘,他们的丰硕成果为我们在已有的坚实基础上进行探索和遐思提供了种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