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道教有分别

按司马迁《史记》记载,老子出关后“不知所终”,只有他留下的《老子》五千言,给后人带来无尽启迪,至今奉为经典!

说句后话,老子还被道教奉为大神,《老子》一书也成为道教经书,就称《道德经》。道教创建于汉代,教义中有个“一炁(气)化三清”的理论,应即源自《道德经》的“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道教三清像,居左的道德天尊便是老子化身

道教中的“三清”,是由“道”衍化出的三位尊大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这后一位便是老子,又称太上老君——也就是小说《西游记》中在兜率宫炼仙丹的那位老神仙。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偷吃了他的仙丹,被他关进炼丹炉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结果炼就一副火眼金睛!

其实说到底,道家和道教根本是两码事:道家是指由老子、庄子开创的一种哲学思想流派;道教尽管也推崇老子,还从道家思想中汲取了大量营养,却是地道的宗教,有信仰、有教徒、有组织、有经书,还有种种宗教仪式及活动。

在“隋志”中,“道家”典籍列于“子部”,排位仅次于儒家;另有“道经”,与“佛经”一起附于“隋志”末尾,只是简单统计经书数目,不著书名。总之,“道家”与“道教”在那时区分明确,不容混淆。

至清人编纂《四库全书》,将儒家经典无限拔高,其他一切学术流派,哪怕是宗教,也只能降格为“家”,典籍不能称“经”。《四库总目》对“道教”典籍的处理,是排斥大宗的“道藏”经书,只著录《阴符经》《神仙传》等少量与道教相关的书籍,与《老子》《庄子》《关尹子》《文子》等并列,同置于《子部》十四类的末尾。——从这种荒谬的排列中,还能看出清统治者“扬儒抑道”的用心。

民间可不论这套。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宗教,依托于道家,跟外来的佛教斗了两千年。道教还编出“老子化胡”的神话,说老子出关后到了遥远的天竺,化身为释迦牟尼,创建了佛教——老子一跃成为佛、道两大宗教的教主,在民俗文化中的地位,高得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