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4年前,我是一个不敢在公众场合表达、说话总是结结巴巴、沟通表达不清晰的职场新人。但是4年后,我的逻辑结构思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从一个不善表达的人变成一名开了25期训练营、开发了10多门课程的自由职业讲师。我成立了一个高效的线上团队,服务了将近3000名付费学员。其间,我最重要的转变是逻辑结构思维,这个思维的习得与我每天画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从2016年开始接触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类笔记,4年来,这套方法给我的生活、工作、学习3个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2017年,通过制作创意思维导图,我创建了自己的个人品牌;我还因为思维导图笔记被总部领导看中,实现了半年从公司分店到集团总部的职场晋升。

2018年,我通过一张个人学习地图在新人转正答辩会上惊艳了所有在场评委;入职3个月,我成为公司年度最佳新人。

2019年,我通过两张思维导图规划出自己的自由职业发展方向,并成功转型,实现了第一年自由职业收入高于职场收入50%;我还通过两套知识卡片在得到知识城邦获得了2万粉丝。

2020年,“图言卡语”品牌创办一周年,从一个人到一群人,我 成立了知视工作室和图言卡语公司。我用作品说话,用结果说话,在这里将4 年的学习、实战经验与心得分享给你,相信这本书能解决你学习上的很多困惑。

1.知识用不上的大敌:盲目学,记不住

学习是把知识作为原料进行加工,使其成为自己的能力,以解决各种不确定性问题的过程,这是成人学习的目的。而在步入工作岗位前的学习中,没有人教会我们这个道理。步入工作岗位前的考试告诉我们,分数是评估学得好与坏的直接标准,考个好大学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步入职场后,不再有考试来评估学习效果,每个人的社会身份也发生了变化,我们从学生切换为一个职场人,生活的重心由学习转向工作。但与此同时,我们还是需要不断学习,因为尽管你读了不少的书,却仍有很多的知识盲区,书本上能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知识也寥寥无几。

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职业人,学习不仅没有停止,学习的广度反而大大增加了。然而,我们可以利用的学习时间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间被工作、家庭、社交无限分割,每个人不再像学生时代一样有大把的时间进行沉浸式学习。所以,利用碎片时间来进行高效学习的能力,成为每个优秀的职业人的必备素质。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帮助我们大大提高了利用碎片时间的效率。每天早上打开得到App听15分钟的音频;上班路上打开英语流利说、百词斩等App学英语;早中晚的各种排队路上,浏览微信公众号;晚上下班,继续通过喜马拉雅、千聊、小鹅通等学习平台汲取知识。原来的知识,主要通过书本来呈现;现在的知识则转变为各种音频、视频,见缝插针式地穿插在我们的碎片时间里。学习变得越来越容易,只要你有一部手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我们看到,有很多人争分夺秒地利用碎片时间来学习,把时间利用得淋漓尽致;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现象:

一年读100本书,记住的几乎为零;

一年听20个课程,能用上的几乎没有;

一年参加10个训练营,生活依然没有发生改变……

出现这种现象,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总结了两个原因:一是盲目学,就像进入一片森林一样,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自然找不到出路;二是知识记不住,就像你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但是你不会辨别方向,不会看路标,自然也找不到出路。盲目学和知识记不住是你学了这么多知识却依然觉得自己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

2.如何应对两个症结

(1)应对盲目焦虑,建立学习选择标准

很多人在刚刚进入职场的时候很兴奋,因为终于可以由自己来选择学什么了,不用为了考试而学习。可是他们却在选择学什么时感到迷茫。学习是一项投资,投资的不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时间。你投资时间学习一门课程、一本书,学完后能不能用上学到的知识很重要。

每天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大多数人喜欢囤课、囤书,但是很少有人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书,它们能解决我当前的什么问题或困惑吗?学习这项技能是否具有长期增值效应,能否帮助自己更好地生活?这项技能是不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面对海量信息的时候,我根据这些问题建立了自己的学习选择标准。在选择学习项目的时候,我主要优先学习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与当前工作联系得最紧密的学习项。比如自己从事人力资源工作,计划持续在培训、招聘模块精进,于是在图书、公众号、线上课程、线下活动等各个渠道留意相关的学习信息。另外,还可以学习一些常用的提升职场效率的办公技能,比如PPT、Excel等办公软件的应用。

二是有利于未来长期增值的学习项,为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做铺垫。比如想做职业规划师、作家、创业者等,就要多了解和学习与商业、写作、职业规划相关的知识。

三是兴趣相关的学习项,比如摄影等。

有了以上几个选择标准,每次想要开始新的学习项目的时候,我都会重新审视自己,思考这个项目是不是在自己整体的学习计划中。如果不是,为什么要学?如果是,那就把这个新增的学习项目纳入自己的学习项目中。选择了学什么就相当于明确了你要吃什么。可是要怎么吃才能让食物的营养被充分吸收以提高身体机能,又能让你的消化系统没有负担呢?这就要解决如何记住知识的问题。

(2)“导图+卡片”学习法,解决知识记不住的问题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步骤。学生时期,几乎都是手抄笔记,但是我们也发现那些文字笔记抄过之后仿佛都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再也没有用过了,也并没有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工作之后,我们所有的学习、工作几乎都电子化了,如何让笔记也电子化,能够随时激活、更新迭代?在本书的第2章和第3章,你会找到答案。

2016年11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成为笔记侠的第一批笔记达人,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笔记探索之旅。这两年我接触并尝试了手账、幕布、思维导图、知识卡片等多种多样的笔记类型和工具。我将自己尝试过的几种笔记类型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笔记类型的特点

因为纯文字的条目式笔记不利于阅读,也不利于记忆,所以为了摆脱最原始的一行行记录的条目式手写文字笔记的习惯(见图2),我尝试了手绘视觉笔记和手绘思维导图笔记(见图3)。

手绘视觉笔记主要是在记笔记的时候,加上线条引导和视觉元素;手绘思维导图笔记则是采用“八爪鱼”的放射状形式来记录知识要点。手绘视觉笔记和手绘思维导图笔记都是很有趣的学习笔记类型,它们的特点是有整体的思维结构,同时在关键词处进行图像化表达,生动形象,在加强自己对知识吸收的同时也能够放松自己。但是从时间成本和电子化的角度来说,手绘笔记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于是我开始去寻找一些可以做电子笔记的软件。

图2 手写文字笔记

图3 手绘视觉笔记和手绘思维导图笔记

最开始,我尝试了用“幕布”做笔记。幕布是一款非常适合在开会时或演讲现场使用手机做大纲型随堂笔记的App,而且做完笔记后它能一键生成思维导图。所以,如果参加一个现场活动或者在路上只有手机可以用的时候,用幕布做笔记是非常好的选择(见图4),它能够把文字结构化,使笔记呈现出很强的视觉层次感。

图4 幕布笔记

但是在做学习笔记的时候,幕布依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它无法自由地创建联系。在学习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这个知识点和之前的某个知识点有某种联系,如果可以直接通过画线将其进行连接,那么这个动作就能帮助自己的大脑进行联想记忆。电子思维导图软件便能满足这个需求。图5所示便是我用电子思维导图软件做的第一本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的学习笔记一级大纲。

图5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思维导图大纲

用思维导图做完笔记后,我惊喜地发现这样读完一本书和之前读完一本书的感受完全不一样。以前读完一本书,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很少,而做完思维导图笔记后,我对全书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像是走进了一片森林,在走出来后自己便能为这片森林绘制一张地图。我知道这片森林有哪些路,每条路之间是怎样交错的;也知道这片森林里有哪些树木,它们的特点是什么,是怎么排布的。于是,学一样东西达到了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效果。所以,从这以后,思维导图笔记法使成为我学习时主要的记笔记方式。

在2017年的很多个周末里,我就这样保持着看一本书、画一张图的状态。不仅仅是书,我看到一篇高质量的文章时也是如此。当时我正在学习与HR相关的专业知识,每看到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就想将其绘制成思维导图,因为如果没有作图,我就好像无法吸收知识。图6所示为一篇HR知识思维导图笔记。正因为有了这个过程和感受,我才充分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是你知道这个知识的脉络逻辑,而不是散点式的吸收。所以从那以后,我不再轻易满足于表面上的学习,而是扎扎实实地吸收和内化知识。

在使用思维导图笔记法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另一种记学习笔记的方式:知识卡片。

图6 HR知识思维导图笔记

我们在学一门课程或读一本书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时刻,即对某个知识点特别有共鸣。这个知识点可能是一个金句、一个模型、一个方法、一个概念,这样的知识点可以记下来高频使用。当我们用思维导图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知识还原出来后,核心知识会非常突出。这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单独的知识点记录成一张电子版的知识卡片,一方面方便自己调用,另一方面可以分享给他人使用。将多张相关的知识卡片联合起来,还可以组合串联,创作一篇文章。图7所示便是我做的第一套知识卡片中的两张。

图7 《跃迁》的知识卡片节选

总体来说,思维导图就是一张网,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一篇文章不同重要层次的信息编织在一张网里;而知识卡片,就是这张网中重要的节点,它承载了核心关键信息,在网中起着非常关键的支撑作用,也可以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来编织一张新网。

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叠加在一起就是“导图+卡片”学习创作法,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出击。对于一些信息量很大的内容,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来呈现知识的网状关系,然后梳理出关键知识点做成知识卡片。而对于一些信息量不是很大的内容,我们可以直接挑选核心知识制作知识卡片。这种方法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原理如下。

创建联系。学习的本质是创建联系,通过显示联系的学习笔记(导图+卡片学习创作法)把知识间的联系变成有逻辑结构的图形形式,能让知识更加立体,让记忆的线索更多,从而帮助大脑更好地记忆。

以教促学,做让别人看得懂的学习笔记。学习笔记不仅仅要自己能看懂,当我们想把自己的学习笔记当作知识产品传播给他人看,让他人也能一目了然地看懂知识的时候,知识的“图解翻译官”这个角色让我们必须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以教促学的笔记形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记住知识。通过做他人看得懂的学习笔记进行知识创造,我们可以充分激活知识,完成知识的最小应用。

任何一篇文章、一堂课、一本书,都是作者经过了大量实践、花费了大量时间完成的作品,我们无法通过几分钟的阅读或者几十分钟的音频就获得其精髓。要想学得深入、理解透彻,就一定要舍得花时间做深度学习笔记,尤其是遇到价值高的内容时。在我看来,导图+卡片学习创作法就是一种深度学习笔记法。当我在2019年5月举办的训练营中推广这个学习方法的时候,也收到了很多学员的积极反馈:我爱上了导图+卡片学习创作法,用这种方法做学习笔记的时候,我常常会陷入一种“心流状态”,而当我们进入“心流状态”时,恰恰是学习效率最高的时候。(心流状态是指一种将注意力完全投注到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感及充实感。)

我将把我3年来的实践经验通过本书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在本书的第1章,介绍了建立学习系统的关键步骤是搭建知识骨架;在第2章和第3章,分别介绍了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的具体学习方法;在第4章介绍了导图+卡片的融合应用;在第5章教你设计学习模式,让你的学习得以持续。

我就是通过这些学习策略,在碎片化时代愉快且高效地学习的。相信通过这些学习策略,你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效率,成为一个善于学习、思考、沟通和表达的人。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