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于执立

于执立诗十首

等一趟公交要半个小时

等一场花开要一年

等你过了头七,上了山

戒了饭,打了碑,要三年

等父亲写好回忆录,要十年

等我回到故乡

等儿孙满堂,要三十年

等十只土鸡生成,等你挑上城

等做好午饭,用保温盒装好

等不识字的你穿过陌生的街道

等我走过老家的屋檐

等你唤我的乳名,要来生

清明

父亲与爷爷犟了一辈子

他们唯一的亲密时光

就是父亲给爷爷剃头的时候

那时,父亲拿出剃头刀

小心仔细地给爷爷刮光头

掏耳朵,刮胡子

爷爷微微颔首,一脸惬意

现在,父亲小心仔细地

割掉爷爷坟头上的杂草

动作轻柔,满怀虔诚

就像当年给爷爷刮光头

掏耳朵,刮胡须一样

坟头的经幡微微吹动

似爷爷微微颔首,一脸惬意

2016年除夕

零下三度没有空调的乡下房间

七个月大尚认生的女儿

患病半年未曾平躺过的母亲

凌晨三点,村庄此起彼伏

燃放的烟花炮竹

调蜂蜜水给母亲喝的我

庄子

庄子偏偏不尿富贵那一壶

他摆一个小摊,卖点自织的草鞋

饿得面黄肌瘦

他说北海有鱼会化而为鸟

它的翅膀像遮天的云

没吃的了他就去钓鱼

他的女人也很简单

男人选择了自己的路

她便也风雨相随,了无怨言

江畔

透过疏疏落落法国梧桐的心形叶子

上午十时的阳光,正好

噼里啪啦地打在了他的脸上

回忆如小溪艰难迂回在昔日的崇山峻岭

波浪一层一层不断推搡

一根弯腰吸露的芦苇

阳光是你的巫术

你是那细腻的毛毛虫

儿时的香椿上

住着一大堆这样的诗人

毛毛虫是诗人

就和蝉一样

我见过那些蝉

小不点的个头

叫声异常凌厉尖刻

夏日的午后

我常常被它的诗歌吵醒

它们总是高高在上

娇柔地朗诵诗歌

你不知道它那神气

矜持又美丽

它的触角是八卦的图案

这是作诗的利器

爱人的声音

外界寂然无声

他却听见许多声音

人们在议论

声音如浪涛汹涌

外界寂然无声

人们只听见

巨大的闷响

来自天宇

此时

世界寂然无声

他只听得见

爱人的声音

六岭

在天池山,他一坐就是一个下午

下雨,他氤氲在烟雨中

天晴,他隐没在暮色里

更多时候,他独自面对这片苍茫

许是太平寺的钟声有了佛性

白鹤的鸣叫响彻朝野

他提笔写下“江山一览”“烟雨奇观”

便潜龙一跃,腾空而上

他来时茫然若失,他走时心如止水

一粒沙子

一粒沙子

是在海水中沉没

还是在汗水中融化

一粒沙子

是在沙滩中泯灭

还是印在爱人的脚心

一粒沙子

它期盼被风吹起

飘落在遥远的远方

啊,一粒沙子

它担心的,恐惧的

永远是成为千万分之

一粒沙子

悼洛夫

想起那年在八中,听你诵《烟之外》

如今,我在湘江滚烫的涛声中唤你

而你的名字却远在云之外

边界望乡,故国的泥土只生长眼泪

此时,湘江是一张隐忍涌动的泪水

此时,岳麓是一座随风摇曳的经幡

想必,回雁峰前樱花已飘落如雪

想必,八中校园柳丝已结如愁肠

魂兮归来,你说,惊蛰之后是春分

如今春分早已过了,清明已经不远

此后,回雁峰前,湘水河畔

因为风的缘故,你必时时往返

于执立

1981年生,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现居长沙。在《文学界》、《齐鲁文学》、《济宁日报》、《邵阳晚报》、《常德晚报》、《长江诗歌》《中国诗影响》发表诗文多篇。获首届国际诗酒大会作品征集现代诗类优秀奖。

于执立诗歌评论小辑

方竹:一粒沙砾的盛宴

于执立先生写每一首诗,都不会落于凡俗,也不会东拼西凑,更不会生搬硬套。在他的诗里,你都会出其不意地收获到一种新奇的立意。并记住他的巧,他的奇,他的新颖别致。

在诗歌的海洋里,他的诗是一粒沙,但一定是一粒不一样的沙。那一粒沙,被生活的蚌壳包裹起来,被流失的时间包裹起来,被层层叠叠的痛包裹起来。

从他的《清明》到《2016除夕》,写出来的诗,是他释放出来的一种疼,那诗里的疼,竟然在寂然无声时,隐隐作痛,痛及一生。

只要假以时日,打开他的诗,你会看到他的那一粒沙,已经被痛渡成了一颗珍珠。此时此刻再去读他的悠悠岁月,读他的盈盈一水间,读他满满的一颗感恩的心,你又会有不同的收获。还有最重要的是他会打磨,会裁剪,还会编辑,他会将生活的一个个小细节,小心翼翼地串联起来,把它们变成美好的样子。

素素:评于执立诗歌《清明》

这一首诗起篇是细腻温馨的,也极富画面感,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情脉脉,但从后面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直接进入心灵,而是通过两个相似场景的描述,一种貌似平静的诉说,抽丝剥茧一般,一下一下拨动读者心弦,粗粗阅读,我们就可以看出它虽没有太多象征和隐喻,却充分表达了诗歌平静之下蕴含的波涛,它让诗歌沉入到了语境深处,出神入化地表达了父亲对爷爷的缅怀。但它又不同于我们常见的陷入悲与痛的缅怀诗,它更多给了我们欣慰和积极的心态。一首好诗不仅仅是安慰自己的心灵的,还要让自身的阳光渗入到阅读者的体内,作者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尽力去做好这件事情。

江边鸿雁:浓缩的人间亲情——读于执立的诗歌《等》

于执立老师的小诗《等》,计12行。给我的感觉是,文字气息连贯,一气呵成。这种气息,与标题“等”形成了强烈的感官体验和张力对比。

“等”字本身,有一丝神秘,有一份憧憬,它却最需要耐心。不是所有的等待都会如愿以偿,所以等待的滋味往往并不轻松。诗人从“等一趟公交”直到“等我走过老家的屋檐”,囊括了从过去到现在,所经历的生活点滴和亲情点滴。尤其最后一句,“等你唤我的乳名,要来生”,读罢,已是潸然泪下。文中的“你”应该是指“爷爷”,整首诗没有出现“爷爷”二字,足见诗人之悲之痛的程度和行文技巧。诗人对逝去爷爷的情感浓缩在12行字里,浓缩在最后的一声呼唤里。饱含深情,水到渠成。

一首语言精炼的诗歌,每一个字都传递着它固有的信息,读者须用心品读、捕捉。今天恰好读了一篇关于“诗的含蓄与张力”的文字,也恰好与这首诗歌相吻合。诗人构建诗歌的技巧,含而不露的情感表达,通过最后一句与整首诗歌形成的张力,完成了人生过程中一次痛苦的生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