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线云弄巧 飞针传福

牛超

“锁裤腰处的花边时,一定要先将花边捋好、拉直、对齐,要不然锁出来的边线不齐……”2020年4月27日上午,在鲁山县张官营镇韭菜里村东边的扶贫车间,郭金桥坐在缝纫机前,向李艳锋示范如何锁花边。将花边与裤腰对好,钩线、对针、脚踏……眨眼间,花边便被缝在裤腰上。郭金桥眼神专注、动作熟练,竟然比周围的女工都出色。

“他是我们的领班,技术很棒的。”李艳锋说着冲郭金桥竖起了大拇指。听到同事夸赞,郭金桥脸红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外出打工 学会缝纫

郭金桥今年37岁,鲁山县张官营镇东张庄人。因为家里条件不好,郭金桥初中上完便去浙江、广东打工,在电子元件厂当过工人,后来进制衣厂学会了踏缝纫机。

“没有文化,在外面打工,也是做最没技术含量的活儿,辛苦一个月除去吃喝,也落不了多少钱。”郭金桥说。

几年前,父亲因病去世,妹妹出嫁,留下多病的母亲在家,郭金桥放心不下母亲,便回到家一边照顾母亲,一边侍弄家里的几亩地,生活清贫,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5年,湖南人尹小平在鲁山县张官营镇东土楼村附近投资开办服装加工厂,主做外贸服装。

“工作时间比较随意,而且是计件工资,离家也近。”经人介绍,郭金桥来到服装厂上班。

“小伙子人很老实,做事也踏实。”尹小平说,通常缝纫工都是女的,“没想到他的缝纫活干得这么好,不仅会踏缝纫机,还能剪能裁,可以说是个全才。”

“做缝纫活其实是很简单的,就是要有耐心、坐得住。”郭金桥说。

技术娴熟 成了领班

2018年初,为了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挣,有效破解留守、残疾、年老、体弱等贫困群众的增收难题,张官营镇推进扶贫车间进乡村,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扶贫车间、扶贫作坊,把工厂建在农户家门口。韭菜里村扶贫车间就是其中之一。

常言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为吸纳更多贫困户进厂干活,尹小平将服装加工厂搬到了扶贫车间。郭金桥因为缝纫技术水平高,成了车间领班,协助指导工人干活,把控服装质量。

当了领班,郭金桥每天更忙了,天天“最早一个到,最晚一个离开”。

4月27日上午,记者走进扶贫车间,远远地就听到“哒哒哒、哒哒哒”此起彼伏的声音。跨进车间,几乎清一色的女员工。有操作缝纫机缝线锁边的,有熨烫衣物的,有打包装袋的……在忙碌的扶贫车间中,只有郭金桥一个男员工在转来转去,不时低头指导女员工,有时干脆坐在缝纫机前给员工做示范,格外显眼。

“这是我以前从来不敢想的事。以前学踏缝纫机只是为了挣口饭吃,哪想过能走上管理岗位。”郭金桥说,现在他月工资3500元,包吃包住,“我特别知足”。

郭金桥性格温和,待人热情,干活踏实,车间里的员工都亲切地叫他“桥”。

“桥啥都好,就是不会和人打交道,和人家一说话就脸红……”尹小平说,“他到现在还没成家,我和车间的员工也给他介绍了不少人,都没结果。”

尹小平说,他们都希望郭金桥能早日找到中意的“另一半”。读者网评

俗话说:家有万金,不如一技在身。初中毕业的郭金桥凭着会踏缝纫机的技术,不仅当上了领班,而且顺利脱贫。也从而说明在现实社会中,通往致富和成功的路有千万条,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技术。

——网友“香甜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