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百亩千头 “猪”事顺遂

傅纪元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宝丰县肖旗乡韩店村,绿树成荫,小河清澈见底,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2020年4月22日上午11点左右,沿着村北一条小路走到尽头,在一片农田旁,两座规范化、标准化的养猪场呈现于视野,猪场饲养员是樊民召、姬雪花夫妇。

猪场内刚刚冲刷过的地面还未干透,樊民召拿着装满饲料的簸箕走进猪舍喂猪,肥头大耳的“二师兄”立刻欢叫着抬起头来,欢天喜地讨食吃。樊民召笑着说:“这些猪送来的时候还都是小猪娃,体重在15公斤左右,经过近5个月的喂养,每头猪都长到100多公斤。下个月出栏时,集团将按每头猪的增长重量给予奖励,一头能落五六十块钱,两个猪场1000头猪,俺俩能净挣五六万块钱。”

打工多年修不起房

樊民召和姬雪花是宝丰县大营镇古庄村民,家中仅有一亩地。上有双亲需要赡养,下有一双儿女需要照顾,为了改变家中贫困的经济状况,夫妻俩走上漫长的打工之路。“俺俩天南地北哪里都跑,在饭店刷过盘子,在砖厂拉过砖,在建筑工地砌过墙,打过各种零工,可是一年到头刨去吃住等项花销,再寄给家里生活费和孩子的学费,落到手里的只有两三千块钱。为了这个家,俺俩愿意下苦力,结果却连家里快要塌的瓦房都修不起。”樊民召感慨道。

2013年,已过不惑之年的夫妻二人回到宝丰。也就是这一年,两人迎来了人生重要的转折点。

不辞长作养猪人

中午室外气温较高,姬雪花将猪舍东西两侧的窗户打开通风,把二十多个猪栏内的粪便清理出来,倒入旁边的排污管道。“全封闭式猪场隔热保温。夏天有风机和水帘,室内温度可以保持在28℃左右。”姬雪花介绍,猪场的猪粪清理实现了半自动化:猪粪透过管道排入附近的一处大型密闭式发酵池,变成天然的化肥,供给周边的农田。为了保持猪栏的干爽,每个猪栏的四角安装了锥形的电动饮水桶,桶嘴处装有水槽,猪喝水时饮水桶会自动出水,控制水量……“现在养几百头猪,一个人就能搞定。猪舍的舒适度高了,猪长得更快。”

在姬雪花清理猪舍时,樊民召站在一旁默不作声,认真察看每头猪。“猪得没得病,从它们进食的表现就能判断出来,没病的活蹦乱跳,跑着来进食;动作慢悠悠的,肯定是哪里出了毛病,你不用多想,马上给它打针!”樊民召对这批猪的体质了如指掌,它们容易得什么病,该用什么药,他能很快做出判断,并且自己动手治疗。

尽量不让猪受惊扰,是樊民召和姬雪花夫妇多年来的经验。他们告诉记者,猪也有应激反应,有些猪如果受到惊扰,可能一两天都不长肉甚至还掉肉,所以一般不让其他人进猪舍。

日夜长守大小猪,不辞长作养猪人。“每天必须给猪添加三次精饲料,打扫两次猪舍。对于体质较弱的猪,需要特别照顾,夜里还要再看一看。”这已经是他们的生活常态。在夫妻俩的细心呵护之下,他们养殖的猪崽存活率保持在98%以上。

养千头猪 生活巨变

2013年,回到家乡的樊民召、姬雪花夫妇得知河南康龙实业集团正在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养猪岗位又脏又累,常年要吃住在养猪场,不能回家。为了能增加收入,夫妻俩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岗位。

“从来没有养过猪,刚开始没有经验,饲料喂养、猪病防治、日常管理什么都不懂。”樊民召说。为提高养猪质量,夫妻俩积极参加集团组织的技术培训,同时通过网络、书本学习生猪养殖知识。经过不懈努力,夫妻俩均成了养猪高手。

2017年,集团启动了“百亩田千头猪”生态养殖工程,夫妻俩承包了两个猪场共1000头猪的养殖任务,没日没夜的辛苦劳作换来生活上的巨变。樊民召说,如今他和老伴一年能卖两茬猪,净收入10多万元。去年,他们在宝丰县城明珠花园小区全款购买了一套14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随后他还要整修一下老家的三间破瓦房。他和妻子由衷感谢康龙实业集团在他们面临困境时给予他们改变人生的机会。

说起下一步的打算,夫妻俩信心满满,致富的路已经在自己的脚下延伸,只要持之以恒,踏踏实实做事,生活会越来越好。

读者网评

宝丰县大营镇古庄的樊民召、姬雪花夫妇天南地北闯荡,吃了不少苦,也没挣到钱。如今,在当地企业帮扶下承包猪厂,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成功摘掉了“穷帽子”,还在城里买了三室两厅的住房,实现了致富梦。河南康龙实业集团以构建集种植、养殖、加工、采摘于一体“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带动了像樊民召夫妻一样有劲没处使的贫困村民成功脱贫致富,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发展现代农业创造出可复制的经验。

——网友“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