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你真的读懂梁山了吗?

如果一个人内心真的有大义,那在关键时刻他就会明白舍生取义也未尝不可。孟子说舍生而取义者也,一个人即使不要生命,也要去选择大义,比如像岳飞和文天祥这样的人。但是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保命,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也是如此。

因此可以推理,被逼上梁山,实际上是因为好汉们遭受社会压迫,而内心又没有足够的升华能力,便转而选择的一种看似积极的消极路径。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梁山,然而今天又有多少人真的上了梁山?梁山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看似积极实则消极的逃避。

它不但是一种逃避,而且还理由充足,冠冕堂皇,理所当然,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被合理化,而李逵几斧子把替天行道的大旗砍倒恰恰说明了这一点。我叫你替天行道,我叫你假仁假义,就是这个意思。他砍的不是旗而是梁山的价值观。这就启示人们不要逃避,尤其不要打着正义和积极的旗号去逃避,把懦弱说成是冠冕堂皇的事情。

面对来自外部的压力时,人可以随遇而安,根据具体的情况积极应对,若是行不通,也可以选择其他的道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不会被眼下的情况完全限制的,他一定会有其他选择。别人可以小看你,但自己不能小看自己。想必有不少《水浒传》的崇拜者会反对本书的观点,但《水浒传》中价值观的问题是必须被客观讨论的。

人一生中不可能不遇到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和刺激,有时这种压力和刺激甚至是致命的,让人喘不过气,让人走投无路。这种压力每每降临都如排山倒海,让人感到绝望,再也走不出来了。这个时候如果有一座“梁山”,那人们会不会去爬?所以说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梁山。但是有些人就会把上梁山的路给断了,拒绝逃避,面对现实。梁山是老百姓心中的象征,历史中的梁山好汉还不如方腊,宋江的农民起义军跟方腊的相比影响力小多了,可为什么偏偏是梁山好汉被老百姓口口相传,最后成为经典,甚至被描述为一群把方腊都灭掉的人呢?因为这是百姓想看到的结果。

如果一个新的统治者称帝后还跟前朝的皇帝一样昏庸,老百姓是不可能拥戴他的。宋江受到老百姓的支持,是因为他由于自己的义气而受到集体无意识的拥护,是因为他代表了老百姓的价值观和心理需求。老百姓心中对正义的需求受到了压抑,没有人替他们表达。一旦宋江被招安,人们就担心他是否会和其他的官员同流合污,因此才有了后来的局面。

上文提到,梁山是每个人在遇到外部压力和刺激时可能会做的一个选择,一条备选道路。但这条路不是上策,有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作为,是利己主义者,看到有机会就想投机取巧,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没有社会责任感。哪怕他的行为看似是伸张正义,理由很充分,但本质上还是一个投机者。

那么当外部环境无法让人随遇而安的时候,君子、英雄豪杰、真好汉应该如何保持真我?若是能保持真我,英雄也就不会被逼上梁山。以高俅为例子,为何当时的社会环境可以滋生高俅这样小人得志的人呢?

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时朝廷的腐败,由于当时的体制问题。这个体制是腐败的,比如当时有大量的买官卖官现象,这样一来就会压迫当时正义感尚存的人。这些人无法在官方认可的情况下改变社会,被排挤出了朝廷。所以的确有很多人是因为不得志才上了梁山。

《水浒传》中有一个人,他被用五十两银子骗上了梁山,还有他一家老小,也一同被骗上去了,这是梁山人惯用的手段,先把别人的后路给断了,让人家破人亡,最后不得不上梁山。不但如此,他们还有一个要求:入伙的人必须先杀一个人,也就是投名状。这个要求是在暗示,一旦杀了人,新成员就沦为罪犯,跟梁山上其他人一样走投无路了。这是一种卑劣的手段。

有一种可取的看法是,封建社会的体制就像一场游戏,而在宋朝末期这个游戏的规则已经崩坏了,像高俅这样的人懂得如何在崩坏的体制内投机取巧,所以才能获得自己的生存空间。而上梁山的这些人,无论是基于内心残存的正义感还是其他原因,他们都无法顺应这种已经被扭曲的游戏规则,所以他们只能跳出原有的游戏,自己建立一套新的规则。宋江一直都是希望投靠朝廷的,但他运气不好,所以一直无法进入朝廷的话语体系。

事实上并不是宋江倒霉,他的命运是由自己的性格决定的。这一百零八个好汉上梁山的原因、方式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心理过程、动机都是不同的,因此他们每个人的结局都不同。宋江为什么不如高俅那么如鱼得水呢?因为高俅一门心思求名利,而宋江是三心二意,忠孝义和名利都想要,不可能成功。

我们并不是要认可高俅的做法,而是试图从这当中得到一些启发,即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

这时我们可以发现,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大体上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如果将他们分类进行说明,对几个主要的人物进行心理上的分析和解读,就能看到很多东西,就能看到利用人格心理学进行解读所起到的作用。

回顾上文,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观点:梁山好汉的形象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映,通过传播梁山好汉的故事,人们表达了自己心中的不满和期望,于是就有了《水浒传》这本书,这体现了一种民众心理的演变过程。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看梁山好汉们的人物心理。通过分析不同人物的心理,我们可以总结出当时人们的集体心理特征。上文举的人肉包子的例子也是一个象征,通过这个象征,作者隐喻了一个人吃人的社会。一个弱肉强食、人吃人的社会是没有道义、法律、公平可言的。《水浒传》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了当时政局的动荡和吏治的腐败,朝廷的无能,造就了民众心中的英雄形象。作者借用这样的艺术表达呈现了当时老百姓的内心世界。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等,都是对于当下这种腐败的朝廷的时代映衬。逼上梁山,则是当时社会上很多人回避现实中的失败,啸聚山林的一种精神胜利法。人们对于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无能为力,只能通过艺术虚构和逃避去取得胜利。

《水浒传》是基于人们的口耳相传加工而成的一部世代相传的经典著作,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状态,百姓们对于心中理想的状态,有一种朦胧的、小农意识的期盼。在塑造这一百零八位好汉的过程中,老百姓就把这种理想的心理状态投射到了这些人物的身上。在这样的条件下,这些人物由于百姓文化、思想境界的限制,只能在小我的水平上体现,这也是为什么用当代视角去解读《水浒传》时,我们会看到作品中的局限。

然而,即使是在当代,当观众去阅读《水浒传》,或者观看改编的影视作品时,也仍然投射了许多小我水平上的理想。比如有人看到鲁达拳打镇关西会感到解气,看到梁山好汉被招安会感到非常遗憾,这些反应都是观众小我的体现,也就是说在阅读或观看的过程中,通过挖掘自己对作品的观感,是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局限的。

对《水浒传》进行解读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这其中涉及许多难以评论的内容。因为《水浒传》里往往会涉及农民起义,尽管它是虚构的作品,但其中也包含着作者的政治观念。很多文艺评论只在文学层面上进行评述而不触及社会事件,但本书从社会心理出发,是不可能不进行更深层面的解读的。若是只进行写作技巧或人物塑造层面的评论,就难以真正深入了解经典。解读《水浒传》难,一方面是因为必须深入解读,而不能只停留在文艺评论的层面;另一方面是由于老百姓已经普遍将里面的人物默认为英雄好汉了,而本书既要对他们进行客观的分析,又要基于心理学的视角重新解读,颠覆一些固有的观念。从这点来讲,要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当代的社会背景相结合。我们从心理学视角来解读经典,不仅仅是为了将理论套用在作品中,更是要为当代的人提供新的视角,为今天的人服务。

因此首先要重新阐释梁山的概念。《水浒传》中有梁山,现代也有梁山,但不同的地方在于小说中的社会是昏暗压抑的,今天是繁华盛世的。繁华盛世固然也有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但这种压力不是来源于政府、社会,而是每个在自身发展的历程中、在日常的生活中遇到的事件和阻碍。

即使林冲没有看到高衙内调戏他的娘子,他也有可能遇到其他的困境。但是他遇到了这个事件并且上了梁山,因为他没有能力处理这件事。他既不能够逃离现实,又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它,因此他只能上梁山。但上梁山就意味着要走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因为上梁山的先决条件是投名状。要想拿到投名状,就必须杀人,与主流社会分道扬镳。在这里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梁山是一个意象,是一种象征。即使是在当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社会环境也比古代优越了百倍,但仍有很多现代人处于心理危机当中: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忧虑、人际关系的困境、亲密关系的危机、后代的教育等难题都困扰着当代人。

梁山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看似积极的消极逃避,有了这种认识,后人就要尽量避免这样的消极逃避,要站出来勇敢地面对并解决在现实中遭遇的困境。当然,《水浒传》中的环境是封建社会。而今天的环境,是人类面对文明,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追求精神幸福的一种高境界的环境,因此现代人遇到的困境也是不同的。以前的人总是强调忍耐,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仿佛忍耐一下问题就会过去。老公出轨了,没问题,忍一下就过去了,离什么婚?小孩不听话,考不上大学无所谓,忍一下就过去了,不必为此烦恼。但这种忍耐实际上是一种苟且而非宽容。任何时代人们都有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生活的愿望。虽然宋代的社会大环境与现在相比是差异巨大的,但相同的地方在于无论哪个时代的人都会追寻更好的生活,因此不论哪个时代的人都会在追求的过程中遭遇困境。有了困境,也就有了想要逃避的心态,因此每个时代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自己的梁山。也正是如此,人们更要学会反省自己的心态,要审视一下自己的性格,完善自己的行为。人格未必需要臻于完美,但人要时刻审视内心,看看自己有没有逃避的心态,有没有被“逼”上梁山。这才是本书解读《水浒传》对心理学人的价值所在。

人应当有积极向上的愿望和持之以恒的态度,尽量避免去走到某一个极端。没有梁山,就不上梁山,而是在生活中探索出一条道路,因为人生不是非黑即白的。若是宋朝有心理学知识,让当时的人们提升一下心理资本,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不要怨天尤人,那么梁山好汉也就未必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同时,人的理想也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我,将眼光和思路打开,看到更广阔的风景,增加一点社会责任感,反而有可能解开心结,升华自己的理想,这样一来就更不至于被“逼”上梁山。

这一章我们对梁山的象征意义进行了总结,那么下一章开始会逐个对梁山好汉进行性格上的分析,以便更全面地用人格心理学的视角来解读和诠释《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