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三管英灵集》是广西第一部由官方出版的诗歌总集。清道光十六年(1836)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由广西巡抚梁章钜主持编纂,梁命广西各府、州、县采送乡邦人士诗文集、石刻、地方志、丛书等资料,由杨季鸾、闵鹤雏、彭昱尧、朱琦、黄暄等选辑编成大型诗总集《三管英灵集》,后交付桂林十字街刻书坊汤日新堂刻印。现仅存三本,分别藏于国家图书馆、广西图书馆、桂林图书馆。《三管英灵集》的“三管”,原指唐代岭南五管中的广西三管:即桂管、邕管、容管,所辖境相当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因此后人把“三管”作为广西的代称,此书未刊印之前梁章钜命名为《三管集》,后编刊者仿唐代殷璠《河岳英灵集》,故命名《三管英灵集》,全书共57卷,约20万字,收录诗作上始中唐,下迄梁章钜所在的清道光年间已故广西文人传世之诗,共收作者569人,作品3546首,作者绝大部分是广西人,此外还兼收流寓、闺秀、方外之诗,并附有作者小传,梁章钜还在编纂《三管英灵集》的同时,附录有关诗人诗事的《退庵诗话》,并将其先于《三管英灵集》整理出来,付梓刊印,出版时更名为《三管诗话》,共上、中、下三卷。

《三管英灵集》是清代广西地域诗歌总集的代表之一,同类性质的总集,明以前不见编选。入清以后,先后有汪森《粤西诗载》和张鹏展《峤西诗钞》两部广西地域诗歌总集问世。《粤西诗载》收录上迄汉代,下至明末有关广西的诗词作品,诗歌占绝大多数,仅附词一卷,未录入清代文人作品,所关注也不完全是广西籍贯的诗人诗作。《峤西诗钞》所录,上起明代诗人蒋冕,下迄清代道光初年的广西籍诗人诗歌,则又忽略唐宋广西诗人诗歌。于是,梁章矩在充分吸取前人成就基础上,针对上述二书的不足而加以弥补,广泛搜罗各代广西籍诗人的诗集,注意辑佚挖掘,既精选古作,以反映历朝广西诗歌发展格貌;同时又重视数量众多的清代作家作品,广加搜辑,略加评论,体例详备,规模宏大,兼有《粤西诗载》与《峤西诗钞》之所长。

一 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1.研究现状

本课题研究《三管英灵集》的编纂及其价值。下面分三部分梳理与本课题相关研究的学术史。

第一,关于《三管英灵集》与《三管诗话》的文献整理与编纂研究。

《三管英灵集》现有2015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影印本,以国家图书馆所藏道光刻本为底本影印;另有广西大学谢明仁先生,2005年开始《三管英灵集》校注工作,至今尚未完成,他刊发两篇论文:《清代广西籍诗人的总集:〈三管英灵集〉价值略论》(2005)、《〈三管英灵集〉文献价值略论》(2005),介绍《三管英灵集》的编纂体例、题名由来、版本流传,例述了其辑佚价值、史料价值和校勘价值,尚未从总集编纂的角度对《三管英灵集》进行全面的文献考察和理论研究。另王德明先生《论〈峤西诗钞〉的编纂思想及独特价值》(2013)一文,简要论述《峤西诗钞》对《三管英灵集》编纂体例、收录标准的影响,而对《三管英灵集》编纂特点和编纂价值未着力论述。

《三管诗话》是梁章钜在《三管英灵集》刊刻前,将总集中附缀的《退庵诗话》先行整理刊刻而成,现有蒋凡先生的《三管诗话校注》(1996),校订时与《三管英灵集》之《退庵诗话》进行比对、订误、补录、考证,注解也颇见功力。蒋凡在序言中介绍了梁章钜其人其作、学术背景、诗法渊源、诗学理论等,未着力研究《三管诗话》的文献来源和诗学思想。

概言之,以上研究尚属文献整理的基础研究,《三管英灵集》编纂的文献依据和理论问题还需专门深入研究。

第二,关于《三管英灵集》主编者梁章钜的研究。

关于梁章钜的研究,主要有王军伟的《传统与近代之间——梁章钜学术与文学思想研究》(2004)、蔡莹涓的《梁章钜研究》(2009)、欧阳少鸣的《梁章钜评传》(2012),三书均开辟章节研究梁章钜的诗学思想。王军伟更重视挖掘梁章钜学术背景下的诗文观念,而蔡莹涓更重视其诗文成就及诗学思想,欧阳少鸣专节论述《三管诗话》的体例、特点和诗学思想。三者均不是有关《三管英灵集》编纂的直接研究,未能通过《三管英灵集》的编纂揭示梁章钜的文献整理、考辨编纂的学术思想及其诗学主张,却为进一步研究清中叶学术、诗学背景下梁章钜的诗歌总集编纂作出了基础性的贡献。

第三,关于《三管英灵集》对广西诗史建构的研究。

韦湘秋的《广西百代诗踪》(1995)、王德明的《广西古代诗词史》(2009)、杨骥的《清代广西诗歌研究》(2011)等,或是梳理广西古代诗歌的通史,或是梳理清代广西诗歌的发展史,均借鉴《三管英灵集》对广西诗史建构的成果,但未深入研究《三管英灵集》在编纂体例、诗人排序、收录诗歌和总集诗话中灌注的诗歌史的建构意识,及建构意识形成的原因和独特性。

总之,上述研究成果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和实践上的指导,但仍存在三点不足:其一,有关《三管英灵集》的研究还只是少量论文,研究专著尚未出现;其二,关于《三管英灵集》的研究还只是文献价值的研究较为突出,其编纂价值的研究薄弱;其三,对《三管英灵集》的诗史建构意识、诗学思想、地域文化的系统研究均未出现。因此,有必要对《三管英灵集》进行全面的文献考察、文本研究和文化解读,对《三管英灵集》的价值作出理论总结。

2.研究意义

本课题相对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主要有两点:

第一,学界尚未从总集编纂的角度对《三管英灵集》进行全面的文献考察和理论研究,而《三管英灵集》编纂本身在广西诗歌总集编纂史,乃至清诗总集编纂史、中国古代总集编纂史、学术史中具有独特的学术研究价值。《三管英灵集》在文献辑考方面显示出浓厚的实证学风和学术史意识,对此前诗歌总集编纂既有继承又有超越;对此后广西诗歌总集及其他地域诗歌总集编纂产生影响。而《三管英灵集》的编纂动因、编纂过程、文献来源、收录标准、编纂思想等文献层面的统计和理论层面的探讨还暂付阙如。

第二,学界尚未对《三管英灵集》的选诗与诗评展开深入研究,而本课题认为,只有深入研究《三管英灵集》选诗、诗评蕴藏的诗史建构、诗学思想、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才能总结《三管英灵集》在诗歌史、诗学史和文化史上的意义与价值。并且,以往的研究只是注意到《三管英灵集》保存广西诗人、诗歌、诗学、文献、历史、文化的价值,而没能进一步将《三管英灵集》所选广西地域诗歌的成就放置于全国诗坛内进行讨论,认识广西诗歌在全国诗坛的地位和影响;将《三管英灵集》的诗评放置于古代诗学史的层面上去考察,总结其诗学思想的独特价值与地位。

本课题的应用价值则是:

第一,对古代广西诗人诗歌别集的辑佚和校注提供文献整理的基础和经验,对其他地域诗歌总集的编纂研究提供经验与启示;

第二,还可为今人编撰广西诗歌总集或广西诗歌史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与经验;

第三,对清代诗歌总集、诗歌史的研究和清代诗学的研究也有借鉴意义。

二 研究内容和思路方法

本课题以《三管英灵集》的编纂为研究对象,以古典文献、古代诗学、古代学术研究为理论基础;以研究《三管英灵集》的编纂背景、文献来源、编纂内容、诗史建构、编纂价值等为研究路径;以解决《三管英灵集》在总集编纂上的价值与疏漏、《三管诗话》的诗学思想在诗学史上的独特价值、广西古代诗歌在全国诗坛的地位与影响等问题;以总结《三管英灵集》的编纂价值、诗学价值、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为最终目标。

1.研究内容

第一,《三管英灵集》编纂动因与过程研究。

首先,研究《三管英灵集》的编纂动因,探究清中叶地域总集编纂风气对编者的影响、梁章钜地域诗歌总集编纂和诗话编纂经验对《三管英灵集》编纂的影响、梁章钜对广西诗歌总集继承与超越的编纂意图;其次,研究《三管英灵集》的编纂过程,考察编纂时间、编组成员及分工、刊刻流传情况等。

第二,《三管英灵集》编纂的文献来源研究。

辑录《三管英灵集》选诗的文献来源和《三管诗话》撰写的文献依据,考察所引文献的范围与类型,及文献的版本情况;进而考订《三管英灵集》的诗人小传,重收、误收诗作考辨,删改原诗校订;分析文献的可靠性。辑录《三管英灵集》况周颐批注,探讨况周颐对《三管英灵集》诗人小传、所选诗作、诗话的补充、考辨、考订与评价;进而总结《三管英灵集》的文献价值与疏漏,及其在清代学术史上的意义。

第三,《三管英灵集》编纂内容研究。

首先,探究《三管英灵集》的编纂体例;其次,统计《三管英灵集》诗人诗作数量配比、诗人里居分布、诗人科举出身、诗人学官职务、选诗时代分布、诗体数量配比等,透视广西古代诗坛发展和诗歌地理;然后,从编纂体例和统计数据中,探索《三管英灵集》的编纂思想、文献考据观念、选录弃录蕴含的选诗理念和收诗标准、收诗的合理性和代表性;最后,探究清中叶诗学视阈下《三管诗话》的诗学思想和诗学价值。

第四,《三管英灵集》诗史建构研究。

首先,探究《三管英灵集》构建诗史的独特意识,总结时代流变下广西籍诗人的诗歌成就,及其在全国诗坛中的地位与影响。揭示《三管英灵集》的地域诗学价值与地域文化价值。

第五,《三管英灵集》编纂价值比较研究。

从编纂目的、编纂体例、收录标准、诗人异同、选诗多寡、诗史建构等方面比较《三管英灵集》与《粤西诗载》、《峤西诗钞》等清代广西诗歌总集,及其他地域或全国性诗歌总集,总结《三管英灵集》对此前诗歌总集的继承与超越,总结《三管英灵集》在诗歌总集编纂史上的价值与疏漏。

2.主要目标

本课题以探索《三管英灵集》的编纂价值、诗学价值、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为主要目标。

首先,探索《三管英灵集》的编纂价值。通过《三管英灵集》编纂动因、编纂过程、文献辑考、编纂内容、诗史建构、总集比较、况周颐批注等多方面的研究,探讨《三管英灵集》的编纂价值与疏漏,考察其继承了哪些前代总集的编纂经验,实现怎样的超越,是否称得上清代广西诗歌总集的集大成,在总集编纂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与影响。

其次,探索《三管英灵集》的诗学价值。通过《三管英灵集》与《三管诗话》诗评的研究,探讨清中叶诗学背景下梁章钜的诗学思想,总结《三管英灵集》与《三管诗话》在广西地域诗学发展史中的地位与意义,总结《三管英灵集》诗学思想在中国古代诗学发展史中的意义和地位。

再次,探索《三管英灵集》的文学价值与文化价值。通过《三管英灵集》诗史建构的考察,探讨有哪些诗人群体活动在粤西诗坛,这些诗人群体以怎样的亲缘结构、地缘结构、诗学崇尚集合在一起,有着怎样的创作趋同性和特异性,在所在时代的广西诗坛有着怎样的地位与影响,在所在时代的全国范围的诗坛中,有着怎样的时代律动和影响力,并挖掘《三管英灵集》保存民族诗歌诗学、民俗文化和文化传播的意义与价值。

总之,对《三管英灵集》编纂形式和内容的全面研究,从文献编纂、诗学趋向和地域文化的层面上,使学界充分注意《三管英灵集》这部地域诗歌总集的多种宝贵而独特的价值。

3.研究重点与难点

研究重点有两方面:

第一,研究《三管英灵集》编纂的文献来源。

梳理并考察《三管英灵集》编纂的文献来源,考订《三管英灵集》的诗人小传、诗作、诗话,考察《三管英灵集》所引古籍文献著录与流传,是探究《三管英灵集》收录诗歌与广西古代诗人别集和总集关系的基础,也是分析《三管英灵集》收录标准、编纂思想、诗学好尚的基础,更是全面评价清中叶学术背景下《三管英灵集》文献价值、编纂价值、学术价值和诗学价值的基础。因此,文献来源的考察是《三管英灵集》最重要的基础,是研究《三管英灵集》编纂的重点之一。

第二,研究《三管英灵集》的编纂内容。

在文献来源考察的基础上,研究《三管英灵集》收录诗人、诗作、诗话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也是本课题的重点之一。因为从编纂体例、收录标准等方面可以窥见《三管英灵集》的编纂思想和诗学理念,也是总结《三管英灵集》编纂价值的基础。再将《三管英灵集》所选诗人的生平时代、籍贯里居、诗歌数量、诗体数量等分类统计,可以更为直观呈现广西古代诗歌的发展状况、广西古代诗人的地域分布情况等,从而从编纂的角度引出《三管英灵集》对广西诗史建构意识的考察。

研究难点是:考察《三管英灵集》文献来源时,所收作品的可靠性如何甄别,考察《三管英灵集》收诗标准时,如何判断所收作品的合理性、代表性。《三管英灵集》所收诗人的诗歌别集散佚严重,大多只有刻本或抄本流传于世,文本研读和诗作比对、订误具有一定难度,别集失传的情况下,辨识总集所选之诗是否为诗人的代表作具有难度。诗人别集留存,则需通读,向古代编纂诗歌总集者看齐,以才学识,辨析《三管英灵集》所选诗作是否具有代表性。

所以,拟在两方面解决这一问题:其一,借鉴其他学者广西诗歌别集、总集校注的成果,通过学术交流共享学术资源,学习学术经验;尽可能搜集相关古籍文献,在研究过程中,对诗歌总集和别集中的诗作进行仔细的校订和考辨。其二,鉴赏诗歌不以主观好恶为标准,尽量回归清中叶诗学语境和总集编纂者的学术背景和诗学观念下,去分析编纂者选诗的代表性和合理性,以此做到客观公正。

4.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分析法。

运用版本、校勘、目录、考据等文献学方法,考证《三管英灵集》版本,考辨校订诗人小传、选诗,分类叙录文献来源,以此总结《三管英灵集》的编纂思想和文献价值。

第二,列表统计法。

列表统计《三管英灵集》收录各时代诗人诗歌数量、诗人里居分布、所选诗体数量、科举出身、本土学官、著录的诗人别集情况等,以此分析《三管英灵集》的诗史建构。

第三,对比研究法。

对比《三管英灵集》与其他地域诗歌总集及全国诗歌总集,在选编体例和收诗标准、诗史建构上的异同,总结《三管英灵集》独特的编纂价值、诗学价值和地域文化价值。

5.创新点

第一,学术思想创新。本课题以编纂研究为视角,以文献、诗学、文学和文化多重维度,探索《三管英灵集》对总集编纂史、诗歌史、诗学史、文化史的影响。学术界的诗歌总集编纂研究,往往只注重大型诗歌总集的研究,缺乏对地域诗歌总集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而诗人的地域性创作活动和对文学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第二,学术观点创新。本课题不仅注意到《三管英灵集》的地域价值。而且首次指出《三管英灵集》在总集编纂史上继承与超越,形成特有的编纂理念:其一,模范《文选》录已故诗人之诗,继承《明诗综》不以官爵名位排序论诗;其二,继承《国朝松陵诗征》等地域诗歌总集的诗史互补;其三,不录无名氏之诗,比《文选》等总集更为严谨;其四,只录诗之正体,在辨体基础上超越《全唐诗》等,不选应试之体和娱乐之体。

第三,研究方法创新。

本课题研究方法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将文献学、文艺学、学术史的研究方法环环关联、纵深挖掘。用文献学方法对《三管英灵集》进行文献整理和考辨;在此基础上,以文艺学方法发掘总集编纂所蕴含的诗学观念;进而在学术史视野下,总结总集所具备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