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川改革开放史研究(二)
- 中共银川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
- 443字
- 2021-12-22 19:06:07
政协银川市委员会改革与发展
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两大主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政协银川市委员会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地方组织,它的前身是银川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1978年政协银川市委员会恢复工作。1981年3月,举行了政协银川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正式恢复了政协银川市委员会的组织和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政协银川市委员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遵循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突出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紧紧围绕中共银川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团结带领广大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族各界,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为促进银川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发展历程
从1978年恢复工作,至2016年,政协银川市委员会历经第五届至第十三届委员会。政协银川市委员会改革发展大体经历四个阶段。
(一)恢复组织机构,落实政策,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阶段
1978年政协银川市委员会恢复工作以来,认真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明确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开创了政协工作新局面。
这一时期政协银川市委员会历经第五届至第七届委员会。
1.恢复组织机构
1978年4月,政协银川市委员会开始筹备重建工作机构。1981年3月,五届一次会议在与上届会议相隔17年之后召开,选举产生市政协常务委员会为常设领导机构,设学习组、提案组、工作组。同月,市政协党组成立,下设机关党支部。1982年3月,撤销学习组、提案组、工作组,设立经济建设科技组、工商组、文教卫生组、人民团体组、对台侨务组、民族宗教组6个工作组。1983年市政协下设“一办四委”,即办公室、学习委员会、提案工作委员会、工作组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9年4月,第七届委员会工作机构调整为“一办六委”,即办公室、提案委员会、经济科技委员会、学习文史资料委员会、社会政法委员会、民族宗教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至1991年,市政协共配备行政编制30名(事业),附属编制7名,为老干部服务专项编制3名(事业)。
这一时期,政协银川市委员会市辖县区政协亦相继恢复或成立。1980年12月贺兰县政协成立,1981年1月永宁县政协成立,1985年12月银川市城区政协成立,1988年12月银川市郊区政协成立,1989年3月银川市新城区政协成立。
这一时期,政协银川市委员会的重要成员民主党派、工商联亦相继成立或恢复。1983年1月5日,民建银川市委员会宣告成立,成为银川市第一个民主党派地方组织。1984年11月24日,召开民革银川市委员会成立大会,选举由10名委员组成的民革银川市第一届委员会。1986年4月24日—26日,民盟银川市第一次盟员代表会议召开,选举产生了由11人组成的民盟银川市第一届委员会。1991年8月21日,民进银川市第一次代表会议召开,选举产生了由7人组成的第一届委员会。1992年8月4日,召开农工党银川市委员会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由9人组成的银川市第一届委员会。1989年3月28日,九三学社银川市支社委员会成立。1980年11月21日,召开银川市工商联第六次会员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由25人组成的执委会,恢复成立了银川市工商业联合会。1991年3月,确认银川市科学技术协会和银川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作为政协银川市委员会的组成单位。
2.落实政策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落实政策工作开始,在中共银川市委的领导下,市政协配合有关部门,以积极负责的态度,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贯彻落实党的各项统战政策。1981年,市政协首先对机关内部24人进行政策落实。1983年9月,根据全国政协六届二次常委会《关于检查政协委员政策落实情况的决定》把落实政策工作作为1984年人民政协工作重点的要求,市政协给市委写了《关于继续落实政协委员政策的安排意见》的专题报告,提出对落实平反冤假错案、委员政策、知识分子委员政策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的建议。在征得银川市委同意后,市政协专门成立了落实政策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集中力量逐人逐事进行全面调查,结果为:自治区政协在银川委员26人中需要落实政策有5人,已全部落实;市政协委员123人中有30人需要落实政策,已落实25人。对尚需进一步落实政策的人员问题进一步调查核实,对62人提出的87项要求落实政策的问题进行了分类排队。重视知识分子政策落实,组织专门力量调查知识分子,特别是中年知识分子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材料提请相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并提请有关部门研究办理。截至1987年,落实政策工作全面结束,先后为24名统战人员平反冤假错案,给8名受株连的子女安排了工作,给14名遗属及子女发放了生活费,给3户安排了住房。政治上的信任、生活上的关怀,调动了委员们的积极性,不少年龄大和久病的委员也都兴致勃勃地参加各种政治活动,愿为“四化”建设贡献力量。
3.履行职能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政协章程》《全国政协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时规定》。1989年8月4日,政协银川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三次常委会议通过《政协银川市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试行办法》。中共银川市委批转各县、区党委、政府,市直各部门。银川市政府迅速落实市委文件精神,于1989年8月31日出台了《关于主动同市政协进行政治协商接受民主监督的通知》,提出具体落实意见,进一步加强了政协作为多党合作、参政议政的作用。
一是例会协商。在每次全委会期间,委员们都列席市人代会,对政府工作报告、年度发展规划、财政预决算等经济建设的重要安排进行协商讨论。在市政协第五届委员会期间,重点对银川市政治安定、经济调整、科技文化、城市建设、卫生教育、民族团结等各项事业以及地方性法规进行了协商。1981年,市政协就如何解决不能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的学习问题,专门召集教育界委员,听取了意见。五届二次会议以“学上海、学南通,促进银川市经济建设”为中心议题展开讨论,提出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在第六届委员会期间就《银川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城市建设规划》《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规划》等文件进行讨论;参加了市级和县(区)领导班子情况考察、评议;在市委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就银川市改革开放、精神文明建设、端正党风和干部工作、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发表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第七届委员会成立后,立即向中共银川市委提交会议情况报告,提出“希望党委和政府对银川市重大问题作决策时,提前与政协讨论或召开协商会议,做到协商于决策之前”。这种以委员会名义上报的文件,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采纳。于1989年5月28日向市委上报《关于1989年度对我市重大党政要务进行政治协商的建议》,提出10个准备协商的议题。其中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控制零售物价指数上升幅度、社会治安、科技兴银方案、城市卫生交通及市人大立法章程草案等地方性法规作为协商的重点。市委很快就转发了市政协党组的建议要求,并要求议题所涉及的部门和单位要主动配合,保证协商工作顺利开展。第七届委员会期间共提出各类意见和建议900多条,受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许多意见和建议被采纳,为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发挥了职能作用。
1992年3月31日,银川市政协召开第七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二是监督检查。1981年市政协组织恢复后,每年都开展检查督查工作。1982年,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市政协领导带领委员深入街道和基层单位,参加全市卫生大检查,宣传“五讲四美”,并就治理“脏、乱、差”和稳定物价、克服官僚主义、纠正不正之风等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建议和批评。1983年,根据人民群众对食品卫生和物价的意见,市政协组织委员督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情况。市政协领导和部分委员还参加由市政府统一组织的检查组,对全市清理、整顿公司的进展情况以及物价、税收、财务工作进行了检查,制止和纠正了经济领域一些不良倾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公布后,参加银川地区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情况的视察和银川市执行民族政策情况的检查等活动,对一些忽视政策的做法提出改进的建议,促进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1993年6月,根据市政协七届五次全会期间委员提出市中级人民法院应设人民陪审员建议,从市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中推选13人担任市中级法院陪审员,报送中级法院选定。
三是视察调研。银川市政协第五届委员会以工作组为主要组织形式,结合专业特点,组织有关委员及各界人士进行视察和专题调查研究。1982年有103名委员参加了各工作组举办的视察和调查研究等活动30多次。1983年8月,专题调查市郊回族聚居的通贵公社的教育状况,针对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向市委、市政府递交了专题报告。1984年7月,为了以整洁优美的市容迎接国庆35周年和宁夏国际经济技术洽谈会,银川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联合组成整顿市容卫生工作视察团,开展了“三清一拆”(即清煤堆、土堆、垃圾堆,拆除沿街违章建筑)为中心的整顿市容工作的视察,并先后向市委提交了视察报告。报告重点对南郊附属医院门前市场环境卫生差及人行道保养问题、城区垃圾站设施损坏严重、银川火车站的绿地无人管理、餐饮单位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差等提出了改正意见。市人大、政协的联合视察不仅形式新颖,在内容把握上也更加全面,得到市委的充分肯定。市政协六届委员会期间,共组织开展各项视察调研活动30多次。组织人员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的“百人十日”调查团,开展关于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生产发展情况、农业生产形势、蔬菜生产情况以及部分中小学教育情况等专题调查共5次,撰写了关于银川市教育情况、经济体制改革情况、永宁县夏收后农村形势和郊区蔬菜生产情况等调查报告。这一时期正是党领导的全国农村实行联产计酬承包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的时期,因此,政协对农村的改革给予了更多的关注。1986年11月开展了对郊区银新乡罗家庄村的调查,并形成了《郊区罗家庄村的情况调查报告》,给中共银川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搞好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市政协第七届委员会期间,委员们围绕银川市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就推进治理整顿,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发展“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城市建设和管理,个体私营经济,劳动就业,环境、文物保护,发挥知识分子作用等问题开展了专题视察、调查49项,呈送专题视察、调查报告37份,提出了不少见解深、价值大、易操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是提案工作。1984年7月,成立提案工作委员会,并创建“三结合”“三见面”等办案形式。1985年委员提案在内容、时间和人数上贯彻了“三不限”原则,重要提案随时立案转办。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颁布后,银川市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热情迸发,他们充分利用提案形式参政议政,提案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如银川市九三学社《关于加强银川市食品及熟肉制品卫生管理案》,得到主管副市长及有关部门的重视,立即制定重申了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等规定,由商业、工商、税务、检疫部门联合成立生猪定点屠宰办公室,对肉联厂等加工点进行维修,对病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熟食制品管理,召开现场办公会,并投资700万元引进先进设备,新建1400平方米全封闭厂房进行肉制品加工。同时投资50万元对部分食品车间进行改造,使全市食品卫生工作效率得到迅速提升。
在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上,各民主党派、团体提案55件,占提案总数的1/3,采纳率高达85%。市政协第七届委员会期间,印发《政协银川市委员会提案委员会提案细则》《政协银川市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工作程序》等文件,动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委员积极提案。市政协10年中共收到提案2213件,立案600余件,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代。
4.文史工作
1983年3月1日,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专门作了《关于全面开创政协银川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工作新局面的报告》,成立了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根据周恩来总理生前对文史资料征集工作的指示,本着存真、求实的方针,开始了银川市的文史资料征集工作。同年10月,《银川文史资料》第一辑出版,此辑共有31篇文章,9万多字。1991年4月25日,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组织召开联合通讯组成员会议,正式成立政协及统战系统通讯组。这一时期,共征集稿件213篇,约96万字,编辑出版《银川文史资料》第一至第六辑。同时为全国《中华文史资料文库》的编辑工作选送史料37篇,约10万字。
5. “三胞”联谊工作
1981年,市政协正式恢复后,即开展对台宣传工作,每年都举办由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代表、去台人员亲属、归侨、侨眷等各界人士参加的春节、中秋节联欢会、茶话会,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动员在台湾有亲友的人士主动加强与台湾骨肉同胞的联系和交往。协助党政部门认真落实去台人员亲属政策、台胞政策,为一些去台人员亲属解决了工作、住房、生活等实际问题。1982年中共中央关于“一国两制”方针提出后,市政协一方面组织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学习座谈“一国两制”方针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三胞”(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联谊工作,对“三胞”眷属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此外,还会同有关部门和团体,热情接待了多批来银探亲访友、旅游观光、洽谈生意的“三胞”及其亲友,为扩大银川市的对外影响,开展对外经贸往来,发挥了联络感情、交朋友的作用。
(二)全面履职,推进政协工作“两化”[1]建设阶段
1994年3月1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标志着政协工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1994年7月,银川市政协八届一次常委会讨论通过政协银川市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实施细则》。1996年1月12日,中共银川市委印发《中共银川市委关于批转市政协〈关于贯彻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的通知》。
1997年1月16日,自治区政协主席刘国范带队到银川市检查贯彻《全国政协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暂行规定》,促进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工作。
2000年6月9日,中共银川市委政协工作会议
2000年6月9日,中共银川市委召开全市政协工作会议,作出《中共银川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决定》。之后,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银川市委、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政协各专委会建立联系制度的通知》。这一时期,政协银川市委员会历经第八届至第九届委员会。在银川市委的领导和自治区政协的指导下,在市政府和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全体委员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在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推进政协工作“两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1.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积极履行政协职能
广泛深入进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银川市第八届委员会期间,共召开全委会议5次、常委会议29次、主席会议28次,组织各有关界别委员参加专题协商会议30多次,形成委员发言材料83件,呈送市委、市政府的意见建议500多条。通过对银川市“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各个年度的政府工作、计划和财政工作,中级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的工作等重大事项的协商讨论,发挥了智囊参谋作用,促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特别是委员们在银川市“经济上台阶”专题讨论中,针对“八大工程”的决策,提出22条补充和修改的意见、建议;撰写为促进工业企业尽快转机建制的专题报告;在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后,提出50多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意见和建议;对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提出24条意见和建议;以及发挥银川市中心城市作用、突出塞上江南风格、塑造历史文化名城新形象、加强东西合作、引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仅丰富了各级领导的决策思路,而且大部分被市委批准落实,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银川市第九届委员会期间,共召开全委会议5次、常委会议27次、主席会议38次、专题协商会议10余次,形成会议发言材料120篇,提出了600余条意见和建议。对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事业发展等事关银川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与有关方面进行了协商。如1999年,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列为重要协商议题,在深入调研听取有关部门通报后,对全市贯彻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22条意见和建议;先后两次组织委员对《银川市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及其3个配套文件进行专题协商,提出了15条合理化建议,得到银川市医改办高度重视和采纳。
认真扎实开展民主监督。一是发挥提案的监督作用。政协八届委员会五年中共收到提案1217件,有166名委员、1310人次提出或参与提出提案。提案总数超过以往历届,立案数是七届政协的1.62倍。九届委员会五年中共收到提案1358件,办理结果满意率在90%以上。2001年7月25日,市政协召开全市政协提案工作会议,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周振中,市政协主席赵宁侠,市委副书记郭用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春阳到会讲话,市委办、市政府办及承办政协提案的6个政府职能部门介绍了如何重视和办理好政协提案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出许多值得推广和借鉴的经验。二是组织委员视察考察。这一时期,组织委员视察考察130余次,形成调研视察报告109篇,2001年至2002年先后完成《关于银川市生态环境建设、资源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关于新世纪新阶段银川市制度创新若干问题》两项经市科技局立项的共25万字的课题研究成果。三是反映社情民意。2000年初设立反映社情民意专门机构——委员联络科,创办《政协信息专送》。同年在《银川晚报》开辟了《委员论坛》专栏。制作政协银川市委员会网页,通过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反映社情民意。2001年在《宁夏政协报》开办《委员论坛》《社情民意》专栏。设立委员反映社情民意专线电话,向委员提供社情民意反映专用信笺。同年,市政协反映社情民意工作被自治区政协评为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市政协办公厅主办《社情民意》,并于11月25日召开全市政协信息工作会议,向聘请的29名信息特邀委员和特邀信息员颁发聘书。四是注重舆论监督和特约监督员的作用。在《银川晚报》设立委员论坛,反映委员心声;在银川电视台设专题节目,全程跟踪提案的办理过程和结果。1999年有100余位政协委员或专委会负责人被推荐担任公检法、教育卫生等窗口行业的特约监督员和行风评议员;市政府督办中心特邀部分委员参与12345为民解忧热线电话的督办。
2001年8月26日,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首府市政协第十次联系会代表参观贺兰山岩画
2.文史工作
这一时期,银川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1994年,《银川文史资料》第五辑获全国文史资料优秀奖,曾干被评为全国政协优秀文史工作者,马文明被评为自治区政协优秀文史工作者。1996年12月9日,市政协成立《银川市文史资料》编纂委员会。1998年,为迎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市政协文史委从《银川文史资料》第一辑至九辑中选取80余篇文章(30多万字),编辑出版《银川文史集萃》。1999年至2003年,先后召开两次全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会议和座谈会,举办两期文史资料工作培训班,四次深入两县三区政协调研指导文史工作。10年来共征集文史资料稿件254篇(约140万字),编辑出版《银川文史资料》第七辑至十二辑。
3.港澳台侨工作
市政协第八届委员会期间,围绕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开展工作。先后召开中秋节茶话会、“三胞”及其亲属联谊会、迎香港回归座谈会等“三胞”联谊活动,促进“一国两制”、祖国和平统一事业。多次参与接待来银探亲访友参观投资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人士、国际友人。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市政协及各专门委员会组织各种形式的庆祝会、座谈会。
市政协第九届委员会期间认真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加强祖国统一和海外联谊工作。1999年12月15日市政协和市委统战部举行各族各界代表180多人的迎澳门回归座谈会,2000年2月29日组织各族各界代表40多人,学习座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发表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和《人民日报》社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早日实现和平统一》。这一时期先后举办“台湾形势报告会”“庆国庆、度中秋座谈会”“关于当前国际形势和海台形势分析报告会”“欢度中秋座谈联谊会”等。还协助全国政协组织香港各界政协委员30多人到银川市视察。
1999年12月15日,市政协举行迎接澳门回归座谈会
4.组织建设
2002年6月,银川市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协银川市委员会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核定市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定编39人,设“一厅六委”,即市政协办公厅、提案委员会、经济科技委员会、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民族宗教港澳台侨委员会。办公厅内设五处一室(均为正科级),即秘书处、人事保卫处、行政接待处、委员联络处、老干部服务处和专委会办公室。
1997年4月,九三学社银川市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九三学社银川市第一届委员会。
2002年10月,灵武市划归银川市代管。至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银川市委员会及市辖县(市)区委员会共有政协组织机构6个,分别是政协贺兰县委员会、政协永宁县委员会、政协灵武市委员会、政协兴庆区委员会、政协金凤区委员会、政协西夏区委员会。
(三)聚焦“大银川”“两宜城市”建设[2],强化政协基本职能阶段
2002年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一时期,党中央、自治区相继颁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对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作出新的重要部署。2002年,中共银川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快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2005年6月17日,中共银川市委召开政协银川市委员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总结市政协成立50年的成就与经验。2006年中共银川市委十一届十三次会议提出把银川市建设成为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2006年1月19日,中共银川市委召开政协工作会议,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及自治区党委政协工作会议要求,部署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政协工作,颁布《中共银川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市县(区)两级党委切实加强对政协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政协组织履行职能,进一步推进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全市政协工作呈现出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凝聚力量,努力建设“大银川”“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良好局面。
2005年6月17日,召开银川市政协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
1.进一步加强政协基本职能
(1)政治协商机制更加完善。在第十届委员会期间,中共银川市委召开政协工作会议,出台《中共银川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决定》《中共银川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市政协主动邀请党政领导参加政协会议,听取意见,通报情况,开展协商;市政协主席列席市委常委会议,副主席列席人大常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参与全市重大问题和重要决策的协商。4年里,市政协共召开全体会议4次、常委会议22次、主席会议32次,开展专题议政活动6次,提出意见建议800多条,很多意见建议被采纳落实。先后将“十一五”规划、兴工强市、新农村建设、“三大战役”、“五创”工作等问题,列为常委会议重点协商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协商议政活动。
2004年3月,针对银川九中迁校问题,深入调研,撰写《关于加快银川九中迁建步伐的建议案》,市领导作出批示,由市教育局具体落实办理。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期间,中共银川市委坚持把政治协商列入市委决策程序,市政协围绕党政中心工作,总体上形成政协会议集中协商、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主席会议重点协商、专委会议对口协商、委员议政日等多种协商方式。5年中,市政协共召开全体委员会议6次、常委会议34次、主席会议53次,组织大会发言89篇。就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推进依法治市、保障改善民生、维护民族团结、居家养老、“十二五”规划编制等经济社会建设各方面各领域,提出了大量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被市委、市政府吸收采纳,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得到落实。2004年9月市政协印发《委员履行职责的暂行规定》,创新参政议政的组织形式。2008年实行“开门办会”,邀请专家学者和基层代表列席会议。2011年,制定《政协银川市委员会经科委委员议政日活动办法(试行)》。11月1日,开展了第一次委员议政日活动,着重对房地产投资同比大幅下降问题、公共交通问题、物价高与收入低的矛盾问题,提出意见建议。至此,委员议政日活动成为市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协商民主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2009年3月2日,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举行提案审查会议
(2)民主监督体现银川特色。一是组织市政协委员参与对部门工作检查、评议和市政协主要领导参与对部门工作的评议。在公检法司和工商税务部门基层单位建立委员联系点,有30多名委员分别担任执法部门和窗口行业的特约监督员,旁听人民法院重大案件庭审,参与“十大法官”评选活动,推动法检两院“阳光建设”;组织政协委员参加《银川问政》节目,公交BRT体验,教育卫生、人事录用等现场监督;参与全市“两基”评估验收工作。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二是创新提案工作。在提案宣传与交流方面:市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制定了《政协银川市委员会提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在年度提案双向评议会上,邀请《华兴时报》、《银川晚报》、银川电视台和各民主党派单位作为第三方评议,在检验提案质与量的同时加大了宣传交流的力度。在提案征集与立案方面:历次全委会召开之前,提案委员会都要向委员寄发提案征集通知书、上一次提案目录、撰写提案提纲等,就提案性质、作用和提案内容、书写格式等提出具体要求。2008年,率先在全区开展面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工作。2011年,制定《关于开展“提案征集月”活动的方案》。这一时期,共征集提案4032件,审查立案3216件。在提案交办与督办方面,采取跟踪督办、现场办案、部门联办、媒体促办和各专委会分别督办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提案委、提案人、承办单位“三结合”机制和办前、办中、办结与委员“三见面”的办案形式。在重点、热点、督办检查、提办双方协调方面形成了特色。2008年,市委、市政府将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纳入银川市目标责任管理考核。2010年,出台《政协银川市第十一届委员会提案办理“双向评议”试行办法》, 11月25日,举办了政协银川市委员会提案双向评议工作启动仪式。2011年,市政府督查室建立办案联络员制度,每月调度提案办理情况,全程督促检查。三是精准视察调研。市政协第十届委员会期间,共组织委员视察76次,开展16项专题调研。市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期间,调查研究思路不断开阔,提出少而精、专而深、分析透、对策实的工作要求,确立了专委会提出、主席会审议、常委会确定的选题原则,建立了整合力量、汇集优势、上下互动、联合调研的新机制,使调研内容更加贴近中心工作。开展了委员进社区、访农户、问民意,政协委员与青少年面对面活动。五年来共组织视察120多次,开展专题调研42次,提出意见建议近1000条,完成研究报告61篇。其中,银川建城年代、城镇化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旅游产业发展、优化金融信贷发展环境等研究成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充分肯定,对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四是开展主席约谈。2005年3月,市政协启动主席约谈委员活动。3月28日,洪梅香主席主持市政协第一个“主席接待委员日”活动。2005—2012年,市政协共开展“主席接待日”和“委员约谈”活动54次,约谈委员600余人次。邀请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参与约谈活动,由过去委员说给主席听,变成委员当场提问,部门负责人现场回答。对委员们提出重要的建议意见,以社情民意信息报送市委、市政府。同时,对于在约谈中了解到的委员工作、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帮助协调解决。
2011年5月9日,市政协举行银川市旅游产业发展专题调研座谈会
2.开展“订单协商”软科学课题研究
这一时期,市政协开展课题研究“订单协商”。2003年3月,启动“新世纪新阶段银川市制度创新若干问题的研究”课题项目。2004年,市政协与自治区政协联合开展了“大银川生态节水型城市建设目标与措施”课题研究,承担了其中6个子课题。2004—2012年先后完成“关于我市城市公交管理的新机制改革工作”“银川市土地流转问题研究”“银川市建城年代研究”“银川市城镇化进程若干问题”“银川市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银川市城市社区服务与管理研究”“银川知青移民与上山下乡”等13个课题研究。
3.拓展文史工作
市政协十届至十一届委员会期间,共征集稿件672篇270万字,编辑出版《银川文史资料》第十三至二十一辑,内容涉及历史人物、民族宗教、名城历史印迹、风土人情、文物遗存、文学艺术、回族人物等方面。2008年3月,开启音像存史工作。2009年,首次开展《银川回族》专题文史资料征集工作。重新改编回族宴席舞台剧《回乡迎亲曲》。
2003年4月,召开银川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座谈会
4.加强交流与合作
市政协十届委员会期间,同香港同胞、台湾同胞开展了商贸、教育、文化、扶贫开发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争取到香港远邦船务有限公司捐赠款100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16个扶贫项目。2006年5月9日至15日,市政协主席洪梅香为副团长,率银川代表团出席在香港举行的宁夏文化宣传周活动,拜访并邀请香港中华博爱社和香港中国生物工程公司等20多家在港社团、公司负责人来银投资经营。2006年9月,成立政协银川市委员会书画院,加强同海内外书画艺术界特别是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文化艺术交流。市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期间,继续保持与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经常性联系。争取香港慧明慈善基金等扶贫资金140万港币。2008年7月28日至8月10日,为迎接自治区成立50周年,由政协银川市委员会、国际青年文化交流中心(香港)、金泊爵(香港)集团公司共同主办的“银川—台湾—香港—澳门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在香港岛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思卿、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为展览题词祝贺。举办了2009银川·菏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010年市政协画院与韩美林先生书画艺术交流、2011年银川·兰州书画名家作品展览等活动。
(四)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发挥人民政协的独特作用阶段
中共十八大指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2013年中共银川市委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印发《中共银川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银川市委的指示意见为新时期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政协银川市委员会历经第十二届至第十三届委员会。先后召开第十二届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会议和第十三届一次会议。
这一时期,市政协协商民主突出重要渠道作用。2013年2月,召开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协商民主座谈会,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是年4月,市委印发了《中共银川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关于制定政协银川市委员会年度协商计划的意见》,明确规定了政协银川市委员会年度协商计划的基本原则、重点议题、协商形式、主要步骤及主要成果的应用。2015年,市委办、政府办印发《关于认真做好政协委员意见办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责任,推动委员意见建议的办理和落实。四年来,为提高协商民主实效,采取不定期召开协商会、与政府及相关部门面对面协商、建立协商反馈机制、实行“挂消号”制度、加大跟踪督办力度等措施,促进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
这一时期,进一步加大市政协民主监督的力度。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参与市委、市政府对全市重点项目的巡视督查。采取领导分工负责,联系相关企业,包县区、包项目、带案下访等方式,推动兴庆区京藏高速公路水系建设项目、永二干沟治理及两侧绿化工程两个重点项目、兴泾镇泾华园安置区三期建设项目、淘宝特色中国宁夏馆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为通航产业园、IBI育成中心、青铝宁东分公司、宁港城、宁夏启元国药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出谋划策,协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政协委员对银川市中考招生择优录取批次网上录取工作进行现场监督;旁听人民法院重大案件的庭审,推进法院阳光执法、公正诉讼建设。推荐政协委员担任特约监督员、行风评议员,参与对有关行业部门的政风行风评议、明察暗访、电视问政、“向群众汇报工作周”等活动,促使“三化”[3]相关问题的解决和有关行业部门作风的好转。
这一时期,提案工作实现“三化”。一是主动与自治区政协和全国驻宁政协委员联系,提供提案素材,由驻宁全国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提出提案。二是坚持普遍征集与重点征集相结合,开展“提案征集月”和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提案线索活动。三是突出站位高、选题准、影响大的提案,制定“提案审查实施细则”,实行“领导领衔督办重点提案”。2013年,创新提案协商办理机制,制定提案工作评价办法,规范提案办理协商程序,开展由提案人、各民主党派和承办单位参加的提案质量和提案办理质量专项评议。
2014年,落实年度协商计划意见,各承办单位(部门)以书面形式将办理情况向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和市政协办公厅报告,并将协商成果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对15个承办部门的200余件提案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评议结果,引起了承办部门的高度重视,逐步形成部门齐抓共管提案办理与年度业务工作的良好局面。
2016年5月23日,市政协机关召开突破与跨越提案工作专题研讨会。四年来,共征集提案1646件,审查立案1176件,提案办复率达100%,采纳落实率在80%以上,委员满意率在85%以上。
这一时期,深入实施委员联系点工作。制定《银川市政协委员基层联系点工作实施方案》,以各县(市)、区、乡镇、街道建立的活动室为阵地,在全市共建立基层联系点49个,落实安排1300名自治区、市、县三级政协委员进点开展义诊、法律咨询、捐资助学、扶贫帮困、走访调研、技术指导等活动。四年来共组织委员视察、考察活动54次,开展专题调研51次。内容涉及教育、宣传、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宗教团体、生态移民、现代物流业、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湖泊湿地保护、西夏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进展情况、中医医药事业发展、蓝天工程实施情况等,得到市委、市政府采纳。
2014年8月1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带领全国政协调研组,视察加快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建设情况。2015年3月至7月,市政协成立9个市级领导联系工作组,开展下农村、送政策、促发展活动。还创新调研方式,将县(市)区政协和党派团体纳入市政协常委会调研参与范围。
这一时期,文史工作再上新台阶。共编辑出版《银川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至二十四辑,选用文史稿件153篇(100多万字),内容涉及历史人物、民族宗教、风土人情、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方面。2014年征集到《回忆西部大开发》(宁夏卷)文稿8篇。2015年,市政协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文史资料工作的意见》。
这一时期,民族宗教与港澳台侨工作进一步加强。2012年,银川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将市政协原设置的民族宗教和港澳台侨委员会分别单独设置为民族宗教和港澳台侨2个专门委员会。是年12月,首次特聘13位港澳台侨人士为市政协特聘委员。2013年3月19日至23日,市政协主席贺满明、副主席李自辉赴北京、广东东莞等地拜会企业家及政协银川市委员会澳门籍、香港籍特聘委员,并开展招商引资,组织了由22名香港企业家和23名澳门企业家参加的银川市投资与发展情况推介会。牵头组织开展了全国台企联“百名台商银川行”考察活动,促成台湾水岸风情园等项目签约。2016年4月5日至8日,台湾农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永昌先生来银川参观考察了城市建设,并与市园林局、文广局、经合局等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建立文博馆、国兰展示馆等项目进行洽谈,达成合作意向。
2015年12月8日,市政协副主席于晓兵、李自辉一行考察台湾五鑫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二、主要成就
(一)政协组织不断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更加巩固发展
1.变动工作机构设置
由1981年的学习组、提案组、工作组三个组发展至2016年的提案委员会、经济科技委员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学习文史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民族宗教委员会、港澳台侨联络委员会7个专门委员会和办公厅,人员总编制由18人增加至41人。市政协辖区县(市)区政协和市政协的重要成员单位银川市民主党派、工商联及工作机构不断发展壮大。健全的机构为市政协履行职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变化委员名额和界别设置
1981年3月召开五届一次会议,委员118人,代表20个界别,新增华侨、供销、体育界的委员,体现了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的广泛性。1984年5月3日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新一届政协委员160人,其中新委员96人,占委员总数的60%。中共界别的委员比例下降,由五届的36%下降至30%;知识分子委员名额大大增加,106位知识分子委员占委员总数的66%,比前五届增加了58%。六届政协委员代表范围扩大,不仅有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还有五好家庭、先进个体户、重点户、专业户的代表。委员的年龄也由上届的平均55岁下降至51岁,相当一部分年轻委员进入政协组织,为政协工作增添了活力。2016年12月市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由28个界别组成,共安排委员305名。其中,中共党员人选121名,占委员总数的39.7%;党外委员184名,占委员总数的60.3%;少数民族委员97名,占委员总数的31.8%;女性委员112名,占委员总数的36.7%;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301名,占委员总数的98.7%;具有高级职称者125名,占委员总数的41%。委员平均年龄为45.6岁,年龄最大的61岁,最小的24岁。市政协从第五届到十三届委员会,参加单位和界别设置由20个增加到28个,委员由118名增加到305名,常务委员由25名增加到51名,主席、副主席由7名增加到9名。
3.发挥多党合作、参政议政的场所作用
民主党派、工商联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组成单位,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主要渠道,市政协重视发挥各民主党派的作用,密切与各党派团体的联系与交流,鼓励并优先安排各党派、团体在政协各种会议上发表意见,安排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兼任市政协副秘书长。在历届市政协委员会中,各民主党派、工商联都有代表担任市政协常委或委员,增进了团结合作。如市政协七届委员会的政协委员中有6个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成员43名,占委员总数的23.9%。少数民族委员57名,占委员总数的31.7%。还举荐24名党外人士兼任公安局、检察院和中级法院的特邀监督员、检察员和陪审员,参与了司法监督工作。市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党外委员占委员总数60.3%。1987年建立了党派、团体负责人、秘书长联席会议制度。2004年制定市政协加强与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联系的意见,要求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联系会;每年走访一次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机关;每年召开一次市政协秘书长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秘书长联席会议;市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邀请非市政协委员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列席;市政协举办的情况通报会、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咨询论证会、联谊活动等,邀请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参加。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根据业务相近、领域相关的原则与有关民主党派、工商联联合开展视察、专题调查和其他活动。多党合作、参政议政的场所作用有效发挥,促进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党派、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二)主要职能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取得重大成果
1981—2016年,市政协历经12届共举行45次全体委员会议、259次常务委员会议、331次主席会议。在历次全委会议和常委会议上,都听取和协商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专题报告,围绕全市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各种专题议政、专题协商、专题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民主议政日、主席约谈等形式,对中共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重要事务进行协商;通过专题调查报告、委员提案、委员视察、参加有关部门的调查或检查活动以及其他形式提出的建议与批评等,对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中共与国家领导机关制定的重要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地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遵纪守法、为政清廉情况,政协各组成单位和个人遵守政协章程和执行政协决议的情况等进行民主监督;通过选择群众关心、党政部门重视而政协又有条件做的课题,调查研究,广开言路,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的优势,为银川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和改革开放建言献策,为银川市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呼吁市政府尽快兑现给菜农枸杞种植补贴》《吁请妥善处理咪咪洗涤用品有限公司子弟小学的归属问题》等建议,经自治区、市领导批示后及时得到妥善处理。王敏清委员针对贺兰山连年洪灾,在《委员论坛》上撰文《贺兰山洪灾何时休彻底根治抓源头》被《人民政协报》全文刊登,引起很大反响,自治区、银川市各有关部门认真吸纳,对贺兰山东麓实行封山禁牧,规划建设了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施,分期建设了6个泄洪区。向自治区政协提交的《关于将银川河东机场周边地区划归银川市管辖的建议案》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研究将灵武市整体划归银川市代管的决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调研报告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组讨论中进行了交流。《银川市安全饮水问题的调研报告》被市政府采纳,促进了银川市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在全区率先实现覆盖。《关于银川市旅游业发展的调研》《关于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核心区建设调研报告》《关于银川市工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养老服务业情况的调研报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研报告》《关于加快推进银川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调研报告》《银川市公立医院改革情况调研报告》《我市国际化人才引进情况的调研报告》等均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并在《领导决策参考》和《党办通报》刊发。
2004年6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来银调研视察座谈会
1981—2016年,市政协共组织委员视察考察、调研活动600余次,提出意见建议近3000条,完成研究报告400余篇。主席约谈94次,编写《社情民意》《信息专送》1000余篇。委员们提出的许多意见和建议,均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得到解决,也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2015年4月15日,市政协对银川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两优”环境情况进行调研视察
(三)提案工作效果显著,对落实各项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提案是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历届政协银川市委员会都把提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积极运用提案的方式履行政协职能,充分发挥提案在民主监督中的独特作用。
1981—2016年,市政协第五届委员会至十二届委员会期间,共提出提案近9000件,内容涉及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情况反映,也有对策建议,对协助党和政府加强与各界人士的联系,促进各方面工作落实起到了重要作用。第八届委员会提出的良田乡新开渠灌水不畅提案,经过办理,有关部门协调筹集资金20多万元扩整渠道,解决郊区良田、银新、芦花3乡上万亩地的灌水问题。修建双渠口铁路公路立交桥提案,得到国家计委、铁道部、兰州铁路局的关心支持,由国家投资2700万元建造了银西立交桥,缓解了市区的交通紧张状况。关于红花职业中学、新城六小、银川师范等学校教学楼、宿舍楼和贺兰县文化馆、市第二人民医院主楼新建翻建等提案被采纳后,落实了近千万元的建设资金建成投入使用。第十一届委员会《关于加强托老服务业队伍建设的提案》,民政等部门认真办理,政府督办检查,市政协跟踪督办,至2012年底全市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116个,走在自治区前列。市建设局认真采纳落实《关于在银川市推广节能建筑的提案》,积极推广应用,“十一五”期间全面推行65%节能标准。《关于尽快解决银川市农村安全饮水问题的提案》被列为2010年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2013年,在提案的推动下,金凤区良田回民中学塑胶操场、贺兰山东麓文化博览中心道路建设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永宁—灵武黄河大桥、掌政镇卫生院等工程启动实施。第十二届委员会提出“将银川滨河新区提升为国家级新区”等建议,被列为全国政协提案。关于停车难的提案,两次被《人民政协报》刊登。
改革开放以来市政协委员会提案的办复率达到100%、委员满意率达85%~95%;市委、市政府、市政协表彰奖励优秀提案、提案人、先进承办单位10次、243件、45个单位、400多人。
(四)对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银川市历届政协始终把《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作为指导工作的纲领,高举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各族各界人士,为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8年4月市政协恢复工作,即抓紧落实党的各项统战政策工作。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带领民族宗教工作组的同志和常委、委员多次深入银川市和两县回族聚居地区、回民中小学校、回民厂店等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视察。
1983年8月针对民族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向市委和市政府撰写专题报告,使受迫害的委员和爱国人士得到平反,并对他们的工作生活做了适当的安置。第六届委员会提出了民族地区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兴办企业、开展多种经营等方面的建议,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第九届委员会在揭批“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政治斗争中,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正确决策,为肃清“法轮功”邪教活动的消极影响发挥了作用。第十二届委员会以和为贵,主动听取民族宗教人士的意见建议,支持其参与协商讨论、履行职责,团结和鼓励各阶层人士共同致力于银川市跨越式发展大业。今天,银川各民族团结彰显了银川政协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强大的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市政协坚持开展对台宣传不间断,召开“三胞三眷”等各界人士参加的春节、中秋节、国庆节、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座谈会、联欢会、茶话会、庆祝会以及“台海形势”报告会。编发《台港澳情况通报》。第六届委员会期间协助10位“三胞”眷属通过各种渠道和海外亲友取得了联系,协助13户人实现了访亲会友,为“三胞”亲属带转信件60封。协助党政部门认真落实去台人员亲属政策、台胞政策,为一些去台人员亲属解决了工作、住房、生活等实际问题。市政协参加由国家宗教局组织的2009中国—新加坡宗教文化展、2010年中国—印尼文化周、澳门青年2011爱我中华·澳宁交流义教等活动,以中华文化为精神纽带,团结和凝聚海内外华人共同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
(五)文史理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1.文史工作成绩突出
自1983年以来共编辑出版《银川文史资料》24辑800余篇440余万字;自2003年以来共编辑出版《银川政协要事汇编》(1999—2003、2004—2007、2007—2012)三册270万字。积极开展文化挖掘,先后编辑出版《银川史话》《银川历史沿革》《银川建城史研究》等文史专著,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发挥了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在中国—印尼文化周活动中,市政协代表中国提供了所有反映回族文化的全部资料和图片,受到与会代表的极大关注,进一步提升了政协银川市委员会的社会影响力。
2.课题研究填补银川空白
市政协不断探索协商议政的新形式,把软科学研究与政协专题调研结合起来,围绕全市经济社会的重大问题开展科学研究。
2001年至2016年共承担《银川城市起源研究》《关于新世纪新阶段银川市体制创新若干问题》等十余项软科学课题研究,均取得显著成果。其中《银川城市起源研究》课题成果得到区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评价,银川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常委会议表决通过由市政协提交的《关于将公元前112年(西汉元鼎五年)定为银川建城时间的建议案》,银川从此有了确切的建城年代。《关于银川市生态环境建设、资源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课题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银川市城镇化问题研究》通过市科技局软科学课题立项可行性验收。《关于我市城市公交管理的新机制改革工作》课题成果被市委、市政府采纳,促进了银川市大公交事业的发展。《银川市城市社区服务与管理研究》课题填补了银川市乃至自治区在社区服务与管理方面研究的空白。
3.理论宣传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市政协组织委员和机关干部撰写理论文章500余篇。其中2篇论文入选《全国政协优秀论文集》, 8篇论文在自治区政协论文评比中获奖,26篇优秀论文在银川市县(区)政协第四次联席会议上受到表彰奖励,26篇读书学习心得和理论文章编印成册,《银川政协在探索中前进》等240多篇理论文章分别在《人民政协报》《宁夏日报》《华兴时报》《大银川》《银川晚报》等刊物上发表。宁夏电视台、银川电视台经常宣传报道银川政协工作和政协委员事例,为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传播正能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六)民生服务卓有成效
人才汇聚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特点,历届市政协都充分运用人才汇聚这一优势,把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努力做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1980年,自治区、市工商联、民主建国会发动原工商业退休成员自筹资金办起了一个农工商股份有限公司,在发挥原工商业者的技术特长、安排待业青年、吸收社会游资、补充国营商业不足、活跃市场、方便群众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981年,民进银川市委员会筹办了银川市中华种业学校。市政协第六届委员会期间,市民革创办逸仙业余学校、逸仙诊所,还与自治区民革联合建立了中山医馆。市民建、工商联和市劳动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了业余会计中专学校,为银川市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财会人员,被自治区表彰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市工商联还成立了银川市经济咨询服务处,疏通经济信息渠道,为搞活经济服务。特别是在政协经常组织的“三下乡”、“四进社区”、无偿资助等活动中,市政协委员发挥独特作用,开展义诊、知识咨询、捐资等活动,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1991年,为使银川市工业走出低谷,市政协在积极参与“百人促工团”活动基础上,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三份包括企业基本情况、项目实施、经营特点、主要体会、来年对策等有分析、有论证、有建议的调查报告。其中建议市政府根据企业现有产值重新核定流动资金,并及时给企业补发自有流动资金,增加对老企业的技改和新产品开发资金支持等意见,完全符合后来出台的国家关于搞好大中型企业的有关规定精神,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采纳。市节能灯具厂曾获全国金奖的高新技术产品一度缺乏流动资金,生产上不去,市政协主要领导了解情况后,立即找主管领导会同财政、金融部门协商,当场拍板60万元,为该厂解了燃眉之急。银川造纸厂遇到较大困难,市政协组织委员深入该厂,与干部职工座谈,查问题、找差距,共同研究改进措施,对该厂扭亏增盈起到了促进作用。根据市委统一安排,政协还选派两位懂经济的处级干部到银川啤酒厂等单位挂职。市政协还利用委员联系面广、信息量多的优势,通过多种活动,为银川市企业生产销售牵线搭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如为永宁玻璃厂与内蒙古乌海玻璃厂的产销沟通联系牵线搭桥,为一位愿来银川投资的台胞专门提供信息服务,并召集有关方面协助做好设项论证工作等。
1999年4月16日,市政协主席赵宁侠带领市政协委员“三下乡”服务队,到永宁县李俊镇为农民服务。服务队由150多人组成,13类服务项目,共发放各种农业种植、养殖技术资料1.5万份,为200多名群众诊治各类疾病,为2000多人提供农业技术咨询,为10余人提供法律咨询,为100多名妇女做了计划生育检查,为50余人进行工商维护权辨伪咨询。
2001年,政协组织三批委员分期分批赴广州、深圳、上海、杭州、福州等沿海城市,在考察学习外地政协工作先进经验的同时,一路宣传西部大开发,宣传银川是投资置业的热土,受到各地政协和新闻媒体的重视。考察团与当地各界人士开展交流活动,带去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资料引起实业界人士的浓厚兴趣,广州青年旅行社因此组织了两个专列的旅游团来银川观光考察。政协十一届委员会期间,在国家遭受的几次特大自然灾害中,组织捐钱捐物,积极带动社会各界力量为灾区捐赠了大量的钱物,捐款捐物总额超过500万元。2010年市政协委员为帮扶灵武市狼皮子梁移民吊庄地区发展养殖业,资助资金近200万元。
2014年举行自治区、银川市部分委员捐资硬化镇北堡镇团结村巷道仪式
2014年市政协以各县(市)区乡镇、街道建立的活动室为阵地,在全市共建立基层联系点49个,落实安排1300名自治区、市、县三级政协委员进点开展义诊、法律咨询、捐资助学、扶贫帮困、走访调研、技术指导等活动,率先在自治区实现全参与和广覆盖。市政协还成立9个市级领导联系工作组,开展下农村、送政策、促发展活动,主动带案下访,先后帮助解决西夏区兴泾镇西干村道路硬化、兴庆区通贵乡通贵村三干渠灌溉难、永宁县闽宁镇玉海村排水难、贺兰县志强废旧金属购销公司与窦庭海土地置换等问题。
2016年市政协争取到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向自治区高职在校学生和待业青年免费捐赠的学习卡1560张,总价值156万元,分别赠与1000名技术学院学生和560名优秀创业青年。
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有287名市政协委员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协和市政协、市委统战部等部门的表彰奖励。
(七)对外开放取得重要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市政协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合作与交流活动。2004—2016年先后接洽了来自美国、南非、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泰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商贸、文化交流考察团100多批。特别是2010年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率马来西亚绿野集团经贸代表团的来访,对提升银川知名度,促进银川市与该国的友好往来及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挥优势,广泛开展联谊交友和招商引资活动,促进银川对外开放。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同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联系面较广的优势,广泛宣传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开发建设的优惠政策,为银川市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牵线搭桥。
2009年与马来西亚丁加奴州丁加奴大学签订了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友好合作协议;为阿联酋海湾投资公司就沙特阿拉伯建筑工程承揽、劳务合作、食品加工、康复医院建设等项目牵线搭桥;通过与云南回族企业商会等商贸组织洽谈,云南鸿曦集团在银川市投资90亿元,建设中阿论坛览山剧场标志性建筑、银川文化城二期、永宁望远国际汽车商贸城和黄河塞上江南生态园等9个项目。
2013年市政协牵线搭桥签约台湾现代农业生物科技产业园、两岸连锁加盟商务合作、葡萄种植基地及葡萄酒庄建设、国际生活特区、清真牛羊肉分割包装进出口、大自然家居银川展示馆6个项目,投资达43.1亿元。2015年引进总投资额49.75亿元、年产1000万组的台湾爱佩克斯超级电容生产项目,为银川市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争取援助,广泛开展帮扶活动,不断提高政协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市政协十届委员会期间,争取到香港远邦船务有限公司捐赠款100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16个扶贫项目。其中建设“母亲水窖”1000口;为300个贫困家庭购买母牛600头;建设中心小学10所,受益贫困学生达到4000多人;建设西部光彩学院惠明培训楼项目,每年可承担城乡贫困家庭3000余人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惠及全市移民地区10个乡镇46个行政村。2014年香港慈善基金会为西夏区朔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捐赠24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政协银川市委员会关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被列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工作的新特点。
(八)自身建设不断强化
思想建设常态化。历届市政协都十分重视组织和推动委员学习,不断加强共同政治基础上的团结合作。每年都制定委员学习培训计划和政协机关理论学习安排,征订《人民政协报》《学习参考资料》等学习资料,组织委员参加各类报告会、讲座、培训班等学习活动,先后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党章、守纪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专题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加强思想建设,强化政治意识,坚定信仰信念,带头担当,不断巩固和发展共同政治基础上的团结合作,增强做好政协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制度建设规范化。市政协历来重视制度建设,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规范行为为内容,以程序要求为补充,通过制度形式严格规范行为和程序。至2016年,市政协已有全体会议工作规则、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主席会议工作规则、秘书长会议工作规则、党组工作规则、专门委员会通则、提案工作条例、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条例、视察工作规则、调查研究工作规则、提案工作“双向评议”试行办法、政协委员联系界别基层单位及群众办法、委员履职管理办法(试行)、优秀提案评选办法(试行)、优秀政协委员评选办法(试行)等各种制度37项,实现了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机关建设多样化。按照政协机关讲质量、讲效率、讲规范、讲协作的总要求,以搞好服务、当好参谋为目标,市政协不断加强机关建设,通过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岗位责任制、竞争上岗、“三化”建设、“六型” [4]机关、“委员之家”、“六个一”活动、下基层活动,创建勤政廉政好机关活动,“三政两不为”专项整治,干部轮岗交流,“公推直选”“道德讲堂”“好干部”具体标准讨论,“两学一做”等活动,营造机关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有效提高政协机关工作水平。市政协机关先后荣获银川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工会组织、银川市保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市政协机关离休党支部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评为“五个好党支部”等荣誉。
2011年2月23日,市政协举行创建“六型”机关和“委员活动之家”动员会议
三、经验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政协银川市委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确立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原则。
(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政协事业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做好人民政协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政协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人民政协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中共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长期以来银川政协始终将中共领导放在政协工作的第一位,紧紧围绕银川市委的总体思路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始终与银川市委同心、同向、同行,切实把党的主张转化为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实际行动,形成了全市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社会关注的良好局面。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和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充分调动参加人民政协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共同目标和共同事业上来,自觉将政协工作融入银川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中,银川政协的事业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政协工作才能发挥独特的优势和重要作用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政协工作只有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体现出自身优势,有更大作为,取得更大成效。实践中,银川政协紧紧围绕银川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突出经济建设,牢牢把握大局,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就银川科学发展、“两区”建设、推进开放内涵式发展、制定“十三五”规划等重大问题,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切实做到多形式地开展协商议政、多层次地进行调研视察、多领域地实施民主监督、多角度地组织建言献策,努力把发展的劲头鼓得更足,把发展的力量聚得更强、发展的步伐走得更快。实践证明,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参与、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奋发有为,政协工作才能做得有声有色,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必须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人民政协才能凝聚力量,大团结、大联合的范围更广
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是人民政协组织的重要特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民主和团结,是人民政协性质的集中体现,是人民政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根据,是继往开来的方向和使命。银川政协充分发挥联系各界、凝聚各方的优势,不断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协作,支持他们通过政协这个平台发表意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表达利益诉求。主动深入基层,开展走访调研,反映社情民意,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鼓舞人心的工作;不断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政治平台,广开言路,畅通渠道,聚集合力。实践证明,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实现紧密团结,广泛发扬民主,最大限度地包容和反映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尽可能地满足各界群众有序参与政治的愿望,人民政协就能更具感召力和凝聚力,在促进银川发展中不断取得新业绩。
(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政协才能成为党和群众的桥梁
人民政协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重要纽带,始终坚持人民路线,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人民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开放以来,银川政协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千方百计通过政协这个平台倾听群众意见,反映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凝聚群众力量,协助市委、市政府在解决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上,组织了一系列为民建言献策和协商议政活动。广大政协委员深入村镇社区、工矿车间、田间地头,通过撰写提案、调研视察、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力促民生问题的解决。实践证明,只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协履行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常怀爱民之心,常献富民之策,常为利民之举,政协的工作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信赖和支持,事业才会根植沃土、根深叶茂。
(五)必须开拓创新坚持新发展理念,才能为人民政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改革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时代发展永不停息,改革创新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以来银川政协紧跟银川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步伐,注重开拓创新,推行履职实践,紧扣新形势下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探索开展政协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坚持新发展理念,借鉴全国各兄弟省市政协在履行职能中的成功做法,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自身建设等方面开阔思路、创新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践证明,只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坚持发展,始终把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与当今时代结合起来,始终把政协工作和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要求同步起来,保持蓬勃朝气,推进履职创新,政协事业就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六)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才能不断提高政协工作水平
自身建设的力度和成效,决定着政协履行职能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人民政协继续前行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大力推进政协自身建设,以强素质、树形象为重点,坚持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内部管理一流标准、一流作风、一流服务,努力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团结和谐、充满活力的政协干部队伍,为政协科学履职提供坚强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银川政协注重固本强基,按照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位一体”的布局,按照团结、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建设目标要求,坚持不断学习,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机关建设,全面提升政协自身建设水平,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实践证明,不断加强政协组织自身建设,主动适应新常态,更加具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履职工作更加规范,履职活力进一步激发,履职保障不断强化,才能夯实政协事业。
[1]“两化”:制度化、规范化。
[2]“两宜城市”: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3]“三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4]“六型”: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创新型、和谐型、廉政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