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盐州风云(一)
- 盐池地名故事
- 政协盐池县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 4289字
- 2021-04-26 14:38:28
唐风余韵给盐池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地名——盐州。
其实,盐州这个政区名称并不是始于唐朝,而是始于西魏。西魏、东魏这两个政权都是承北魏而来。北魏是拓跋珪建立的,存在了148年。北魏末期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大权被高欢掌握。534年,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即孝静帝,迁都邺,建立了东魏。535年,宇文泰在长安杀死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即文帝,建立了西魏,定都长安。西魏的疆域很大,北到今内蒙古,南到今湖北襄樊以北,河南、洛阳以西是原北魏统治的西部地区。今盐池县在其疆域范围内。今盐池县在北魏时设西安州,西魏建立时仍然沿用西安州,到了554年正月才改为盐州,刺史为宇文盛。
宇文盛于537年为西安州大中正。西安州改为盐州后,州的长官为刺史,宇文盛即为盐州刺史。
宇文盛,代郡人,因屡建功勋,官职一路上升,至西安州大中正。大中正,官名,负责评定士族内部品第的官员。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在州内也设大中正。宇文盛为西安州大中正,官职很高。
宇文盛为盐州刺史是554年,这一年是他为西安州大中正的第17个年头,也就是这一年距离西魏灭亡已经不到三个年头了。
557年,宇文护废西魏恭帝,立宇文泰第三子宇文觉为帝,即孝闵帝,建立了北周。
北周时期,今盐池政区仍为盐州。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杨忠总管了泾州、豳州、灵州、云州、盐州、显州六州诸军事。570年,盐州人为孝武帝敬献了白兔。就在这一年,宇文泰的第五子宇文宪和他的长子宇文贵到盐州打猎,宇文贵一次射死野马和鹿15头。可以想见当时的盐州自然环境有多优越,也可以想见宇文贵射猎技艺之高。
宇文泰和宇文贵怎么会到盐州打猎?《周书》卷12记载,宇文贵少年聪明,涉猎经史,尤其擅长骑射。读孝经,便对人说:“读此一经,足为立身之本。”10岁,封安定郡公。11岁从父亲宇文宪射猎于盐州。14岁,即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年),拜齐国世子,后为豳州刺史。《北史》卷58记载与此相同。此时的安定郡在今甘肃泾川,距离盐州不算太远。运兵打仗,转战南北,因此他们父子到盐州很可能是路过,也可能是专程前来打猎,因为此时宇文宪已经开始担心自己因功高震主会遭到猜忌,所以游玩的可能性很大。果然到了宣政元年(578年)六月,周武帝在北伐途中因病去世,宇文赟继位,是为周宣帝。他一登基就诬陷宇文宪谋反,将他诛杀,随后又杀了宇文宪的五个儿子,以及与他有私交的几位高级官员王兴、独孤熊、豆卢绍等。宇文宪死时只有35岁。
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北周称帝,国号隋,是年为开皇元年,今盐池政区名称仍为盐州,直到607年,即隋炀帝大业三年,改州为郡,改盐州为盐川郡。过了十年,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朔方鹰扬郎将梁师都反叛,北连突厥,自称皇帝,引突厥入据黄河以南地区,攻破盐川郡,从此,今盐池一带被梁师都割据占领。
隋代行政地方分郡、县两级,盐川郡下辖一县,即五原县,有户3763。
隋朝共历两帝、38年,他们曾为中华文明作了贡献,但毕竟是封建王朝,矛盾重重,到了末期烽烟遍地。618年,隋炀帝派窦抗率领大军到灵武一带巡行长城,以抵御突厥。窦抗到了灵武得到消息李渊已经攻破长安。李渊是窦抗的妹夫,窦抗于当年三月领灵武郡、盐川郡将领投奔李渊。此事件在《资治通鉴》卷185中有明确记载。此时的灵武郡非今灵武市,而是在今灵武市西南。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年),曾派司农少卿崔中方在灵武修过长城,《隋书》卷60、《北史》卷32、《资治通鉴》卷175都有记载。这道长城是否修到盐川郡,不得而知。隋炀帝派窦抗到灵武巡行长城,应该就是这道长城。但既修长城,应该不会只修到灵武一地,过盐川郡不是没有可能。
唐朝建立,分国内为十道,今宁夏属于关内道。改盐川郡为盐州,领五原、兴宁二县。但此时盐州仍然被梁师都占领,唐朝廷派来的盐州官员只能侨居在灵州。过了四年,即唐武德四年(621年),撤兴宁县,并入五原县。622年,唐朝廷任命任城郡王道宗为灵州大总管,梁师都让他弟弟梁洛仁引突厥兵数万围攻灵州,道宗闭门据守,寻找机会不断出击,大获全胜,并乘胜将突厥郁射设赶出五原,拓地千里。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为了抵御突厥,废盐州,并入灵州。仅一年,又恢复了盐州,辖五原、兴宁二县。
630年,唐大败突厥颉利,三月颉利被俘至长安,突厥降唐者十余万口,唐朝廷就在灵州和盐州一带安置了薛延陀部。过了一年,631年,薛延陀部叛唐北逃,任城郡王道宗和公孙武达领兵追讨,在黄河南岸展开激战,杀其帅罗跋扈,俘获男女及牲畜万余口。
唐高宗凤仪年间,在盐州设牧马监八处。
突厥默啜不断侵扰灵州等河南地。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默啜为处于灵、夏、丰等州的突厥降户要农具、籽种等,武则天不答应。杨再思等人认为契丹未平,当务之急是稳定突厥,再三请求武则天应允默啜的要求,于是尽驱突厥降户数千帐,并给予籽种四万斛、农具3000多件,默啜由此得以强盛。701年,突厥默啜攻掠盐州、夏州,掠走羊马十余万头。第二年再掠盐州、夏州。突厥对盐州的侵扰远不止这些。
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置白池县,属盐州。《新唐书》卷37“盐州”条“注”曰:“白池,上,本兴宁,贞观元年与州省,二年复置,景龙三年更名。”由此看来,唐初盐州辖五原、兴宁二县中的兴宁县于景龙三年改名为白池县,兴宁县和白池县治地相同。专家考证,今盐池县城北部北大池旁边有一古城即为白池县城,即原兴宁县城。
唐景龙三年,盐州辖两县,即五原、白池。五原县和盐州治所一地,据《元和郡县图志》载,其治所在白池县南90里。白池县南90里是今盐池县和陕西定边县交界地带。90里如果非垂直方向,那么就可偏左偏右,偏左为定边县界,偏右为盐池县界,在盐池县界上未见有古城遗迹,而在定边县界有古城遗址,且有数处,所以即使在这一带也不好确定盐州古城的具体方位。
五原县地名来历,据说是因附近有五个原,即龙游原、乞地千原、青岭原、岢岚贞原、横槽原。于是人们试图在今盐池县和定边县交界的南部山区寻找这五个原。山上平地即为原,白池县南90里以南就是盐池县的麻黄山和定边县的白于山,山上有很多原,以原命名的地方也很多,如牛魔原、姬原等,可就是没有那五个原的名称。当然旧地名会被新地名代替,代替后时间会把旧地名掩埋得让后人无从说起。因而,至今谁也无法确定这一带是否真的会有那五个原。《资治通鉴》卷190“冬十月乙酉”载:“突厥与梁师都相结,遣其部郁射设入据故五原。”“注”曰:“杜佑曰:盐州,西魏五原郡地,汉五原县城在今榆林郡界。”《资治通鉴》卷193“唐太宗贞观四年春正月”载:“李世责勣出云中,与突厥战于白道,大破之。”“注”曰:“宋白曰:……赵武侯所筑汉五原故城在今胜州榆林县界。”这两处注释都说五原城是汉朝建的城,在榆林郡界。如果说五原城地名来自那五个原,那么那五个原就应该在榆林界附近,而不应该在今盐池和定边界内。但《旧唐书》卷67列传第17中有这么一段记载,贞元十七年,吐蕃攻陷麟州(今陕西神木附近),大掠居民,驱党项而去,返抵盐州西90里之横槽烽,屯军。时被掠的延州(今陕西安塞西)僧延素等七人被吐蕃大将徐舍人召见。徐舍人自称是汉人,是唐英国公徐责勣五世孙,心系汉廷,只是由于族属已多,身不由己,此地至安乐郡(今宁夏同心东)只90里,可放归汉境。于是放还被掠者数千人。文中载盐州西有横槽烽,是否就是那五个原中的横槽原呢?盐州西90里,至安乐郡又是90里,那这个地方应该是在今大水坑镇的东部一带,那里确实有一处山丘环抱的平原。如果此处就是那五个原之一的横槽原,那么其他四个原在哪里呢?
仰望苍天,白云悠悠,俯瞰大地,清风浩荡,谁知历史,历史知谁?俱往矣,一川烟草,逝者如斯夫。
唐玄宗开元年间,盐州有户3035,有屯田7、监牧4,共11屯,军屯每屯50顷,有耕地550多顷。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盐州为五原郡,有户2929、人16665。
756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逃往西川,太子李亨领建宁王李倓从奉天(今陕西乾县)北上,到原州后是否继续北上犹豫不决。盐州判官李涵与朔方留后杜鸿渐等商议认为太子李亨继续北上到朔方乃为上策。杜鸿渐写了一份军事情况报告,李涵驰赴原州报送于李亨,李亨见状应允,到达灵武,于7月12日即皇帝位。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重改五原郡为盐州。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升盐州为都督府。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因盐州五原、白池两县户达6000以上,升为上县。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十月,吐蕃攻盐州和夏州。778年2月,吐蕃大首领马重英领兵4万人残破盐州而去。7月再次攻盐州,被李怀光领兵击退。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十一月,吐蕃至盐州,盐州刺史杜彦光以为此前朝廷已和吐蕃结有盟约,派人用牛酒犒劳吐蕃大军,吐蕃不受,逐其出城而居,杜彦光领官员弃城走鄜州(今陕西富县)。十二月,吐蕃又攻陷夏州,夏州刺史拓跋乾晖也弃城而逃。吐蕃尚结赞在盐州、夏州留千余人驻守,大军撤到鸣沙屯驻,因无粮饷,牛羊多有饿死。
787年2月,唐将骆元光攻被吐蕃占领的盐州、夏州,屯于鸣沙的吐蕃军大惧,请求重新缔结盟约,企图乘机偷袭唐军。唐德宗起初不答应吐蕃的请求,河东节度使马遂极力劝谏德宗应允。四月,唐德宗派御史中丞催澣到鸣沙,斥责吐蕃尚结赞上一年攻占了盐州、夏州之事。尚结赞极力辩解,说是你们的大将主动把盐州、夏州让给我们的。尚结赞要求重新确定结盟的地点和时间,并要求灵州节度使杜希全、泾州节度使李观参加,其不可告人的秘密是想乘机擒杀唐廷官员。唐德宗没有同意吐蕃的要求,但也没有留意吐蕃的野心。五月,唐廷派侍中浑瑊为会盟使,兵部尚书崔汉衡副之,与骆元光等领兵至盟所清水县。当浑碱与吐蕃使论泣赞商议十五日会盟时,吐蕃却又提出要将会地点改在原州土黎树,随行神军将军馬有麟以为土黎树地多险扼,恐吐蕃先有埋伏,力争改在地势平坦的平凉川举行。闰五月,与尚结赞会盟于平凉。吐蕃违犯原来协议,列精骑数万于盟坛之西,并起兵突然袭击会所,唐会盟副使崔汉衡以下60多名官员被吐蕃所擒获,浑瑊逃出,唐军死者数以千计。这就是平凉劫盟。劫盟后,吐蕃尚结赞回到故原州(今宁夏固原)。六月,吐蕃再次攻占盐州、夏州,焚毁其城门庐舍,驱赶居民而去。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杜希全兼灵州大都督、定远、受降城灵、夏等州军节度使。盐州地当要冲,自贞元三年盐州州城被吐蕃残破后,塞外无堡障,灵武势隔,自东至鄜、坊(今陕西黄陵),无城可守,甚为边患。杜希全请修复盐州城以屯守。是年二月,德宗令浑瑊、杜希全、张献甫、范希朝等,在其所部选士卒3.5万人赴盐州,保护筑城,以免吐蕃偷袭,又令神策将军张昌宜权知盐州事,征6000人修城。由于唐军深入吐蕃境内牵制了吐蕃军力,故盐州城的修筑二旬而就。城毕,朝廷中外称贺,诗人白居易写下了著名诗篇《城盐州》。至此,灵武、银(今陕西米脂西)、夏等地稍安,吐蕃不敢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