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说不尽的惠安堡
- 盐池地名故事
- 政协盐池县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 2646字
- 2021-04-26 14:38:28
惠安堡,盐池县重镇之一,在县城西南87公里处。惠安堡归盐池县管理的时间是1915年,是民国政府成立的第三年。而之前,从先秦到明清,惠安堡一带隶属于多个州县等政权机构管辖。期间,唐朝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在今惠安堡建立了温池县,这是惠安堡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最早政区名称,但这离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的618年已经过去了87年。这一年,唐朝到底因为什么要在今惠安堡建县呢?
惠安堡有盐湖,这个盐湖产盐应该很久了。《汉书·地理志第八下》“安定郡”条中“三水”注:“属国都尉治。有盐官。”三水县在今同心县东,距离惠安堡较近。西汉时在三水县设立盐官,就是为了管理惠安堡出产的食盐。惠安堡盐湖至今还存在,它的出现不是在西汉,而应该更早。有了盐湖,这个地方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其实,惠安堡的历史非常厚重。先秦时属于西戎之地。西戎是古代中原人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西戎是多个游牧部落的总称,从西周到战国,主要指氐羌系各部落。这些游牧部落的势力并不弱小,据说周人在古公亶父以前,分布于泾水上游,与戎狄杂处。古公亶父不堪戎狄的攻掠,举部迁徙于周原。2016年1月7日,在西安临潼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出的一辆西戎贵族豪车格外引人注目。这辆豪车出土于甘肃,耗资200万元进行复原,复原后的西戎豪车,揭开了西戎文化的神秘面纱。风起云扬,草原辽阔,今惠安堡一带为西戎之地,自然环境一定非常优越。
秦汉时期,惠安堡先属于富平县辖地,后属于灵州辖地。富平县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沿黄河建立的44县之一,地点在今吴忠市利通区西南,管辖地包括今惠安堡镇。灵州是西汉建立后,在宁夏平原上建立的包括灵武、廉县等三县之一。所以,今惠安堡在秦朝时属于富平县管辖,在西汉时属于灵州管辖。
魏晋南北朝时期,赫连勃勃又在灵州设立了薄骨律城管辖整个宁夏。薄骨律在今宁夏灵武西南古黄河沙洲上。本赫连氏之“果城”,相传赫连氏有骏马死于此,以马色名城为白马骝,后讹为薄骨律。北魏建立后的大延二年(436年),又改薄骨律城为薄骨律镇,孝昌二年(526年),又将薄骨律镇改为灵州。这一时期,惠安堡仍属灵州管辖,直至西魏、北周。
隋朝建立后,沿用灵州政区名称,直到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灵州为灵武郡,下辖回乐、弘静、怀远、灵武、鸣沙、丰安六县。其时,惠安堡属回乐县辖地。
唐朝建立后,改郡为州,灵武郡改为灵州总管府,惠安堡属于灵州总管府之回乐县辖地。回乐县治在今灵武西南。其时,盐州被梁师都割据,惠安堡不在其割据范围内,但却处于唐朝与突厥交战地带,因有盐湖,为兵家必争之地。
唐初,惠安堡盐湖叫温泉池,隶属回乐县后,又叫回乐池。
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分灵州总管府的回乐县设回州、环州,并于回乐县内另设丰安县,隶属于回州。环州和丰安县都在今中宁县东,此时,今惠安堡是属于回乐州辖地还是属于环州辖地,史无记载。
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废环州为鸣沙县,隶属灵州。又过了四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废回州为回乐县,隶属灵州。今惠安堡应在回乐县辖地内。
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在今同心县东置安乐州,这个州是为安置从青海东部诸地迁徙来的吐谷浑部而设置的。青海东部吐谷浑全境为吐蕃所兼并,其王诺曷钵无力抵抗,率弘化公主及其亲近数千帐内迁,唐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安置大使,把内附的吐谷浑安置在灵州境内,在今同心县东设安乐州,以诺曷钵为安乐州刺史。惠安堡地处同心县东,当时这一带很可能也安置过吐谷浑部落。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置温池县,属灵州。根据《元和郡县图志》所示方位,温池县治即在今惠安堡。但《元和郡县图志》载温池县是唐神龙五年年置,这是错误的。唐中宗神龙年号只用了三年,没有五年之说,因此神龙元年置温池县的时间是正确的。
705年,是唐朝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做了15年女皇的武则天得了重病,宰相张柬之乘机联络右羽林卫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拥兵入朝,逼武则天传位给中宗李显,复国号唐,并把政治中心由洛阳移归长安,不久武则天病死。
朝廷轰轰烈烈发动政变,不可一世的女皇病倒了,被幽禁、压制了多年的李姓王朝的后代李显被一群忠于李姓王朝的大臣迎回皇宫,改年号,大赦天下,有多少大事亟待处理,可就在这么忙乱的时期,惠安堡如此偏远的地方也发生了一件大事——设立了温池县。可以想见,在这里设县也是须臾不可等待的大事。
朝廷的安宁取决于边境的安宁。突厥默啜强大起来后,不断侵扰唐朝西北边境。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默啜攻灵州鸣沙县,鸣沙县在今中宁县东北,地接温池县,灵州大总管沙吒忠领兵据守,战败,死6000多人,默啜乘胜进攻原州、会州,抢掠陇右牧马万余匹而去,沙吒忠因兵败被免职。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回乐峰即为回乐县故地,今惠安堡包括其中。唐朝边塞诗人李益创作这首著名的《夜上受降城闻笛》,距离唐神龙年有80年了。80年后依然如此,80年前更是如此。
唐神龙年间,在温池县设置盐官。当时惠安堡专门从事采盐的盐户有165家,盐工不少于300人,年产盐15万担左右。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在温池县界设置燕山州、烛龙州,以安置内附的突厥。突厥说是内附了,但叛乱随时都会发生。
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突厥康愿子自立为可汗,康愿子是突厥降户康待宾之子,康待宾叛唐起事不久被杀,康愿子自立为汗后企图掠取各监牧马渡河西去。唐玄宗命朔方节度使张说领兵征讨,在木盘山,大败康愿子。木盘山,有专家疑为今盐池北的木根山。此战后,将灵州、夏州一带突厥约五万人迁到今河南许昌、临汝等地。黄河以南之地始空,边境唐兵大幅减员。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七月十二日,太子李亨在灵武大都督府登基。就在本月,温池县因人口超过6000,升为上县。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是杜甫《秋兴·其一》,诗句写的是巫峡一带的秋景。其实兵荒马乱的年代,何处不是“塞上风云接地阴”呢?
唐军与突厥、吐蕃、党项盘桓往来,温池县岂能以产盐而安宁?
盐业是朝廷的支柱产业,盐税之利可用于军费开支,可用于地方治理。温池县产盐,当为朝廷重地。唐宣宗大中三年(852年),改安乐州为威州,治地在今宁夏同心韦州。三年后,即唐宣宗大中六年三月,于威州置榷税使,以管理温池县盐业。
唐明宗天成四年(929年),明宗命韩澄为朔方、河西节度使,灵州、威州观察使,温池榷税使。温池县食盐由封疆大臣管理起来。后周太祖显德元年(954年),冯继业为朔方节度使,灵州、环州观察使,温池榷税使。
五代十国时期,温池县还在。北宋时期,温池县逐步废弃。回望存在了200多年的温池县的历史,不过弹指一挥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