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宁
勤奋,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天梯;耕耘,是人生收获硕果的宝杖。读罢《新闻履痕》一书,心中生出这样的感慨。
从“话题1:做新闻有心人”到“话题18:执着追求新闻精品”,是作者冮红20年来忠于职守、履职新闻工作的追求足迹和悉心钻研业务不断成长进步的过程,观点陈述部分,既有执着于新闻采访写作的经验总结,又有乐此不疲于新闻写作的心灵感悟和思考;既有对重大主题报道的深刻领悟,又有对普通群众的关爱之情。作品选登部分,选编的新闻作品题材广泛,表现手法多样,语言清新质朴,极富感染力和感召力,内容既有对党的政策引领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反映,也有对基层群众向往过上美好生活而甩开膀子大干的赞美;既有对基层群众个体自强不息、不向命运低头、致力改变贫困生活故事的记述,也有对基层干部群众战天斗地、创造美好生活群像的生动刻画。书中记载的采访心得和收录的新闻作品,见证了冮红新闻人生成长之路,记录了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新闻工作的追求和足迹,也折射出她对党的新闻事业的热爱。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将自己为之倾注20年心血和汗水的新闻作品,精心盘点、总结成册,开始一次服务自我、提升自我的别样风情,可喜可贺。
斗转星移,人事沧桑,文字,只有文字是不惧岁月的。作家冯骥才说,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细读《新闻履痕》收录的作品,从1998年到2018年的20年间,冮红笔下的人和事,依稀可以追忆,有的甚至就像在眼前。今天,当我们轻轻翻动这些作品时,分明能看到记者冮红奔波在基层的田间地头、厂矿车间的身影,在灯下伏案疾书的模样。虽然当时、当年的新闻,已然成了旧闻,但读这些作品的意义在于,它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准确把握新闻事件和新闻事实,能帮助我们进一步提高采写、打磨新闻作品的水平和能力,就像冮红在书中设置的话题《做新闻有心人》《新闻采访有技巧》《心里装着群众》《亲临现场才有好故事》《广阔天地在基层》《让经验报道活泛起来》《评论也要讲究语言美》《执着追求新闻精品》等等,用心揣摩领悟,必能有所受益提高,这就是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在新闻战线上,冮红是一名默默无闻的耕耘者,一名高产的新闻人,一名二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的老兵。二十年,她几乎都是一个姿势——认真而又执着,恒久而又精细。
细读《新闻履痕》收录的作品,无论是重大新闻事件、普通新闻事件,还是重要新闻人物、普通新闻人物,冮红的新闻作品总是精心选择新的角度、新的思路切入并展开,用事实和逻辑力量说明问题,用真情实感征服读者,使人读了以后总会感到有收获。如《把慰问金送给更困难的家庭》《谁家有困难我们就去帮助谁》《每个家庭都有责任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学下本事 就有出路》《今年过年房子敞亮心更敞亮》《最爱七月枸杞红》《鲁卫东:一把剪刀剪出别样人生》《挚爱在心 大孝于行》……这些作品,反映的都是普通人和普通事,但她都从小处落笔,以小见大,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去记录,并赋予这些普通人、普通事以广阔而惊人的力量;作品中缓缓流淌的文字,波澜不惊却传递给读者畅游肺腑的暖情,反映着普通百姓最真实的生活状态。这是冮红为文时惯用的写作手法,她善于通过对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场景、动作、细节的描写,而赋予它们特殊的意义和张力。
记的一位学者说:这个世界不缺少有本领的人,而缺少会思考的人。写作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所以,每一篇作品都凝聚着心血,每一篇作品都是思考的结晶体,所成之书则汇成思考的海洋。
《新闻履痕》,是冮红对20年新闻工作的回顾和总结,更是她新的起点和新的动力!
2018年岁末于银川
(李安宁,宁夏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