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期中学思政教育前沿问题研究
- 邱双成
- 3776字
- 2021-12-30 20:13:13
第一节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起源
从最早期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革命实践中,我们可以寻找到思想政治教育最初的“描述性”定义。这一时期的定义仅仅存在于马克思主义者的宣传32革命实践中,缺乏系统性的总结和理论性高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思想政治的认识注入实践对共产主义的宣传中。早在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第一个国际性质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者对宣传工作、理论教育的重视,实际上这就是对思想教育的重视,只有思想一致,才能实现下一目标。列宁同志继承和发展了这一革命成果,更加明确提出政治教育的概念。在《怎么办》中,列宁就明确要求,“社会民主党人不但不能局限于经济斗争,而且不能容许把组织经济方面的揭露当作他们的主要活动。我们应当积极地对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教育,发展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失时宜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研究。在中国共产党人中,毛泽东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指出“政治工作”是共产党领导的;周恩来于1934年最早提出了“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的论述;陈云在延安时期最早使用“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在中国共产党人早期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中,很难在文字上找到一致性,但是其中却蕴含着些许本质上的共性。他们有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的主张和要求在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主张和做法:在革命斗争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政治建设。因此,虽然他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叫法不同,但是其提出、使用和发展都为后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二、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提出
政治工作:是这些概念中使用频率最高,也是核心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了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包括思想性的政治工作,也包括非思想性的政治工作。如组织工作、统战工作、纪检工作等都属于政治工作的范畴。思想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思想工作,包括政治性的思想工作,也包括非政治性的思想工作。具体地提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我国政治和文化建设的要求,也为了鼓励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这一时期开始,我国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使用走向科学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没有严格的界定,多是来自实际工作的需要和现实政策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也随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加之学科化建设意识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才真正得以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改革开放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有了转变性,从依附性发展向自主发展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主要是借助政策推动而获得了迅速发展,学科发展过程中政策依附性特点突出。这种模式带来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史上十分明显。比如,在该专业设立后的第一个十年,由于有教育部相关政策支持,学科发展迅速;而在学科发展的第二个十年,由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目录调整、教育部机构改革,学科建设一度滞后,学科发展也一度出现曲折。这段历史表明,在过去一个时期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还未进入自主发展阶段,还存在对政策的依赖;在学科建设初期,由于缺乏建设经验,有国家和教育部相关政策扶持和保护,对于其学科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已经逐渐建立了与其他学科一样的独立学科发展地位,逐步摆脱对政策的依赖,遵循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实现学科自主发展。
从依托式发展向独立发展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新型学科,缺乏学科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国外资源。因此,在其学科发展的相当长时间内,主要采取依托式发展模式,即依托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中相对比较成熟的学科,比如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思想资料,进行自身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立之初,对其学科属性并没有作具体说明。《教育部关于在12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中宽泛地作了规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四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在实际专业建设中,鉴于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校主要是综合院校和师范院校,因而在授予学位时一般授34予法学学士或教育学学士。后来,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列入政治学一级学科内,成为政治学学科的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偏向以政治学取向为主开展学科建设,在硕士和博士层面更多地授予法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了深厚的政治学、教育学倾向。正如有学者评价:“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微观’色调,形成于其以教育学为底色的学术史。”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过程中,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目录下独立的二级学科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应具有本体意识,实现独立发展。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在说法上经历了“宣传工作”“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政治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的发展和转变,虽然这些说法在概念、内容、作用方式、功能导向上有所区别,但是其政治属性是一以贯之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的建立,日渐成为规范、统一的术语,这样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开始从不同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作出定义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也日益明晰起来。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发展
从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提出和演变过程来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到建设再到发展整个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同认识。由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的确立过程可以反映出任何理论的产生都需要一个从实践上升到认识的过程,都需要一个从认识上升到理论的过程。这也为以后,我们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理论作出了榜样。
现在的社会要求我们在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涵的同时,也要注重概念的演进和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克服概念发展史的局限,坚持利用思想政治基础分析现实存在的问题,坚持做到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统一、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的结合、教育内用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的概念更加合理和完善。
中学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改革开放以后,但是其过程还是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发展异曲同步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学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特点。纵向而言,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79年初到1989年夏;二是1989年6月至今。前一阶段,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提出,我国社会结构突变,由经济多元发展引发的文化多元化导致了政治多元化的舆论导向,中学生萌生出“全盘西化”的思想倾向,加上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尚处在萌生阶段,本身比较弱化,这样便造成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中学领域的肆意泛滥。最终爆发了一场事态严重的学生运动风波,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二是1989年6月至今。这一阶段,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由颓势走向旺势。经济上的持续发展,为文化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持,“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党和国家也加快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关于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大政方针的制定和落实以及不断加强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对扭转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局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总结来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可谓“跌宕起伏”。近年来,随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有了新的发展。从目前研究的情况看,学者们尽管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要素表述不尽相同,但对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学者们都给予了自己的见解和表达,归纳起来较为集中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活动说,即表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活动的规定性。张耀灿在力图弱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本质的基础上,阐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是行为说,即阐释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行为形态。苏振芳认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达到转变人们的思想,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
三是科学说,即把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从定性学科的角度去研究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在国家文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36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中的定义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
四是功能说,即揭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能产生某种结果。陆庆壬认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
五是系统内容说,即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包含自己独特的内容。邱伟光认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选择是“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制约和影响的,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