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图书馆战略管理

第一节 图书馆的战略管理

一、战略管理

(一)战略的定义

随着战略研究在企业经营领域的兴起,关于战略的概念也众说纷纭,许多学者与企业高层管理者都分别赋予企业战略不同的含义。有人认为企业战略应当包括企业目标、宗旨等层次的内容,即广义的企业战略。有人则认为企业战略不应当包括这些内容,应指纯粹的策略或战术的组合,即狭义的企业战略。

1.安德鲁斯的定义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肯尼思·安德鲁斯认为,企业战略是一种决策模式。它决定和揭示企业的目的和目标,提出实现目的的最佳方针与计划,确定企业应该从事的经营业务,明确企业的经济类型与组织类型,以及决定企业应对员工、顾客和社会做出的经济与非经济的贡献。

按照安德鲁斯的定义,战略决策是在较长时间里有效地影响企业资源配置的管理行为,这种决策的某些方面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不会发生变化。但是,战略模式的某些方面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因此,在制订企业战略和实施企业战略时,管理人员要树立权变的思想,辩证地处理变与不变的关系,在保证企业充满活力的前提下,提高战略的相对稳定性。从本质上讲,安德鲁斯的战略定义是要通过一种模式,把企业的目的、方针、政策和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企业形成自己的特殊战略属性和竞争优势,将不确定的环境具体化,以便较容易地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2.魁因的定义

美国达梯莱斯学院管理学教授魁因认为,战略是一种模式或计划,它将一个组织的主要目的、政策与活动按照一定的顺序结合成一个紧密的整体。一个制定完善的战略有助于企业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环境中的预期变化以及竞争对手可能采取的行动,合理地配置自己的资源。魁因对此定义做过进一步的解释,认为战略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有效的正式战略包括三个基本要素。①可以达到的最主要的目的(或目标)。②指导或约束经营活动的重要政策。③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实现预定目标的主要活动程序或项目。

在魁因的定义中,确立一个组织的目标是战略制定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2)有效的战略是围绕着重要的战略计划与推动力制订的。战略推动力是指企业组织在产品和市场这两个主要经营领域里所采取的战略活动方式。不同的战略计划与推动力会使企业的战略产生不同的内聚力和侧重点。

(3)战略不仅要处理不可预见的事件,也要处理不可知的事件。战略的实质是建立一种强大而又灵活的态势,为企业提供若干个可以实现自己目标的选择方案,以应对外部环境可能出现的例外情况,不管外部力量可能会发生哪些不可预见的事件。

(4)在大型组织里管理层级较多,每一个有自己职权的层级都应有自己的战略。

3.安索夫的定义

美国著名战略学家伊戈尔·安索夫指出,企业战略是一个组织打算如何去实现其目标和使命,包括各种方案和评价以及最终要实施的方案。它是贯穿企业经营与产品和市场的“共同经营主线”。这条主线决定着企业目前所从事的或者计划要从事的经营业务的基本性质。安索夫提出的这条主线由以下三个要素构成。

(1)产品与市场范围。产品与市场范围主要说明企业所处的行业、经营的产品与细分市场。一些企业将自己的经营范围定得过宽,造成企业经营的产品与市场过于宽泛,结果造成共同的经营主线不明确。一般来说,为了清晰地表述企业共同的经营主线,企业应该清晰地对产品线宽窄和市场范围加以描述。

(2)增长向量。增长向量指出了企业经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具体来说,就是指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及竞争所在的市场。其中,市场渗透是通过以现有产品在目前市场上实现份额增长;市场开发是为企业当前产品开拓新的市场;产品开发是在现有市场上推出代替现有产品的新产品;另辟蹊径则是开辟新的市场领域和新产品。

(3)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指那些可以使企业处于强有力竞争地位的产品和市场的特性。企业竞争优势源自两个方面:一是具有优越的客观条件,指企业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交通运输、信息交流、通信工具、经济基础和公共关系;二是企业内部形成的高层管理的决策能力、工程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市场营销人员的营销能力、员工的素质等。

(二)战略管理

1.战略管理的定义

战略管理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包括公司在完成具体目标时对不确定因素做出的一系列判断。战略管理首先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这也就要求高级管理层具备相关的能力及素养。

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度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2.战略管理的内容

战略管理主要由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三个重要部分组成。战略分析是指战略人员利用战略分析,了解组织的战略地位,战略选择涉及对行为可能过程的模拟、评价和选择,战略实施是指如何使战略发挥作用。战略管理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确定企业的经营方向,明确企业的经营范围以及指导思想。

(2)鉴别和开发企业的内部实力,了解企业内部各项条件的长处和短板,企业的素质及改善素质的潜力。

(3)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直接环境和一般环境两个方面。

(4)把外部环境和内部实力结合起来,对企业发展机会进行分析,并提出多种可能方案。

(5)根据企业的经营方向,在多种方案中淘汰不符合要求的方案。

(6)在符合要求的方案中,从战略高度选取一组特定的长期经营目标和经营战略。

(7)根据长期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战略,提出近期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策略。

(8)做出资源分配的预算,以此为基础,对工作项目、组织机构人员、技术及薪酬制度等进行协调,制订近期的经营计划,并付诸实施。

(9)业绩评价,监测新的发展态势,实施矫正性调整措施,并以此作为下一个决策循环输入。

从战略管理的内容可以看出,战略管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随着公司内外部各种事件的发生,公司的管理者必须不断地思考、研究并最终修订公司的经营思想、目标体系、经营战略和战略实施方式。业绩评价和采取矫正性措施既是战略管理周期的结尾,也是战略管理周期的开始。战略管理是一个不断循环、没有终点的过程,不管新的发展变化是否需要公司的管理者做出反应,对公司外部环境进行探测、跟踪进度、寻找问题、检测市场和顾客需求的风吹草动,采取调整性措施,这些都是公司管理者永远的责任。

3.战略管理的特点

(1)战略管理是一个过程,各项内容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十分的严格,不会分得很清晰。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实力,建立目标体系,制订公司战略,实施和执行战略计划,以及评价业绩,并不一定严格按照这个顺序进行。制定组织使命、建立公司目标体系和制定公司战略要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而不能割裂开来。

(2)日常的经营问题,如处理公司所面临的危机,参加管理会议,审查信息,处理人员方面的问题,承担特殊的任务和民事义务等,这些内容并不是同管理者的其他责任和职责分离开来的。因此,从整个公司成败这个角度来讲,对战略进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项管理职能,但具体到公司中的每一个管理者来说,并不是所有的管理者都面临这个问题。

(3)战略的制订和实施需要管理者付出的时间无定数。各种变化的发生是无序的,是不可预见的。各类事件的发生可能是独立的,也可能是互相影响的。因此,对公司战略计划的评价和调整,有时可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有时则费时很少。

(4)战略管理是一个持久的过程。管理者应该将绝大多数精力花费在一点一滴地改善公司的战略上,而不是花费在对当前的战略进行一些根本的变化上。过多的变化往往会扰乱公司员工的工作,在公司的顾客中造成一片混乱,因而通常是没有必要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持续地改善当前战略的执行情况往往会有很多好的结果产生。持之以恒地改善一个优秀战略的实施和执行状况,通常是通向战略管理成功的道路。

4.战略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是在企业管理的领域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战略管理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经济学家切斯特·巴纳德所著的《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美国管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钱德勒所著的《战略与结构》一书又掀起了对战略的思潮,开创了环境战略结构之间的研究关系。与此同时,另一美国管理学大师安索夫所著的《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企业战略”的概念,随后在他1979年的著作《战略管理》中提出了“战略管理”的概念,为战略管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统一的概念平台,同时《战略管理》一书也到达了安索夫的战略思想巅峰,使之成了计划学派的代表人物。安索夫认为战略构造应该是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企业可通过目标、项目和预算的分解来实施所制订的战略计划。在这一段时期,战略管理主要以环境分析为基础,从上而下实施,通过正式计划的方式予以实施等基本观点而形成的传统战略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的核心是对变化的环境进行管理,寻找出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也是随着环境变化而呈现出动态的演进过程。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战略研究又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各种新的战略思想层出不穷。在当今的环境下,组织战略也呈现出了新的趋势,主要以电子商务战略、顾客服务战略和创新战略为主。战略管理的模式已经由以竞争对手为中心的战略管理模式转变为以创造顾客价值为中心的新的战略管理模式。

二、图书馆战略管理

(一)图书馆战略管理的概念

图书馆战略管理是指图书馆从整体利益和根本宗旨出发,为了获得长期的、稳定的发展,在充分研究现代图书馆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和确定图书馆的战略目标,针对目标的落实和实现进行规划,进而培养现代图书馆的相关能力,并将这种规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过程。

(二)图书馆战略管理过程

1.战略形成

图书馆的战略形成最重要的是图书馆的管理者,他们不仅要有战略意图还要实行。这是图书馆战略管理存在的根本,没有战略意图,接下来的环节也没有办法实行。

2.战略选择

图书馆战略的选择包括对战略方案的制订、评估和选择。图书馆要集思广益,选择出最好的战略,而且战略要以用户为中心,要对未来的用户群和他们的需求以及潜在的需求进行一定的调查。

3.战略实施

把制定的战略实施需要进行的一些活动称为战略实施。这个阶段不仅要对图书馆管理者的领导力加强,还要积极地对图书馆的员工进行培育,让他们具有能够执行战略的意识和能力。还要对图书馆可以产生的外界因素进行关注。

(三)现代图书馆战略管理的层次

图书馆的战略具有不同的层次,现代图书馆战略管理也要在不同的层次上进行。现代图书馆的战略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即国家图书馆事业战略、地区(系统)图书馆战略、单位图书馆战略和图书馆职能层战略。

1.国家图书馆事业战略

国家图书馆事业战略是整个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战略总纲,是指导和控制地区、单位图书馆的最高行动纲领。它在分析我国整体图书馆事业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目的在于确保把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向,确定特定的历史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范围和重点,制定图书馆事业战略总目标和战略措施,作为各地区图书馆和单位图书馆发展的方向,从而充分发挥图书馆事业在社会、文化、政治、经济中的战略作用。

2.地区(系统)图书馆战略

我国图书馆事业是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基础、按图书馆领导系统组合而成的,因而在国家图书馆事业战略的基础上,必然形成地区(系统)图书馆战略。地区(系统)图书馆战略主要指以行政隶属关系(如公共系统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系统等)或行政区域为单位(如以省为单位),建立各系统或各省范围内的图书馆战略。在国家图书馆事业战略指导下,各系统图书馆分析本系统图书馆的特殊性质和任务,结合各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制订各地区或系统范围内的图书馆战略计划,提出地区(系统)图书馆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确定其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主要战略措施,贯彻国家图书馆事业战略。

3.单位图书馆战略

单位图书馆战略是现代图书馆战略管理的重中之重,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是国家图书馆事业战略和地区(系统)图书馆战略的延续,决定着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它明确了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决定着图书馆职能层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因此,通常所提及的图书馆战略管理是指这个层次的战略。

图书馆的单位图书馆战略比较具体,是我国每个基层图书馆的管理者依据国家图书馆事业战略、地区(系统)图书馆战略,根据本单位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用户群体类型、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的图书馆战略,目的在于发挥各个具体的图书馆功能,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实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单位图书馆战略包括:确定单位图书馆的使命和发展方向,确定信息资源建设的范围和重点,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战略目标和主要战略措施等。

4.图书馆职能层战略

图书馆职能层战略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单位图书馆战略而在图书馆的职能管理领域中制定的战略,目的在于提高各种资源的配置效率,达到职能战略相互支持和补充,保证单位图书馆战略的实现。它由一系列详细的方案和计划构成,时间跨度短,具有行动导向性。图书馆职能层战略需要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积极参与制定。图书馆职能层战略包括信息资源建设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信息服务战略、资金战略、管理战略等。

(四)图书馆战略管理意义

1.战略管理是图书馆在竞争中寻求发展的途径

我国古代军事家孙子曾说:“昔日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就是说,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然后等待和寻求敌人可能被战胜的时机。在欧美,很多企业经理认为战略规划是设计与实施提高企业竞争力战略的最佳途径。在一个竞争的环境中,战略对于一个组织十分重要,制定战略的唯一目标就是使企业尽可能有效地比竞争对手占有持久的优势。

2.战略管理是满足社会需求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的保障

如何研究用户群体的变化,把握社会需求的新特征,更好地服务于网络原住民读者,战略管理将提供用户研究和服务优化的重要保障。国外图书馆认为,战略规划过程对图书馆来说是一个检验它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以及识别图书馆优势和劣势的机会。图书馆将利用这一规划过程定义社区的需求和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服务。有的学者认为战略规划可以比喻为旅途中的地图、指导原则、里程碑等,战略规划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以用户为中心而不是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新图书馆。

3.战略管理是图书馆应对技术发展的手段

图书馆历来受到技术的影响而不断变化,但是在今天,技术更成为一种具有历史性和革命性的驱动力,直接决定着图书馆业务的内容和管理模式,从根本上主宰着图书馆的前途和命运。

每一次技术同图书馆的结合都对图书馆管理实践产生巨大影响,数字技术在图书馆中应用便产生了数字图书馆,而数字图书馆的管理成了图书馆管理学研究的新问题;在RFID技术的影响下有了自助图书馆的产生,自助图书馆的管理将会对图书馆的组织人员管理和图书馆的服务管理产生变革;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发展,促进了手机图书馆的产生,有关移动媒体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移动终端设备的管理和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管理等都将成为影响图书馆管理体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技术发展变化加速的形势下,技术应用要求图书馆管理者必须更新其知识结构,掌握技术知识,作出技术管理的正确决策。今天的图书馆不能被动地应对,必须主动采取战略管理手段,积极引进应用新技术以满足新的技术需求,并且可以根据技术的发展趋势,调节技术应用的路径,实施技术战略,使技术助力图书馆长期发展。

(五)图书馆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1.信息环境的巨大变化与挑战需要战略管理

信息化技术环境给图书馆以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传统图书馆服务受到了严重影响,图书馆对公众的吸引力下降了。读者对图书馆的信息需求量也在下降。网络早已成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载体和空间。图书馆的网络化发展趋势使远程服务量不断增加,通过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手段和载体,可以开展不受时空限制的网上书目检索、参考咨询、文献提供,使图书馆服务发生了泛在化的变化,即任何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意信息传播载体以获取其所需要的知识信息。

不仅如此,图书馆的各种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信息量每两到三年翻一番,而不是每十年;万维网的出现改变了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但只有少量网上信息是经过审查的;信息过剩已经代替信息匮乏成为信息检索面临的新挑战,在计算机专家的帮助下,图书馆员必须帮助读者致力于获得最相关的信息;数字图书馆的出现要求本地图书馆为读者提供高水平的终端计算机。战略规划是图书馆应对快速变化的信息环境的重要结果,未来图书馆不可避免地面临更多变化,需要对未来进行规划。

2.图书馆面临的竞争环境需要战略管理

长期以来,图书馆作为一个事业单位,没有竞争的压力,这也使图书馆个体的发展缺少一种强劲的动力。然而,随着图书馆事业改革的深入,以及图书馆发展形势的变化,引入竞争机制,这使图书馆面临着一个竞争的新环境。

图书馆面临的竞争环境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一个是来自行业内部的竞争与合作,各类型各地区图书馆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关系;另一个是来自行业外部的竞争与合作。图书馆在竞争环境中,如何占有重要地位是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目标,因而必须有新的战略管理,必须使图书馆获得竞争优势。

3.读者与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需要战略管理

由于读者与用户的变化,传统的服务体制与模式不能适应新的读者与用户的需要,如不少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与方法是基于20世纪下半叶的读者与用户群体分析而确定的,这些方式方法与新一代的读者、用户需要相去甚远。图书馆应运用战略管理,根据用户的特征重组服务,调查研究用户的需求与变化规律来针对用户需求开展服务。

4.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要战略管理

国外图书馆事业起步早、规模大、发展比较成熟。随着社会的发展,诸如人口老龄化,多媒体服务和电子利用服务,越来越多的公共休闲时间及政务联合等问题对公共信息服务提出了挑战。

我国公共图书馆资源总量的不足与配置的不平衡,使免费开放效益的发挥受到局限。一些基层图书馆办馆条件相对落后,资金短缺,藏书量少、新书不足,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事业的发展既需要各个图书馆通过战略管理适应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更需要从整体上加强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通过战略管理解决各类型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缩小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

5.图书馆学理论需要战略管理

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图书馆管理或图书馆管理学的著作不断增多,管理学的各种新理论也不断引入,但图书馆管理的科学体系并不成熟,图书馆管理理论与方法不能满足快速变化的图书馆资源与用户服务的需求,且落后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当国外管理学早已从古典管理理论发展到近代的组织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到现代的管理学各门学派,图书馆也早已经从科学管理发展到现代管理。

我国图书馆管理,从实践上主要局限于图书馆人、财、物的管理,从理论上则热衷于管理学理论方法的移植、管理思潮的关注,以及图书馆法、图书馆事业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低层次、重复性研究。更为严重的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图书馆管理上尤其显著。虽然借鉴和模仿国外图书馆界的管理经验与方法有一定的现实效果,但又存在着简单照搬以及管理上的文化冲突等一系列问题,使我国图书馆事业始终处于一个经费、人员困境和图书馆法规滞后的瓶颈,图书馆管理始终处于一个传统科学管理的低层次,不但图书馆管理教材和著作中不论战略管理,而且图书馆实践中也不讲战略规划,图书馆界缺乏对战略理论的重视,图书馆员甚至图书馆馆长广泛缺乏战略意识,图书馆战略规划理论与实践十分落后。

6.图书馆业务运行与创新需要战略管理

不少人认为图书馆只要做好当前业务就足够了,因而重视业务流程和人、财、物的管理,忽视战略管理。他们认为战略管理离现实太远,不能解决业务问题,从而轻视战略管理。实际上,图书馆战略管理,不仅要面向未来,还要基于现状,是针对现实问题与未来需求相结合的解决方案。这不但体现了务虚与宏观的思维,而且体现了务实与微观的思维,是将图书馆业务运行与创新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图书馆业务工作不能停滞不前,必须不断创新,因而需要战略管理。

7.图书馆队伍建设需要战略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型图书馆干部队伍都有了较快地发展,但也存在与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现代图书馆需要图书馆员有战略思维。在传统图书馆界,战略思维是一种不必要、完全陌生的观念,甚至不能被理解。但是在不稳定的、资源缺乏的现代图书馆事业环境中,图书馆的业务工作要使读者满意,战略规划必不可少。然而,大多数馆员不会培养自己的战略思维,这就需要他们转换思维。可以利用从行动预测到结果的前瞻性思维,将焦点放在对未来理想结果的方向分析和即时需求上。大多数管理者需要培养战略思考能力,然而,他们很少这么做。

8.图书馆转型需要战略管理

自从计算机和网络产生之后,传统的图书馆已改变为与信息化紧密相连的现代化图书馆。图书馆的传统角色、传统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图书馆重新定义新的角色成为必须和可能。

另外,社会环境和信息技术正在改变图书馆的结构与形态,促进传统图书馆向新型图书馆的转变。数字图书馆和复合图书馆是不是促成图书馆更新换代的必由之路,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角度,都需要战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