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发展到改革的历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国有企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功勋卓著,功不可没。”①国有企业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了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中流砥柱。
纵观40年的国企改革历程,我们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体而言,国企改革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渐进过程
国有企业改革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改革是在不断地探索中向前推进的。国有企业改革是我们在没有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的情况下,进行颇具市场经济特色的改革,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没有可参照的对象,更没有成熟的经验,必然要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新问题。改革过程不可避免地走了很多弯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从放权让利到两权分离,从股份制试点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微观的制度创新到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国企改革就是在这样的探索中一步一步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即便在改革有所成就和经验积累之后,由于各方面认识的不统一,国企改革的推进依然无法做到一步到位。中央对于改革的推进也是一个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过程,并逐渐形成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综合推进的格局。
(二)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践上下结合的产物
改革是中央政策和实践互动发展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中央根据对现状的把握和对相关理论的吸收采纳,主动推出相应政策,之后,企业和地方的实践会检验政策的效果,从而推动下一个政策的推出;另一种方式是在实践中自发形成某种较为成功的改革模式的雏形,并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制度需求,进而推动相应中央政策的出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主要以政策推动为主,而国有中小型企业及个体经济、乡镇企业、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主要是由地方实践推动的。此外,在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以自下而上为主,中央的政策宽容其所具有的试探性,鼓励或默许地方的实践,通过实践成果来推进改革;而在改革进入制度创新阶段之后,随着经验的积累与理论探讨的深入,国企改革的推动模式转变为以自上而下为主。
(三)国有企业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
国企改革在资金、人力和时间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改革战略从无到有、目标从模糊到明确、对象从外围到核心的巨大成就。国企改革的每一项政策的推出都是针对当时的现实环境而设计的,并且每一步改革都依赖于上一步改革的实践效果和新的环境。在这种上下结合的模式背后,国企改革的每一步都体现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放权让利、拨改贷、两权分离、承包制、股份制和公司改革、债转股、设立国资委、股权分置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的推出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国企的生产力,而对束缚这种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进行变革,以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使企业趋于良性发展的国企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
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75-1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