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宁愿一人脏 换来万家洁——记最美吴忠人黄耀兴

◎ 马慧娟

黄耀兴是红寺堡区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自2001年至今从事环卫工作已有18年。他始终弘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环卫精神,把美好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城市美容事业,在红寺堡环卫战线上,倾尽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

犹豫彷徨 艰难抉择

黄耀兴到现在还记得,2001年从同心到红寺堡时,城区荒草遍地,风沙弥漫,那么大一片沙滩上就几座稀稀拉拉的楼房。黄耀兴一看,心就凉了半截,心里很纠结,心里想,咋是这么个地方?这是人能待住的地方吗?还要在这里干不喜欢的环卫工作,唉,我咋这么命苦呢?别人是挪一步活呢,我咋就挪到了这么个没有生命气息的地方。来的当天他就又回到同心,和父母说不想干这个工作,不想再去红寺堡。父母听了他的抱怨后没有同意,而是对他说:人的一生,无论身在何地,从事何种职业,只要尽力去做、用心去做,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既然你去了红寺堡,就要把那里当自己的家去建设。父母的话让黄耀兴焦躁的心情平复了下来,也对自己抱怨、畏难的情绪做了反思:环卫工作虽然苦脏累,但却是城市不可缺少的工作,也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任何工作都需要人去干,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这样一想,黄耀兴倒觉得环卫工这个职业崇高了起来,他第二天就回来了,拿着扫帚簸箕就开始工作起来。这一干,就干了18年。

爱岗敬业 吃苦耐劳

态度是端正的,初心也是美好的,但环卫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的体力劳动,这是每天都要去面对的。黄耀兴负责清扫的罗山路店铺林立,人员密集,车辆川流不息,是红寺堡最繁华的路段,天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大部分人卫生意识差,刚刚打扫干净的路面,不一会儿的工夫,又被人为抛弃的垃圾弄脏,必须重复地清扫、保洁才能确保街道的环境卫生。每天早晨当人们还在睡梦中、夜色还没有完全褪尽的时候,黄耀兴就准时到达工作岗位,用扫帚一下一下地清扫着路面的垃圾,再用保洁车一车一车地拉走清扫出来的垃圾。

每逢大雨天,黄耀兴总是冒着大雨,脱掉鞋袜站在没过脚踝的冰凉雨水中,用双手疏通一个又一个因水流冲击而堵塞在雨水篦子上的枯枝杂物,避免发生城市内涝和交通堵塞。由于经常进行这样的清扫,黄耀兴的一双手总是粗糙不堪,时间久了,关节都有点变形。但只要是出现这种情况,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地用手去清理。

节假日是产生垃圾的高峰期,加班加点的事是常有的。一次已经到了下班时间,一辆大货车从黄耀兴身边疾驰而过,因为苫布没有盖好,经过一个拐弯时,沙石从车上甩了下来,在路面上撒落了长近200米,宽1米多的沙石料。黄耀兴看看表,又看看一路上的沙石,无奈地拿起铁锹,推着保洁车,饿着肚子,从下午6点一直干到晚上8点多才彻底清理完毕。家里人焦急地站在小区门口等着他,见到他时连忙问咋了,他说了一下情况,家里人说,你就不能等到明天吗?黄耀兴说,等不了,明天还有明天的垃圾要处理呢。

2010年元旦前后,连续几天的降雪,城市道路已被厚厚的积雪覆盖,车辆和行人根本无法出行。尽快清扫,尽快恢复交通是无声的命令。在冰天雪地里,黄耀兴和同事一干就是七八个小时。饿了就吃从家中带来的馒头,渴了就喝一口冰冷的矿泉水。经过几天超负荷的工作,大街小巷的雪终于被清理干净。一位居民走在街上碰见黄耀兴,感动地说,要没有你们,我们连门都出不了。

每天工作下来,黄耀兴常常累得腰酸背痛,双腿就像灌了铅似的沉重,回到家只想躺在床上缓解一下疲劳的身体。但睡一觉起来,他又像往常一样,扛着扫帚,拎着簸箕开始清扫。

身体力行 传带新人

多年的兢兢业业,让黄耀兴成为了一名小组长,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脏活累活留给自己,加班加点总是第一个带头。自觉遵守单位制定的各项制度,无论是寒风刺骨的严冬,还是酷热难耐的盛夏,十几年如一日,他始终忙碌在工作第一线。与此同时,班组同事不论谁家里有事了,他都主动顶岗,在干完自己的活后再去干同事的那一份;谁家有困难了,他总是热心地问长问短,尽力给予帮助。这些同事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提起老黄,都一个劲地竖大拇指。

有时候,听到或看到一些人歧视的言语或目光,黄耀兴也会感到委屈、心酸。但是更多的,他感受到的是大家的理解和尊重。有一天中午,黄耀兴在打扫街道的时候,对面的个体老板拿着一瓶水过来递给他,说这么热的天,喝口水再干,我们看着呢,你们辛苦得很。这样的肯定隔三差五地都会有。每当看到行人走在干净、整洁的马路上,一种自豪感、成就感就油然而生,黄耀兴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有很多人问黄耀兴,环卫工作又苦又脏,工资又低,为啥不换个工作?黄耀兴总是说,工作都得有人干,如果人人都挑挑拣拣,那这个社会不就乱套了吗?!如果没有我们环卫工人清扫城市中的垃圾,整个城市就会脏乱不堪,臭气熏天。钱是挣得少了点,不能让我锦衣玉食,但至少衣食无忧,只要我还能干,我就会一直干下去。

如今,看着红寺堡变得美丽整洁,环卫队伍也越来越壮大,黄耀兴回想往事,总是思绪万千。18年来,一把扫帚,一把铁锹,一辆保洁车承载了他和同事们无数的苦累与艰辛。这么多年他也不知道到底用坏了多少把扫帚、铁锹,清运了多少垃圾,但令他自豪的是,辛勤的汗水洒在了红寺堡的大街小巷,换来了城市的干净整洁,也守护了万家的幸福安康。

【作者简介】

马慧娟,回族,80后,宁夏作协会员。2014年开始文学创作,以书写乡土散文、西海固移民风貌见长,已陆续在《民族文学》《朔方》《黄河文学》《天津文学》《回族文学》《散文选刊》《山东文学》《当代人》等各类刊物发表散文多篇。有散文集《溪风絮语》《希望长在泥土里》《农闲笔记》、报告文学《盐池故事》结集出版。鲁迅文学院第37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获第三届朔方文学新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