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个脚印 把好技术质量关——记上海庙±800千伏换流站工程业主项目部马云龙

平沙莽莽连碧天,戈壁瀚海指朝阳。大漠、红日、换流站,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画卷。这里是古老的内蒙古上海庙,这里地处遥远的毛乌素沙地西部边缘,这里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一座世界先进的特高压直流换流站正拔地而起。

自2016年3月进场以来,作为上海庙±800千伏换流站工程的技术、质量管理专责,马云龙积极践行“建和谐管理团队、创国优精品工程”的核心精神,强力升级现场作业环境标准化管理,因地制宜、出奇制胜,实现主体工程按期完工、安全质量平稳可控,用责任和意志、智慧和汗水,书写着特高压建设的绚丽篇章。

多措并举“无尘化”作业落地生根

上海庙±800千伏换流站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春秋两季多发大风、沙暴,在此进行的各项安装作业更需要严格控制把关,而无尘化交安与安装是必然的选择。

在他的精细策划下,彻底转变传统施工观念,拒绝沿袭旧有施工模式,坚持技术创新,积极探索无尘化施工新技术,提出无尘化施工新思路。

然而,在这成绩背后,无尘化施工推广前期经常受到现场施工人员的“排斥”,他们认为:“只要自己把活做好了,如期完工就行,哪还有这么多的规矩……”“以往的工程从没有像这样施工的……”现场作业人员“怨声四起”,一度让无尘化施工成为摆设。

为切实推进无尘化施工,马云龙组织各参建单位技术人员通过提前策划,编写无尘化施工作业环境指导书,坚守在现场对施工人员作业进行监督,并与各施工班组签订《无尘化施工作业环境责任书》。在每个工作面开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围绕工作目标,分解整治措施,明确时间节点,细化责任到人,确保人人肩上有压力、有责任,保证了无尘化施工工作全覆盖、立体化、无死角。

在继电器小室、500千伏GIS室等建筑物施工过程中,设计院提前策划,吸收以往经验,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站内所有小室均取消外窗,从设计上保证各小室的防风沙功能。而室内设备安装,均采取五级防尘措施,在每个通道入口设置除尘小室,进入室内的设备必须经过深度除尘,保证设备安装质量。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该站750千伏GIS,750千伏联络变、换流变,500千伏GIL等室外精密设备安装均设置防尘棚。防尘棚采用双层设计,严格管控粉尘,对温度、湿度实时监测,实现无尘化施工。对于法兰面等部位设计的防尘罩,使用灵活、便捷,方便各法兰面的封闭防护。阀厅建立四级管理系统,实现阀厅内无尘化施工布置,每个阀厅均设除尘处置小室,内设智能管理系统,地面采取功能分色管理,顶部布设高清摄像头进行全方位监控,保证施工质量更上一层楼。

现在,不论走进哪个房间和小室,都会看到无尘化施工已在这里落地生根。雪白的墙壁、纯蓝的地胶板、黑黄相间的安全警示标,在灯光的照射下,让整个房间显得格外干净、整洁,每个小室格调一致,给人留下规范的印象。

科技创新促进质量工艺提升

马云龙说:“发扬工匠精神,以工艺保质量,这是特高压工程建设理念之一。”业主项目部严格按照强制性条文执行、质量通病防治和标准工艺应用,坚持样板引路、一次成优,确保工程实体质量。

上海庙换流站直流输送电流由原来的5000安提高到6250安,主通流回路发热的问题将更加突出。为防止全站主通流回路连接点发热,他主持对主通流回路连接点全面检查,梳理全站主通流回路接头3037个,并在图中标注明细,管控表与实物对照一目了然。结合现场实际,针对导电膏涂抹厚度影响、不同导电介质(铜、铝)、不同品牌导电膏导电性能等组织开展12次科技课题研究、17项对比试验,研究论证防止主通流回路发热“七要素”。在此基础上,组织制作主通流回路接头安装标准化作业视频,组织开展作业人员培训,使安装工作标准化,质量管控精细化,确保主通流回路接头电阻值符合标准要求。

全方位、无死角隐患排查确保工程顺利投运

按照“零缺陷”投运目标,根据工程进展情况,他组织现场参建单位从单体设备、同类设备、系统功能等开展全方位、无死角隐患排查。开展端子箱防风沙功能、全站一次接线、CT极性、SF6表计压力、设备接地及色标、螺栓尺寸及防锈、换流变防火封堵、设计创优与现场执行对比、保护装置双系统配置、出厂试验报告完整性等16次隐患排查活动,排查3520项隐患(设备),排查发现问题418项,及时完成整改闭环。

马云龙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施工过程实行层层监督,分层落实,将质量控制精确定位到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步骤,施工阶段严格执行“工完、料尽、场地清”的安全文明施工准则。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分级进行检查验收,确保结构质量安全,不但提高了作业效率、加快了进度,而且提高了设备安装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

“沙漠瀚海,扬帆起航。”他将全部情感化作力量,层层叠叠融进这荒漠风沙之中,在沙漠中默默坚守、默默耕耘,继续为建设高质量特高压工程不懈奋斗,凝心聚力,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