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构造要求

4.3.1 变形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明挖整体浇筑式结构沿线应设置变形缝;

2 不同工法结构形式隧道衔接处、结构断面形式明显改变处、与变电站接口处、工作井室外侧、荷载和工程地质等条件发生显著改变处均应设置变形缝;

3 明挖隧道变形缝缝距不宜超过30m,缝宽宜为30mm,当采取可靠措施时,变形缝间距可适当增大。变形缝应贯通全截面,变形缝处结构厚度不应小于300mm,并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

4.3.2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类别、环境条件和耐久性要求等确定;

2 隧道结构迎水面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3 箍筋、分布筋和构造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

4.3.3 明挖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横向施工缝的位置及间距,应综合结构形式、受力要求、气象条件及变形缝间距等因素,参照类似工程的经验确定。施工缝间各结构段的混凝土宜间隔浇注。

4.3.4 明挖法地下结构周边构件和中间楼板每侧暴露面上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当分布钢筋采用HPB300级钢筋时不宜低于0.3%,当为HRB335级钢筋时不宜低于0.2%,同时分布钢筋的间距也不宜大于150mm。当受拉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40mm时,分布钢筋宜配置在受力筋的外侧。当位于软弱地基上时,其顶、底板纵向钢筋的配筋量尚应适当增大。

4.3.5 矩形隧道结构顶、底板与侧墙连接处宜设置腋角,腋角的边宽不宜小于150mm,内配置八字斜筋的直径宜与侧墙的受力筋相同,间距可为侧墙受力筋间距的两倍(即间隔配置)。当底板与侧墙连接处由于电缆支架的安装需要无法设置腋角时,应适当增大拐角处的钢筋量。

4.3.6 严寒地区隧道结构宜位于当地冻土层以下,当混凝土结构位于冻土层以上时,应综合冻融环境的作用,并进行相应的抗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