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编 工业

府谷县资源富集,尤其是以煤炭、高岭土、铁矿等为主的矿藏资源就有10多种,为全县发展工业奠定坚实的天然基础。早在秦汉时期,就有手工制造业、砖瓦烧制业等工业门类出现,元明时期有民办小煤窑,清同治年间流入地毯制作技术。1975年起,府谷县陆续新建水泥厂、食品厂、氮肥厂、电石厂、焦化厂、铁厂、外贸冷冻厂等一批骨干企业,成为全榆林地区名声显赫的工业大县。进入20世纪90年代,水泥、电石、硅铁、生铁、水泵等工业品生产迅猛发展。进入21世纪,全县煤炭业如火如荼,一跃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

1950年,全县有个体手工业者97户,产值80多万元。1989年,全县工业企业771个,产值9 168.20万元。

1990年,全县工业企业726个,其中公有制工业企业100个,非公有制工业企业626个,工业企业总产值12 905万元。全年生产原煤122万吨、水泥9.30万吨、电石2.10万吨、硅铁0.40万吨、生铁5 104吨、水泵3 590台。煤炭产业的发展,促动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2004年,府谷县调整工业产业结构,采取“五小企业”清理整顿、淘汰落后产能、环境污染专项治理等系列措施。

2006年起,遵循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理念,规划建设清水川、黄甫川、郭家湾、庙沟门4个工业集中区,以及8个兰炭产业园区和3个工业小区,组建府谷煤业集团、镁业集团、煤化工集团、煤电冶化集团和特种合金集团等五大民企集团。引进神华、中煤、大唐、华能、鲁能、陕煤、陕投等大型企业集团,推动府谷工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经资源整合、产业升级改造,2010年,府谷县形成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和建材五大支柱产业。全县工业企业351个,其中公有制工业企业13个、非公有制企业338个;轻工业21个、重工业330个。实现工业企业总产值3 711 700万元。全年生产原煤6 008万吨、兰炭406万吨、水泥93.60万吨、电石24.19万吨、硅铁10.20万吨、硅钙1.81万吨、发电124.09亿度、金属镁14.84万吨。

第一章 经营体制

1996年,县政府把国营府谷县电石厂作为全县工业企业改革的试点,对电石厂产权一次性整体出售。1998年6月,府谷县国有企业改制铺开。截至2000年,完成府谷县农机公司、农具厂、饮料厂的规范完善工作,完成府谷县铁厂的分块搞活和人员安置。2001年起,府谷县水泥厂、印刷有限公司、铁厂等进行改革。截至2002年,完成改制企业45个。截至2005年,15个国有企业完成改制任务。

1990年,全县工业企业总产值(按现行价格算)12 905万元。2000年,全县工业企业总产值117 536万元。2010年,全县工业企业总产值3 711 700万元。

第一节 承包经营

府谷县的工业企业改革是从招标承包、领导班子集体抵押承包、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逐渐过渡到产权制度改革。1988年,府谷县造船厂被确定为榆林地区第一轮承包企业。1990年,造船厂创利40万元,较1988年增加233%;上缴产品税18万元,较1988年增加143%;人均收入1 951元,较1988年增加206%;计提折旧费25万元。

1990年,府谷县公开向社会招标的第一轮承包企业大部分到期。1991年,开始第二轮承包,推行领导班子集体抵押承包的形式,对第一轮承包亏损的企业实行基数包干,超收分成。普遍实行二轮承包企业“三制”(厂长经理负责制、内部经营责任制、干部聘任制)、“三岗”(择优组合上岗为在岗,未被组合学习培训为试岗,培训学习后仍未被组合为待岗)、“三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用工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涉及企业6个。

第二节 企业改制

府谷县工业企业改制主要形式有企业租赁、股份制改革和产权转让等形式。

1993年,职工筹资入股将府谷县水泥厂闲置的部分资产进行改造,恢复生产,组建府谷县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是府谷县第一个国有企业部分改制的股份制企业。

1996年,府谷县电石厂改制。9月,工作组入驻,按照榆林地区小企业“双放”(放开放活)有关规定,清账、核实、清产核资,清查企业净资产折合927万元,电石厂国有资产产权一次性整体出售,由该厂在职全体职工(不包括临时工)和天桥化工集团公司认购,天桥化工集团公司控股,职工以身份和工龄折价买断企业资产产权,以身份量化折合1万元,每有1年工龄折1 500元产权。改制后,原企业债权债务整体移交新企业偿还。11月2日,由273名职工和1名企业法人股股东组成的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和监事会,控股方天桥化工集团董事长石掌雄担任该公司董事长。1997年10月19日,举行府谷县电石厂改制签字仪式,国营府谷县电石厂改组为由天桥化工集团控股、全体职工参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陕西省天桥化工集团府谷电石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陕北首家由省政府批准设立的乡镇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府谷县列出的改革任务是“1998年完成国有企业的 ‘双放’任务,大多数企业要触动产权,改组为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业。6月底完成焦化厂等8个企业、9月底完成地毯厂等20个企业、12月底完成副食公司等14个企业的改革任务。对已改制的电石厂、蔬菜果品有限责任公司、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商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要规范完善”。在国有企业产权和付款方式方面规定“企业租赁和承包期间,由企业经营者和职工投资形成的资产,其产权归属经营者和职工”“产权向内部职工出售,一次性买断国有产权,可优惠30%。对一次付款有困难的,可在五年内按比例分期付清”“产权向法人和社会自然人出售时,一次性付款的,可优惠20%;分期付款的,首次付款不得低于60%,下余部分在取得担保或以法人、个人资产做抵押后,按照同期银行利率支付利息,两年内付清”。

1998年6月3日,府谷县焦化厂(简称县焦化厂)召开首届股东大会,237名股东通过民主选举产生董事长和监事会主席及其成员,完成股份合作改造,改组为府谷县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该企业的改造是将原企业评估确认的415万元净资产整体出售给内部职工,按每年工龄量化800~1 000元,另外每人再出2 000元和量化股金15%的现金,作为新增股本金投入企业。债权债务方面,企业原有债权债务均移交新企业,由新企业负责清理偿还。职工安置方面,按照就地消化、妥善安置的原则,给临时工发一定的生活补助后清退,其他职工妥善安置,提前退休人员的工资等费用从净资产中一次划出,由企业负责发放。股权设置、利益分配方面,改制后企业不留国家股,只设内部职工股和个人股,买断工龄形成的股份为内部职工股,职工出资形成的股份为个人股。民主管理方面,按照职工意愿由全体股东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管理人员,原11名厂级领导中5人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

1998年,府谷县黄河机械厂进行改制。产权方面,以“零”资产向企业内部职工出让,将评估确认的总资产无偿出让给愿意认股并承担原企业的所有债务的职工,另外每名股东出资2 000~20 000元投入新企业,作为新企业的股本金。经营方面,实行化整为零、分块搞活、一企多策、多种经营办法,恢复被洪水冲垮的制氧车间,完善闲置5年的5层半成品大楼,组建黄河大厦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原造船厂木工设备和部分厂房,组建钢木家具厂。将原机械厂破旧房屋修缮后组建成招待所。先后组建3个子公司、6个分公司。市场管理方面,将原来在外省设立的5个门市一次性拍卖给职工,在榆林及毗邻省区开辟新的销售点6个。

1998年,全县列入改制范围的国有企业45个,完成改制的31个,其中触动产权改制的15个,占改制企业的48%。1999年,剩余14个企业初步完成不同形式的改制。

2010年,第一轮改制不彻底的府谷县药材公司、铁厂、地毯有限责任公司、焦化有限责任公司、黄河机电有限责任公司、印刷有限责任公司、轻工业供销公司、农具厂、五金厂、油画社均不同程度完成改制、落实职工养老统筹等工作。

第三节 工业产值

1950年,全县有个体手工业者97户,从业者979人,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算)88万元,工业产品以纺织类产品、粮食加工类产品和原煤产品为主。1978年,全县骨干企业主要有水泥厂、食品厂、氮肥厂、电石厂、外贸冷冻厂等,总产值1 508.20万元,工业产品以化学类产品、食品加工类产品和原煤产品为主。1989年,全县工业企业771个,总产值9 168.20万元,工业产品以原煤产品、化学类产品和纺织类产品为主。

1990年起,原煤及原煤加工产品占全县工业产品的比重逐步加大。1990年,全县工业企业726个,总产值(按现行价格算)12 905万元。2000年,全县工业企业743个,总产值117 536万元。2010年,全县工业企业351个,总产值3 711 700万元。

府谷县1990~2010年工业企业数量及工业总产值统计表

表8-1-1

续表

注:总产值按现行价格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