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府谷县志(1990~2010)
- 府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506字
- 2021-12-31 14:05:49
第六编 水利水保
府谷县地貌多样化,中东部及西南部以黄土地貌为主,水土流失严重,但也为坝库建设、蓄水淤地、流域治理提供了地理上的方便条件。全县地下水天然资源总量3.80亿立方米,每年可开采资源总量仅为2.30亿立方米,但沿黄河地区地下水资源比较充沛,为水利工程设施提供了天然条件。
县委、县政府一直重视水利建设,并作为大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特别是进入21世纪,明显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持续助推构建“山清水秀人美”格局。
1949~1989年,全县共投资2 000多万元,建成水库75座、陂塘134座、抽水站543处、小型自流渠道105条、机井589眼、人畜饮水工程60处。1989年,全县“三田”面积24.99万亩。
1990~2010年,水利水保工程共投资约7.50亿元。其中,饮水工程投资约1.50亿,工农业供水工程投资约4.20亿元,流域工程投资6 682万元。
1990年起,新修县城区黄河堤防、黄河沿岸护堤、孤山川防洪堤等共1.60万多米。
2005年起,实施古城松花沟流域、碾房沟流域,麻镇西沟流域,老高川小板兔川流域和哈镇戏楼沟流域五条流域治理,治理总面积276.07平方公里,总投资近1亿元,起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效果,可淤地23 631亩。
2010年,县城区供水面积15平方公里,用户6 000多户,用水人口12.30万人。农村供水点2 600多处,17万多人受益。
第一章 水利
第一节 水利管理
一、工程管理
1990~2010年,全县水利工程沿用分级管理体制,以国家管理为主。凡属国家投资大型水利工程,如黄甫川流域治理工程、县城沿黄河河堤工程等都由国家管理。小流域治理以及小型堤库维修都由乡镇管理,府谷县水利水保局(简称县水利水保局)对具体负责工程的单位人员数量和经费实行总量控制。
二、河道管理
1990年,府谷县地质矿产资源管理局(简称县矿管局)下属单位砂石料管理站负责河道采砂、土等业务管理。1992年7月,府谷县河道管理站(简称县河道管理站)接管河道采砂管理业务,对黄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马川都有管辖责任,但基本是定期检查或委托乡镇政府代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主要管理墙头至王家墩黄河沿岸的采砂,特别是县城附近的采砂,采取收费管理和申请审批制度,实行定点定时监督。
2005年起,禁止向黄河排污、倒垃圾。
三、依法治水
(一)水政执法 水事纠纷主要是程序违法,即没有按程序审批擅自打井取水。处罚一般是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视情节给予适当处罚。1990~2010年,共查处水事案件139件,征收水资源费1 307.18万元。
府谷县1990~2010年水政执法情况统计表
表6-1-1
(二)水土保持监督执法 府谷县水保监督站(简称县水保监督站)按规定每年进行4次执法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和普遍性问题是破坏地貌和乱倒垃圾等,对情节较轻的予以口头制止,重者出面警示,限期整改。1990~2010年,对全县253个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出动执法巡查248人次,查处违法案件5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112份,限批水保方案2件,向业主发出通报4件,立案5件,受处罚5件。要求13个企业落实水保措施、233个企业限期整改、7个企业停产整改。
(三)河道执法 河道执法主体是县水利水保主管部门,委托河道管理站(1992年7月前属砂石料管理站)负责对全县河道内的违法行为进行协调解决,治理河道“三乱”(乱占、乱建、乱排)行为。主要执法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陕西省河道管理条例》《陕西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1990~2005年,府谷县河道采砂,主要集中在黄河天桥至府谷镇阴塔段,大多属于无证采砂,状态混乱。2005年起,县政府对河道采砂进行规划,整顿河道采砂秩序,规范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程序,每年进行河道内清淤清障。2005年,征收河道采砂、清障费29.30万元,清理河道弃渣6万立方米,查处河道违法案件6件,下发整改通知书180份。2006年,征收砂石资源费55万元,清理河道弃渣10万立方米。2007年,征收砂石资源费11.30万元,河道违法罚款37.70万元,清理河道弃渣10万立方米,查处河道违法案件90件。2008年查处违法案件2件。2009年,查处违法案件5件,下达整改通知书5份。2010年,查处违法案件26件,下达整改通知书26份,罚款209 200元。
(四)防汛抗旱 1.防汛 1990年,府谷县成立防汛抗旱指挥部,实行防汛工作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
每年7月、8月为境内雨季旺季,是防汛的关键期。其间,县委、县政府统筹安排,县水利水保部门具体负责制订抗洪抢险应急预案,在县广播电台全文播放一个星期,为引人警觉重视和家喻户晓。各个机关单位制订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建立专用电话,坚持日报告制度,自上而下定人、定岗、定责,并按区域抽调专人组成抢险队伍。公安系统坚持24小时巡逻制度。组织群众开展抗洪抢险,增强群众抗洪抢险意识,自觉做好疏浚渠道、备好沙袋、备好工具等,建立情况互通机制,做到险情第一时间报送。1990~1995年,全县投资131.80万元,维修堤防23.80公里、坝库31座、新修河堤8公里。
1995年7月28日晚8时至次日中午12时,县城及城郊附近6个乡镇降雨182毫米,县城山洪暴发,泥沙阻塞排洪渠道,洪水泛滥,街道水深1~2米,县城大部分机关、工厂、店铺进水,停产停业,部分民房倒塌,大片农田淹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 000多万元。县委、县政府组织全县干部、武警官兵在人民路、马家沟路、杨瓦路等地段,进行抢险工作。
1995年8月1日,县人民武装部干部和群众一起在县城区进行抗洪抢险
2003年7月30日凌晨,县境内普降大到暴雨,全县20个乡镇,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17个乡镇。形成两个暴雨中心,第一个暴雨中心位于黄甫、哈镇、赵五家湾一带,降雨历时7小时,降雨136毫米;第二个暴雨中心位于县城城区一带,降雨历时5小时50分,降雨量133毫米,最大暴雨时段在5时至6时30分,90分钟降雨70多毫米。造成境内河流、河道暴发洪水,形成全县性的山洪灾害。全县20个乡镇均不同程度遭受洪灾的侵袭,特别是城区损失相当严重。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0亿元。全县干部、群众进行抢险工作,特别是严查黄甫川、清水川的洪灾情况,无人员死亡。
2005年,投资31万元,对府谷镇后河川水库的溢洪道进行除险加固,新修跨溢洪道过桥;投资5万元,对府谷镇前石畔坝进行加固维修。2006年,投资110万元,实施府谷镇石条沟拦渣坝工程。2007年,投资18万元,对府谷镇阳瓦坝进行加固。
2.抗旱 旱灾是境内的主要灾害。1990~2010年,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旱灾。
根据灾情,县政府投入补贴让群众购买农业机械与抗旱设备。引导群众改善耕作方式,引用新型科技,倡导科学种田,提高抗旱能力。引导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设截潜流井、机井、蓄水池等,解决燃眉之急。实施系列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各类坝库,增加耐寒性强的淤地面积,提供抗旱水源。
1990~2010年,全县共新修“三田”面积344 916亩,其中新修水地85 283亩。
3.防洪执法 防洪执法主体是县水利局,负责防汛、抗旱、抢险中的执法工作。主要执法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陕西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办法》 《陕西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细则》等法律法规。
府谷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黄河流经县境108公里,境内季节性河流较多,雨季极易形成洪水,加之县城坐落在黄河边上,历来防洪形势严峻。1990年起,主干流采砂船较多,有的甚至临时搭建彩钢房,河道行洪存在安全隐患。县水利局每年汛期前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阻塞河道防洪、防汛的违法行为。截至2010年,拆除河道违章建筑30多处,制止违法行为110多次。其中,2002年,拆除开工建设的县城黄河堤防工程。
府谷县1990~2010年择年抗旱措施落实情况统计表
表6-1-2
续表
第二节 水利建设
一、规划设计
府谷县地处中温带半干旱地区,是400毫米降水的边缘地带,常年降水量不足。实施系列民生水利工程,如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亦称甘露工程),缓解饮用水压力。
2007年,确立府谷县岩溶水和黄河漫滩水开发利用项目,该项目是市、县两级政府确定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承担着向榆林市能源化工基地及府谷县四大工业园区、八个兰炭产业园工业项目供水和西部集镇居民生活用水的任务。具体规划内容是开发建设岩溶水水源地(包括天桥、浪湾、清水川口、段寨四个水源地)和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水源地(包括墙头、孤山川口、阴塔、碛塄四个水源地),以及 牛川郭家湾水源地,供水能力每年2.30亿立方米。采用群井联供和泵站加压输水的方式供水。
二、水利投资
水利投资主要是国家投资,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农民有部分投工投劳。
(一)城市饮水投资 1994年,县财政投资400万元,实施天桥岩溶水水源工程及天桥到府谷县城引水工程。投资50多万元,建设县城供水水源地(亦称普惠泉)围墙和机房等设施。
2000年,县财政投资150万元,实施一水厂到沙川沟一级供水管网铺设工程。2005年,省财政投资500万元,实施县自来水公司新办公大楼(黄河二桥旁)及第二水厂建设工程。
2007年,县财政投资1 300万元,实施水源地到一水厂5.80公里主供水管网改造工程。2008年,县财政投资2 400万元,实施府谷新区供水工程。2009年,省、市财政投资100万元,县财政投资1 080万元,实施城区二级管网改造工程。县财政投资255.90万元,重新界定水源地保护范围,进行环境绿化、美化。
2010年,省、市财政投资690万元,县财政投资1 886.70万元,实施供水管网、高位水池供水自动化建设工程。县自来水公司投资50.40万元,购置高品质检测检验仪器设备16类175台件,用于21项水质量检测项目。
(二)农村饮水投资 1990年前,全县建成人畜饮水工程60处。
1990~2000年,全县由县水利局实施的农村人畜饮水工程23处。
2000~2010年,中央、省、市统筹安排,由县水利局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实施饮用水工程2 607处。其中,集中供水888处,分散式供水1 719处,解决17万群众的饮水困难。
2010年,清水惠益丰公司投资2 000万元,始建清水川电厂4.50公里供水工程。
(三)工农业供水投资 1990~2005年,工业用水主要靠工业企业打井解决。
2005年,府谷县惠泉水务公司投资1.40亿元,实施50公里输水管线一期工程庙沟门电厂专用线路。
2008年7月,郭家湾工业园区供水一期工程投资2 000万元。2009年10月,府谷县惠兴民供水一期工程投资2.50亿元,管线总里程182公里。
2010年5月,实施清水、黄甫工业园区集中供水工程29公里双线建设工程,投资约2亿元,日供水20万立方米。
(四)流域治理投资 1991~2000年,实施风沙区粮副基地建设,总规划1万亩,每年计划1 000亩,资金由榆林地区水利局每年拨付20万元。2000~2004年,主要是黄甫川流域治理,年均投资150万元左右。2005年起,实施松花沟、碾房沟、小板兔川、西沟四条流域治理,总投资6 682万元,另外有列入坝系工程的哈镇戏楼沟流域治理。
府谷县2005~2009年四条流域治理情况统计表
表6-1-3
续表
第三节 水利工程
一、坝系工程
府谷县坝系工程是由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共同投资,黄河水利委员会上中游管理局监督管理,地方政府及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一项水利水保工程。境内在4个乡镇、23个村规划治理五条流域,分别为古城松花沟流域、碾房沟流域,麻镇西沟流域,老高川小板兔川流域,哈镇戏楼沟流域。流域面积为276.0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8.55%。规划建设淤地坝191座,其中骨干坝62座,中型坝63座,小型坝66座,投资9 675.50万元,分年度实施。
戏楼沟坝系工程建设年限为2005~2010年,总投资1 62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 225万元、地方投资396万元。建设淤地坝113座。
2005年,完成一期戏楼沟坝系大南沟1#治沟骨干工程11座大、中、小型淤地坝建设任务。动用土方36.40万立方米、石方6 480立方米、混凝土38.80立方米。完成投资314.60万元,其中国家补贴238.60万元,地方匹配76万元。有效工期158天。
2006年,完成二期戏楼沟坝系28座大、中、小型淤地坝工程。该工程动用土方61.20万立方米、石方4 129立方米、混凝土1 029立方米。完成投资431.90万元,其中国家补贴投资272万元,地方匹配159.90万元。有效工期150天。
2007年,完成大、中、小型淤地坝55座,其中骨干坝16座、中型坝20座、小型坝19座。完成投资1 790.45万元,其中国家补贴资金1 380.90万元,地方配套409.55万元。
2008年,完成大、中、小型淤地坝56座,其中骨干坝22座、中型坝22座、小型坝12座,动用土方183.85万立方米、石方22 637立方米、混凝土4 500立方米。工程建设投资1 892万元,其中国家补贴资金1 590.95万元,地方配套301.05万元。
2009年,完成大、中、小型淤地坝29座,其中骨干坝9座、中型坝8座、小型坝12座,动用土方77.77万立方米、石方6 860立方米、混凝土1 700 立方米。工程投资1 409万元,其中国家补贴资金849万元,地方配套560万元。
2010年,实施项目为五条流域坝系项目历年来尾留的12座淤地坝建设任务,年内工程完成投资1 067.50万元。
府谷县2010年骨干坝统计表
表6-1-4 单位:亩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二、防洪工程
(一)黄河沿岸护堤工程 1.县城黄河堤防工程 县城旧河堤位于县城区黄河右岸, 东起府谷码头,西至黄河与孤山川汇流处、孤山川堤尾。1995年和2003年,府谷县两次遭受洪灾,县城旧河堤损毁严重,防洪能力低下。2005年,新修县城河堤(旧河堤靠南), 2006年11月竣工,投资3 400万元。河堤全长2 961米,河堤顶宽6~8米,堤顶高程818.39~819.15米,大堤外坡坡比为1 ∶ 2与1 ∶ 3之间,外滩地面高程810.23~813.36米。工程结构除码头至原造船厂为铁丝笼砌块石外,其余均为浆砌石护坡、外包混凝土、铁丝笼砌石护脚结构,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直接保护南至县城人民路、东至府谷水文站、西至孤山川入黄河口之间,面积3.40平方公里,人口6万多人。
新区河堤位于府谷新区黄河西岸,东起黄河与孤山川交汇处,西至崇塔村。工程于2006年1月开工建设,2009年8月竣工,分三期建成,总投资1.50亿元。河堤全长6 800米,堤顶高程814.46~817.45米,堤高10~12米,堤顶宽0.60~0.90米。河堤为二级浆砌石堤防,钢筋混凝土护面,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保护面积16平方公里,保护人口约7.50万人,保护耕地7 950亩。
2.县城外黄河沿岸河堤工程 (1)柳滩河堤。位于黄河西岸,墙头尧峁村, 2007年4月开工建设,2008年7月建成,土石混合堤,堤长2 500米,顶宽4米,高8米,造地480亩。
(2)水沟七河堤。位于黄河西岸,墙头前冯家会村,2010年11月开工建设, 12月建成,铁丝笼干砌石结构,堤长180米,顶宽1米,高2~3米,造地195亩。
(3)贾家湾河堤。位于黄河西岸,府谷镇贾家湾村,始建于1963年,1966年大面积动工,一直到1977年建成,土、干砌石结构,堤长1 760米,顶宽4米,高5~6米,护地495亩。2005年,府谷新区开发时弃用。
(4)阴儿塔河堤。位于黄河西岸,府谷镇阴儿塔村,始建于1972年,铁丝笼干砌石结构,堤长2 260米,顶宽1~2米,高3~4米,造地1 500亩。2009年8月,府谷新区河堤建成后弃用。
(5)碛塄河堤。位于黄河西岸,碛塄乡碛塄村,堤长3 450米,顶宽1~2.50米,高2~5米,铁丝笼干砌石结构,护地405亩,造地345亩。其中,1968年,集体化方式修1 150米,顶宽2~2.50米,高3~5米,护地405亩;1971~1972年,集体化方式新修1 500米,顶宽2~2.50米,高3~5米,护地10.05亩,造地195亩;2003~2005年,村民按股份制出资新修800米,顶宽1~2米,高2~4米,造地150亩。
(6)杨庄河堤。位于黄河西岸,碛塄杨庄村,堤长2 530米,顶宽2~3米,高3~4米,铁丝笼干砌石结构,护地250亩,造地195亩。其中,1972年,集体化方式修500米,护地250亩;20世纪90年代,多次修筑,新修1 430米;2003年,村民股份制出资新修600米,造地195亩。
(7)园则辿河堤。位于黄河西岸,武家庄园则辿村,堤长580米,顶宽1~5米,高3~7米,铁丝笼干砌石结构,护地100亩,造地460亩。其中,1971年,集体化方式修300米,顶宽1~2米,高3~5米,造地300亩;1998年,村民股份制出资修60米,顶宽3~4米,高6~7米,护地100亩,造地40亩;2010年,土地局复垦工程出资修220米,顶宽1~5米,高6米,造地120亩。
(8)丰山河堤。位于黄河西岸,武家庄乡丰山村,始建于1972年,堤长200米,顶宽1~1.50米,高3~4米,铁丝笼干砌石结构,护地150亩。
(9)黄草滩河堤。位于黄河西岸,王家墩马连坪村,始建于1972年,堤长1 800米,顶宽1~2米,高3~5米,铁丝笼干砌石结构,造地1 300亩。
(10)沙峁河堤。位于黄河西岸,王家墩沙峁村,始建于2009年11月,铁丝笼干砌石结构,堤长1 650米,顶宽1~1.50米,高5米,护地360亩,造地90亩。
(11)白云乡河堤。位于黄河西岸,王家墩白云乡村,始建于1968年,堤长1 200米,顶宽1~2米,高3~5米,铁丝笼干砌石结构,护地600亩。
(二)孤山川防洪工程 主要是防御孤山川正川以及支流庙沟门沙梁川的洪水。
2010年,沙梁至野芦沟有5处河堤,分别是南沟大坝河堤,1979年建,土堤,长200米;庙沟门河堤,2007年8月建,砌石堤,长1 700米;高圐圙渠河堤, 2008年7月建,浆砌石堤,长360米;下郝家畔塔河堤,2009年7月建,砌石堤,长1 200米;小井沟大坝河堤,2010年10月建,土堤,长260米。
孤山正川有6处河堤,分别是高家湾河堤,1963年建,砌石堤,长1 800米;花石峁河堤,1971年建,砌石堤,长580米;府(谷)店(塔)路至黄河口河堤两段,2001年建,浆砌石堤,长2 360米;火车站河堤,2005年9月建,浆砌石堤,长2 826米;高石崖河堤,2005年9月建,浆砌石堤,长2 826米。
支流木瓜川河堤,2010年9月建,砌石堤,长666米。
三、供水工程
(一)县城供水 1986年和1989年,原地矿部908队和909队分别建成ZK1井和ZK2井,其中ZK1井昼夜排泄量2.43万立方米,井深250米;ZK2井昼夜排泄量5万立方米,井深400米。1994年9月,县政府将ZK1、ZK2井和水源地划拨县自来水公司管理。2010年,县财政投资273万元,新建ZK3、ZK4两眼备用井,两井昼夜排泄量均为5万立方米,井深均为400米。
2010年,县城供水面积15平方公里,在册用户6 000户,用水人口12.30万人。
府谷县1990~2010年县城供水情况统计表
表6-1-5
续表
注:1. “—”表示无统计数据。
2.表内数据来源于府谷县水利局。
1990~2010年,共实施县城供水工程12个。
府谷县1990~2010年实施县城供水工程一览表
表6-1-6
(二)农村供水 1990~1996年,在乡镇政府驻地实施小型供水工程,工程主要由乡镇政府筹资组织实施,工程量小、标准较低,总体规模不大,全县有23处。农村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和截潜流工程,共有100多处。
1997年,全县实施“甘露工程”。主要形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修建水窖,以汇集雨、雪等地表水为主,分散式供水,解决部分缺水村庄的用水困难问题。2000年起,“甘露工程”改称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但投资规模依然很小,全县农村实施的村子相对较少。2007年起,全县大规模实施“甘露工程”。工程实施采用中央、省主要投资,市、县配套投资的模式。工程由县水利水保部门统一规划,水利技术人员进行先期勘测选择水源,然后设计施工,水源以地下水为主。截至2010年,全县共实施“甘露工程”2 607处,投资8 000多万元,解决17万人的饮水困难,其中集中供水工程888处,分散式供水工程1 719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