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县志(1990-2010)
- 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3348字
- 2024-11-02 15:25:38
第一章 工业概况
第一节 所有制类型
1 990—201 0年,富县工业企业所有制类型为国有、集体和私(民)营三种并存。主管部门先后为县经济贸易委员会、县工业局、县经济发展局及中小企业管理局,主要管理国有和集体企业及民营企业。
国有企业 1 990年国有重点工业企业9户,即富县牛武水泥厂、富县牛武煤矿、富县直罗钻采公司、富县造纸厂、富县印刷厂、富县面粉加工厂、富县农业机械修造厂、富县汽车修理厂、富县木器加工厂。1 998年“双放”改制前,各企业生产经营由政府管理,下达生产经营指标,企业按照计划指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201 0年,国有企业5户,规模以上1户,规模以下4户。
集体企业 1 990年有集体企业3户,即城关综合厂、茶坊综合厂、城关服装加工厂。由于企业技术含量低,粗放经营,管理不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需求,1 995年基本停产。201 0年1户,现价产值480万元。
民营企业 1 997年,富县落实省委、省政府“双放”改制政策,民营企业开始蓬勃发展,2000年个体私营经济31 2家,工业总产值5368.9万元。2005年发展到51 6家,工业总产值3806.6万元。201 0年1 1 8家,工业总产值3735万元。重点民营企业1 8家,主要有双翼石化、恒兴果汁、双营实业、东方建筑、建跃水泥、顺达钢瓦、绿谷田园、康盛粮油、黄河陶艺、莲池酒业等。
第二节 工业规模
1 990年,全县工业企业全民1 7户,集体25户,年实现产值2203.4万元(1 990年不变价),其中县乡工业完成产值1 534.4万元,村及村以下工业完成669万元,全县累计完成现价产值2264.4万元。主要产品原油生产完成0.56万吨,加工完成3.41万吨;原煤完成5.79万吨,天然气完成695万立方米,水泥完成0.40万吨。1 994年,全县国有工业企业1 4户,集体34户,村及村以下1 046户,年实现产值4587.1 0万元(1 990年不变价),其中县乡工业完成产值2320万元,村及村以下工业完成2252万元,全县累计完成现价产值5395万元。主要产品原煤生产4.22万吨,原油1.01万吨。1 997年,全县共有工业企业40余户,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1 09.5万元(1 990年不变价),其中县乡工业完成产值3809.5万元;村及以下工业完成3300万元,全县工业累计完成现价产值1 0 41 9万元。主要产品原油完成2.31万吨,原煤生产完成7万吨,纸箱完成1 60万平方米。1 998年工业总产值完成71 68万元,其中县办工业完成21 40万元,乡办工业实现产值500万元,村及村以下工业实现产值4528万元。全县累计实现现价产值9685万元。主要产品原油完成1.1万吨,原煤完成7.2万吨。1 99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1 78万元,其中县办工业完成21 60万元,乡办工业完成567万元,村及村以下工业完成4451万元。全县工业累计实现现价产值9663.4万元,主要产品原油完成0.9万吨,原煤完成8万吨,纸箱完成1 39.8万平方米,烟叶复烤完成7万担。2005年,全县国有工业企业551户,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 0.7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9.98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实现0.8亿元。主要产品原油完成0.72万吨,石化完成8.26万吨,原煤完成1 1万吨,天然气完成0.42万吨。2009年,工业企业1 60户,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7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1.4亿元。主要产品原油完成1 2万吨,原煤完成5万吨,果汁加工完成1.2万吨,天然气完成600万立方米。201 0年,工业总产值累计实现6.6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5.6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完成1.08亿元。主要产品原油产量完成20万吨,原煤完成27万吨。
第三节 体制改革
1 993年,国务院颁布《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陕西省下发《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富县贯彻《条例》和《实施办法》,开始放开搞活国有企业。县政府对企业实行宏观调控,国有企业普遍推行承包、租赁经营,企业经营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1 997年,省委、省政府下发《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的决定》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富县落实两个“决定”精神,1 998年连续下发富发 〔1 998〕22和23号文件,组建成立由县级领导任组长,县体改委牵头,财政局、国有局、人劳局、国土局及企业主管部门参与的工作组,于1 998年至2000年对县牛武水泥厂、牛武煤矿、造纸厂、纸箱厂、印刷厂、面粉加工厂、农机修造厂、汽车修理厂、木器加工厂9户企业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分别改制为富县牛武煤炭股份合作公司、富县振兴包装有限责任公司、富县印刷装潢有限责任公司、富县康盛粮油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富县汽车修理股份有限公司、富县华兴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富县牛武水泥厂破产终结,富县农业机械修造厂出让土地安置职工。富县富康肉鸡集团公司1 995年组建,下辖饲料厂、冷藏厂、种鸡场、商品鸡场,1 998年8月停产,2006年6月经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实施破产。改制后各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主发展”的生产经营管理机制。
城关综合厂、茶坊综合厂、服装加工厂3家集体企业于1 998年至2000年先后实施改制。其中城关综合厂1 998年处置资产安置职工,茶坊综合厂2000年实行置换资产经营,服装加工厂1 998年拍卖资产安置职工。
第四节 工业管理
管理机构 富县工业管理常设机构有富县工业管理局、富县对外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富县石油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富县石油协调办公室。
富县工业管理局 1 990年至1 993年6月,富县工业管理部门为富县工业局,正科级建制,设局长1人,副局长2人,编制8人,县财政全额预算,主管部门为县经济管理委员会。1 993年7月县经济管理委员会、财贸委员会、工业局、商业局合并组建富县经济贸易局,正科级建制,设局长1人,副局长2人,编制16人,县财政全额预算。2003年,富县经济贸易局改革为富县工业管理局,正科级建制,设局长1人,副局长2人。2007年7月增设总工程师1人,编制1 2人,县财政全额预算,由县经济发展局代管。主要职责为主管全县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工业开发以及生猪定点屠宰、民爆物品经营、室内装饰装潢等行业,为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所辖县食品公司于201 0年12月移交县商务局管理。
富县对外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 1 990年8月县经济委员会下设成立,正科级建制,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编制5人。主要负责全县工业企业对外经济技术协作,扩大经济技术合作,拟订全县对外经济技术协作中长期规划和发展战略,收集、分析和发布相关信息并提供咨询服务。1 993年6月移交县经济贸易局管理,2003年8月移交县招商局管理。
富县石油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1 996年5月经济贸易局下设成立,副科级建制,主任由县经济贸易局局长兼任,设副主任1人,编制3人。主要负责石油开发协调以及对外招商引资,开采秩序管理,石油各类税费统计、分解和上缴。2002年8月撤销。
富县石油协调办公室 2008年3月成立,由县工业管理局主管,正科级建制,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编制7人,县财政全额预算,主要负责石油天然气开采秩序管理,分解下达石油企业年度生产开发计划,对企业申请井位进行勘察、审查、备案,协调办理钻前手续,组织协调相关部门执法检查,维护油区生产开发秩序。
管理形式 1 990—201 0年,富县国有工业企业管理经历厂长(经理)负责制、承包制、股份制3个阶段。
负责制 1 990年,富县工业企业领导由县政府考察任命,工业企业管理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县政府向企业下达生产经营计划,企业按照计划从事经营活动。企业内部实行岗位责任制,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直接挂钩。
承包制 1 993年国务院颁布《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陕西省制定《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富县开始放开搞活国有企业。将各工业企业予以承包经营,由县政府组织考察任命企业正职,企业副职由正职组阁。县政府与企业正职签订合同,约定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及相关责任,政府只对企业实行宏观指导,企业具有生产经营自主权。
股份制 1 997年省委、省政府出台《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企业的决定》和《大力发展非国有制经济的决定》,富县对国有企业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将各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生产经营机制。2003年,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富县按照“意见”精神,对各股份公司实施深化改革。将各工业企业资产收储、转让、拍卖等,解除职工劳动关系,一次性予以安置,企业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运作。
1 990—201 0年,富县集体工业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机制,并在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下经营运作。
1 990—201 0年,富县个体私营工业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运作,在工商、税务、质监、国土等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