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植树造林

第一节 种苗培育

林木育苗

1 976年建立张村驿芦村苗圃,1 979年在县林业局和桥北局辖区分割时划归富县林业局管理,为县级第一个国营苗圃。随后牛武林场和西渠林场、桥北林业局也建起苗圃,为大面积造林提供苗木。20世纪90年代陆续有村民在责任田里建起苗圃,培育刺槐、松柏、水楸子、速生杨等,满足造林需求。1 990年4月,珍贵乡土树种柴松山地育苗在桥北林业局获得成功。1 991年,西渠林场运用塑料膜扦插苗木法培育小叶杨取得成功,获延安地区科技成果二等奖。1 992年全县苗木面积达到86.67公顷。1 999年全县苗木1 1 6.3公顷。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持民营苗圃项目,相继建立私营常青苗圃,个别初具规模,种类从常规苗木到常青绿化苗木,继而发展到花卉苗木。

2000年,县林业局开办芦村苗圃北教场分苗圃,普遍采用塑料大棚容器育苗,主要培育常青树种油松、侧柏、雪松、刺柏苗木及火炬树等。芦村中心苗圃扩充面积,建温室大棚4个,配置喷灌设施,培育红叶李、白皮松种苗。2003年,退耕还林工程需用大量苗木,群众自主扩大刺槐培育面积,全县苗木1 76.53公顷,由于品种单一,苗木市场供大于求,废弃大量刺槐苗木。同年桥北林业局在和尚塬建立柴松良种基地348.4公顷,培育苗木1 00余万株,造林266.67公顷。2004年,在任家台林场建立以经营和培育柴松优良种子及无性系柴松良种基地51公顷。2005年全县苗木稳定在73.33公顷,常青绿化苗木增多。随后,苗圃育种注重研究造林需要和市场需求,更讲求育苗时限规划和苗木品质,培育长青绿化苗木,增加花卉苗木品种,规范苗圃管理。2008年全县苗圃53.33公顷,其中民营苗圃23.33公顷。201 0年全县苗圃37公顷,其中民营苗圃1 3.33公顷。

第二节 绿化造林

义务植树 每年春秋两季,特别是清明节前后,县委、县政府组织全县干部职工和中小学生义务植树。1 990年起,历年主要在城区周围五座山坡、吉子现乡小圆峁、羊泉镇梨章坡、钳二乡太奇坡开展义务植树。县林业部门提供苗木,划定区域,分配任务,检查验收。截至2005年累计植树1 500余万株,主要有杨树、刺槐、国槐、柳树、臭椿、泡桐、榆树、楸树、侧柏、油松等树种。2007年开始,全县干部职工每人每年征收1 00元绿化费,每年植树节由县林业局城区五山绿化站组织专业绿化队,集中在城区五山实施造林绿化。

环城绿化 县城东山、西山、骆驼山、太和山和茶坊北山环绕县城。2003年成立城区五山绿化站,专施五山绿化工程。2007年,延安市林业局勘察规划设计院对五山绿化美化工程作出规划设计,县政府出台《五山绿化美化工程实施方案》《五山绿化美化工程资金筹集方案》《五山林地林木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五山绿化美化工程建设与管理,组织专业绿化工程队持续绿化环城五山。截至201 0年年底,实施太和山、东山、西山3个区域226公顷绿化工程,累计栽植油松22.06万余株,其中栽植3~5米树木1 400株,栽植侧柏1.5万余株、刺柏6500余株、其他6000余株,幼树抚育24万余株。

乡村绿化 1 999年前,全县各乡镇街道、政府、学校和基层站所院落绿化,靠自行规划设计实施,效果和美观度较低。2000年后,各乡镇在实施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对乡镇政府进行绿化。羊泉镇和直罗镇政府建造办公大楼时,对院落绿化统一规划,修建凉亭、长廊,栽植常青绿化苗木和花卉,硬化院落,铺设人行道,成为乡镇规范化设施建设的样板。2006年前,村庄绿化由各村根据经济状况自主决定。2007年,县委、县政府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提出建设生态家园要求,总体规划部署,各乡镇组织实施,在全县农村普遍实施庭院绿化、村庄绿化、路渠绿化和一村一片林的“三化一片林”工程。交道镇白家村实施村庄专业绿化,设计造林4.29公顷,投资1 4.7万元,栽植庭院绿化树木1 64株,村庄绿化805米,路渠绿化2700米。2008年,吉子现乡固险村大量栽植油松、侧柏、红叶李、月季,建造2个花园,绿化村中心广场和1.2千米巷道、2千米道路。2009年,县林业站规划实施牛武镇政府院落、交道镇东桐村、富城镇伏龙村和羊泉镇太宜村小学的绿化美化工程,大量栽植高山黄杨、红叶李、黄刺梅、云杉、榆叶梅、碧桃、丁香、迎春、月季等,种植三叶草660平方米。201 0年,全县70%的村庄实施了“三化一片林”绿化工程,村庄之间宽度在3米及其以上的乡村道路两侧、河堤渠道两岸绿化率90%,村庄绿化覆盖率25%。

第三节 工程造林

三北防护林工程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1 978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项目,涉及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建设期70年,旨在恢复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富县1 978—1 985年第一期工程规划造林1 8 1 33公顷,实际造林5333公顷,完成任务的29.6%。1 986—1 990年实施第二期工程,规划造林1 1 200公顷,实际造林1 0000公顷,完成任务的89.1 %。1 991—2000年实施第三期工程,完成1 0000公顷规划造林任务。2001—201 0年实施第四期工程,规划造林1 1 200公顷,实际完成1 000余公顷。

绿色长廊工程 1 992年4月,中共延安地委、延安行政公署决定,在延安地区西包公路和西延铁路沿线两侧区域建设一条300千米绿色长廊,南起黄陵县与宜君县交界处,北到子长县与清涧县交会处,涉及7个县市、34个乡镇和办事处、3个国营林场。工程建设主要包括两线沿途直观面绿化,公路和铁路沿线两旁护路林带、河流渠道周围护岸林带,农田林网及沿线城镇、村庄、机关、单位、厂矿、学校、革命旧址和名胜古迹环境的绿化。绿色长廊工程富县段涉及富城、茶坊、交道、洛阳4乡镇地域,洛河流域从茶坊镇黄甫店村到洛阳乡峪口村,21 0国道沿线从茶坊镇川口村到交道镇界子河村。1 992年起,县委、县政府组织全县干部职工、中小学生及4乡镇农民,坚持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开展义务植树。201 0年年底,累计造林6000余公顷。

退耕还林工程 1 997年8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作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批示。1 999年,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延安市宝塔区燕沟流域视察时提出“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治理水土流失的退耕还林指导方针。10月,延安市委、市政府组织13个县区率先实施退耕还林建设工程。富县从1 999年1 1月至201 0年年底,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1 5 240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6520公顷,荒山造林7720公顷,封山育林1 200公顷。涉及1 3个乡镇236个行政村951 3个小班,兑付退耕资金1.8亿元,1.6万户农民受益。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折合治理水土流失1 34平方千米。

退耕还林工程成效

天然林保护工程 2000年1 0月,国务院决定在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富县实施的天然林保护范围包括全县13个乡镇、牛武林场和西渠林场,工程总面积1 35 733公顷,其中林业用地96 000公顷,非林业用地39 733公顷。在林业用地中,富县分解国家投资,划定责任,落实任务,按要求保护林地44 333公顷、疏林地2333.3公顷、灌木林地97 333公顷、未成林地71 33.3公顷、宜林荒山56 400公顷。在育林工作上,对自然繁育能力不足或幼苗幼树分布不均匀的间隙地块,采取人工补植;对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地块,采取人工带状或块状除草、破土、整地,为母树天然下种出苗创造条件;对幼树和灌木覆盖度较大地段,采取局部刈灌、除草透光等措施,促进幼苗幼树生存;对部分生长不良的树种进行平茬复壮,增强萌蘖能力,培育幼苗幼树,促进天然更新。截至201 0年,共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3333.3公顷,其中人工造林666.7公顷,封山育林2000公顷,飞播造林666.7公顷。

生物质能源林工程 2007年,富县启动生物质能源林工程,主要任务是文冠果种苗繁育的技术试验、推广,完成造林工程面积666.7公顷。涉及羊泉镇、富城镇、交道镇和钳二乡12个行政村,设计峁头、梨章、太奇、倒回岭和天乐5个作业区。工程由县林业站规划,以竞标形式组织专业造林队实施。201 0年,经县林业局验收,生物质能源林保存率85%。

飞播造林 是一种采用飞机在空中播种的造林方法。其优点是速度快、功效高、成本低,常常适用于人工造林难以实施的地域。飞播造林一般都安排在每年的6月到7月份在雨季来临之前进行,实施区域主要是境内高原沟壑区的沟头、沟畔、沟坡等易操作区域。桥北林业局于1 980年首次在辖区张家湾、刘家塬、万家庄实施飞播,主要播种侧柏、油松,杜梨、漆树等。播区面积3800公顷。1 981年县林业局在西渠林场车条沟进行油松飞播试验,播区面积30 871.3公顷。

1 990年到201 0年富县共实施飞播30 871.3公顷。其中县林业局飞播1 0 932.2公顷,分别在6个年度实施;桥北林业局飞播1 939.1公顷,安排在1 0个年度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