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县志(1990-2010)
- 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1433字
- 2024-11-02 15:25:38
第三章 防汛抗旱
第一节 防 汛
防汛工作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实行统一指挥、分区包干、分工负责、层层落实责任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工作重点是一城两河三库六滑坡,一城两河,即县城区,洛河、葫芦河;三库,即大申号库、川口库、柳稍湾库;六滑坡,即张家湾镇和尚塬、直罗镇老林场、崖窑砭、宝塔山、吉子现镇东山川、茶坊镇新庄科。设立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县长任总指挥,县级各班子和涉农部门为成员单位,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水利水土保持局,成立部门、乡镇、村组相应组织,由县防汛抗旱机构统一指挥调度。分设旧城区、沙梁区、北教场区、茶坊区、河库及社会6个防汛指挥分部和11个乡镇指挥分部,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指挥。
防汛工程设施建设以县城区为重点,1 994年的“8 ·31”洪水,警示并增强各级领导和群众的防汛意识。1 996年建设北教场大桥至县城大桥沙梁段堤防,按30年一遇洪水标准改造加高,总长1.06千米。1 997年改造加高长庆采油一厂东风区段堤防,总长1千米。1 998年新修圣佛峪铁路桥至北教场大桥段堤防0.31千米。1 999年建设富城大桥至圣佛峪铁路桥段堤防0.36千米。2001年,建设洛河吉子湾段堤防0.5千米。2002年,建设洛河何家湾段堤防0.45千米。2003年,建设茶坊古州峁309国道大桥至铁路桥段堤防0.1 5千米。2005年,建设北教场大桥至东风区桥段堤防0.1 2千米。2008年,建设洛河寺坡段堤防0.35千米。201 0年,建设洛河城区大桥至南教场富寺路段堤防2.46千米。截至201 0年,洛河城区段按30年一遇防洪标准,共建设堤防6.8千米。
建立县城区防汛预警、撤离和各级防汛抢险物资储备供给机制。2004—201 0年,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建成全县雨情自动测报系统,分设张家湾、直罗、张村驿、岔口、牛武5处自动测报站。201 0年组建防汛抢险队伍1 7支2000人,成立抢险救护队伍4支250人。储备防汛物资袋类9.6万条、铁锨镢450把、水泥35吨、木桩1 600根、铁丝6吨、救生衣1 00件,方便面1 1 00件、矿泉水1 1 00件、面粉1 0吨、彩条布2200米、棉被500床、棉衣500件。
201 0年8月,陕西省防汛指挥总部、陕西省水利厅确定富县为全省首批县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县之一。项目建设涉及全县8个乡镇96个行政村1 42个自然村1 2条流域和4座小Ⅰ型水库,总投资532.52万元,建成自动雨量站23处、自动水位站1 2处、视频监控站4处、简易水位站1 3处、简易雨量站238处、防汛指挥中心基地站1处。
第二节 抗 旱
富县旱情多出现于春夏季节,对农业生产产生直接影响。1 990—1 997年,农业种植尤其是小麦、玉米、烤烟,广泛采用垄沟播种和覆膜保墒措施进行抗旱。川道乡镇利用已有水利设施最大限度缓解旱情。
根据水资源分布状况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1 998年,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节水灌溉作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重要举措摆到水利建设突出位置,按照“蓄住天上水,用好地上水”的思路,实施万窖千井百站群众性节水灌溉工程。1 999—2001年,以挖潜配套为主线,新增果园节灌面积533公顷,新增蔬菜节灌面积267公顷,发展烤烟节灌面积1 1 33公顷,玉米、水稻、小麦等农作物节灌面积793公顷,累计节水灌溉面积273公顷。同时引进推广黄腐酸旱地龙叶面喷施抗旱措施,果、蔬及农作物共喷施旱地龙2.03万千克,受益面积41 33公顷。
1 999年,全省窖灌农业节水灌溉现场会在富县召开,富县被确定为“节水灌溉示范县”。201 0年,全县累计建成不同形式的抗旱水利设施462处,形成覆盖全县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的抗旱网点,保障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安全。县抗旱服务工作队配备专业人员40人,钻机1台,中小型抽水泵51台,中型发电机1台,输水管道1.2万米,日抗旱能力42.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