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资源

一、水资源状况

(一)地表径流

多年平均径流深430.6毫米。地表径流量5.587亿立方米,过境客水14.175亿立方米(不含汉江),总量19.762亿立方米。属丰水县。

径流量地理分布与降水量基本一致,由东北向西南递增,年际变化△K值1.038—1.557之间。每平方千米产水:巴山山区50.7万立方米,秦岭山区40.03万立方米,中部河谷38.84万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千米产水43.19万立方米,人均3593.4立方米。

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年内时段分配极不平衡,汛期丰盈,旱期枯流。汛期5—6月,降雨量占全年总量80%左右,径流以洪水宣泄,12月至3月为枯季,4月出现“桃花”汛,5—10月为大汛,初夏时河流经常出现枯流。特别是饶峰、池河流域两岸5—6月,需水量占境内总水量45%,而此时段来水量仅占总量16%,插秧期严重缺水。

因受地形制约,耕地农户分散,加之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限制,开发利用率低。“满江碧水空流去,田干地旱人焦急。”现有水利设施可控制水量仅占自产水总量14%,客水利用量仅占0.12%(不含汉江),不能满足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需求。

(二)地下水

大巴山喀斯特地貌分布比较普遍,尤其熨斗、后柳、喜河3镇分布有不计其数的地下溶洞,地下水四季不断,总流量0.98亿立方米。如中坝河、富水河、蔡家河等水源绝大多数来自地下水,喜河洞沟瀑布、高洞子瀑布皆由溶洞水形成。

(三)水能

石泉河流众多,落差较大,水力理论蕴藏量61.3万千瓦,技术可开发利用量49.04万千瓦。截至2010年,开发利用43.48万千瓦,其中除汉江干流已开发石泉电站(装机22.5万千瓦)和喜河电站(装机18万千瓦)外,全县农村小水电开发2.98万千瓦,占可开发量60.6%。

建成胡家湾、鹅项颈、席家坝、龟山梁、庙梁、梧桐寺、迎丰、万家宝、青石、筷子铺、中坝、熨斗等12座农村水电站,装机总规模29775千瓦,年发电量9618万千瓦时,年发电收入2885万元,年上缴税金178万元。

石泉县五大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

(四)水质水温

河流水质大多属中度硬水,总硬度2.83—4.92。无砷、汞、氰和六价铬等污染物质,符合生活、渔业及工农业用水标准。唯含磷、氟量低,故应推广碘盐和防龋齿。

河流多年平均水温14.3℃—15.9℃,最高37.8℃,最低0℃。一般没有较大冰情出现。

二、水资源利用

(一)农业用水

1990年来,利用以工代赈、粮食自给、“万塘”工程、“小工程、大群体”水利灌溉工程、流域治理等项目扶持,开发利用水资源。1998年,全县拥有各类水利灌溉工程6607处。其中,水库1座(小二型)、总库容133万立方米,灌区亩均782立方米;堰塘609口,容水152.98万立方米,灌区亩均344立方米;渠道5651条,总长2715.9千米,年引水量2673.2万立方米,可保灌农田5.94万亩;抽水站186处;机电井159眼。全年农业灌溉用水量7450万立方米。

(二)生活用水

到2016年,全县先后建成县城自来水厂、第二自来水厂,池河、饶峰、迎丰、熨斗、两河集镇人饮供水站以及农村人畜饮水工程160余处(片),解决城乡饮水人口16.8万余人。全年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总量600万立方米。

据以上水资源利用量核算,2017年,全县总需水量9354万立方米,占境内自产水总水量13%左右。枯水季节,水资源不平衡。池河集镇、喜河集镇等供需矛盾仍然比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