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为心爱的十种花一笔一笔认真写过传记了。
疏影暗香,桃之夭夭,海棠春睡,空谷幽兰,牡丹国色,芍药将离,芙蓉照水,蔷薇卧夏,月桂香满,采菊东篱……都是如今常能看见的花。四时之中,绚烂在人们眼前的花当然不止这十种,但它们在不同时节里带来的情绪,却是相似的。
前段时间不能外出,平时能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小区的园子。城市中的种种流动仿佛一夜之间被凝固,但时间却依然在我们看不见之处默默流动着。春意归来,园子里的梅花、桃花、杏花和海棠先后苏醒,次第开放,和往年相似却不相同的美丽,成为那段时间里为数不多的慰藉。生命中总有不堪承受的痛苦和不愿忆及的往事,黯淡的时刻里,幸好还有花。心里感激,便将早已完成的文稿又要回来细细过了一遍,虽也没做太多的增删,但它们值得被付出更多的珍重。
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取巧袭用了古籍中常用的体例,来重述每一种花的名称源流、艺文经历与奇闻逸事。既赏花赏景,又赏文赏情,将过去与现在、诗文中的花木与人们身边的花木联系起来,还有人们曾因这些美丽生灵而产生过的情丝、与它们发生过的故事,皆择取有风致者加以呈现。
木心先生曾说,“中国的‘人’内充满‘自然’,中国的‘自然’内有人”,这话很对。几千年来,人们生活在自然之中,朝夕相对,很难不对身边的一花一木产生感情。从先秦时的《诗经》、楚辞起,当第一个人开始了对花草的吟咏,中国的“人”与“自然”就联系起来了。
于是,在中国人的眼中,花草就不只是自在生长的生灵,而成为人们身边最常用来寄托感情的载体。古典作品中关于“香草美人”“花中君子”“岁寒三友”“草木有心,何求人折”之类的表达,屡见不鲜。花是草木之美者,是自然的精华,所以,花在自然中尤其显眼,也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情韵与格调。
我们是人,它们是花,花而美不自知,人却能够感知,为之留下痕迹。于是原本自然而来自然而去的花,一进入人类世界,从此也有了历史有了故事。
于是我们听说,曾有人隐居山野,以梅为妻;曾有人迷途忘路,忽逢桃花林;曾有人与海棠他乡相逢,此后每岁花期,必沉醉其下;曾有人远游归来,为幽兰抚琴作歌。至于沉香亭畔,名花倾国;二十四桥,红芍独生;蔷薇花下,千金买笑;荷花深处,畅饮荡舟……凡此种种,无不让如今的我们清楚感知到,在几千年的长久岁月里,中国人在花开花落间释放的浪漫。
虽然人们很难单凭那些优美的诗文了解这些花草的形貌与特质,如果没有图谱,人们也很难单靠文字分辨出什么是荇菜卷耳,牡丹和芍药又有怎样的区别。但我们却能从中意会到:这些数之不尽的草木,是始终和人在一起的,很多时候,花木能够承载、感应甚至成全人的感情。所以,中国人、中国植物和中国文学之间数千年的联系是不能隔断的,也不该被忽略。
这就是我撰写《十花记》的初衷。当然清楚,比起那些更有意义的大事,这些花木“闲事”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它们也因此被长久地遗忘在历史的缝隙中,不常被众人注意。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序,我也曾听过这样的话——“若无花月美人,不必生此世界”,美存在于世间,是不该被辜负的。即便眼前的生活再繁冗匆忙,我们也该容下静心等一朵花开的闲情。曾想过用很长的时间来记录这样的事,近年也有一些具体的打算,这算是一个开端,期盼接下来能一步步慢慢实现。
这本书是当年怀着女儿的时候写的。彼时心有挂碍,如今回看,有一些未尽之处,多少也留有遗憾。但它天然带着最温柔的心意,就像在孕育一朵待开的花,此后我看到它便会想起,不可取代。都说一期一会,生命中的每一场相遇,都值得珍惜。
落花轻拍肩,悄然忽已远。千年以后,太多的人和事都消失了,但这些花事却被留了下来,我们的生活需要被点缀上这些关于花的往事。
是为十花记。
二零二零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