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二期工程规划

一期工程于1980年暂停之后,湖北省水利厅组织荆州地区及其有关县进行第二期工程的规划设计。1980年8月由湖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制了《湖北省洪湖分蓄洪区第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985年8月编制了《湖北省洪湖分蓄洪第二期工程“七五”续建项目初步设计报告》。湖北省和荆州地区的领导曾多次进京向水利部汇报,要求尽快实施洪湖分蓄洪二期工程。同时,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完成了《湖北省洪湖分蓄洪第二期工程设计任务书》,对二期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全面规划。

一、建设缘由

洪湖分蓄洪区工程经过一期建设,作为分隔洪湖分洪区与荆北保护区的主隔堤及其附属建筑物已基本完成,但由于国家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洪湖分蓄洪区其他工程均未能实施,分蓄洪运用还存在许多问题。

(1)分洪区围堤未达到分洪要求。分洪区围堤包括长江干堤、东荆河堤和主隔堤。除了主隔堤重点垮方堤段未达到设计标准外,长江干堤田家口以下堤段和东荆河全部堤段的高度和宽度未达到分蓄洪水位的标准,最大欠高和欠宽均超过2米,长江干堤有27千米长的堤基分布在浅层粉细砂石上,大水时造成堤内严重渗水涌砂现象,另有40余千米长的堤段无外滩保护,崩岸现象仍在继续发展,历史上溃口形成的深大渊塘较多,内渊外崩,一旦分洪,防守将十分困难。东荆河堤位于河口一段约长10千米的堤段,堤身单薄,外临东荆河南支河泓,内有湖泊洼地,加固防守均很困难。以上重点险工,需要进行整险加固,才能保证分洪时的安全。

(2)分蓄洪区内的人口安全转移没有保障。洪湖分洪区地势低洼,分洪时区内人口将全部转移出去,而区内既无安全区,又无安全台、躲水楼等避洪设施。分洪区内的公路数量严重不足,洪湖、监利两县的公路干线只有两条,一条沔洪公路在黄丝南越主隔堤进入分洪区,在分洪区内长为32千米;另一条为沙洪公路,在半路堤进入分洪区,区内长度为87千米。其余为两县通往乡镇的公路支线,等级低,质量差,而且有些公路的走向与堤防基本平行,对转移分洪区纵深位置的群众作用有限。区内水网密布,渠道河流缺少桥梁,航道也不能满足安全转移要求,主要城镇未建防护工程,一百多万人口和巨额财产要在3天内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极其困难。

(3)尚未兴建进洪闸及退洪闸等控制性工程。如果长江发生大洪水,洪湖分蓄洪区必将被迫运用,由于尚未修建进洪闸和退洪闸,运行中无法控制,因而不可能充分发挥分蓄洪效益。当需要分洪时,只有临时扒口进洪,无法控制进洪流量,以达到对长江进行水量补偿调节的作用。在分洪的过程中,分蓄洪区总容量内无效分洪量占较大比重,对于一次洪水过程以后接踵而至的其他洪水过程的防洪效果将显著下降,在超过其容蓄能力的情况下,也将被迫吐洪,抬高干流水位,直接威胁武汉市及荆北地区的安全。

(4)分洪区内的通信设施比较落后。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通信状况还相对落后,无线通信尚不发达,有线通信需层层接转,效率低下。如果分洪,预警设施尚不具备,分洪转移命令不能全覆盖的及时传递,将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基于上述原因,一旦分洪,不仅经济损失惨重,而且区内人员安全没有保障。为了尽快提高长江中游平原防洪标准,使分洪区能够尽快按规划要求运用,减少长江大洪水可能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必须抓紧有利时机,加快分蓄洪工程建设步伐,积极落实长江中游各分洪区分蓄洪水的规划,是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湖北省委、省政府对此非常关切和重视,在一期工程暂停施工之后,要求水利部门迅速组织力量,抓紧编制洪湖分蓄洪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报请中央审查,并多次行文报请中央有关部门,要求纳入国家近期基本建设计划,以利于尽快完善分蓄洪区工程设施,为分洪保安全、不分洪保丰收创造条件。

二、工程规划

按照省委、省政府意见,省水利厅安排荆州地区和洪湖、监利两县及有关单位进行了第二期工程的规划,并为湖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提供必要的资料,1980年8月,湖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制了《湖北省洪湖分蓄洪第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又于1985年8月编制了《湖北省洪湖分蓄洪第二期工程“七五”续建项目初步设计报告》。1989年又组织各类专业人员150多人,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开展了查勘、勘探、测量、试验、规划、设计等工作。其中,湖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负责分蓄洪工程的补充规划、螺山进洪闸的初步设计以及各单位勘测设计成果的综合审查,整理汇编初步设计文件等工作;荆州地区水利局负责新滩口泄洪闸的初步设计工作;省洪排总部负责主隔堤煞尾工程设计;荆州地区长江修防处负责长江干堤加培工程和附属涵闸改建、加固工程的初步设计工作;荆州地区东荆河修防处负责东荆河干堤加培工程和附属涵闸改建、加固工程的初步设计工作;荆州地区四湖工程管理局负责白庙大桥的初步设计工作;监利县、洪湖县水利局分别承担分蓄洪区各自范围内的安全区围堤、公路桥梁工程和电排站工程的初步设计以及资料综合汇编工作。

经过近半年的紧张工作,收集绘编了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其中,1∶10000的地形图556平方千米;1∶2000的地形图9800平方千米;1∶1000的地形图2.5万平方千米。堤防纵横断面测量213.5千米,地质勘探钻孔65个,钻孔总进尺1250米。地基土壤物理力学指标实验29组。完成各类工程设计图纸125张,设计文件11册。

1988年6月2日,国家计委以计农经〔1988〕028号文,对《湖北省洪湖分蓄洪二期工程修改设计任务书的请示》予以审批,明确了兴建洪湖分蓄洪工程的重要意义,要求按32.50米蓄洪水位建设围堤工程和安全设施;工程总投资3.2亿元,从水利部水利基建投资中补助1.8亿元,包干使用,其余部分由湖北省自行解决,施工期8年左右;螺山进洪闸不列入本期工程,如果防洪局势危急,以城陵矶水位为控制水位,确定临时分洪口门和相应分洪流量。

1990年9月,由能源部和水利部水规总院主持,在荆州三峡宾馆举行专题会议,对湖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提出的《湖北省洪湖分蓄洪二期工程初步设计》进行审查,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1991年水利部以水规〔1991〕3号文批准洪湖分蓄洪二期工程实施,核定总投资46956万元,根据国家计委对该项工程设计任务书的审批意见,决定从水利部基建投资中补助1.8亿元,包干使用,其余部分由湖北省自行解决。规划的主要工程建设项目有:围堤加培土方2969.4万立方米,石方49.04万立方米,改建沿堤建筑物20处,兴建安全区10个,修建转移路23条总长398.2千米,建躲水楼24栋,配备分洪区内乡镇无线电台、村级报警以及防洪指挥系统的通信设施。

(一)围堤加固工程规划

分洪区围堤的规划设计标准,分别按分洪运用时的蓄洪水位和长江、东荆河正常的防洪水位进行加高加固,以满足行洪和蓄洪的要求。

1.主隔堤煞尾工程

主隔堤经过一期工程建设,全线堤身断面大部分已达到设计标准并已基本稳定,主要附属建筑物已按设计标准完成。但是堤线跨越湖沼地带的堤基不良,经常出现裂缝、垮塌现象,影响防洪安全,需进行加固处理,其中,南昌湖、上下万全垸、秦口等4处重点垮方段,总长3.85千米,欠高1米以上;一般垮方段13处,总长2.1千米。另外大部分堤身因多年沉陷,平均欠高0.5米,需填平补齐到标准断面,还有部分禁脚平台高程不够,长期渍水,不能栽植防浪林和防护林,影响堤身安全,需要加高。主隔堤在大施工期间,因土源缺乏,又急于求成,部分堤段施工质量没有达到规定标准,需要锥探灌浆补强。基于以上原因,二期工程安排主隔堤投资1020.42万元,计划填筑土方100.68万立方米,铺盖土方56.2万立方米。

2.长江干堤加固工程

洪湖分洪区内之长江干堤,西起监利县的半路堤,东至东荆河入长江处的胡家湾,全长226.5千米。其中,半路堤至韩家埠为监利长江干堤,韩家埠至胡家湾为洪湖长江干堤。根据分蓄洪标准,长江干堤欠高0.1~2.61米,堤顶宽度有的只有5~6米,需要加高培厚,胡家湾至田家口51.83千米按最高蓄洪水位32.50米加安全超高2.2米即堤顶高程34.70米加高培厚,田家口至半路堤172.47千米按长江设计防御水位加安全超高1.5米加高培厚。重点险工险段主要集中在洪湖石码头、龙口以下堤段,局部有界牌、钦宫潭等,堤基为粉细砂及细砂层,加上崩岸和历史溃口渊塘进逼堤脚,亦要采取填塘固基及防渗工程措施。洪湖分蓄洪二期工程规划投资12565.36万元,主要工程量有:堤身填筑土方1129.5万立方米,铺盖土方630.4万立方米,填塘土方178.9万立方米,抛石及砌石31.49万立方米(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大洪水,长江干堤防洪能力严重不足,国家决定采取治本措施,提高抗洪能力,对长江干堤整险加固工程进行重新设计,实行计划单列,由荆州市长江河道局组织实施,自1999年开始,长江干堤的加固工程项目从洪湖分蓄洪二期工程分离出去)。

3.东荆河堤加固工程

东荆河堤自高潭口至胡家湾全长42.84千米,系洪湖分蓄洪区围堤的组成部分,堤顶高程仅有31.50~32.50米,堤顶宽5~6米。这段堤防位于东荆河下游南岸,受长江洪水顶托影响,设计防御水位远远低于蓄洪区水位,洪湖分蓄洪区运用时,将全线漫溢,堤身应按蓄洪水位32.50米加风浪爬高和安全超高进行加高培厚。另外,东荆河堤原来填堵的5处天然沟口清基不彻底,存在严重的崩岸和散浸问题,主要集中在大同湖以下至胡家湾,跨越低洼湖沼地带长9.2千米,堤身垂高达11米,东荆河南支深泓已逼近堤脚,堤外基本无滩,需要采取填塘固基、护岸和防渗工程措施。洪湖分蓄洪二期工程安排投资6228.11万元,主要工程量有:堤身填筑土方509.2万立方米,填塘230.40万立方米,抛石及砌石17.15万立方米。

4.涵闸整险工程

长江干堤和东荆河堤属于分洪区围堤上的涵闸共有27座,其中,长江干堤23座,东荆河堤4座。这些涵闸多数兴建于20世纪60—70年代,设计标准低,运行时间长,存在的问题较多。有的闸身沉陷不均,止水拉裂,渗径过短,抗滑稳定不足和结构强度达不到要求等工程质量问题。有的已由其他涵闸代替,已经作了堵死封闭处理;有的在堤身加高培厚之后需要做接长处理;有的属于病险涵闸,需要重新改建。根据各涵闸的运行情况调查和堤防管理单位的要求,确定加固接长螺山闸、马家闸、新堤老闸、腰口闸、老湾闸、高桥闸、红卫闸、石码头泵站防洪闸(以上属于长江干堤涵闸)、汉阳沟闸、北灌渠闸、南套沟闸、耳湖闸(以上属于东荆河堤涵闸)共12座;封堵报废王家湾老闸、白螺矶老闸、石码头老闸、仰口老闸、莒头老闸、永安闸、永乐闸、新堤闸(以上均为长江干堤涵闸)8座;改建莒头闸、仰口闸、石码头闸,王家湾闸和白螺矶闸5座涵闸。以上工程列入洪湖分蓄洪二期工程项目,总投资927.81万元。

(二)安全转移工程规划

洪湖分蓄洪区东、南、西三面滨长江,北临东荆河,东西纵向平均距离105千米,南北向最大宽度35千米,平均宽度25千米。区内人口和集镇多数分布于干堤和老围堤一线。据1995年统计,区内人口111.35万人,其中,距围堤5千米以内47.5万人、5~10千米35.4万人、10千米以外28.45万人。根据长江中游水情预见期,拟定安全转移安置工程的标准是:在分洪命令发布后的72小时之内,将区内全部人口转入安全地带。

洪湖分蓄洪区面积大、人口多,转移的行程远,而且受江湖河渠阻隔,难度很大。因此,在进行安全转移安置规划时,必须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本着远距离转移与就近安置相结合、陆地转移与水路转移相结合、转移工程安排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优化布局。

洪湖分蓄洪第二期工程安全区、台、楼布置图见图3-1。

img

图3-1 洪湖分蓄洪第二期工程安全区、台、楼布置图

安全转移安置有两种形式:其一,将分洪区内群众直接转至分洪区外安置;其二,在沿长江干堤、东荆河堤的主要集镇分散建设安全区、安全台,方便群众就近转移。转移方式采取水运、陆运并举的方针。

1.安全区规划

根据分洪区人口和财产分布情况,安全区的规划以地势高、人口密集、保护重要集镇、有利群众转移为原则,据此,规划修建安全区12处,即新堤、黄蓬山、龙口、大沙、燕窝、新滩、唐嘴、瞿家湾、尺八、白螺、杨林山、螺山,总面积68.71平方千米,规划时(1989年)区内人口20.74万人,规划转移进入43.91万人,合计安置64.65万人。

12个安全区中,除黄蓬山和杨林山利用天然山丘转移安置附近群众与财产,不需修建工程外,其余均需修筑围堤,并新建配套建筑物。围堤修建标准按堤顶高程34.70米、面宽8米,内外边坡1∶3设计。安全区规划见表3-1。

表3-1 洪湖分蓄洪二期工程安全区规划情况

img

新堤安全区是洪湖分蓄洪区内最大的安全区,也是洪湖分蓄洪二期工程唯一实施的一个安全区。该工程位于洪湖分蓄洪区中部,南临长江,为洪湖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洪湖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分洪区运用时洪湖市分洪转移、防汛抢险、社会救援的指挥调度中心。当启用洪湖分洪区时,保护洪湖市(新堤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并安置由周边地区转移来的群众。

1986年,在洪湖分蓄洪二期工程规划时,已将新堤安全区列入二期工程建设项目,1991年水利部水规〔1991〕3号文批准实施该项目。1996年3月,由长江水利委员会主持,在洪湖市召开《湖北省洪湖分蓄洪二期工程新堤安全区工程扩大初步设计报告》审查会,对新堤安全区工程项目进行审查并报水利部,1997年经水利部批准实施。

新堤安全区围堤曾研究过几种比较方案。其一,在1985年规划中,围堤自长江干堤498+200起,向北延伸1千米(包括洪林村在内),跨内荆河,接新堤大闸渠堤,南延伸至长江干堤508+495桩号止,内有内荆河通航挡洪闸、石码头电排渠挡洪闸等,堤线长13.455千米,安全区面积13.5平方千米(此方案称为小方案)。其二,安全区堤线在原有堤线基础上作了较大修改和调整,考虑了洪湖市地方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交通的需要、今后城市建设面积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经过多次筛选比较而确定。围堤的起止点基本不变,将原堤线西边凹进部分拉直,在安全区以北方向的堤线普遍向外推出,使堤线平顺。堤线长14.478千米,安全区面积为28.78平方千米(此方案称为大方案)。两者相比较,地形地质相差不大,土方量仅相差46.1万立方米,而后者的安全区面积增加15.28平方千米,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因此推荐上报了大方案。1991年水利部以〔1991〕3号文批复“同意新堤安全区按推荐的大方案进行建设”。

工程规模 安全区围堤自长江干堤498+500起,止于长江干堤508+405,总长24.38千米,其中,利用已有的长江干堤9.9千米,新建围堤长14.48千米。按3级建筑物设计,安全区毛面积28.78平方千米,核定工程静态投资15779.93万元。1995年区内常住人口12.2万人,规划分洪运用时转入10万人。

安全区围堤工程 设计蓄洪水位为32.50米,堤顶高程为34.50米。《扩大初步设计》提出在围堤迎水面31.00~34.00米高程间采用干砌块石护坡,审查意见仍采用草皮护坡;同意兴建内荆河、石码头、东灌渠、幸福闸等穿堤涵闸工程,考虑到这些涵闸平时均开启,只在分洪时才关闭,因此不设永久性闸门,分洪时临时封堵;在围堤堤线上有仙桃—洪湖、监利—洪湖、新堤—新滩口3条公路干线与之交叉,规划修建交通闸,以保证平时道路畅通。此外,为维护原有排灌渠系的功能和效益,对受影响的排灌渠系进行调整和恢复,不因为工程建设而影响农业生产。

2.安全转移公路规划

洪湖分蓄洪第二期工程转移公路、桥梁布置示意图见图3-2。

在编制二期工程规划时,分洪区内大部分河网尚未形成,公路建设十分缓慢,交通很不发达。为了保证分洪区内人口安全转移的需要和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根据区内已建公路干、支线分布和安全转移的实际流向,有计划、有重点地补充一部分公路线网,是二期工程要合理安排的重要工程项目任务之一。在规划转移公路时,充分考虑利用蓄洪区内现有的公路设施,凡可以用来转移的交通线路都予以改造利用,在进行新建公路的布局时,既考虑转移人口的流向,同时考虑每条公路平时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合评议,择优定线。

公路等级按照分洪转移量及平时的货运量分为干线、支线、大路3个等级,其中,干线为3级,路基宽10米,碎石路面宽7米;支线为4级,路基宽6.5米,碎石路面宽3.5米。在规划时,考虑干线公路担负着数量很大的转移任务,应该通过人口较为集中的乡镇,平时作为区内的交通干线。支线公路以满足分洪的需要为主,同时兼顾平时的交通。洪湖分蓄洪二期工程初设规划修建干线公路9条,总长130.69千米,其中,洪湖市4条、监利县5条;修建支线12条,总长137.87千米,其中,洪湖市8条、监利县4条(大路由所在乡镇规划修建,未列入二期工程规划)。1998年,水利部批准调整洪湖分蓄洪二期工程概算,新增加朱桐、福宦、龙江3条干线公路和永剅支线公路,总长61.4千米。二期工程实际修建转移公路23条,总长398.2千米。安全转移公路规划见表3-2。

img

图3-2 洪湖分蓄洪第二期工程转移公路、桥梁布置示意图

表3-2 洪湖分蓄洪二期工程安全转移公路规划情况

img

3.安全转移桥梁工程规划

根据洪湖分蓄洪区内地理环境,在二期工程规划的安全转移公路线上,河流众多,沟渠纵横,为确保道路畅通,必须新建一批大中型桥梁。规划时拟建跨度50米以上的大中型桥梁7座,其中,跨度大于100米的大桥4座,即黄蓬山大桥、珂理湾大桥、码头湾大桥、彭家口大桥;跨度小于100米大于50米的中桥3座,即沙口公路桥、陈家沟公路桥、龙甲墩公路桥。7座桥梁总长858米。另外跨度小于50米的小型桥涵列入各条转移路的配套工程项目。

桥梁设计标准分别根据桥梁所在公路线等级和跨越河道通航等级而定。其中,黄蓬山、码头湾、龙甲墩3座桥位于县(市)级主要公路干线,荷载标准按汽-15级、挂-80级设计,桥面宽9米(7米+2×1米)。柯理湾、彭家口、沙口、陈家沟4座桥位于乡级公路干线上,荷载标准按汽-10级、挂-50级设计,桥面宽7.5米(7米+2×0.25米)。黄蓬山、柯理湾两座桥跨内荆河,码头湾、彭口两座桥分别跨杨林山排涝河和洪排河,按Ⅴ级航道设计。陈家沟、龙甲墩、沙口3座桥不属于规划通航河道,仅考虑通航50吨级船只,按Ⅶ级航道设计。

在二期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分洪区内交通分布情况和洪湖市、监利县的意见,经长江委、湖北省水利厅同意,对转移桥工程项目进行了调整,柯理湾、龙甲墩两桥暂缓建设,新增了洪狮大桥和九大河桥,其投资纳入二期工程调概范畴。

4.躲水楼工程规划

躲水楼是对居住在距安全区围堤10千米以外的群众因转移路程远、不能及时转移出去的一种救急建筑物。躲水楼均按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第四层为砖混结构设计。平时,躲水楼可作为学校、医院、办公等公益设施,分洪时上面两层安置附近来不及转移的群众临时躲水,然后分批转移到安全地带。洪湖分蓄洪区内距离围堤10千米以外的群众有30多万人,这些地方的群众在分洪时安全转移相对比较困难,为了解决地处偏僻而交通又不方便的群众能够得到临时转移安置,规划修建一些躲水楼,以应急需。在初步设计时,规划修建躲水楼71栋,建筑面积70220平方米,可利用躲水面积23111平方米,按人均2平方米计算,可临时安置11555人。由于受总投资的限制,1989年在工程项目审查时核减了躲水楼概算投资,对原规划进行了修改,规划修建躲水楼24栋,建筑面积22412.8平方米,躲水面积7363.92平方米,可供3681人临时躲水。其中,监利县境内14栋,洪湖市境内10栋。

躲水楼的选点原则:离围堤、安全区、安全台相对较远而交通又不方便的地方;人口居住较集中之处;按行政区划每一个乡镇一栋,以供分洪时就近组织指挥安排转移。

躲水楼设计分为甲、乙、丙3种类型。

(1)甲型。平面设计为三角形,每边为3开间,二、三、四层均设1.5米宽走道,每层9间房,每开间3.3米,深度为6米,楼梯设于三角形中心,一、二层层高为4米,三、四层层高为3.2米,建筑面积912.46平方米每栋,三、四层用于躲水,躲水面积317.34平方米,躲水人数157人。

(2)乙型。平面设计为前后错落式一字形,中间用内走道连接,走道宽1.8米,前后房间可共用一部分走道,外走道宽1.5米,每层为6间房,开间宽度为3.3米,深度为4.8米和6.6米,楼梯设在端头,楼梯间宽3米,一、二层层高为4米,三、四层层高为3.2米,建筑面积693.6平方米每栋,躲水面积200.45平方米,躲水人数100人。

(3)丙型。平面设计为前后一字形,中间用走道连接,走道宽1.8米,二、三、四层前面两端各设阳台一个,每层为10间房,每间宽度为3.6米,深度为6米和4.8米,楼梯设在中间部分,楼梯间宽度为3米,一、二层层高为4米,三、四层层高为3.2米,建筑面积1064.7平方米每栋,躲水面积354.76平方米,躲水人数177人。

在地域分配上,洪湖市安排修建躲水楼10栋,其中,甲型3栋、乙型1栋、丙型6栋。监利县安排修建躲水楼14栋,其中,甲型3栋、乙型5栋、丙型6栋。躲水楼规划见表3-3。

表3-3 躲水楼工程规划

img

5.安全台工程规划

安全台工程是分洪时安全转移、就地安置人员的一项应急措施,可使部分群众得到迅速及时的转移、就地安置或者临时安置后再中转到安全地带。

(1)安全台的选点原则。沿围堤布置、人口较密集的村镇且离开安全区较远;其容量应能容纳安全区不能安置的人口或者进入安全区比较困难的人口数量;在地势上应选择外滩较宽较高的地方,不影响河道行洪,也不造成大量的土地挖压。

(2)安全台工程分布。规划在长江沿线布置10个安全台,即北洲、姚湖、解放、高桥、合理、老湾、莒头、铁牛、界牌、胡范。在东荆河沿线布置2个安全台,即黄家口、大同湖六分场。安全台全部位于洪湖市境内,总面积29.46万平方米,计划安置24317人。由于受投资额度的限制,水利部水规总院在审核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时将该项目予于核减。

(三)临时扒口口门工程规划

洪湖分蓄洪二期工程规划设计拟在螺山兴建分洪闸,在新滩口兴建泄洪闸,由于受投资额度限制,以上两闸未列入建设计划。作为替代措施,拟在套口(长江干堤桩号450+000)爆破干堤扒口分洪;在补元(长江干堤桩号404+500)爆破长江干堤扒口泄洪。

选择套口作为扒口位置的缘由:如发生1954年洪水,龙口附近的长江水位与蓄洪区设计水位基本相等,当蓄洪水位达到32.50米、进洪160亿立方米后,临时扒口基本不再进洪。分洪区围堤在设计堤顶高程的情况下,不会出现漫溢而危及荆北保护区及武汉市的安全。另外,龙口地处长江开阔地段,行洪顺畅,便于分洪。

扒口口门属于临时性建筑物,根据本工程的规模及重要性,确定为3级建筑物。洪湖分蓄洪二期工程初步设计在套口爆破干堤扒口分洪,设计口门宽度为1630米,设计流量为16300立方米每秒,口门建筑物由铺盖、溢流堰、消力池、海漫、防冲槽、挡土墙及导水墙、两岸支堤组成。

扒口泄洪口门选择在新滩口附近补元处,设计口门宽为500米,在泄洪时,临时口门与新滩口排水闸联合应用,口门最大泄洪流量为11000立方米每秒,新滩口排水闸最大泄洪流量为1200立方米每秒,退洪时间约65天。此处外滩宽阔,地势较堤内低,水流入江顺直,利于泄洪,而且易于复堤。

(四)通信工程规划

洪湖分蓄洪二期工程通信网络规划见图3-3。

img

图3-3 洪湖分蓄洪二期工程通信网络规划图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通信事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为洪湖分蓄洪区的防汛通信上档升级创造了条件。为了改变区内的通信状况,在洪湖分蓄洪二期工程规划时,将通信系统建设列入重要项目,考虑到洪湖分洪区分洪运用时,区内的有线通信设施将失去作用,必须完善分洪区内无线通信系统。因此,二期工程规划的通信工程建设重点是采用无线通信形式。洪湖分蓄洪区无线电通信系统设计分3级:县级设中心台或主台,乡(镇)级属台设置无线电发射台、接收台,村级采用步话对讲机。

分洪转移指挥中心即分洪总指挥部拟设在洪湖市政府,因此在洪湖市防办设中心台,监利县防办设主台,各乡、镇、农场和重要控制性工程所在地设属台。分洪总指挥部中心台除与监利县主台、洪湖市各属台联网外,还经过洪湖长江堤防总段(现为分局)通信系统与荆州防办、湖北省防汛总指挥部联网。监利县主台与中心台及本县各属台联网。中心台、主台、属台均选用异频双工无线电发射、接收设备。中心台、主台配以无线电话自动控制台,属台配无线电话拨号选呼手柄,完成选呼、群呼功能。电台功率选用25瓦,并采用防汛专用组别和专用频道。每一电台加设一台录音电话。为补充固定台网的不足,同时设置车、船流动电台,选用单边带单工无线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