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险水库的大坝与安全(水利工程设计与研究丛书)
- 严实 罗畅 陈娜 陈攀 解枫赞
- 1856字
- 2021-04-09 20:22:06
1 巴家嘴水库工程概述
1.1 水文、气象、地质条件
巴家嘴水库位于甘肃省庆阳地区西峰市后官寨附近,处于黄河流域泾河支流蒲河中下游的黄土高原地区,控制流域面积3522km2。
蒲河中上游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沟谷发育,河道陡峻。下游为黄土塬区,地势平坦,流域内植被覆盖较差,黄土裸露,水土流失严重。
库区降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暴雨多集中在7~8月,暴雨历时短,强度大。洪水陡涨暴落,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5650m3/s。
库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11℃,全年以1月最低,7月最高,极端最高气温35.1℃,极端最低气温-22.4℃。
水库入库水沙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基本与降水相一致,7~8月输沙量占全年输沙量的77.3%。与入库洪水过程的尖瘦峰型略有不同,其沙峰退落较为缓慢,实测最大含沙量855kg/m3(1958年)。
整个库区均由黄土下切至白垩系岩石中,河谷狭窄,坝址处河谷宽200~300m左右,为不对称河谷,逆河向上渐宽。两岸谷坡陡峻,上部黄土边坡40°~50°,下部基岩边坡60°~80°。
在库区内,自下而上出露有白垩系(K1)砂岩、页岩,第三系(N)砂砾石及黏土,第四系更新统(Q1~Q4)黄土等。
其中白垩系的岩性按出露高程大体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砂质页岩,较坚硬,薄片状,顶部出露高程在1055.00~1057.00m,厚1~3m,顶部常有泉水出露。第二层为孔隙型中、细粒砂岩夹粗砂岩透镜体,巨厚层,层理发育,泥钙质胶结,岩质松软,岩芯破碎,厚20~28m。第三层为浅红色孔隙型中粒砂岩,钙泥质胶结,岩质较软,厚8.5~20m,在高程1085.00m和1083.00m各分布有黏土岩夹层。
岩层倾向SW,倾角1°~3°。砂岩和页岩中发育三组高倾角节理裂隙产状表见表1.1-1。
表1.1-1 节理裂隙产状表
第三系上新统(N2)主要结构为两类,第一类为红黄色砂砾岩,钙质结核,较密实坚硬,厚0.25~2.0m,分布在基岩面上。第二类为红土,密实成块状,遇水不易崩解,网状裂隙发育,底面高程1092.50~1096.50m,层厚1.30~18m不等。
第四系下更新统黄土(Q1),为黄土质壤土及砂壤土,较紧密,干容重大于1.50g/cm3,渗透系数1×10-5~9.67×10-5cm/s,不具沉陷性,厚16~20m,底部高程1102.00~1120.00m。中更新统黄土(Q2),为黄土质重壤土,较紧密,均以含粉粒为主,有钙质结核和少量黑斑,中夹黄红色壤土十多层,有钙质结核成层现象,干容重小于1.50g/cm3,渗透系数1.23×10-5~9.04×10-5cm/s,一般为二级沉陷,厚50~65m。上更新统黄土(Q3),以含粉粒为主,疏松有虫孔管状孔隙,有垂直节理,覆盖于梁峁顶部,厚20~30m。全新统河流冲积黄土质壤土(Q4),较疏松,岩性变化较大,底部常有砂砾石,平均渗透系数6.48×10-4cm/s,主要分布在河漫滩及一二级阶地。
潜水和承压水分布情况如下:
第四系底部埋藏有孔隙潜水,沿基岩面溢出,建坝前右端有出露。基岩孔隙潜水埋藏于砂岩中,孔隙潜水受第四系孔隙潜水补给,下部页岩为相对隔水层,潜水在南小河沟及坝下游左岸岸坡有群泉成滴状流出。据钻孔资料,在高程1050.00m以下,基岩中埋藏有两层承压水,含水层为砂岩,相对隔水层为页岩,形成承压水。第一层顶板高程1022.00~1025.00m,厚4.55m,承压水头为32.25~33.85m,单位涌水量q=12L/min;第二层顶板高程986.00m,高出河床地面37.1m,承压水头为106.6m,单位涌水量q=11L/min。
(1)坝址处地质情况。河床坝基发育一级台地,在坝轴线线处河床宽约210m,河滩台地高程为1050.00~1052.00m,主要由5~12m的亚砂土组成,并含粉砂透镜体和砂砾石透镜体。在上游坝脚处下埋藏有厚1~3m的泥炭土,富含腐殖土。亚砂土下为砂页岩互层。亚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1-2,从表1.1-2中可看出该亚砂土具有湿陷性。
表1.1-2 河滩台地黄土类亚砂土物理力学指标表
右岸砂岩出露高程1057.00~1078.00m,在坝轴线处高出河床19m,上游坝脚处为23m,至下游坝脚处则为黄土覆盖。基岩之上有一层厚0.75~1.5m的砂卵石层,渗透系数为3.3×10-3cm/s,属中等透水。该层之上为第四纪更新统黄土、红黄土堆积物,有垂直节理及管状孔道,黄土岸坡坡度为45°~60°,基岩坡度约80°。右岸岸坡黄土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1-3。岩体渗透系数最大为5×10-2cm/s,一般为2×10-3cm/s。
表1.1-3 右岸岸坡黄土物理力学指标表
左岸坝肩在河床以上高46m(高程1097.00m以下)范围内均为砂岩,基岩之上为红色亚黏土,厚约4m,再上为黄土类亚黏土。岩层节理发育,因风化、卸荷作用,表层岩体破碎,风化厚1~3m,从地表向下14m,透水性较强,渗透系数基本同右岸。红色亚黏土黏粒含量约为60%,呈块状,坚硬,透水性极弱,土中富有钙质结核。基岩坡比为1∶0.5。
(2)泄洪输水建筑物地质情况。泄洪输水建筑物各洞线主要位于第二层中细粒砂岩中,该层位于页岩之上,分布高程为1082.50~1086.00m,斜层理发育,钙泥质胶结,岩性松软。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
隧洞区埋藏基岩孔隙—裂隙潜水和下部承压水。潜水水位在洞身下部,以库水补给为主,沿页岩隔水层自上向下以降泉形式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