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蝉的洞穴

我可以在极佳的位置研究蝉的生活习性,因为我和它毗邻而居。每年7月前后,我家围栏到门槛之间的范围都被蝉占据了。在屋内我是主人,但在屋外它却是最高统治者,而且它的统治可一点儿都不安宁。

仲夏,第一只蝉出现了。在一条阳光曝晒、人来人往的小路上,我看到一些和地面持平的圆洞,大约有拇指粗细。一只蝉的幼虫通过这些圆洞从地下钻出来,在地面上变成了发育完全的成虫。这些幼虫喜欢干燥并且阳光充足的地方,它们有强有力的工具,可以钻透被烤硬的泥土或沙石。但如果我要观察蝉废弃的洞穴,除非用镐头掘地,否则根本挖不开那坚硬的泥土。

那些直径大约有2.5厘米的圆洞很容易引起我们注意,因为洞口周围很干净,没有一点儿尘埃,也没有堆积如山的泥土。大部分挖洞的昆虫如粪金龟子,它们的洞穴上面经常有一个小土堆,蝉的洞口却没有,这是因为它们挖洞的方式不一样。粪金龟子从地面开始挖洞,因此挖出来的废料都堆积起来。但蝉的幼虫是在地下挖洞,它做的最后一项工作才是打开洞口,钻出地面。

蝉的隧道深达38~40厘米,整个通道畅通无阻。洞的底部相当宽阔,而且底部是完全封闭的。那么,蝉在挖掘隧道时移出来的土都运到了哪里呢?洞壁为什么不会倒塌?难道幼虫用带爪的足爬上爬下,不会造成洞壁塌方而堵住自家的房子吗?

事实上,蝉工作起来就像一个矿工或地铁工程师。矿工用坑木来支撑矿井,地铁建筑工人用一个砖砌的支柱来加固隧道。蝉和他们一样聪明,它用“水泥”来涂抹隧道的墙壁,令洞壁变得坚硬无比。蝉能在身体里储藏一种黏液,用这种黏液来制作“水泥”。因此它常常把洞穴建在有充足黏液的小树根上方,在那儿它可以持续不断地得到黏液的供给。

对蝉来说,能轻松地在洞穴里上下穿行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因为在钻出地面沐浴阳光之前,蝉还必须打探下外面的天气状况。为此,它需要耗费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来修建一道四壁坚固且便于爬行的隧道。蝉会在洞穴顶部留下一指厚的土层,用来抵御外部气候的影响,直到最后破土而出。一旦有一丁点儿好天气的迹象,它就会爬到顶部,通过那一层薄土来探知外面的天气状况。

如果它猜测地面上有雨或风暴——这对于正在蜕皮的柔弱幼虫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就会谨慎地溜到舒适的洞底。但如果觉得天气晴暖,它就会用爪子敲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幼虫臃肿的身体内部有一种液体,这种液体可以帮它清理掉洞穴里挖掘出来的废土。它在挖洞时就把液体喷洒在土里,和成泥浆,这样,洞壁就变得更加柔软和坚韧了。泥浆挤入了粗糙土壤的缝隙中,幼虫再用肥胖的身体将它压实。因此,当我们在洞口发现蝉的身影时,总是能看到它身上覆盖着湿湿的泥点。

幼虫第一次爬出地面时,要为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蜕皮地点。它在洞口附近徘徊,一簇小灌木、一丛百里香,或是一片草叶、一根灌木枝都是绝佳的选择。当找到合适的地点后,它就爬上去用前足的爪牢牢地抓住,然后纹丝不动。

不一会儿,它的外皮开始从背部中央裂开了,露出里面淡绿色的身体。不久,头先脱出来,然后喙和前足也出来了,最后蜕出来的是后足和满是皱褶的翅。现在,蝉的整个身体都已经蜕出来了!只剩下身体末端的那部分还没有完成。

接下来它做了个精彩的体操表演。只见它高悬在空中,只将身体末端固定在蝉蜕上,然后翻转身体,直到头向下倒挂在空中。它那满是皱褶的翅向外伸展着,竭力地张开,几乎扯成了一条直线。然后伴随着一个几乎不易察觉的动作,它再次使尽全力把身体翻上来,用前足钩住了自己的空壳。这个运动已经使它身体的末端从壳里解放出来了!以上的整个蜕皮过程大约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完成。

蜕皮后的蝉在短时间内还很孱弱。这时的它身体还不够强壮,颜色还是不正常的绿色,因此,必须时时沐浴在阳光和空气中。它将自己孱弱的身体悬挂在微风中,摇摆不定,仅用前爪钩住蜕下的空壳。

不过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最终它的身体会变成棕色,很快就和我们平常看到的蝉一样了。假设它是在早晨9点占据了一根小树枝,那么到12点半它就会留下空壳只身飞走。它丢弃的空壳有时可以在树枝上悬挂数月之久。

蝉蜕皮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