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〇(南朝)任昉《述异记》卷一:“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

〇(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一引三国吴徐整《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〇(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十六:“洎乎元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为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今绎】

混沌(1)之初,
乾坤(2)未成,五行(3)未分,
日月未明,星辰未凝。
阴阳交错,盘旋纠结,
如一颗鸡蛋,昏昏暗暗清浊混杂,
又像一团团乱丝,密密匝匝绕了亿万层。
在混沌的中心,原始的生命正在萌动着,
有人说,他是第一个人,
也有人说,他是第一个神,
他的名字叫盘古。

混沌之初,
乾坤未成,五行未分,
日月未明,星辰未凝。
阴阳交错,盘旋纠结,
如一颗鸡蛋,昏昏暗暗清浊混杂,
又像一团团乱丝,密密匝匝绕了亿万层。
在混沌的中心,原始的生命正在萌动着……

轻而清的,渐渐上升为阳气(4)
重而浊的,慢慢坠落为阴气(5)
盘古在其中,随之一日九变。
他不断地长高、长大。
就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
他终于睁开了双眼。
可周围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盘古非常气恼,使出全身的力气,
在混沌之中,艰难地站了起来。

“轰隆!”一声巨响,
天和地被分开了。
阳气氤氲为天,悬浮在盘古的头顶;
阴气凝结为地,沉淀于盘古的脚下。
天无所系,地下无根,
天地内外,辽阔无际,
浩瀚渺茫,静谧(6)无声。
忍受了亿万年的寂寞,
承受了亿万年的黑暗,
盘古再也不想屈服于束缚!
他用手撑着天,用脚踩着地,
绝不让天地再次合拢!

天每升高一丈,地就每增厚一丈,
盘古日长一丈,巍峨地立于天地之间。
他越长越高,越长越壮。
就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
天已极高,地已极厚,
盘古已长到了九万里那么高。
他的身躯就像一根擎天(7)巨柱,
直耸云霄,傲岸地兀立着。

天每升高一丈,地就每增厚一丈,
盘古日长一丈,巍峨地立于天地之间。

盘古估摸着天和地不可能再次合拢,
于是便想停下来休息休息。
他疲惫地躺在地上,枕着胳膊,
轻轻地闭上了眼睛。
天和地没有再合拢,
盘古也没有再醒来。

盘古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
时而轻柔,时而狂暴;
他发出的最后一声叹息变成了雷霆,
雷车滚滚,万窍(8)怒号。

他疲惫地躺在地上,枕着胳膊,
轻轻地闭上了眼睛。
天和地没有再合拢,
盘古也没有再醒来。

盘古的两只眼睛飘浮于空中,
左眼慢慢燃烧,变成了太阳,
在白天光耀四极,辉映万丈;
右眼渐渐凝结,变成了月亮,
在夜晚清冷明亮,一泻千里。
盘古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星星,
洒落进虚空之中,点点闪烁。
日月星辰在白天和夜晚交替出现,
为人间带去永恒的光明和温暖。

盘古的手臂和双腿变成了四根柱子,矗立四极;
身躯变成了三山五岳(9),起伏连绵;
他的皮肤和汗毛变成花草树木,郁郁葱葱;
血液变成江河,日夜奔腾,川流不息;
盘古的汗水变成雨露和甘霖,滋润着大地。
而牙齿和骨头变成金石,精髓变成珠玉,
深藏于地底,等待着被探索和发现。

盘古身上的虱子被风吹散,飘向四野,
落地后竟变成了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小人儿,
小人儿在大地上生活繁衍,
身材和他一样伟岸,
内心像他一样勇敢。

盘古死后,尸化万物。

盘古的身体发肤化为天地万物,
但他并没有因此消失。
他生于天地初开,将与天地同寿。
他高兴时晴空万里,他愤怒时狂风暴雨。
他存在于一江一河之中,
又游离于四极(10)六合(11)之外,
他飘忽于日月星辰之间,
又长眠于大地之中。
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他的血液,
每朵花里都有他的气息。
天地万物都是他,
他就是天地万物。

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他的血液,
每朵花里都有他的气息。
天地万物都是他,
他就是天地万物。

【衍说】

盘古被视为华夏民族开天辟地之神,有“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之说。关于盘古的最早记录出现于唐初《艺文类聚》引三国吴人徐整《三五历记》,但文中仅仅只说盘古生于混沌之中,并无记载他开天辟地。到了明代,周游所撰《开辟演义》中才有盘古开天辟地的各种记载。为何现存文献对于盘古故事记录得那么晚,却能够在民间得到广泛地传播,同时又把盘古神话置于很高的位置呢?

首先,从盘古神话产生的时间和背景等相关问题进行考察。在盘古产生之前,我国有关创世的神话很多,如混沌说、女娲说、烛龙说等等。到了汉末魏晋,才首次出现盘古的故事,但并未记载他开天辟地,而这个时期正是中国道教文化发源和兴盛的时期。相传葛洪所撰《元始上真众仙记》中把盘古称为“真人”,号“元始天王”。魏晋以后,道教思想在我国广泛传播,盘古神话也得到了发扬光大,并逐渐深入民心。

其次,盘古神话属于世界神话母题“宇宙之卵”,此处的“卵”,正好暗合了人类孕育的过程。如古希腊神话中创世女神盖亚,即孕育了太阳、月亮、江河湖海等世间万物。之所以有这样的想象,是因为人们知道,人是由女性孕育而来,人们通过想象和夸张,将万事万物都和孕育联系起来。《三五历记》中说“天地混沌如鸡子”,这个“鸡子”,就是“卵”,也可以看成女性的子宫,“盘古”是在宇宙产生之初“启阴感阳”,中和阴阳后孕育出来的第一个具有人类特征的生命,只不过这个孕育的载体有点特殊,它是哲学化的“卵”。

最后,创世神话的产生源于人们对自然的探秘,对人类和宇宙产生的追问。盘古神话的核心思想正是人们对宇宙产生的猜想。在魏晋以前,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来源说法不一,但当盘古神话故事一出现,立刻被广泛传播,得到认可,原因就在于盘古神话蕴含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庄子·达生》说:“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也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盘古开天辟地、尸化万物,体现的正是这种“天、地、人”一体同源的世界观、万物有灵的生态整体观,以及生生不息的地球系统观。

盘古神话在中国各民族中均有出现,但内涵有所不同,如壮族神话中,盘古是从天上下来的神,侗族神话中说盘古是蟠桃变化而来的神灵,瑶族神话中说云彩生盘古等等。尽管盘古神的来源不同,却普遍受到中华民族的崇拜和敬仰,成为民族的始祖神,其原因就在于盘古神话体现的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个世界观不仅被汉民族认可,还被少数民族认可;不仅被中华民族认可,还被世界各民族认可。


(1) 混沌:古代传说中指世界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汉班固《白虎通义·天地》:“混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然后剖判。”

(2) 乾坤:称天地。宋洪迈《易·说卦》:“乾为天……坤为地。”汉班固《典引》:“至于经纬乾坤,出入三光。”

(3) 五行:水、火、木、金、土。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古人常以此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4) 阳气:暖气,生长之气。《管子·形势解》:“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汉刘安《淮南子·天文训》:“阳气胜则散而为雨露,阴气胜则凝而为霜雪。”

(5) 阴气:寒气,肃杀之气。《管子·形势解》:“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十六:“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

(6) 静谧:安宁平静。三国魏嵇康《琴赋》:“竦肃肃以静谧,密微微其清闲。”

(7) 擎天:托住天。形容坚强高大有力量。唐孟郊《怀南岳隐士》诗:“见说祝融峰,擎天势似腾。”

(8) 万窍:一指大地上大大小小的孔穴。《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一指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窍,人的耳目口鼻等器官之孔。元马臻《游仙词》:“我自无为神自凝,万窍不动心冥冥。”此处指大地上大大小小的孔穴。

(9) 五岳: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古书中记述略有不同。一般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里泛指所有山岳。

(10) 四极:或指四方极远之地。《楚辞·离骚》:“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朱熹集注:“四极,四方极远之地。”或指四方极远之国。《尔雅·释地》:“东至于泰远,西至于邠国,南至于濮铅,北至于祝栗,谓之四极。”郭璞注:“皆四方极远之国。”或指四境。《管子·问》:“官府之藏,强兵保国,城郭之险,外应四极。”或指神话中的四方天柱。《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苍天补,四极正。”或指日月运行四方的最远点。元揭傒斯《铜仪》诗:“飞龙缠四极,黄道界中天。”

(11) 六合:天地四方,整个宇宙的巨大空间。《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成玄英疏:“六合者,谓天地四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