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点1 论点是对“问题”作出的“回答”

所谓论点,就是对自己思考出来的“问题”作出的“回答”。

再读一遍上面这句话,一定要牢牢记住。有“论点”,就会有“问题”。

我们来举个例子。“关于脑死亡患者器官移植”的话题,A和B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论点。

A的论点

我认为自己会主动捐献器官,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成为器官捐赠者。

B的论点

脑死亡也好,心脏死亡也罢,我认为人的死亡并不是简简单单由一张医学鉴定决定的。这个人的文化,包括与周围的人的告别,对于各种各样的个体,死亡的定义不能一概而论。

虽说是自由发表意见,但是两人看问题的角度却大不相同。从“论点”逆推回“问题”。

A的问题:是否愿意成为器官捐献者?

B的问题:什么是死亡?

就像这样,论点的背后都藏着一个“问题”。换句话说,这就是那个人的“问题意识”。我们再来举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我是没用的人。

(问:我这个人,好还是不好?)

能阻止奶奶的只有妈妈。

(问:谁能制止奶奶?)

看到这里就知道,像“好不好”这种二元论的问题,只能用“好与不好”回答。而“是谁?”这种问题,答案只能是人。论点和问题是相互呼应的。能够给出一个好的论点的人,他的“问题”也非常深刻。如果“问题”太过浅薄,也就提不出什么好论点。

很多时候,问题都存在于无形之中。不明原因的违和感,不断困扰着你,有一天,你突然意识到了自己在烦恼什么。知道了“问题”的所在,整个人就轻松多了。

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在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情况下,发表意见或者写点什么。

为什么提不出论点?

你写过这样的文章吗?

● 罗列了知识点和信息,却没有自己的看法。

● 想说的话太多,抓不住重点。

● 到底想说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

● 虽然提出了“论点”,但总觉得很一般、很空洞,这并不是自己想说的。

原因可能有:

①没有认真思考。

②不会把一个大问题拆分思考。

③欺骗自己,掩盖真实想法。

④对问题缺乏基本的认识,无法发表意见。

⑤下结论有风险,不愿冒险。

……

有时,你的论点,可能在对方看来是一个前提。比方说,一位孩子家长想要给托儿所的老师留言。

今天,我家孩子有点低烧,但也还没严重到要请假的地步。

写的人可能会认为“我家孩子有点低烧”是一种论点。但其实这只能算是说明情况,并不是一个论点。站在读者的角度去理解就明白这是为什么了。

读的人肯定会觉得很为难吧。孩子低烧,那该怎么办才好呢?托儿所里小孩这么多,不可能二十四小时只盯着他一个人。所以这位家长想要老师注意什么,没有说清楚,就会给读的人带来心理负担。如果这么写,老师就明白了。

太郎今天有点低烧。这个季节感冒很正常,应该不严重,请老师看好他别让他去户外活动就行,其他都没什么问题。

这位家长结合了孩子的身体状况,考虑到托儿所的情况,做出了作为父母应有的决策。

如果即便思前想后,也实在无法做出决定,那么可以这样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过我相信老师的判断,孩子就拜托老师照顾了。”

像这样,即使是一段简短的留言,写的时候也要有“论点”,也要经过深思熟虑。

比起自己想写什么,如果过分考虑“效果”,最后得出的只能是与真实想法相去甚远的毫无意义的“论点”。这样一来,连你整个人的形象也会被认为是个谎言。不对自己说谎,思考问题要跟随本心,是我们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另外,对于不知道的事情,提不出论点。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奇怪的是,明明一无所知却也能写出东西。如果无论如何都要写,就要明白自己其实也是“一知半解”,做选择的时候须谨慎。动笔之前,先把事情了解清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把话说明白即可。在“看、听、问、查”的过程中,或许就形成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