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包容的智慧

包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无私的气度和博大的胸怀,是一种智慧和境界,这种境界源自于人的道德修养,来自于人的内心“善良、慈悲、仁爱”的自然流露。

包容的精神为历代圣贤所推崇,在传统的道、儒、佛家文化中多有论述。如老子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是指有淳厚的品德才能包容万物,并能与大道相应,而大德的范式就是道;老子还说:“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意思是大江大海之所以浩渺深渊,是因为它们善于居下位,以接纳涓涓细流,而成为水中之王者。孔子说:“宽则得众”;《尚书》中说“有容乃大”,认为有容量的才能称为“大”,所以,大地、大山、大川、大海等都带个“大”字,表明它们有无比深厚的兼容品质。佛家讲“一念境转”、心中常存“感恩”、“善解”和“包容”,慈悲心怀,才能包容万有,心怀有多大,包容的世界就有多大。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由此带来的人际关系的紧张,现代都市人的心灵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焦虑状态。究其原因,固执、偏激、浮躁等是导致心灵受腐蚀生病的根源。

在日益纷繁复杂的社会氛围中,如何克服人性的弱点,解决心理的迷惑,保持心灵的宁静?一位禅师给世人开出了一剂医治心病的“心药方”:好心肠一条,慈悲意一片,道理三分,敬人十分,道德一块,信行要紧,老实一个,中直十成,豁达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十味药,用包容锅炒,用宽心炉炖,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脾气不要大),于整体盆中研碎(同心协力),三思为本,鼓励做药丸,每日进三服,不限时,用关爱汤服下。如果能配出上述药方,则百病可除。

前言七里禅师是一位有道的高僧,每天讲经说法之余,都在佛殿里打坐参禅。

有一天半夜,七里禅师正在蒲团上打坐,一个强盗突然闯进来,把又明又亮的刀子对着他的脊背,说:“把柜里的钱全部拿出来!不然,就要你的老命!”

“钱在抽屉里,柜里没钱。”七里禅师说,“你自己拿去,但要留点儿,米已经吃光,不留点儿明天我要挨饿呢!”

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得到了这么些钱,强盗非常得意地说:“算你识相,老秃驴!”

“拿了人家这么多钱,也不说声谢谢就走吗?”老禅师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来,“做人不要太贪,要给别人多少留点儿。”

“谢谢。”强盗说完就转身走了,但心里十分慌乱,因为他偷盗几十年,还没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他愣了一下,才想起不该把全部的钱拿走。于是,他掏出一把钱放回抽屉。

后来,这个强盗被官府捉住。根据他的供词,差役把他押到七里禅师的寺庙去见七里禅师。

差役问道:“多日以前,这个强盗来这里抢过钱吗?”

“他没有抢我的钱,是我给他的。”七里禅师说,“他临走时还说了声谢谢呢,就这样。”

这个强盗被七里禅师的慈悲感动了,他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在七里禅师面前,要求禅师收他为弟子。七里禅师开始不答应,这个人就长跪三日,七里禅师终于收留了他。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所有悬崖勒马的人,即便是恶贯满盈也是值得原谅的。世间少一个恶人就会多一个善人,弃恶扬善不仅要自己身体力行,更要帮助别人改过自新,唯有如此,世间才能更清静,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心胸有多大;

成功就有多大;

包容有多少;

拥有就有多少。

包容是一种禅,更是一种脱胎于宗教的生活智慧,一种拯救心灵的世界观。它告诉人们,在面对逆境和挫折的时候,应该向内找原因,倾听自己的心,从而利用逆境进一步升华自己的心灵,提高自己感悟世界的能力;不要在名利场中争夺不休,该放下时得放下;当婆媳关系产生矛盾的时候,要学习跳“探戈”,彼此有进有退才能和谐;对于财富要端正心态,欲收获先播种,要发财先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如此,心胸开阔了,眼睛就会更明亮,得到的也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