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叛乱:帝国救火队长皇甫嵩力挽狂澜

黄巾起义给朝廷敲了一记警钟,貌似强大的帝国已是危机四伏。

可惜的是,这记警钟并没有把昏庸的汉灵帝敲醒。当将士们为这个摇摇欲坠的朝廷浴血疆场时,皇宫里却上演着一出出鸡飞狗跳的闹剧。

汉灵帝干了很多荒唐事。

当了皇帝还不够,他还要当大富翁。灵帝发现自己贵为一国之君,私人钱财却难以跻身富翁排行榜。看看以前的大将军梁冀,被抄家后拍卖所得竟然有三十亿之多。灵帝还讥笑前任汉桓帝,认为他不懂得经营家产。

那么灵帝要如何经营自己的产业呢?

他看到大家都想当官,便从中寻到了商机:明码标价,公开卖官。

官秩为四百石的卖价四百万钱,官秩为二千石的二千万钱。这样,有钱人很容易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力买个官过过瘾。没钱的人也不必灰心,可以分期付款,先欠着钱上任,等捞到钱以后,再双倍偿还——灵帝毕竟是皇帝,生财有道,还不忘兼顾公平。

除此之外,灵帝还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正常升迁的官员,虽然也得花钱,但可以享受三折至五折的优惠;至于朝中近臣,优惠幅度就更大了。譬如“三公”,内部招标价一千万;“九卿”,内部招标价五百万。

当时有个人名叫崔烈,他当过郡守,后在朝中为卿,想过过“三公”的瘾,又觉得一千万贵了,便找到灵帝的奶娘程氏,请她帮忙与皇帝讨价还价,最终以五百万的优惠价格(相当于五折)成交,当上司徒。

到了正式授官的那天,皇帝还有点后悔:“唉,这个官卖得太便宜了,本来能卖一千万的。”

站在一旁的奶娘程氏不高兴了:“他能出五百万,已经很不错了。像崔公这样的冀州名士,岂肯轻易买官?这可都是看在我的面子上,你还不满意呀?”

卖官鬻爵还不够,皇帝还要经商。

这不,他又发明了新玩意儿,在后宫搞了一条商业街。

宫女们被分配到各门店去卖东西,皇帝呢?自然是商业街的大老板,他脱了龙袍,换上一身商人装扮,手中拿着算盘,到各门店去核算经营所得。就这样,灵帝白天当督工,监督宫女开店营业,晚上就拥妻抱妾,大设酒宴。在嬉闹与女色之中,朝政大事,早就抛之脑后了。

更糟糕的是,灵帝对宦官的信任与重用,堪称前无古人。

灵帝时代有所谓的“十常侍”。十常侍其实是指十二名中常侍,这十二名大宦官分别是赵忠、张让、夏恽、郭胜、段珪、宋典、孙璋、毕岚、栗嵩、高望、张恭、韩悝。本来还应该包括封谞与徐奉两名中常侍,但这两个人在黄巾起义时,串通马元义,企图里应外合,颠覆朝廷,后来当然没有好下场,都被皇帝给诛杀了。

这十二名中常侍,全部封侯,贵盛无比,其中又以赵忠、张让两人最为显赫。显赫到什么程度呢?灵帝刘宏是这样说的:“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您瞧瞧,皇帝管张让叫爸,管赵忠叫妈,人家这两位可是被皇帝当作双亲哪,这能得罪吗?

由张角兄弟点燃的黄巾起义烈火被皇甫嵩、朱儁、曹操、孙坚等人扑灭了,灵帝自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其实这仅仅只是火山的第一次喷发罢了。

在黄巾起义的鼓舞下,全国各地掀起反抗狂潮,大大小小的起义数不胜数。这些起义军的首领名字五花八门,多是使用各种江湖诨号,主要有以下这些:张牛角、褚飞燕、黄龙、左校、于氐根、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计、雷公、浮云、白雀、于毒、五凤、李大目、白绕等。大家看看这些名字,这都像人名吗?这些反政府武装,多则两三万人,少则六七千人。

天下大乱已经不可避免了。

这里单说西北的叛乱,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正当皇甫嵩的政府军与张宝的黄巾军在下曲阳展开最后决战时,凉州北地郡的先零羌突然起兵叛乱,拥立胡人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

这实在是不给皇甫嵩面子。

在黄巾战争爆发前,皇甫嵩正是北地郡太守。没想到他前脚刚离开,后院便起火了。叛军袭杀护羌校尉冷徵,西北局势急转直下。

北宫伯玉想在西北干出一番事业,他听说边章、韩遂“素有胆略”,在西州一带十分有名,便拉拢两人入伙。边章与韩遂颇晓军事,他们的加盟,令叛军如虎添翼。叛军很快攻下金城郡,杀死金城太守陈懿。经此一役,叛军声威大振,兵力一下子猛增到几万人。

在东汉近两百年的历史上,西北的羌乱始终是边疆一大患。汉羌战争持续了一百多年,直到一代名将段颎出现,吊打羌人将近十年,这场战事方才告一段落。

然而,这次先零羌起事,与以往历次羌乱完全不同。战争不再是在两个民族间进行,而是羌人联手汉人,合力对抗东汉朝廷,想要与朝廷分庭抗礼,政治意图相当明显。

公元185年,北宫伯玉与边章、韩遂挥师进攻三辅。

三辅就是西汉故都长安及附近一带,是仅次于首都洛阳的另一个政治中心。若是长安沦陷,后果不堪设想。汉灵帝不免惊慌失措,急调皇甫嵩驻防长安城,全权负责指挥平叛。

皇甫嵩如同东汉帝国的救火队长,哪里局势最为危急,他就奔向哪里。就在皇甫嵩准备再次大展身手的时候,从他背后却射来一支冷箭。

放冷箭的正是被荒唐皇帝尊为爹妈的大宦官赵忠、张让。

这两人与皇甫嵩的过节,还得从头说起。

在上一年皇甫嵩讨伐黄巾军时,曾路过赵忠的老家邺城,见到赵忠的宅院相当豪华气派,堪比皇室住宅,严重超标,于是上书弹劾。这下子赵忠损失大了,宅院被朝廷下令没收,从此这位大宦官就记恨上了皇甫嵩。

再说说张让,张让本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凭着皇帝对他无限的信任,四处敲诈勒索。有一回居然勒索到皇甫嵩头上,狮子大开口,索要五千万。皇甫嵩为人正直,且不说没钱,就是有钱也不屑于巴结宦官,便一口拒绝了张让的无理要求。

赵忠与张让就是俩小人,睚眦必报。他们视皇甫嵩为敌人,早就想除之而后快。只是皇甫嵩功劳太大,被皇帝提拔为左车骑将军,地位仅在大将军何进之下,一时间也不好下手。如今皇甫嵩被调往长安前线御敌,俩小人开始活动了。赵忠、张让二人在皇帝面前大讲皇甫嵩的坏话,说他在前线屡战屡败,非但没立功,还大把大把地花国家的钱。灵帝也就是个猪脑袋,听风就是雨,一道诏令,把皇甫嵩撤职召回。

皇甫嵩被撤职后,改由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董卓为破虏将军,周慎为荡寇将军,辖十万大军,进驻美阳城,讨伐北宫伯玉。临行前,张温上书皇帝,请求再调派一个人随他一同西征。他指明要带走的,正是在黄巾之战中勇冠三军的江东才俊孙坚。

看来孙坚的才能,已经得到朝廷重臣们的承认。

叛军的实力不容小觑。

北宫伯玉的部将边章、韩遂趁政府军在美阳城立足未稳,发起突袭,打得张温措手不及,狼狈不堪。这个时候,野蛮的董卓倒是发挥了作用,在他凶悍的反扑下,反政府军终于吃不消,边章、韩遂率军退往榆中。

张温反败为胜,此时不趁热打铁,更待何时?他急令荡寇将军周慎领兵三万,穷追敌寇。周慎与董卓同级别,眼看第一战的功劳都让董卓给抢了,他铆足了劲,一路疾驰,很快兵临榆中城下,下令备好攻城器械,打算强攻。

这时,只见诸将中站出一个人,此人相貌堂堂,气宇轩昂,正是张温亲自向皇帝索要的军中后起之秀孙坚。

孙坚熟谙兵法,十七岁就用疑兵之计智退海盗,如今身经百战,眼光更加独到。他向周慎建议道:“叛军占据榆中,城内粮食不足,势必要从外部运粮。请将军拨给我一万人马,袭击其粮道,切断城内粮食供给。叛军一旦粮草不足,势必无法固守,到时将军从正面攻击,他们定会放弃城池,撤往羌中。我军步步紧逼,凉州之乱,可一战而平。”

这个建议很中肯。《孙子兵法》中说“上兵伐谋”,打蛇要打七寸,打仗也要觑准敌人的弱点,才能一击致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周慎的强攻战术,更适合在敌人防御无弱点可寻的情况下采用,是不得已的手段,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代价高昂。

周慎想都不想,就把孙坚的提议否决了。因为这一战略不合周慎的胃口。

把叛军逼走有个屁用?

全歼敌军才叫战功!

荡寇将军周慎自视过高了,在他看来,孙坚就是个后生,哪有资格指指点点?周慎非但没有断敌人的粮道,还把自己的粮道暴露在敌人的攻击之下。

边章与韩遂也不是泛泛之辈,他们比周慎要高明得多,采取的战术犹如孙坚提议的翻版。韩遂婴城固守,边章率一支军队偷偷溜出城,一举攻占葵园峡谷,切断了周慎的运粮通道。

此时周慎阵脚大乱,眼看攻城无功,后路又被边章抄截,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倘若不立即撤退,恐怕要被叛军包饺子了。周慎夺路而逃,连辎重车辆也来不及带走,一股脑全送给了对手。

榆中之战,以政府军的失利告终。

与此同时,西征军统帅张温派破虏将军董卓另率三万人马,进攻盘踞于凉州的先零羌部落。董卓早年在张奂手下时,就曾多次打败过羌人,加上前番又打败了边章、韩遂,因此愈发自负,不把对手放在眼里。

事实证明,这一次,董卓没比周慎强多少。

汉军三万人马抵达望垣(今甘肃天水北)时,早有防备的羌胡人突然杀出,把董卓兵团压迫到一条河流附近狭小的区域内。但与汉军相比,羌胡军队武器窳(yǔ)劣,因此虽然人多势众,一时间也无法消灭政府军。双方僵持不下。

汉军的粮食越来越少,眼看就要吃光了。

被困住的董卓情急智生,他想到,粮食是快吃光了,可这旁边不就有条河吗?他命人在河中筑起堤坝,阻止鱼虾漂往下游,然后集中捕捞。鱼虾营养价值高,士兵们吃饱后倍感有力,精神也抖擞了。

羌胡军队本以为可以把董卓困死,岂料董卓就地取材,解了食物之困。不仅如此,董卓围坝捕鱼,还有更深一层的用意。

由于人工围坝,坝内河流水位猛涨,在某种情况下,水就是最有威力的武器。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果然如此。董卓趁羌人不备,决堤放水,河水奔腾而下,直扑羌胡兵营。一下子,兵营成了一片沼泽地。董卓借此时机,率军蹚过浅水,成功突围。

羌军眼睁睁地看着猎物跑了,却因陷入泥泞之中而无法追击。

这一战着实惊险,董卓捡回一条命,退往扶风。

总司令张温心里很郁闷。

先是周慎率着残兵败将回来,紧接着又传来董卓出师不利的消息。六万人马出击,徒劳无功,士气凋零。

更令他气愤的是,董卓这个家伙不听话了。

在董卓败逃到扶风后,张温以总司令的名义,命令他把部队拉回大本营。岂料董卓装聋作哑,不理不睬,压根儿不把统帅放在眼里。直到过了许久,才慢条斯理返回总部,见到总司令张温后,不仅没有表现出一丝对战败的愧疚,反倒一副傲慢自大的模样。

董卓的军职比张温要低,何以他敢如此狂妄呢?

首先,董卓自视甚高。他出生于西疆,军旅生涯二十年,多数时间是在西疆度过,在西北军中拥有很高的威望。尽管这次吃了亏,他仍认为,要解决西北羌乱,非自己莫属。

其次,董卓瞧不起张温。张温身居“三公”之列,却是出钱买来的。作为总司令,他没什么作战经验,第一战就被边章、韩遂打得晕头转向,还是董卓来给他解的围。

正因为如此,董卓对张温的命令充耳不闻。

张温虽然一肚子不高兴,却无可奈何。

孙坚感念张温对他的知遇之恩,见状自然感到不平:堂堂主帅,岂可受副将掣肘?他向张温进言道:“董卓不仅没有检讨战败的责任,还嚣张狂妄,真是罪大恶极。大帅应该治他‘不服从军令’之罪,依军法当斩!”

从这句话,便可看出孙坚的魄力。

张温却犹犹豫豫、吞吞吐吐地说:“董卓在西疆威名远扬,今天若是杀他正法,西征乱贼要依靠谁啊?”

孙坚说:“将军亲率王兵,威震天下,何必非得依靠一个董卓呢?董卓出言不逊,不把将军放在眼里,犯上无礼,这是罪一;边章、韩遂作乱已久,应当即刻进兵讨伐,董卓却按兵不动,动摇军心,这是罪二;董卓出师无功,接到返回命令后却充耳不闻,还趾高气扬,跋扈嚣张,这是罪三。古代名将出征,持斧钺节制诸军,胆敢犯上者杀无赦。因此才有司马穰苴诛杀庄贾、魏绛诛杀杨干的范例。如今将军您却法外开恩,对董卓的罪行不施予诛杀之刑,既有损威严,也有违军法。”

性格决定命运。

张温软弱的性格,注定使他下不了杀董卓的决心。

在他看来,董卓及其部下都是一群野蛮人,如狼似虎,他没胆量拿董卓开刀。最后,他对孙坚说:“你还是出帐去吧,要是待得太久,董卓会起疑心的。”

一位统帅对部将畏惧到如此程度,如何能成事?

几年后,当张温面对行刑的刽子手时,他一定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听从孙坚的劝告。

在接下来的这一年(公元186年),张温意外地升职了。

由于太尉张延被免职,张温被提拔为太尉,相当于国防部长。不过他并没有到朝廷就任,而是坐镇长安,仍然负责西征事宜。只是张温军事才能平平,无法节制前线诸位将领,故而与反政府军形成相持局面,一整年没有发动过大规模的攻势。

皇帝对张温失去了耐心,终于在年底把他召回京师洛阳。

公元187年初,反政府军发生内讧。韩遂杀死北宫伯玉与边章,吞并其部,成为西北反叛军的唯一首领,拥众十余万。这位新首领志不在小,刚刚独揽大权,便迫不及待地进攻陇西,陇西望风而降。

凉州刺史耿鄙集中了六个郡的兵力,准备与韩遂一决死战。

岂料战斗还没开打,部将哗变,耿鄙被杀。身为凉州军司马的马腾率部叛反,与韩遂部合并,另一支由王国率领的叛军也前来加盟。这样,西北叛军便组成了新的三巨头联盟,三巨头分别为韩遂、马腾、王国。

叛军势力如日中天,攻克汉阳郡后,十余万大军再度进逼三辅,即长安地区。

长安告急!

汉灵帝又惊又怒,他想不通,叛军怎么越镇压越多了?

所幸韩遂一伙人并没有真心想攻下长安,他们只想劫掠财钱,等到搜刮得差不多了,便心满意足地撤了。

叛军是撤了,皇帝的气没消。他迁罪于张温,免了张温的太尉一职。太尉为“三公”之首,权力最重,可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却最不容易当。在张温之后,太尉之职走马灯似的换人,崔烈当了七个月,曹操的老爹曹嵩当了六个月,樊陵当不到两个月,马日(mì)磾(dī)当了九个月,基本上任期都不满一年就下台。

原因很简单,官都是买来的,这些国防部长在军事上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

谁有真才实学呢?

举目望去,能堪担重任者,只有镇压黄巾起义的英雄皇甫嵩。

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西北反政府军在王国的统领下,发动新一轮攻势,包围陈仓。遭赵忠、张让陷害而被闲置达三年之久的皇甫嵩终于被朝廷起用,出任左将军,下辖前将军董卓等将领,共四万人马,救援陈仓。

董卓这个人虽然狂妄,但还是识相的,知道皇甫嵩和张温不同,是有真本领的,故而对主帅还算客客气气,主动请战道:“陈仓已被敌人团团包围,咱们应该快马加鞭,速速支援。”

皇甫嵩却给董卓泼了一盆冷水,他说:“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兵法有言: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陈仓虽然只是一座小城,但城池坚固,易守难攻。我们姑且按兵不动,等敌人精疲力竭之时,必可收全胜之功,何必急着去救援?”

皇甫嵩不愧是灵帝时代的第一名将,上兵伐谋,战未开打,他早已算定胜局。

果不其然,王国猛攻陈仓八十多天,陈仓城岿然不倒。将近三个月的连续作战,早已让反政府军疲惫不堪。对王国来说,这一仗没法继续打了,罢罢罢,还是撤军吧。

陈仓城下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敌人撤走了,战场上留下一堆残破的车辆与折断的兵戈。此时,一直按兵不动的皇甫嵩忽然下达了全线追击的军令。

董卓又跳出来道:“万万不可!兵法上说‘穷寇勿追,归众勿迫’,现在若贸然追击,便犯了兵家大忌。正所谓困兽犹斗,蜜蜂急了还会蜇人,何况是人呢?”

由此可见,董卓虽然也懂得些兵法,却没能灵活运用。而皇甫嵩之所以被称为名将,是因为他总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他解释道:“以前我不出击,是避敌锋锐;如今全线追击,是待敌衰疲。现在敌人只是疲惫之师,毫无斗志可言,我以逸击劳,以完整之师击疲乱之师,这与兵法书上所说的‘穷寇勿追’是不一样的。”

于是汉军四万精锐之师悉数出动,穷追猛打,王国的反政府军大败,落荒而逃,遗弃下一万多具尸体。

皇甫嵩以此精彩一役,捍卫了自己“第一名将”的荣誉。

这场胜利彰显了皇甫嵩的战略眼光与把握战机的实力,却也为他埋下了祸根。董卓两次献计都被皇甫嵩否决,本就感到有失颜面,在追击敌寇时,皇甫嵩担心董卓会不服军令,把他调到了后卫的位置,这样一来,董卓更气了,认为皇甫嵩有意压制他,不让他有立功的机会。

董卓这人表面豪爽,实际上这种豪爽是有条件的:你尊他为老大,他就对你豪爽,如若不然,他就会睚眦必报。小人难缠,皇甫嵩撞上董卓这样的小人,后来果然尝到了苦果,当然这是后话了。

陈仓一战,是西北叛军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王国被皇甫嵩杀得大败而回,韩遂一气之下把王国给废了。这么一来,王国的部下十分不服气,而三巨头之一的马腾也在与韩遂争权夺利,高层的内斗,使得凉州反政府武装集团的力量大不如前,对东汉帝国的威胁也随之减弱。

当前线的捷报飞抵京师时,汉灵帝正躺在病榻上苟延残喘。此时的他已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治。这位声色犬马了一辈子的皇帝,已经不能再享受人间的美色与美酒了。

与之前的皇帝们一样,他也没有逃脱短寿的宿命。

一场巨变即将降临到这个风雨飘摇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