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顺藤摸瓜,见微知著——FBI超强阅人术

神态举止往往透露出真实心理信息

三名犯罪嫌疑人被带进审讯室。

在三名犯罪嫌疑人坐定后,面孔严峻的探员说道:

“害怕了?看着我。”

三个犯罪嫌疑人都缓缓地抬起了头。

“你们三个人中间有一个是真正的罪犯。我知道是谁,但我不会说出来。从之前的血液化验结果看,罪犯患有严重的肾炎或者传染病,如果不想耽误治疗的时间就自己站出来;如果想拖延下去,随你的便。但关键是,这样拖下去,有好下场吗?”

其实,这三个人中,坐在中间的那个是警方的卧底,在听到同事说罪犯的血液化验有问题后,他将沾有血液的手向其他两人靠近。

坐在卧底旁边的两个人似乎紧张起来,面部表情有些许变化。其中某个犯罪嫌疑人还稍稍躲闪了一下。

见此情形,FBI将另一名犯罪嫌疑人关起来单独审问,很快犯罪嫌疑人便如实招供,案件也就此侦破。

也许你很奇怪,不知道FBI是怎样侦破案件的。

在这个故事中,警方并没有要求罪犯现身,他只说明了犯罪嫌疑人患有疾病这一信息,如果对方是无辜的,他就会躲闪,谁都不想被传染上恶疾。如果他是真正的罪犯,他就不会有过多的反应,得病的人是他,这一点他心知肚明。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FBI审讯的秘密其实是一种巧妙的心理战术,他的目的是为了给犯罪嫌疑人制造恐惧感,增添心理压力,逼迫他将内在的压力通过外在的表情或者动作表现出来。再老练的犯罪嫌疑人也会露出蛛丝马迹,这就是FBI破案的关键。

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不同,口头语言往往要经过大脑思考和处理之后才表达出来,经过斟酌之后,某些意思就可能被掩饰和遮蔽。但是身体语言是下意识的,是在不经意间表达出来的,它是一个人思想的真实反映。一个人若有想法,有企图,有动机,都会在他的身体上做出相应的反应。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就说过,凡人皆无法隐藏私情,他的嘴巴可以保持缄默,但他的手脚却会多嘴多舌。

的确,同有声语言相比,肢体语言更微妙、更复杂。人们在各自的生活经历中,已经形成了一些自己独特的神态举止,比如习惯双手抱臂而立,习惯坐着时跷二郎腿,喜欢说话时用各种手势,等等。这些习惯动作组成的肢体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就会透露出一个人的真实情况。

肢体语言可以传递信息,透露出一个人的情绪、想法,甚至是喜好和身份。神态举止,无声胜有声,有时候即使不说一句话,也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神态举止来窥探其内心世界。

身体语言专家亚伦·皮斯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某次面试中,一位男性面试者在解释他放弃之前那份工作的原因时,他说他觉得之前的公司没能给他提供足够的发展机会,但是由于他和所有的同事都相处得十分融洽,所以在是否离开原来那家公司的问题上,他一直有些犹豫,觉得很难抉择,直到最近才做出了这个艰难的决定。

听完他的陈述后,女面试官说,她的“直觉”告诉自己,这位求职者在说谎,而且尽管他对自己的前任老板赞美不已,但是事实上,他却并不认可这位上司。后来,通过对面试录像进行慢动作回放,面试官们发现,每当提到前任老板,这位求职者的左脸上便会闪现出一种转瞬即逝的嘲笑的表情。事后,招聘单位致电他的前任老板,果然不出面试官所料,他并非像他所说是因为没有发展前景才离开公司的,而是因贩毒而被公司开除的。

自相矛盾的细微肢体信号让面试官发现了他的破绽,从而揭穿了他的谎言。由此可见,一个人阅历再怎么丰富,城府再怎么深不可测,再怎么会掩饰自己,他的神态举止尤其是下意识动作却很难伪装,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掩饰一些他们自己不能控制的、却能直接反映内心真实世界的表情、肢体语言和习惯动作。所以,要想了解一个人,熟悉他的心理活动,就要用心观察和总结他的“一举一动”,通过身体语言将他看透!

洞察一个人的身体语言,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想法,看到他的内心世界,进而与之游刃有余地沟通、交往。同样,为了更好地传情达意,获得他人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应该学会善用自己的肢体语言。

从眼神了解对方的心思

1989年,FBI抓住了一个间谍。这位间谍很合作,但却不愿意供认自己的同伴,几经审讯都毫无结果。后来,迫于无奈,FBI向这位间谍展示了32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着一个与他一起工作过的人的名字,而这些人很可能是他的同伙。

FBI要求这位间谍在看每张卡片的同时讲述他所知道的情况,言谈之间,该间谍并没有说出任何有用的信息,但FBI却从此次审讯中找到了线索,并挖出了与他一起参加此次犯罪活动的同伴。

直至今日,这个间谍都不知道FBI是如何找到他的同伙的。

其实,FBI对他所讲的内容并不感兴趣,因为他们知道他肯定不会说出真相。FBI关注的是他的身体语言,当他看到两个人的名字时,眼睛突然睁大,然后瞳孔迅速收缩,并轻轻地眯了一下眼。显然,在潜意识里,他并不希望看到这两个人。

眼睛是最容易泄密的。一个人的想法常常会从眼神中流露出来,要想观察一个人,就要从观察他的眼睛开始,如我们所见,FBI的探员们就经常利用这一点来破获案件。

我国大思想家孔子就曾说过:“观其眸子,人焉廋哉!”眼睛是最容易暴露一个人的真实想法的。如果一个人听到了自己喜欢听的话,或者在极度恐惧或兴奋时,瞳孔会扩大;如果听到了自己不喜欢的话,情绪低落、态度消极的时候,瞳孔就会缩小;如果自己对别人的话不是很信任,眼睛就会眯起来。

再比如,交谈时如果对方拒绝与你对视,持续移开眼睛,那很可能是因为他对你的话题不感兴趣,或者对你所说的话持有异议,也或许是他心虚,对某些事有所隐瞒。此时,为维持交谈,发言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形,适当调整谈论的内容。

交谈时,注视他人的眼睛表示尊重,但注视时间要控制在3~5秒,若超过这个时间还保持注视,那很可能说明一点:注视者的地位比正在说话者的地位低。而在有些地方,这种长时间注视他人的行为,则被人们认为是挑衅或者失礼的行为。尤其是在日本和一些南美国家,如果长时间盯着对方的眼睛,将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不过,在职场上,你与领导有不同意见时,为了避免直接说出来而引起尴尬,久久地注视对方,则可以表达出自己持异议。当然,这种招数要“适可而止”,否则你将因屡次挑战老板的权威而砸了自己的饭碗。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眼睛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真实情感,西方曾流传这样一个故事,用来说明能通过眼睛来看透人的思想。

在赌桌上,赌徒们刚开始赌时,通常都会先用小金额的资金下赌注,并且密切观察坐庄人的反应。当坐庄人的眼睛瞳孔突然扩大的时候,他们立即紧跟加大筹码,这样赢的几率将很大。因为赌徒们根据坐庄人的眼睛变化来肯定自己压中了。这种观察的小技巧尽管无从查证,但的确证明了人眼睛的变化同心理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眼睛能映射出人内心的感受,那么我们如何在见到对方的眼睛时,敏锐地捕捉到他在传播的情感呢?

(1)表达恐惧的情绪。一个人内心恐惧时,眼睛会直愣愣地大睁着,好像要把那预示着迫近危险的最细微的动作都看个一清二楚。在这种状态下,发出动作者的下眼皮很紧张。但同吃惊的情绪不同的是,感到恐惧的人的面部表情很不一样,他们的眉毛抬起并锁在一起,呈水平线形态。

(2)表达怀疑的情绪。若你与某人谈话,他眯起双眼,皱起前额,并不住地对你进行打量,这说明他在怀疑你说的话。他希望通过眼睛的审视在你身上找到蛛丝马迹,以肯定自己的判断。由于其主要表达一种不确定、不认可的态度,所以它也经常出现在当某人对某个决定没有把握的时候。

(3)表达吃惊的情绪。人们在吃惊或有防备的时候,会把眼睛睁得特别大,并且巩膜(眼白)会在虹膜(眼睛中有颜色的部分)之上。再加上一些面部表情,例如,眉毛会抬起,且向上弯曲,而下颌下垂,双唇分开。在你看到这些现象后,就可以完全肯定,这个人正在震惊之中。

(4)表达愤怒的情绪。当某个人直接盯着另一个人,显示出紧张的眼部状态时,他的上下眼皮也会很紧张,眼睛眯成一条缝。他用眼睛盯着别人,用以宣泄内心的感受,甚至达到吓唬对方或威胁对方的目的。

盯视,在某些特定场合,是作为心理战的招术使用的,但在正常社交场合贸然使用,便容易造成误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因此,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要轻易让不利于交往的情感从眼睛里流露出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与人交往时,如果眼神发虚或东张西望,就会让对方产生一种不踏实的感觉,话还没出口,就先入为主地对你有了“看”法;而目光闪闪显得激情过度而近乎做作,目光呆滞则又显得应酬敷衍。鉴于此,我们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应该用平和、亲切的目光注视对方。

配以恰当的身体语言,让表达更具成效

警方怀疑一名女士是一起重大刑事案件的唯一目击者。因为怕招惹麻烦,该女子不愿意承认自己目睹过此案,拒绝透露半点信息。在审讯中,该女子未发出任何有意义的信号。在案件陷入僵局之际,一名警员拿出其中一个受害人的照片,满脸的怜悯与惋惜,一边摸索着照片一边哀伤地说道:“可怜的孩子,还未开始体会这个世界的美好,就已经离开……”警员一系列的表情和动作激发了该女子的恻隐之心。终于,她主动说出实情,并配合警方抓获了犯罪嫌疑人。

观察身体语言,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一些现象背后的秘密,恰当地运用身体语言可以对别人产生有效的影响。

在破获案件时,FBI调查员就经常会通过观察犯罪嫌疑人的每一个细微动作,来获取有利的信息。与此同时,他们也善于运用身体语言故意透露信息,进而根据犯罪嫌疑人的表现来获取线索。

身体语言运用得好,会助口头语言一臂之力,让你想要的效果顺利出现。这不仅在FBI侦破案件中适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同样极具成效。巧妙地使用身体语言不仅可以帮助对方理解你表达的意思,让对方做出你所希望的反应,有时还可以让你身体语言所表达出的意思比口头语言更具威力。

人力资源部的秘书小王在给经理送文件时,不小心碰翻了经理的茶杯,淋湿了经理的文件和裤子。小王吓呆了,不知所措地愣在那里等待着经理的训斥。但是经理什么都没有说,就是瞥了他一眼,挥手示意让他出去,小李惴惴不安地走出了经理的办公室。

就在前不久,小王因为把经理的文件当成无效的合同而丢进了垃圾桶,经理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当时小王一声不响,低着头听着经理发火,走出办公室后觉得自己很轻松。但是今天经理却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看了他一眼,这让小王心里充满了不安,一会儿担心经理会解雇他,一会儿又担心经理会扣他的工资,一整天都在忐忑不安中度过。

大发雷霆的经理让小王觉得全身轻松,而只是瞥他一眼的经理却让小李忐忑不安,这是什么原因呢?从心理角度来说,因为经理的严厉批评采用的是有声语言,把自己对小王的不满已经表达出来了,小王知道经理发过火以后对自己的不满就没有了,但是经理只是瞥了他一眼,他就会因为不知道经理到底是什么态度,也没有表明怎么处罚,从而使他心中充满担忧和恐惧。

口头语言可以表达出一个人的思想,但是身体语言有时候比口头语言更有效,更强烈,经理只是瞥了小王一眼,这一眼就足以让小王记住这个教训,这比用语言教训小王要深刻得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想让自己的表达极具成效,就要学会借助身体语言,不能只是喋喋不休。比如,在课堂上有的学生不认真听讲,在底下说话,作为老师,如果我们只是训斥他一顿,或者苦口婆心地劝诫,那么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的;而如果我们一句话也不说,以警示的目光视之,则会有效地端正学生的态度。再比如,夫妻俩吵架时,吵到一半女方如果不想再继续下去,那么可以试着将头倾向于一侧,偏着脖子保持缄默,这样会让男方觉出女方的弱小而心生怜惜,这岂不比说“我不想跟你吵了,你可以停止了”的效果更好!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人无法只靠一句话来沟通,总是得靠整个人来沟通。不错,人不能只靠嘴巴来沟通,还要学会用身体语言来提高沟通能力,知道在什么时候说什么话,然后配上恰当的表情、动作,如在找工作面试时,你如果能简洁有效地陈述自己的特长,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配以微笑,用自信的目光与面试人员接触,那么你面试成功的几率将会大大提高。

身体语言运用得好,可以提高沟通能力,使表达富有成效,反之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比如,上级告诉你,“这个做得不是太好,可以再改进”,你嘴上答应着,“嗯,我知道了”,但你却紧锁眉头,眼睛看着别处。如果你的上级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那他就会看出“你并不认为他是对的或者你会把他的话当成耳旁风”。再比如,一个人无论面部是多么平静,只要叉着双臂或抖动着双膝,都会明白无误地显露其内心的不安。

身体语言最容易出卖我们的真实想法,有的时候它表达的思想要比口头语言强烈得多。所以,在与人交往时,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保持言行一致,尽量让身体语言发挥它积极的作用,这样才会给人信任感,做起事来才会容易些。

生活中,如果想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就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与人交谈或者交往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自己的站姿、手姿。如在交谈中扯衣角、抓头发等,别人就会觉得你很不耐烦,从而不愿意与你继续交谈下去。要是你双臂交叉抱在胸前,别人就会觉得你可能对他抱有敌意,就会在心理上与你产生距离。所以在交往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避免语言和行为上出现矛盾,让别人产生厌烦感或者不信任感。

掌握握手玄机

FBI探员杰克最近交了一位法国女朋友露丝。一次,与露丝在餐馆就餐时,遇到了露丝的前任男友比尔。

露丝尴尬地为两人介绍,比尔微笑着与杰克握手致意。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杰克感觉到对方的力度越来越大,并且扳着他的手,想让自己的手心朝下。对此,杰克心知肚明,于是他很自然地伸出左手握住比尔。

露丝见两人都如此热情,终于松了一口气。

都说情敌相见,分外眼红。难道比尔和杰克他们是个例外吗?其实不然,比尔虽面带微笑,但他伸出的却是一双很强势的手,作为FBI探员,杰克很轻易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于是他伸出左手来压制对方来势汹汹的右手。

通常情况下,男性绝对不希望给人一种弱势的感觉,所以在握手时也会尽量注意姿势的选择,以塑造掌控者的姿态。比如比尔与杰克握手时将手掌翻转,试图让自己的手心朝下,从而给对方制造出一种强势的感觉。而对身体语言再熟悉不过的杰克也给出了反击:当比尔伸出强势的右手,杰克接过之后立刻送上左手,然后用双手牢牢握住比尔,以压制住其来势汹汹的右手。

有关专家曾对350位高级行政主管开展了一项关于握手的调查研究,这群研究对象89%为男性。结果显示,在各种面对面的会谈中,88%的男性主管和31%的女性主管在握手时都会采用这种能够制造强势效果的握手方法。而且这种握手的力度也会相对较大,甚至会令对方有轻微的疼痛感。

握手是人们,尤其是初次见面的人用来沟通的一种方式。虽说它是一个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举止,但其中却暗藏着不少玄机。从上面案例中你也会发现用简单的握手动作就可以掌握主动权,营造不可战胜的气势。

著名的盲人作家海伦·凯勒曾写过这样一段:“我接触过的手,虽然无声,却极有表现性……我握着他们冷冰冰的指尖,就像和凛冽的北风握手一样。也有些人的手充满了阳光,他们握住你的手,使你感到温暖。”

不同的握手方式不仅能带给他人不同感觉,也能显示出自己的个性特征,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一一列举。

(1)大力紧握,碎骨式的握手。这类人往往具有侵略性,并在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试图通过手掌的力量给对方一个下马威。同时也表明,这类人精力充沛,自信心强,为人则偏于独断专行,但组织能力及领导才能都很突出。

(2)轻柔而握,一笔带过。这类人随和豁达,但疑心比较重,如果有人表现得过于友善,他们的警惕心会立刻升高,并借机观察这个人真正的企图和动机是什么。

(3)双手紧握,轻轻摇摆。一般来说,采用这种握手方式的人,多是热情、心地善良的人。他们渴望与被握手人缩短距离,建立亲密的关系。若还上下摆动,就说明此人十分乐观,对人生充满希望,他们希望以积极热诚的态度而赢得众人的欢迎。

(4)握手力度适宜,动作稳重。这类人个性沉稳,有责任感且可靠,是具有理性思维的人。在生活中,他们总能为人提供建设性意见,并因此得到他人的依赖。

握手是一种人际交往沟通方式,也是一种社交礼仪,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了解和掌握。一般而言,握手时态度要积极,如果是女性与男性握手,那么女性最好先主动伸出双手。如果是长辈和晚辈之间,那晚辈应先伸出双手。此外,握手力度不要太大,但也不能蜻蜓点水似的应付对方。握手时间也不可太长,3~4秒,握上一两下即可,否则太长时间的握手可能引发尴尬和误解,尤其是异性之间就更要控制时间了。

多变的表情透露心情

在一起连环谋杀案中,一名男子进入了FBI的调查视线,当时FBI还没有把他纳入主要嫌疑,因为他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不在现场。不过负责该案的特工觉得他有很大嫌疑,于是便不停地向该男子问问题。

当被问及作案凶器时,FBI特工说了很多种工具,其目的是想观察嫌疑人在听到这些凶器的名字时的反应。当FBI特工提到碎冰锥时,该男子眼皮开始往下耷拉,神色慌张,嘴角也抽动了一下,虽然这一系列表情持续没有两秒,但却被办案特工看得一清二楚。这位特工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意义,从那一刻起,这名嫌疑人也因此成了该案件的第一嫌疑人。后来的调查结果也说明FBI特工的判断很准确,该名男子就是该连环谋杀案的凶犯。

狄德罗曾说:“一个人,他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非常清晰和明显。”脸是思维的画板,它可以提供各种有意义的信息,让我们了解别人的思想和感觉,同时,它也能清晰直接地表达人们的内心想法。所以,仔细观察一个人的表情(神色、眉毛、嘴巴等),我们就可以探究到他的心理活动。

一般来讲,观察一个表情持续的时间可以有效判断一个人的心理。

通常,一个自然的表情会延续3~5秒钟。如果停顿的时间过长,表情就可能是假的,因为人类的面部神经非常发达,即使是非常激动的情绪,也难以维持很久。

在解读他人的情绪时,还要注意观察他的眉毛。因为在人们丰富多样的表情里,眉毛也是宣示心情的一种信号。

人们皱起眉毛包含很多含义,如希望、怀疑、疑惑、恐惧、错愕、愤怒等。所以,不能一看到一张皱眉的脸就认为此人性情冷酷。实际上,要了解皱眉的含义还要结合其他的动作。例如,一个深皱眉头忧虑的人,可能是想逃离他目前的境地,却因某些原因不能如此做;一个大笑而皱眉的人,可能正在对眼前的情况感到有些惊讶。

和眉毛一样,嘴也能为我们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撇嘴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一种面部表情,生活中人们习惯性地认为撇嘴是在表达不满或轻蔑。因此在解读这种动作的时候,身体语言学家认为,发出这个动作的人可能不太认同对方的意见,或者蔑视对方。他用自己的嘴唇表现了一种傲慢的神态,尽管这一动作可能只是被他遗忘的一个坏习惯。

在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一些人,他们的嘴角时常上扬。一般来说,这类人多是性格开朗、亲切、外向且能言善道之人,他们善于同其他人打交道。通常这类人具有包容心,对朋友慷慨热情,有着非常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在遇到困难时,他们能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与帮助。

而咬嘴唇,则是一种压抑内心感受的表情。在交谈时,使用这个动作可以表达一种敌意,尤其是边摇头边咬住嘴唇。另外,一些人仔细聆听对方说话,揣摩其中含义的时候,也会做出同样的动作。若频繁在这些时候做出这个动作,说明此人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遇事谨言慎行。

面部表情变化多样,稍纵即逝,如果不仔细观察,它们是很难被发现的。身体语言学家曾指出,在人们交谈的过程中,鼻子的动作就常常被忽略,但实际上,它们也能表现一个人的心理变化。据观察,人们在身边有异味或香味刺激的时候,鼻孔会有明显的伸缩动作,严重时,整个鼻子会轻轻地颤动。皱起的鼻子表示对味道的反感和厌恶。例如,当一位男士在吸烟的时候,旁边就可能有女士皱起鼻子,用不满的眼神看着他。此外,当人们看到一个穿着邋遢或者品行不佳,以及相貌丑陋的人时,也会用皱着鼻子来表示对对方的不满和不屑。

在比较随意的人际关系中,这些微妙的行为对我们来说可能意义不大,但是,在一段重要的人际交流中,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信号就很可能反映出更深层次的情感冲突。所以,我们要抓住任何表面的信号,因为它们很可能会反映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意图,而且通常具有很高的准确度。

生活中,我们鼓励那些精神委靡或遭遇不幸的人时,总是会告诉他别灰心,把下巴扬起来。下巴向下的人看起来不太自信,情绪也比较消极,而下巴上扬的人一般都处于某种积极情绪中。如果你是细心的人,那么你可能会发现,当人们处于压力或沮丧状态下时,他们的下巴(还有鼻子,因为两个部位的行动总是一致的)就不会抬得很高。所以如果你或者你周围的人遇到什么不开心、郁闷的事情,那么就告诉他“扬起下巴”吧,因为这能缓解郁闷的情绪。

交叉双臂有深义

乔治是FBI有名的“侦探大师”,他说一个人手脚的动作可能与他的思想或目的大相径庭,很多人之所以没有发现这一点,是因为疏于观察。

事实也证明,乔治说得很有道理。

某纵火案,在追查犯罪嫌疑人时,乔治认为附近的商店老板可能了解真相,于是他便和一名同事前来询问。

“案发时,你有没有发现可疑的人出现?”乔治问道。

“我当时在清查货架,对外边的事情一无所知。”商店老板交叉着双臂温和地答道。

“你再仔细……”跟乔治同行的特工准备让商店老板确认一下,但却被乔治打断了:“那好吧,你再仔细想想,想到什么随时打电话。犯罪分子可能心理变态,说不好还会在别处犯案,你们也要提高警惕。”说完,乔治便拉着同事走了出去。

很快,乔治接到了商店老板的电话,说有重要情况汇报。而后来根据商店老板提供的线索,FBI很快抓到了犯罪嫌疑人。

双臂在胸前交叉有多重含义。当一个人遇到不愿面对的事情时,会下意识地将双臂交叉抱在胸前,以此为自己建起一道身体防线,潜意识里是在阻止别人越过这个防线。故事中的商店老板就属于这一种。虽然他很温和地回答特工的提问,但他的肢体语言却透露出他的内心很抵触,不愿多管闲事。而乔治深知这一点,所以当他看到商店老板双臂交叉时,就判断他对此次询问很抗拒,继续下去也是徒劳无功,于是他很知趣地中止了询问。

人们对所听到的内容持否定或消极态度的时候,也会做出双臂交叉的动作。某记者参加了一个中小企业节能减排论坛,这次论坛的重点是中小企业应该在发展过程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在主办方的主讲人热情洋溢地演讲时,记者发现,台下坐着的几排中小企业的老总们有一大半都做出了双臂交叉的姿势。但是主讲者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还是自顾自说。很快,下面开始打手机、说话,有些人甚至离席而去。

毫无疑问,这次演讲很失败。节能减排的初衷很不错,也是企业未来更好地生存、发展的保障。但对于发展本来就艰难的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一种压力,这会让它们的生存更加艰难。所以,要说服他们,做到节能减排,主讲者在看到听众做出交叉双臂这一具有抗拒否定意味的动作时,就应该站在听众的角度来发表看法,通过感同身受的演讲来破除和听众之间的对立,这样才能真正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认同演讲者的观点。

交叉双臂是内心否定和怀疑的外在表现,人们在做出这个动作时,即使口头上表示赞同你的观点,他的肢体语言已经很明确地告诉你,他并不赞成你的话,他不会轻易地走出自己的世界,而你也很难融入其中。

所以,当你与他人交谈时,如果看到对方摆出了双臂交叉的姿势,你就应该立刻意识到自己可能说了对方并不认同的观点,需及时做出调整,且不可向上例演讲者那样自顾自说,否则只会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另外,双臂交叉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姿势。我们常常会看到彼此陌生的人们在感到不确定或不安全的时候摆出这样的姿势。

门铃响了,杰克打开门,看见一位陌生的推销员一脸谄媚的笑容。

他不由得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直直地瞪着推销员。他的这一姿势让推销员很失望,他试着说了一段广告词后发现杰克还是这个姿势,于是悻悻地走了。

当人们交叉双臂抱于胸前时,就好比在他和别人之间筑起了一道障碍物,将他觉得不安全或者是不喜欢的人与物阻挡在外边。这个有经验的推销员很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所以当他尝试无果时就放弃了再浪费精力的做法,去别的地方碰碰运气了。

此外,双臂交叉也是一种很自信的表现,是一种自尊的行为,在人际交往时往往有拒绝他人接近的意思,或者是把自己的位置摆得比别人高。著名的日本演员田村正和,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他摆出双臂交叉抱于胸前的姿势,于是这就让观众对他形成了这样的印象:心高气傲,不可一世。人们的这些感觉就是因为他抱臂的姿势而联想到的。

同一种动作,不同的心理。只要我们熟练掌握行为背后的心理含义,就会轻松解决生活中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双臂交叉是否定,也是防御,那么如何让对方改变姿势,转变态度呢?

(1)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如果你的说话方式能够得到他的认同,他自然能打开双臂,也就代表着打开了心胸。

(2)让他一开始就没有机会使用这个动作。比如你可以在谈话前就让他拿着什么东西,或是找一件事情让他做。

肢体接触有神奇效用

在一起失踪案中,作为丈夫的罗伯特成为首要嫌犯。

“罗伯特先生,你妻子失踪当天你在哪里?在做什么?”

“她平时喜欢做什么,最近跟什么人接触得比较频繁?”

“你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面对联邦特工一连串的问题,罗伯特一声不吭,只是目光呆滞,神情恍惚地盯着桌角。看着罗伯特的反应,调查人员开始觉得自己的怀疑是错误的,他们觉得罗伯特因妻子下落不明,伤心过度,所以变得木讷、神情恍惚。

“不,我们的判断并没错,只是他太会伪装了,几乎欺骗了我们所有人的眼睛。”新上任不久的特工说道,“不知你们有没有留意到,他虽然表情很茫然,但桌子下的手却在活动,他在不停地抚摸自己的指尖。这是什么意思?他是在想对策,这样的动作可以刺激他敏锐的反应能力,进而来应对我们的提问。”

很快,联邦特工想出了对策。“老兄,我们知道你很难过,不过还是希望你配合我们,毕竟你女儿现在才3岁,她需要妈妈照顾,你不想孩子从小就没有母爱吧……”询问的特工一边说一边轻轻地拍了拍罗伯特的肩膀。

至此,罗伯特的嘴唇微微动了一下,见此,询问的特工便乘胜追击,很快,罗伯特交代妻子被自己关在地下车库的木房子里。

一个小小的触碰指尖动作,让联邦特工找到了突破口;一个微妙的触碰肩膀的动作,让嫌疑人交代了自己的罪行。面对犯了错的学生,老师轻轻地拍拍他的头会让他知道自己错了;恋人伤心难过时,轻轻地抱抱她会让她觉得温暖贴心;朋友同事遇到困难时,拍拍他的肩会给他激励鼓舞……总之,肢体触碰可以带来神奇的效果!

生活中,合理的肢体触碰可以给我们的人际交往带来积极的作用。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肢体触碰大多存在于男性之间,女性之间好像很少有这样的行为。其实不然,某肢体语言专家就讲过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他说女性之间发生肢体接触的可能性大约为男性的四倍。当女性面对熟知的同性,她的内心不会有不安的感觉,而且女性天生就拥有比男性更细腻的皮肤,有着更敏感的触觉,所以对于肢体接触她们会更敏感。那些轻柔的、没有敌意的触碰让她们感觉良好。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与人交往时,合理地碰触对方的某些身体部位,会使对方心里产生一些超出你预料的友好感。

有研究表明,外界对皮肤的刺激可以传达积极的信号,当触摸让我们感觉舒服时,我们的皮肤就会扩张,毛孔打开,以充分接受这种积极信号。当然这种触碰也有消极的信号,如果他人的碰触让我们感觉不适时,皮肤就会缩紧,并且封闭毛孔来抵制这些信号的进入。

当人对对象事物采取封锁态度时,皮肤会收缩,肌肉绷紧,而这样的肢体语言更强化了内心的封锁。反之,当皮肤舒张时,我们的内心也就更容易接受对象事物。所以,给皮肤传递积极信号的肢体碰触刺激也有利于心扉的敞开。

那么怎样的触碰会让人觉得舒服呢?

这里有一位网友写的《如何接触女孩子,又不让她反感》的文章,我们节选了一段,大家不妨从中学习与借鉴一下。

“在马路上走的时候,发现女生走在靠近车道外侧的时候,可以用手轻轻扶着她的肩膀或手臂让她走到你的内侧;进餐厅吃饭时,帮女生拉完椅子坐下后,手可以轻轻搭在她的肩膀上,确认她已坐定位后,再回到你自己的座位上;过人行横道时,发现可以过了,就牵起对方的手迅速走到对面,然后再轻轻把她的手放下……”

要想让人觉得舒服,内心不抵触,那么在肢体触碰时就要注意当时的环境和触碰的部位。还以这位网友写的文章为例,如果在餐厅我们拉女孩的手而不是扶她的肩,过人行横道时搂她的腰而不是牵着她的手快速通过……那么结果可想而知。不同环境下,触碰的肢体部位也有不同,不能乱来一气。

一般来说,不是很熟的人之间最好不要误闯别人的私人领域,而大多数人不把手肘当做个人的私密部位,所以选择这个部位碰触通常不会让人感觉到被侵犯。不过需要注意碰触的强度和时间:轻轻的、短短的碰触不会让人误解你的意思,并且不会引起对方过激的反应。因为大部分人并没有和陌生人身体接触的习惯,这样短而轻的碰触刚好给对方留下了印象,又不会引发反感。

而如果你碰触的是对方认为的私密部位,并且时间稍微长了一些,或者力度过大,都无法获得你所预期的积极效果,有的时候甚至还会产生负面效应。所以,适当运用“手肘接触法”来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就能帮助你在对方的心目中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形象。

对于身体接触,不同文化下的人群会有不同的态度。比如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人在说话的时候,可以不断与对方发生身体接触,而英国人则会尽量不与对方发生身体接触。所以,当你需要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时,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文化与风俗习惯,这会对你们之间的沟通很有帮助。

意味深长的冷漠斜视

约翰夫妇是农场的挤奶工,他们有一个8岁的儿子吉恩。一家三口虽过得不富裕,但也其乐融融。然而,这种简单幸福的生活随着小儿子的出生永远消失了。

像往常一样,清晨五点,约翰来到吉恩的房间看望吉恩和出生不久的小儿子,然而约翰看到的却是终身难忘的一幕:小儿子满脸伤痕,没了心跳。后经法医鉴定,小儿子属于他杀,窒息而死。

很快,联邦调查局介入了此案,经过现场调查、询问后,FBI特工确定他们的大儿子吉恩是作案者。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杀害自己的弟弟时,吉恩一脸的愤怒:“这个房间属于我,他(约翰的小儿子)侵占了我的空间。他每天晚上都哭闹,让我无法看连环画。”

事后,吉恩被送到一个心理治疗室做心理治疗。但约翰夫妇心里却永远留下了伤疤,每次提到自己的儿子时他们都痛不欲生。据他们回忆,“每次抱着小儿子进房间时,吉恩都一言不发,只是死死地盯着弟弟。对此我们也都没有在意,如果当时注意到这一点,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真是造孽啊。”

每个人都需要空间,而当属于你的私人空间被他人介入,或者不可避免地受到他人侵犯时,你的身体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到防御状态。案例中的吉恩在自己的空间受到弟弟侵占时,就流露出了不满和愤怒的肢体语言——死死地盯着。如果当时约翰夫妇注意到这一点,及时对其进行开导,那么这样的惨案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另外,还有一些人,当他们的私人空间被侵占时,他们会希望通过无视他人的存在来安抚自己的紧张和不适。比如在乘坐电梯时,很多人不喜欢跟任何人说话,并且保持身体一动不动,眼睛一直盯着电梯层数的变化。这也是在私人空间受到侵犯时的表现。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自己的空间、领地等受他人侵犯的情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身体都会做出哪些反应呢?下面这则例子可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这一点,大家不妨一起来看看。

阿峰一家邀请新认识的朋友大军共进晚餐。餐桌是一个很大的长方形桌子,大军礼貌地空出了主人的座位,而选择了侧面的一个位子坐下。

这时,阿峰的大儿子小东皱了一下眉头,不情愿地坐在了另一边。大家开始就餐,席间也进行了一些谈话,大军觉得大家都很热情,唯独小东很冷漠,还时不时地斜视他。

如果大军读懂了小东的表情,他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东会对他冷淡了。他所选择的位置刚好是小东常坐的位置,而这个新来的客人什么也没说就占据了它。在小东的眼里,这位置属于自己,而大军无疑是侵略者了,所以,小东会通过皱眉、斜视、冷漠等一系列行为表情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可能你会说这是小题大做,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理。

比如你最喜欢的公园长凳被别人坐了,你会感到不满意,虽然实际上人人有权坐那个长凳;你对公司会议室的某个座位特别偏爱,如果它被人占了,你会不高兴;别人改变你所熟悉的环境可能会使你感到恼怒……同样,原本就属于你的物品、领地、房子、车子等,受到别人觊觎,你一定会不高兴,就更别提占有了。

那么如果我们遇到大军这样的情况,不知道哪个位置属于对方时,该怎么办呢?

在落座前我们不妨先问问:“通常谁坐这儿?我坐哪里比较合适呢?”这样,等于承认了其他人对自己位置的所有权。出于礼貌,他人也许会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你。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深谙肢体语言的人,那么你不用事先询问别人,也会避免像大军那样的尴尬。这是因为,人们通常都会用身体语言来流露出自己对某一事物的所有权。

一般来讲,当我们用身体语言表达对某物品的所有权时,通常会斜靠在那里,或者用手、脚等身体部位接触它们,从而告诉旁人——它属于我。

生活中,情人们会以牵手或者挽臂的方式告诉其他同性,自己才是这个人的伴侣。我们买了新的大物件拍照留念时,也会与它亲密接触。比如买了新车,我们习惯斜靠着它,甚至用脚踩着它的保险杠,这样的姿势就是对旁人宣告所有权了。而在办公室或不怎么严肃的场合里,老板们偶尔会把脚搭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或者靠在办公室的门框上。他们口头上不会说“我才是老板”,但他们的行为已经表达了这一含义,甚至让人觉得公司的一切他们都有所有权。

若在未经对方许可的情况下,你对对方的物品做出了这些动作或者擅自使用,就会让人感觉到被侵犯了。还有些人习惯将身体靠在他人办公室的门框上,这样的细节施动者自己意识不到特殊含义,但对于办公室的所有人来说,会觉得对方野心勃勃,想要取而代之。所以,这些人最好改变站立习惯,尽量直立,同时把双手放在前面,让对方能看得到,这样的方式才比较容易赢得好感。

每个人都需要空间,这是一种心理需要,更是一种礼节。所以在社交场合我们要注意与他人保持距离,避免因过近或过远而冒犯别人。

通常情况下,“正中间法则”最能安抚人心。举例来讲,去电影院看电影时,如果有很多空座位,那么你应该选择正中间的。因为如果你离一些人特别近,而离另一些人特别远的话,前者会感觉到胁迫,而后者会敏感地觉得你是不是对他有什么意见。因此,坚持“正中间法则”这一礼仪,可以很好地维持人与人之间融洽的气氛。

衣着打扮透露心理秘密

警官墨菲在街上巡逻时忽然听到争吵声。于是他上前查看,看见有两个男子正在争夺一块手表。这两个男子中有一个身体强壮,穿着十分得体,好像是个白领;而另外那人则身体消瘦,穿着一条短裤,看模样像是一个蓝领工人。

看到墨菲,两人连忙停手,转而向墨菲诉说起事情的经过。身体消瘦的男子说:“我下班回家时,这个人突然走过来,想强抢我的手表。”

身体强壮的男子则对墨菲说:“你不要相信他的鬼话。这只手表很名贵,这个人怎么有资格戴呢?”

墨菲仔细看了看这两个男子,然后拿起手表看了看。接着,他将手表交给身体消瘦的男子,并掏出手铐,铐住了身体强壮的男子。

也许,你会奇怪,墨菲是怎样断定身体强壮的男子是劫匪的?

原来,墨菲观察到两个男子的身材相差悬殊,手腕粗细也有明显的区别,于是他根据表带上的洞孔痕迹辨别出了手表的主人。

细小的事物中往往隐藏着问题原本的端倪,这不仅体现在上面的例子中,在生活中也存在,我们最熟悉不过的穿衣打扮就能说明这一点。

穿衣打扮,我们每天都在做,而且它已经变成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习惯,然而就是这一小得不能再小的细节却是我们看破他人“底牌”的捷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人的心理秘密。

身体语言学家指出,人们对颜色的不同偏好,恰恰透露出其潜在的性格倾向。一般人们会将喜欢的颜色反映在周边的物体上。而通过不同人偏爱的服装颜色,我们可以大略掌握其性格。

就衣服颜色来讲,喜欢白色的人个性爽朗、单纯,给人纯净清新的感觉,他们向往单纯、柏拉图式样的生活。他们在色彩感觉、装扮上都非常优秀,因他们喜欢的白色可以同其他任何颜色相搭配。但在性格上,他们缺乏主动性、判断力,虽亲切有余,但原则性不强。

喜欢蓝色的人态度明朗,诚实,处世中庸,做事有弹性;而喜欢紫色的人则谨言慎行,富有神秘气质。但两种颜色都属于冷色系,所以,喜欢穿这样颜色衣服的人大多不善于表达自己,是自尊心很强的人,他们做事周密,有弹性,但往往思虑颇多,缺乏决断力和实行力。

由于黑色给人以孤独、封闭、冷漠的感觉,所以很多人认为穿黑色衣服使人显得严肃,容易引起精神紧张,所以,往往在较为正式的场合和仪式上才穿黑色的衣服。但如果平时就倾向于穿着黑色衣服,则这类人的性格较为忧郁、孤僻。

在心理学中,红色象征着活泼、大胆和新潮。通常喜欢这种颜色的人是很冲动,容易感情用事的人,他们也是生活中坚强的群体,只是喜欢吹嘘和炫耀,有追求物质欲望的倾向。

偏爱黄色服装的人,性格大多积极乐观,喜欢冒险,爽朗且爱结交朋友,无论是对工作还是对爱情,都会积极主动,是社交群体中较为活跃的分子。

而偏爱绿色服装的人是较为踏实的群体,为人严谨,做事稳重,是值得信赖的工作伙伴。他们大多理性,且工作和生活都有良好的规划,并按部就班,能在稳定之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在穿衣风格上,一般来说,喜欢穿简单朴素衣服的人,性格比较沉着、稳重,为人较真诚和热情。这种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比较踏实,勤奋好学,而且还能够做到客观和理智。但是如果过分朴素就不太好了,这种情况表明人缺乏主体意识,软弱而易屈服于别人。

喜爱穿同一款式衣服的人,性格大多比较直率和爽朗,他们有很强的自信,爱憎、是非、对错往往都分得很明确。他们的优点是做事不犹豫,显得非常干脆和利落。言必信,行必果。但他们也有缺点,那就是清高自傲,自我意识比较浓,常常自以为是。比如,前美国总统卡特有一阵子很喜欢穿斜纹布牛仔装,甚至出席白宫部长级会议时,也都以牛仔装打扮出现。牛仔装可以说是一种超越性别、年龄、阶层、职业的服装。卡特或许是想以牛仔装来表示美国总统与所有人都是朋友,这恐怕也受了身体语言理论的影响。不过,在读心术中,也可视这种情况为表面上试图消除自己为特殊人物,但在实际上却具有某种政治意图,同时也显示了此人很自信,在其心底深处隐藏着强烈的信心。

喜欢穿单一色调服装的人,多是比较正直、刚强的,理性思维要优于感性思维。喜欢穿式样繁杂、五颜六色、花里胡哨衣服的人,多是虚荣心比较强,爱表现自己而又乐于炫耀的人,他们任性,甚至还有些飞扬跋扈。喜欢穿过于华丽的衣服的人,也是有很强的虚荣心和自我显示欲、金钱欲的。

通过穿衣打扮,我们可以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也可以判断他人的身份、地位、性格、情趣等多方面的潜在信息。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见微知著。

现在很多年轻人追求时尚,穿衣服喜欢跟随潮流。积极适应,走在时尚前沿这没错,但我们在跟随潮流、穿流行时装时要看它适不适合自己,如果一味盲目从众,人云亦云,那么你很可能会被人认为是没主见、缺乏审美的。

笔迹线条窥见无意识的心理暴露

美国某家生产汽车部件的公司,每年因汽车发动机重要部件的丢失而损失近百万美元。公司怀疑这是内部职员所为,但又苦于调查无从下手,只好请FBI出马侦破。

FBI在初步了解情况后,要求该公司所有职员将自己对此案的看法及可能了解的情况写成一份书面材料上交。在得到所有材料后,FBI办案人员对每个职员的字迹进行了研究比对,最后确认该公司副总经理就是盗窃案的幕后策划者。于是警方便据此展开监视和调查,不久便在销赃现场将其抓获。

笔迹线条的鉴定和分析在FBI的侦破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这与人的心理有什么关系呢?对此很多人都不是太明白。其实,自古就有“心手相通”、“字如其人”、“相人不如相字”之说,人们的很多心理和生理状态都能直接通过笔迹反映出来,如疾病、疲劳、饥饿等生理状态,以及心理上的变化、情绪、气质等。

现在,笔迹的分析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咨询领域、文化教育领域、人才开发管理领域等。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可以通过笔迹分析了解自己和别人的习性、嗜好和能力,以便于我们更好地交流沟通,不断地储备自己有用的人脉资源。

字迹就像我们的DNA一样是独一无二的,个人的心理因素根本上决定了字体的特征,可以充分反映出一个人的人格特点、书写目的以及书写时的情绪等心理状态。我们可以从字体的大小、倾斜度和间距来分析人们的心理意识。

(1)字体的大小。据研究调查,近70%人的字体是中等大小的,一般在4.4~6.9毫米之间。这类型人比较保守、规矩、务实,不用担心他们会走极端,而且比较顾家,较少遇到婚姻方面的问题。

书写字体大小在6毫米以上的人,注重全局的把握,不太在乎细枝末节的事情。字体大而成熟的人,心胸开阔,性格外向,勇于冒险,又喜欢幻想;字体不成熟的人虽没什么心计,但比较自大,喜欢投机。

字体大而比较端正的人是为人很坦荡的,而且正直。

相反,书写字体常常在4毫米以下的人,就较少关注全局,会把更多心思放在细节上,他们往往相信“细节决定成败”,但容易顾此失彼,由于难以把握主次而犹豫不决。在人际交往中内心充满恐惧,喜欢掩饰自己以避免成为焦点。

(2)字的倾斜度。字体的倾斜程度可以反映出书写者的情商。中文的规范字体要求中正,这正是希望我们少动情绪,要内敛克制自己。

字体垂直端正,说明书写者内向,喜欢独思,很有主见,不会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往往能沉着冷静地做出判断,而且很有敬业精神。

字体一致向右倾斜,说明书写者较感性,易情绪化,很需要别人的理解和认同。而字体一致向左倾斜的话,受内心影响较大,有种无意识的恐惧和不安,常常谨小慎微,不断地压抑自己,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真实的内心。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略向右倾斜的字体是较好的,这类书写者很理智,不会感情用事,自控能力强,同时也能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字体太过垂直的人不会处理情感,过于理智和冷漠,甚至不近人情;字体向左倾斜的人不太自信,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

(3)字间距。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字体间距来观察一个人处理事情是否思维清晰,井井有条,因为字间距往往对应于个人的空间距离。

若字间距很大,则表示书写者需要更多独立的私人空间,警戒心较重,不容易相信别人,性格内向,保守;若字间距较小,但分隔清晰,则表示书写者性格外向,活泼好动,不能忍受孤独,而且难以自制;若字间距适中,说明书写者思维清晰,洞察力强,办事有条理,很懂得分寸的把握。

字迹线条看似杂乱无章,但它却隐藏了很多潜意识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可谓字如其人,能显示书写者的人格特点和为人处世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它是人们无意识的行为记录,即使当事人也难以重新写出某一特定时刻留下的笔迹。因此,透过字体的大小,判断字体的倾斜和间距,我们可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