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巨变

刘备拥有了荆南四郡,标志着他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了脚跟,并正式结束了东奔西跑的流离生活。不过,对于心怀帝王之志的刘备来说,荆南四郡还不足以成就他的霸王之业。所以,刘备迫切地意识到,只有真正坐拥荆州,然后抢占整个益州,再以荆州和益州作为根据地兵分两路北伐,最后才能逐步实现“隆中对”制订的战略目标。

借荆州的真相

刘备在赤壁之战大胜后,向朝廷上表举荐刘琦为荆州刺史。不久,刘琦因病一命呜呼了。刘琦病死后,其下属推举刘备为荆州牧,这与之前曹操给刘备任命的豫州牧(虚职)不可同日而语。就任荆州牧的刘备可谓春风得意,创业几十年来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地盘——荆南四郡。就这样,刘备的事业开始走上正轨,再也不用看别人的眼色了。刘备把治所设在油江口,改名公安县,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延揽人才,事业风生水起。

当然,此时刘备的眼界已经不是涿县,也不是荆州,而是天下!

刘备逐渐摆脱了穷人的身份,但他的崛起让孙权感到畏惧。作为刘备的邻居,孙权知道刘备历经数次沉浮,几十年如一日地执着创业,其野心之大可想而知。为了让双方都能和平共处,孙权决定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以巩固双方的联盟关系。

刘备听说孙权打算把妹妹嫁给他,欣喜之下便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拜见孙权。当然,刘备此行并不是单单去讨论婚娶事宜,他还有更大的目的。

刘备来到京口见孙权,此时距离赤壁之战差不多已过去两年了。

此时,荆州的格局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荆州七郡被曹、孙、刘三家瓜分。曹操虽然在赤壁之战中吃了大败仗,但还保存着荆州北面的地盘,占据着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和长江以北的江夏郡小部分地方。周瑜打败曹仁后,孙权取得了南郡(今湖北荆州,汉末三国时治所在公安)的大部分地方和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大部分地方。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趁机扩张,占据了荆州南部四郡以及南郡在长江以南的一小部分地方。

此次刘备之所以千里迢迢到京口与孙权会面,奥秘就在于荆州的格局变化。刘备虽然有了一些荆州的地盘做创业基地,但他蒸蒸日上的创业需要与有限的地盘之间的矛盾还是非常突出,现有的地盘不能满足需求,所以他迫切需要更多的地盘来开展宏图霸业。

南郡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是一个适合发展事业的黄金地带。但是,当时大部分南郡的地盘在孙权的手里,这对刘备来说非常不利。从另一个角度看,孙权无疑是刘备潜在的竞争对手。如果刘备以后想北伐实现“隆中对”的宏伟蓝图,就必须要占据南郡作为根据地,否则得向孙权借道才能通行。因此,对于刘备来说,南郡极具战略价值,不管从眼前利益看,还是从长远角度看,其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刘备无论如何都要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到南郡来作为自己的创业基地。

但是,此时的刘备不能武力去夺取南郡,一则孙权的实力比他强,二则曹操还虎视眈眈地看着孙、刘两家,巴不得他们撕破脸打得两败俱伤好坐收渔翁之利。所以,此时孙、刘两家不仅不能动刀动枪,而且要团结一致才能保存得住赤壁之战的胜利果实。

京口会见是孙权和刘备第一次见面,二人交谈甚欢,气氛很融洽。于是,刘备打南郡这块地盘的主意也就在这次会面时向孙权委婉地提了出来——“求都督荆州”。意思是,刘备请求孙权让他去治理荆州。

与此同时,周瑜听说刘备已经前往京口拜谒孙权,就知道刘备一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于是,周瑜急忙向孙权上奏:“刘备是一个枭雄,他的兄弟关羽、张飞都是熊虎般的猛将,所以他一定不会长久屈身为他人所用。依我愚见,现在最好的计策就是把刘备迁置到吴郡,为他修建豪华的宫室,给他一些美女及喜好的东西,以此让他玩物丧志。然后,任命新职位给关羽、张飞,把他们二人分开安置在不同的地方,并派遣像我这样的人挟制他们,迫使他们与我们一道作战,倘若如此便可大事成功。如今,如果您迁就刘备给他更多的地盘,让他们三个人整日聚在一起,又都安放在边界疆场,恐怕是蛟龙得到云雨——终非池中所容纳得了的!”

周瑜的计策即是要求孙权软禁刘备,分化刘备内部,管理刘备阵营的军队,最后让他们都为江东集团效命。

周瑜的这个建议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诸如江东集团的吕范就极力建议孙权软禁刘备。但是,鲁肃表示反对,对孙权说道:“这样做万万不可!您固然神武盖世,但曹操的势力实在太大了,我们无法单独对抗他。何况我们现在刚刚占据荆州,根基很浅,恩德信义尚未广行于民众。如果把荆州借给刘备,让他去安抚百姓,这样一来能使曹操多一个劲敌,而我们则多了一个朋友。如此,实为上策。”

鲁肃认为,如果把南郡借给刘备让其全权管辖荆州,等于为曹操树立了一个敌人,也能分散江东集团在江淮间与曹操对峙的压力。其实,鲁肃还有一层考虑,从长远角度来看,南郡必将成为南北争夺的要地,与其握着这块烫手山芋跟曹操对耗,不如顺理成章给刘备让其充当盾牌。否则,就算孙权不借地,刘备也照样有办法扩大地盘(夺取荆南四郡就是例证),这样孙权在荆州的势力就要被曹、刘压缩在沿江这一条线上了。

孙权考虑到曹操在北方扎根多年,势力实在太大,仍需分散牵制,而自己还远远不是曹操的对手,更应当广招天下英雄发展壮大。孙权知道刘备是枭雄,并非一时制服得了,不如与他继续为盟友,顺水推舟地把南郡给其治理,两家共同抗曹。同时,以刘备在荆州的人望和号召力,必定会给曹操很大的压力,减轻江东集团的压力。

就这样,鲁肃说服了孙权,孙刘联盟遂得以巩固。因此,孙权没有采纳周瑜的建议,而是同意了鲁肃的主张。

曹操听闻孙权将南郡的地盘“拱手相让”给刘备的消息时,正在写信的他震惊之下连笔都掉落在地了。因为,曹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刘备一旦得到了南郡的全部地盘,自己就再也没有能力制服刘备了!

刘备借荆州,只是借了大半个南郡而并非整个荆州,况且当时的孙权也并没有拥有整个荆州。

于是,不久之后,刘备拥有了南郡的全部地盘,事业也由此腾飞起来。

当然,后来刘备还了两个郡给孙权,即缘于五年之后孙、刘两家重新订立的盟约——湘水之盟。

天妒英才

周瑜在外听说孙权采纳了鲁肃的建议把南郡借给刘备使用后大吃一惊,急忙赶到京口拜见孙权,并为其分析了当前的天下形势。周瑜说道:“现在,曹操在赤壁吃了大败仗,遭受了这么大的挫折,他最担心的事情是自己内部发生变乱,所以此时他必然不能再次南下与您作战。请您允许我同奋威将军孙瑜一起,趁此良机进军攻取蜀地。待攻取蜀地成功,我们就趁机灭掉汉中的张鲁,然后留孙瑜在那里固守,搞好与马超的关系,结援呼应。然后,我率军回来与您一起攻占襄阳,事成之后联合马超攻打曹操,这样谋取北方就有希望了。”

孙权一听,觉得周瑜的计划可行性很强,是一个谋取天下的大棋盘。于是,孙权同意了周瑜的建议。随后,周瑜便起程返回驻地江陵,准备部署军事行动,着手完善征伐益州的事宜。

当周瑜告别孙权行至巴丘(今湖南岳阳)时,突然身患重病,病入膏肓。周瑜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急忙给孙权上了他人生的最后一道奏书:“当今天下,世道混乱,正值多事之秋,这正是我日夜担忧的事。请您对天下形势要多加考虑,然后才想到安逸享受。我们既然与曹操为敌,刘备又近在我们身边,边境的百姓尚未归附我们,所以您应当用良将前往驻守镇抚。鲁肃的智谋才略足以胜任这项任务,请求您用他来接替我的位置。这样,我死之后也就没有什么可以牵挂了。”

周瑜病危写信给孙权推荐鲁肃,孙权见信悲恸不已。不久,周瑜病卒巴丘,年仅三十六岁。

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建议,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了周瑜的位置。就这样,鲁肃成了江东集团第二任大都督。

当周瑜病逝的消息传来后,孙权痛哭流涕,身穿素服举哀,江东集团众将士也纷纷流下眼泪。当周瑜的灵柩运到吴郡安葬时,孙权又亲往芜湖迎接,为这位亲如兄长的江东勋将送行。

真是天妒英才,周瑜的英年早逝让人惋惜!

周瑜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家境殷实。他年纪轻轻就跟随好友孙策平定江东,一起建立江东集团,并被任命为大都督。周瑜常年在外带兵,战功赫赫,赤壁之战时更是居功至伟。

周瑜文韬武略,卓尔不群,在当时统帅之中屈指可数。其雅量高致,器量之大,赢得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的赞叹。

周瑜精通音律,兴趣广泛,较武论文不输他人,以其才折服当时无数名流,说他是一代奇才也并不为过。周瑜是一个儒将,也是一个名将,丰功伟绩,青史留名:辅佐孙策,平定江东;赤壁之战,大破曹操;败退曹仁,占据南郡;谋划大业,推荐鲁肃。

周瑜短暂的一生成绩斐然,他是一个真正的王佐之才,可惜天妒英才。周瑜英年早逝,对江东集团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而孙权征伐益州的计划也不得不流产了。

庞统

周瑜死了,最高兴的人莫过于刘备了。

因为,刘备对周瑜从来都没有什么好感:自从刘备与周瑜第一次见面后,周瑜就没给过刘备好脸色;在之后的合作之中,周瑜又多次劝说孙权要提防刘备。所以,周瑜病逝对江东集团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但对刘备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因为他可以放手干大事业了,“帮助”周瑜去实现征伐益州的梦想。

周瑜病逝后,刘备与江东集团的关系缓和了,并如愿以偿地借到了南郡。同时,刘备与孙权的关系也更加亲密了,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不久,孙权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史称孙夫人。就这样,刘备和孙权成了亲戚。——这个孙权的妹妹的真实名讳在正史以及野史中均未提到,《三国志》将其称之为孙夫人,而在后世的小说和戏剧中则名为孙尚香。

孙夫人全无江南少女的温柔性格,她有着与传统女性截然不同的桀骜不驯的个性。据说她性格刚强勇猛,豢养了一百多名彪悍的侍婢,个个都会舞刀弄枪且唯命是从,并每日执刀守卫在她身边。孙夫人虽然是女流之辈,但巾帼不让须眉,颇有男子汉的气概,有时候甚至比男人更男人,以至于刘备每次进入内房看见孙夫人及她身旁那群侍婢们就内心恐惧。

孙夫人倚仗自己是孙权的妹妹,骄横跋扈,刁蛮无礼,从不把刘备的部将们放在眼里,而她的侍婢们也跟着违法乱纪。刘备见此很是生气,便让赵云去管理孙夫人的侍婢们。赵云法不徇情,经过一番整顿之后,孙夫人的侍婢们终于有所收敛,不敢在荆州撒野了。

此时,刘备在荆州扎稳了根,得到了很多人才,而这些人才将在他之后的创业岁月中给予很多帮助。其中,有一个佼佼者的名字叫作庞统。

庞统,生于公元179年,字士元,号凤雏,荆州襄阳郡人。庞统小时候为人纯朴,戆头戆脑,表面看上去并不聪明的样子。

颍川籍大名士司马徽,人品高雅且有知人之明,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名声。庞统自小就听过司马徽的名气,便在二十岁的时候特意去拜访司马徽,想见识一下名士的风采。

当时,司马徽正在桑树上采摘桑叶,看见庞统过来便让他坐于桑树下。这样,司马徽一边摘桑叶,一边与庞统交谈,两不耽误。

这是一个奇特的交谈方式。司马徽在桑树上居高临下地与晚辈庞统侃侃而谈,他们一老一少交谈了一整天,从白天一直到天黑(“共语自昼至夜”)。

一番交谈下来,庞统的学识折服了司马徽。司马徽十分惊异于庞统的才识,认为庞统是世间少有的奇才,连夸庞统是南州士子的翘楚,没人可与之相提并论。得到大名士赞赏的庞统,名声渐渐显扬开来,不久被任命为功曹。

庞统秉性注重人伦道德,尤其看重赡养老人、抚育子女。庞统喜欢评价人物,培养别人的名声,但往往又言过其实,被他评价的人往往超过本人的实际才能。对此,人们感到非常奇怪,便问庞统何故。

庞统答道:“如今天下大乱,正义之道逐渐衰退,道德规范衰微不振,好人少而坏人多。要想淳化社会风俗,增强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同情心,不把值得赞誉的人夸奖得更为完美,他们的名声就不足以让人们去仰慕仿效。所以,要宣扬好的榜样才能改善世风,如果不这样做,社会上做好事的好人会越来越少。现在拔举十人,有五人因不合乎条件被刷掉,但还可得到一半。通过这一半向社会推广教化而达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志做善事、做好人的人自我勉励,这样做难道不可以吗?”可见,庞统这样做并不是耍滑头,而是用过度讲人家的好话来间接得到教化世人的目的。

赤壁之战后,庞统为周瑜属下功曹。不久,周瑜病逝,庞统负责送丧至江东,完成后便要去职回老家。江东集团很多人都听说过庞统的名声,等到庞统准备西归荆州时,一起欢送庞统到昌门,其中包括江东集团的后起之秀陆绩、顾劭、全琮等人。

庞统知道他们的来意,又对他们进行了一番品评。他们认为庞统的话很有道理,便与庞统亲近起来并结下了友谊。

在刘备占据荆州任荆州牧后,庞统以州从事的身份代理耒阳县令。

交州形势

周瑜的病逝让孙权的宏伟蓝图流产,但这一年孙权还是得到了其他收获,其中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交州土皇帝士燮率领众兄弟归附江东集团。

士燮,字威彦,苍梧郡广信县(今广西苍梧县)人。他的先祖本是鲁国汶阳人,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作乱,士氏家族为躲避新莽末年之乱而移居交州。士家历经六世繁衍生息后,士燮的父亲士赐在东汉桓帝时任日南郡太守,士氏逐渐成为当地豪族。士燮喜欢研究儒学,年轻时曾游学京师,追随学者刘陶学习《左氏春秋》,研析简练精微,对大义理解得十分详备。士燮学问优博,又通晓治政,受到很多人的称赞。父亲士赐去世后,士燮因才学被举荐为茂才出任巫县县令,兢兢业业,颇有政绩。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士燮被朝廷任命为交趾太守。当时,交州刺史朱符因向各地征收重税引起民众反抗,朱符在一次冲突中被杀,后交州秩序逐渐混乱。于是,士燮趁机上表,任命自己的三个弟弟分别担任三个郡的郡守,把交州完全控制在了士氏家族的手中。

朱符死后,朝廷任命张津为新任刺史,希望他能整治交州。但张津根本没有能力有效统辖管理交州,民众不满之情溢于言表。不久,张津的部将区景对他不满,遂将张津杀了。其时,刘表见有利可图遂趁机插手,派遣亲信赖恭出任交州刺史,吴巨担任苍梧太守,一同进驻交州。曹操为了避免刘表的势力过于强大,以汉献帝刘协的名义下诏任命士燮为绥南中郎将,总督交州七郡,兼任交趾太守。此后,吴巨与赖恭发生利益冲突,吴巨武力驱逐赖恭出境。至此,士燮的势力在交州是最大的,他的家族成为交州第一豪族。

就这样,士燮靠着一纸诏书名正言顺地割据交州,逐渐成长为一个土皇帝。

交州,旧称交趾刺史部,地分七郡,就是今广东、广西以及越南北部和中部,面积超过五十万平方公里。

士燮集交州军政大权于一身,交州大部分郡县的所有事务基本上是由他说了算。交州坐享地理优势,在风云变幻、纷争不断的时代成了当时的“世外桃源”。由于交州在当时太过于偏僻遥远,中央政府根本管辖不了此地的事务,所以士燮也就山高皇帝远地把交州发展成了一个独立小王国,而他则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土皇帝。

士燮和他的三个兄弟一起控制了交州四郡,占据了岭南过半地盘。在岭南地区,士燮威望极高,士氏的亲族在交州又多出任要职,所以士氏家族在交州便占有了绝对的话语权。士燮在交州成了土皇帝,士氏家族的日子也过得很滋润:士氏家族的成员出门有专人开道,出入鸣钟响磬,极具威仪,笳箫鼓吹,车骑满道,家仆们前呼后拥,极尽排场之能事;士家妻妾出门都乘坐配有盖、帷的豪华小车,士家子弟逛街时都有专职卫兵骑马跟在身后。在交州这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士氏家族出门的阵势震慑了当地民众,甚至有人看见士家的车队过来就在道旁焚香叩拜。因此,士氏家族威震交州,俨然比诸侯王还要气派,就算从前的南越王赵佗也不能超过他们。据《资治通鉴·汉纪》史料记载:“燮体器宽厚,中国人士多往依之。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出入仪卫甚盛,震服百蛮。”可见,士氏家族的尊贵显赫,震服了边远地区的各少数民族。

士燮在交州四郡公然称孤道寡、僭越礼制,而朝廷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鞭长莫及啊!这一点从朝廷赐给士燮的一封诏书就可以看出其中的无奈——“上恩不宣,下义壅隔”,当时朝廷已经完全无力控制交州了,士燮不公然称帝就算是给了朝廷脸面。

当时,交州地处偏僻,南面依江面海,基本与中原隔绝,而中原的战火也并没有蔓延到交州大地上。此时,天下已经开始大乱了,交州又处在偏远地方,朝廷根本就不想管辖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何况中央政府赤字严重,朝廷对交州基本是处于“三不管”状态(不管粮、不管兵、不管钱),所以交州基本处在自力更生的状态。士燮自从担任交趾太守这一刻起,他就知道交州只能自给自足,有困难是指望不上中央政府的,而东汉政府早已经是一个烂摊子了。

不过,朝廷可以不管交州,士燮作为交趾太守却不能不管交州。但现实是很残酷的,交州少数民族众多,民风彪悍,生产落后,是一个不好管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谁担任交趾太守都是很头疼的事儿,而且为政举措稍有不当就很容易激起民变(朱符被杀就是例证)。

因此,摆在士燮眼前的虽然不能说是一个烂摊子,但绝对不是一个好的局势。

士燮作为本土出身的太守,非常清楚交州的这些大小问题,所以他决定改变这种状况。士燮动用社会关系从中原地区购买了一批农具,引进了新的耕作模式,很快就让当地的生产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使得交州的经济也快速发展起来,人们开始安居乐业。同时,他还出台了一系列民族政策,让当地的百越人和迁徙到交州的汉族人和睦相处。如此,人们吃饱了肚子,闹事的流氓地痞也逐渐少了,社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士燮是一个学者,他看见当地人的文化水平实在太低,十有八九目不识丁,便开始在交州大力提倡教育,积极推行儒家文化。

由于士燮为政开明,交州在他的统治下物产丰饶,一派安定祥和的气氛,成了当时的“世外桃源”。反观中原地区,地方军阀势力并起,烽火连天,民不聊生。

当士燮开始延揽人才后,中原许多士人便纷纷南下交州避难。这样,数以百计的中原名士南下投奔士燮,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学文化,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文化的繁荣发展。刘巴、许靖等人就是这批南下的学者和名士,他们无一不受到士燮的优待。在士燮的努力下,更多的儒学者来到了交州,士燮与他们一起交流儒家学术。他们著书立传,使得儒学在交州地区的传播得到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造就了岭南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

士燮不仅将儒学引进交州,而且对越南文化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对越南来说,士燮的贡献不仅在于将儒学教育引进该地,而且他还假借汉字形声将汉字音韵译作越声,演为越字,为越南人创立了文字(喃字)。为此,越南人对士燮感激备至,他在越南民众心中的地位很高。在越南陈朝时期,士燮被追赠为“善感嘉应灵武大王”,也被越南统治者和学者尊奉为“士王”“南交学祖”,至今越南人仍然怀念和歌颂他的功绩。

当赤壁之战尘埃落定后,大败的曹操无力南下,交州遂成为孙权的“后花园”。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孙权任命步骘为交州刺史,派遣他去接管交州。士燮在失去曹操这个靠山后,交州和朝廷之间的平衡就被打破了。当孙权派步骘来接管交州时,士燮自觉没有足够的胆量和实力对抗,便审时度势地率交州部众归降了孙权。对此,苍梧太守吴巨不服,但他还没来得及反抗就被步骘诱杀了。

士燮的识时务举动让孙权十分满意,为了笼络士氏家族,孙权不仅让士燮兄弟留任原职,还特别加封士燮为左将军。

其实,交州在士燮的统治之下安享四十余年太平日子,度过了四十余年的和平时光,百姓们基本上没有战乱与饥荒,这是非常难得的。从这个角度说,士燮是一个优秀的地方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