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华洋行业百年:贸易与金融篇
- 郑宝鸿编著
- 902字
- 2024-11-02 03:33:38
第三章 大型企業
1880年2月,《循環日報》對香港之貿易有如下之論述:“香江一隅,僻處粵東遠濱洋海,數十年來,實行各國通商,其大碼頭亦即士商往來孔道,故生意繁盛。”
港中生意最大者,為洋商銀行、布疋,之後為鴉片、水銀、銀硃及雜貨。
華商之南北行,生意足以相比,以糖、米、豆為大宗,銀號(包括華資的銀行)亦具規模。
而港督軒尼詩於1881年,言及本港外商經營之企業,極其興盛者有:船塢公司、糖局公司、輪船公司、保險公司、煤氣公司,以及獲利甚豐的香港上海滙理銀行(即滙豐銀行)。
由美利道海軍船塢區至戲院里間的一段寶靈海旁(德輔道中),約1872年。左方為英軍艦Victor Emmanuel號,到了1890年代才由添馬艦取代。第一代大會堂背後,聖約翰座堂的西鄰為美商曷公司(Augustine Heard & Co.,瓊記洋行)大班的住所。大會堂的右方為第一代香港上海滙理(滙豐)銀行。右方畢打街鐘塔的左端為香港大酒店(前身為顛地洋行),最右為渣甸(怡和)洋行。(圖片由吳貴龍先生提供)
1870年代,由美利操場(現長江中心所在),望聖約翰座堂及曷公司的大班住所。該址於香港回歸後為終審法院。
怡和洋行位於東角糖廠羣的其中一間,約1875年。建築物原為1866年至1868年間的香港鑄錢局(鑄幣廠),於1868年倒閉後,改作糖廠。建築物正中原有的一座尖塔已被夷走。廠房的前端現為加寧街,右方為京士頓街。
1870年代的皇后大道中。正中為位於34號、落成於1846年的第一代香港會所(又稱為新公司,所在現為娛樂行),常有軍政商界人士在其中聚會。左方雲咸街以東的樓宇曾為香港第四間發鈔銀行呵加剌(Arga)銀行所在。右方德己立街以西為位於36號、成立於1841年的香港大藥房,其樓上為成立於1862年的香港中華煤氣公司。
位於畢打街11至16號與德輔道中交界,於1909年重建落成的第二代渣甸行(怡和大廈)。其尖塔型屋頂長時期為著名地標,其右鄰為位於德輔道中20號的惠羅公司。攝於1919年慶祝歐戰和平期間。
約1948年的干諾道中。由左起依次為太子行、皇后行(現文華酒店所在)、聖佐治行、皇帝行及於仁行。不少大企業包括通濟隆銀行,寶隆洋行、多利順洋行、黃埔船塢、拈孖治洋行、和記洋行、夏利文公司、源和洋行、舊沙宣洋行,以及包括昌興、美國、法國、鐵行及美國總統等多間輪船公司,均於這些大廈內開設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