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性格迥異的兄弟倆

升入中四了,王忠仁覺得自己大了一大截似的。

I am fifteen going on sixteen……他現在總愛把這首眾人皆知的歌曲改了歌詞,時不時哼上幾句,高興地想着我已經滿十五足歲了,將進入十六歲,越來越像個大人了,可以說,是半個大人了!

十五足歲,的確是不簡單。這時的少年,處於快長發育階段,個頭開始拔高,肩膀變寬了,手臂長肉了……這些都是漸漸在變化着的,更明顯的是:喉頭開始出現了一顆核桃似的活結,正像他哥哥忠義那樣。前兩年哥哥的喉頭就有了這樣的一顆核桃,忠仁總纏着他要摸它,還一個勁地追問他:「哥,你這怎麼會長出這個東西的?痛不痛呀?」

忠義不勝其煩,總是推開他的手說:「唉,你這個小傻瓜,過兩年你自己也會有的,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果然,現在忠仁自己也有了,而且他也懂事了,知道這是自己開始成長為大人的標誌之一,的確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忠仁時不時會伸手去摸摸,雖然摸上去感覺怪怪的,可是他心頭卻是喜孜孜的。

忠仁讀的是文科班。其實他的理科成績不算太差,但相對來說,他對文科更有興趣,學習得心應手,成績在班上是拔尖的。這可能要歸功於他的祖父,祖父是大學文史科教授,見三個子女都去搞機械讀電腦,沒一個肯繼承他的衣缽,便把希望寄託在孫兒輩身上。大孫忠義受父親影響,從小一頭扎進電腦裏,整天打機打得不亦樂乎,選科時順水推舟選了理科,一心撲在電腦上。這小孫忠仁倒聽祖父話,從小跟着祖父轉,聽他講歷史故事,跟他唸唐詩,學寫書法……聰穎的忠仁學得似模似樣,深得祖父喜愛。

忠義、忠仁這兄弟倆從外形到性格竟是截然不同。哥哥忠義長得高大結實,是個很有男子漢氣概的年青人。也許是經常運動的緣故,他的性格豪爽樂觀,作風大膽直率,說話幽默風趣,很受人歡迎,按他母親的說法是,「忠義很有人緣」。

而忠仁呢,個頭倒也不矮,但是沒哥哥那麼結實,有點弱不禁風的文儒書生氣質。或許是受了文史知識日夜薰陶潛移默化的緣故,忠仁的性格也因此大受影響,他辦事仔細小心,為人謙遜拘謹,也可以說是有點迂,不像哥哥那麼放得開。按他母親的說法是,「看來忠仁本應是個女孩子。」當然啦,她原來就盼望着這第二胎是個女兒,人們常說女孩子與媽媽貼心嘛。

兄弟倆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可見。譬如說,面臨要作出一項選擇時,哥哥忠義只要覺得值得去做,就會毫不猶豫答應下來,立刻着手行動;而弟弟忠仁呢,卻往往會說:「再看看吧,讓我再想想。」忠義聽了總要罵他太婆婆媽媽,像個小腳老太婆走路。忠義常常拿忠仁的手掌掌紋來開玩笑,說他的掌紋細密多皺,據命相家說,這表示這種人思路複雜,凡事要考慮周全,不會貿然行動。看來,這說法還真有些道理呢,至少在忠仁身上是得到了驗證。

雖然兄弟倆的性格有如此大的差別,可是兩人的長相卻很相像:都是高鼻樑、大眼睛、輪廓分明的薄嘴唇……親戚朋友們都說他們是集中了父母的優點,都是俊小伙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