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拯救一些不應被遺忘的名字

一直覺得二、三十年代的現代文學在本地中學校園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而且極可能因為教不得其法或篇目選擇不當而令同學對它有誤解。魯迅作品大概只有阿Q因其形象“搞笑”而令同學不太抗拒;可是,一遇上正經的朱自清、他的《背影》,則上至大專學生,下至中學生都喊“悶”、“老土”、“讀不通”而敬而遠之。更有甚者,對充滿小人物、苦故事的現代文學望而生畏,覺得與今天的生活沒關聯、不同調(他們需要輕淺與快樂),實行束諸高閣。

看來中國現代文學在中學以至大學有被重新推介之必要。否則,隨時光流逝,情況會更加惡劣。光是現在,已累積了一大批“文學無根”之輩。絕對不是聳人聽聞,曾在不少公開講座做“民調”,想知道一些我輩非常熟悉的中國現代作家,於大眾及學生當中尚有聞聽者殘存多少——只問他們聽過名字沒有,不敢問是否讀過一篇半篇作品。可以向大家報告,未曾聽聞蕭紅是“理所當然”的,沈從文在中學校園內也十居其八說“沒聽過”——情況令人震驚。於是不得不問,近十多年各方致力推廣閱讀,以文學類為例,究竟同學被推薦讀了些甚麼呢?

近十多幾年“熱愛創作”的人數暴升,而部分號稱熱愛文學的“文藝愛好者”不沾優秀的中外經典之餘,卻不問山珍糟粕囫圇亂吞。如此這般地“熱愛寫作”,於健康無益,更搞壞胃口。十多年前曾為《星島日報》撰寫專欄“文學細心讀”,當時的筆耕,就是為了拯救一些不應被遺忘的名字。當年短文淺說,內容或未夠深入;但從文本入手,抓住一二要點扎實細析,望能引起同學對現代文學的興趣。

上文提到中學生未多讀蕭紅、沈從文的作品,十居其八;事實上托爾斯泰、莫泊桑等外國名家,也被“一視同仁”地冷待。經典文學是寶,卻太多人不識寶。

面對經時間淘洗的經典,沒有中外之分,外國文學上世紀的經典作家作品,同樣不應忽略。想提升文學修為,中外經典文學,必須一併多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