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无牙颌解剖标志与全口义齿的关系

(一)无牙颌的功能分区

全口义齿基托覆盖下的无牙颌组织,其各部位的组织结构不同,对义齿修复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根据组织结构特点,无牙颌可分为主承托区、副承托区、边缘封闭区和缓冲区4个区域(图4-3-1)。
图4-3-1 上下无牙颌的功能分区
1.主承托区;2.副承托区;3.缓冲区;4.边缘封闭区;5.后堤区。

1.主承托区

主承托区包括上下颌牙槽嵴顶,除上颌硬区之外的硬腭水平部分以及下颌后部牙槽嵴颊侧的颊棚区。该区域是承担义齿咀嚼压力的主要区域,能够抵抗基托的碰撞而不致造成组织的创伤。义齿基托应与主承托区黏膜密合。

2.副承托区

副承托区包括上下颌牙槽嵴的唇颊侧和舌腭侧斜面。该区域不能承受较大的咀嚼压力,只能协助主承托区承担咀嚼压力,可抵抗义齿受到的水平向作用力,有利于义齿稳定。义齿基托也应与副承托区黏膜密合。

3.边缘封闭区

边缘封闭区包括上下颌口腔前庭沟底、唇颊舌系带附着部、下颌舌侧口底黏膜反折处、上颌后堤区和下颌磨牙后垫。该区域不能承受咀嚼压力,义齿基托边缘在此区域不能过度伸展,以免影响周围组织的功能活动或压迫黏膜,但也不能过短,唇颊舌侧基托边缘应由黏膜包裹,上颌义齿后缘的封闭作用,可借助黏膜的可让性对组织稍加压力,使义齿后缘与黏膜密合,形成完整的边缘封闭。

4.缓冲区

缓冲区是无牙颌的骨性隆突部位,如上颌隆突、颧突、切牙乳突、上颌结节颊侧、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嵴以及牙槽嵴上的骨尖、骨棱等部位。该区域均不能承受咀嚼压力,全口义齿基托组织面在上述相应部位应做缓冲处理,以免因压迫导致疼痛,或形成支点而影响义齿的稳定。

(二)中性区

牙列缺失后,无牙颌口腔中存在潜在的间隙,在此部位义齿和周围软组织处于平衡的区域,人工牙处于这一位置,肌肉能够使义齿稳定而不是使其脱位。

(三)义齿表面

全口义齿的表面可分为3个部分,即组织面、咬合面和磨光面(图4-3-2),对义齿的固位、稳定和舒适有很大的影响。

1.组织面

组织面是义齿基托与口腔黏膜组织接触的面,基托覆盖下的组织区域称为义齿承托区。义齿在功能状态时承受的负荷通过组织面传递给支持组织。组织面必须与口腔黏膜组织紧密贴合,使全口义齿在口腔中固位。

2.咬合面

咬合面是上下颌义齿人工牙咬合接触的面。全口义齿人工牙的咬合接触应广泛均匀分布且平衡,以便于咬合力在支持组织上均匀分布,有利于义齿稳定。

3.磨光面

磨光面是义齿与唇、颊、舌侧软组织和肌肉接触的表面。磨光面应形成适当的凹斜面。磨光面的形态、基托边缘的厚度和人工牙的颊舌位置适合时,唇颊舌肌可以使义齿基托贴附于牙槽嵴上,增强义齿的固位;此外,唇颊肌与舌肌作用力平衡时,还有利于义齿的稳定。反之,易使义齿脱位。
图4-3-2 全口义齿的三个表面

4.部分无牙颌解剖特点与全口义齿制作的关联

全口义齿在唇颊舌系带处应形成相应的切迹,以免妨碍系带的运动而影响义齿固位。切牙乳突可作为排列义齿人工前牙的重要参考标志。通常上中切牙唇面位于切牙乳突中点前8~10mm,两侧上颌尖牙牙尖顶的连线通过切牙乳突中点前后1mm范围内。当牙列缺失后,上颌骨唇侧骨板吸收较多,使两侧上颌尖牙牙尖顶的连线多位于切牙乳突后缘。上颌全口义齿的后缘应在腭小凹后2mm处,并在前后颤动线之间向黏膜突起形成后缘封闭区。下颌颊棚区平坦、宽阔且与咬合力方向垂直,义齿基托在此区可伸展。因受咬肌前缘活动的限制,义齿基托边缘在远中颊角区不能较多伸展,否则会引起疼痛,咬肌活动时会使义齿上升松动。下颌总义齿基托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的1/2或全部,磨牙后垫位置稳定,是确定 平面和排列人工后牙的重要参考标志,下颌第一磨牙的 面与磨牙后垫的1/2等高。从前后向看,下颌第二磨牙应位于磨牙后垫的前缘。从颊舌向看,磨牙后垫颊面、舌面向前与下颌尖牙的近中面形成一个三角形,一般情况下,下颌后牙的舌尖应位于此三角形内。下颌义齿基托边缘在舌下腺处不应过度伸展,舌的运动容易导致义齿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