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急性阑尾炎

阑尾属腹膜内位器官。由阑尾系膜附着于回肠系膜下面。其根部位于盲肠内后方的三条结肠带汇集处。阑尾腔与盲肠腔交界处有一半月形黏膜皱襞,称为Gerlach瓣,有阻挡异物进入阑尾腔内的作用。阑尾腔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婴幼儿期开口较大,整个管腔呈漏斗状,异物不易在内存留,故此期发病率偏低。青少年期阑尾变得均匀,直径一般为0. 3~0. 4cm,为阑尾炎发病率最高年龄组。中年以后,阑尾腔变得很窄,有人出现分段闭锁或完全闭锁。到了老年,阑尾逐渐萎缩,甚至完全退化。故中老年阑尾炎发病率很低。
阑尾的血运由肠系膜上动脉所属回结肠动脉分支——阑尾动脉供给。因其是终末动脉,若其血运发生障碍,阑尾壁即可发生坏死。伴行静脉通过肠系膜上静脉汇入门静脉,当阑尾有化脓性炎症时,常可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甚而入肝引起肝脓肿。
阑尾在儿童及青年时期,具有发达的淋巴组织,能转输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是与抗体免疫有一定关系的器官。但到中年以后,此功能已为全身淋巴结和脾脏所取代,手术切除对人体多无任何影响。

【病因】

1.阑尾腔内异物

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使阑尾开口处的黏膜皱襞失去功能,或在肠腔内压力突然增高(如肠梗阻等)时,肠石等异物常可落入阑尾腔内。落入的异物若嵌顿在阑尾腔内狭窄部位或刺激阑尾壁使之发生痉挛,则导致阑尾腔内压力增高,而发生血运障碍,使黏膜受损,随之发生感染。

2.血管痉挛

胃肠道功能障碍时(如便秘、腹泻等),阑尾肌肉、血管可能随之发生反射性痉挛而使血运障碍,导致阑尾黏膜受损,引起感染。

3.血行感染

阑尾黏膜下丰富的淋巴组织常可消灭血液循环中的细菌,当细菌量达到不能被杀灭的程度时,便可以引阑尾急性感染。

【病理】

一般分为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阑尾周围脓肿四种类型。各类型可能是病变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炎症局限于黏膜层,逐渐向肌层和浆膜层扩展。术中可见阑尾轻度肿胀,浆膜面充血,腔内多无明显梗阻存在。

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也称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明显肿胀,浆膜面高度充血,有血性渗出物,并有小脓肿。阑尾腔内可见多发小溃疡病变。有人认为此型是血行感染所致;也有人认为是单纯性阑尾炎的进一步发展。

3.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阑尾全层坏死,呈暗红色或黑色,黏膜大部分糜烂,多数合并穿孔。阑尾腔内多有瘢痕肠石等梗阻存在,组织坏死部位常在肠石嵌顿处或其远端。此型可能为化脓性阑尾炎的后期。

4.阑尾周围脓肿

随着病程的进展,急性阑尾炎可有不同的转归。如炎症期已被大网膜包裹,炎症将局限于阑尾周围,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多见于发病后5~7天。如阑尾炎症发展很快,早期即发生阑尾穿孔,导致弥漫性腹膜炎。

【临床表现】

1.症状

( 1)腹痛:

70%~80%的患者先有上腹痛或脐周痛,数小时后转移到右下腹痛,表现为典型的所谓转移性右下腹痛。但也有部分病例一开始即表现为右下腹痛者。患者不敢直腰,在走动时常引起右下腹疼痛。

( 2)消化道症状:

多数患者伴食欲低下,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 3)全身症状:

患者周身不适、乏力、发热,很少有寒战。盆位阑尾炎时,由于炎症刺激直肠周围,出现腹泻或里急后重症状;炎症刺激输尿管时,亦可出现尿频尿急症状。如果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则患者可有高热、寒战,巩膜轻度黄染,肝区出现疼痛及叩痛与压痛。

2.体征

腹部检查时,右下腹有限局固定的压痛点。由于阑尾位置的不同,压痛点位置亦随之变化。随着阑尾炎症的程度不同,右下腹尚可有不同程度的肌紧张及反跳痛与叩痛等腹膜炎症刺激体征。此外,对急性阑尾炎还可进行下列各项特殊物理检查:

( 1)结肠充气试验( Rovsing试验) :

以双手按压左侧结肠,将肠腔内气体推向右侧结肠,如引起右下腹疼痛为试验阳性。

( 2) Soveci试验:

患者左侧卧位,压迫右半结肠肝曲,令患者咳嗽或行深呼吸,若阑尾区疼痛加剧为试验阳性。

( 3)腰大肌试验:

患者左侧卧位,医生将患者右侧下肢向后面过伸,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试验阳性。提示阑尾位置较深,常为盲肠后位,由于阑尾的炎症刺激了腰大肌所致。

( 4)闭孔肌试验:

患者仰卧位,右下肢前屈90°同时内旋,如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试验阳性,提示阑尾位置较低,靠近闭孔内肌。

( 5) Beck试验:

患者仰卧位,医生轻轻触扪右下腹,遇有肌抵抗时进行深压迫,若疼痛突然加剧则为试验阳性。此法适用于老年与肥胖腹肌紧张不明显的患者。

( 6) Rosenstein试验:

患者左侧卧位时如压迫阑尾压痛点则较仰卧时疼痛明显,判定为试验阳性,反之如左侧卧位时疼痛反而减轻,则应考虑为移动性盲肠症。

( 7)直肠指诊:

盆位阑尾炎时,直肠指诊于右侧上前方有明显的压痛。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升高,核左移,但总数不高而分数(中性粒细胞)如果高,亦有诊断意义。尿常规检查一般无改变,但如盆位或盲肠后位阑尾炎刺激输尿管时,镜下亦可出现少量红细胞及白细胞。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和右下腹有限局固定压痛点,一般不难作出急性阑尾炎的正确诊断,但如果症状不典型时,则极易与其他腹部急症相混淆,因而必须加以注意进行鉴别。

1.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后,十二指肠内容物常沿右侧结肠旁沟流注到右髂凹,患者常自觉右下腹痛为重,而且右下腹有明显的压痛与反跳痛及肌紧张,临床上与急性阑尾炎非常相似,鉴别的要点在于:患者既往有溃疡有病史,而在发病前又有溃疡病症状复发的经过。患者在发病初往往有一次突然的上腹部剧痛历史,当时伴有四肢发凉、出冷汗、迅速自觉腹肌强硬,不敢深呼吸,亦不敢翻身,出现腹膜炎症状。查体时患者呈现板状腹,腹肌强直,全腹有明显的压痛与反跳痛,呼吸及体位均明显受限,腹部叩诊有移动性浊音,肠音减弱或消失,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有80%的病例X线腹部透视可见有膈下游离气体,有鉴别意义,阴性则无鉴别意义。

2.肠蛔虫症

患者腹痛常限于脐周,伴有腹部起包,既往常有吐蛔虫或便蛔虫病史,腹肌柔软,常可触到变形的腹部条索状包块,腹部X线拍片可见肠内有虫体的阴影。

3.胆道蛔虫症

患者腹痛为心窝部阵发性钻顶样绞痛,辗转不安,向右肩放散,如伴有胆道感染时则伴有寒战高热、尿色深黄,但很少有黄疸,疼痛同时常伴有吐蛔虫,既往可有反复发作历史。查体:如为单纯胆道蛔虫无并发症,则仅表现为剑突下有深压痛,腹肌软,胆囊不大,其体征与其症状二者极不相称。如合并胆道感染,胆囊炎或急性胰腺炎时,则上腹部有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常可触及胀大的胆囊,有压痛,Murphy征( +)。

4.胆囊炎、胆石症

患者常有右上腹绞痛,发冷发热伴有不同程度的黄疸,所谓charcot三联症的表现,既往常有反复发作史,右上腹疼痛时患者自己可摸到胀大的胆囊,有压痛,剑突下及右季肋部有肌紧张,压痛明显。肝区有叩痛或肋间肝区有触痛。

5.右侧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结石为绞痛,患者痛时四肢发凉、出汗,疼痛由右腰部开始向会阴部及右大腿内侧放射,尿频、尿急,尿中可查到较多的红细胞。腹部X线拍片,有时在输尿管区域内看到结石阴影,也有一部分尿路结石在X线片上看不到结石阴影,即所谓阴性结石。

6.异位妊娠破裂

患者多有停经史,腹部疼痛系突然发作的剧烈疼痛,患者呈进行性内失血改变,烦躁不安,口渴,面色及指甲苍白,腹部以腹胀为主,有压痛与反跳痛,有时反跳痛较压痛更为显著,腹肌紧张不明显。内诊时穹隆饱满,宫颈有举痛,后穹隆穿刺如果有血,则诊断即可明确。

7.黄体破裂

患者发病多在两经期之间,突然腹痛,阴道有少量鲜血,腹部压痛点虽然也可在右下腹,但比阑尾位置为低。内诊时宫颈有举痛,后穹隆饱满,如穿刺亦可抽出血液。

8.急性化脓性输卵管炎

虽发热及下腹痛很像阑尾炎,但在两侧附件区均有压痛且位置较阑尾低,既往常有白带增多或慢性附件炎病史。

9.卵巢囊肿蒂扭转

系阵发性绞痛,既往常有腹部肿块史及反复扭转发作史,腹部较软,压痛点随蒂扭转部位的不同而不固定在右下腹,如触及一较光滑的囊性肿物,则诊断可以明确。

10.急性胃炎或急性胃肠炎

患者常有不洁食物史,呕吐或腹泻比较明显,腹部软,无肌紧张,压痛不固定,肠鸣音较活跃。

11.急性肠梗阻

疼痛系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向后腰部放散,患者辗转不安,有间歇期,随每次疼痛发作,腹部可有肠型、蠕动波,腹胀,停止排气排便,伴呕吐,如梗阻部位较低时呕吐或胃肠减压液可有粪样肠内容。腹部压痛明显,压痛点不限局于右下腹,可触及不对称包块,局部可有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患者周身脱水及中毒状重,很快陷入休克。

12.克罗恩病

腹痛常位于右下腹或脐周,痉挛性疼痛,常伴有腹泻,病史多较长,发病缓慢,患者常有低热,消瘦,贫血及乏力等状,右下腹无肌紧张,压痛轻微,如有慢性肠穿孔形成粘连性包裹或内瘘时常可在腹部触及肿块。

13.急性坏死性肠炎

患者排果酱样便或蛋花样稀水便,且有特殊的腥臭味,周身中毒症状严重,高热、脉快、谵妄,早期出现休克。腹部压痛点不限于右下腹,多为弥漫性压痛,伴有肌紧张及反跳痛等腹膜炎表现。

【治疗】

1.手术治疗

( 1)适应证:

阑尾炎诊断一旦确立,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②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③急性阑尾炎穿孔伴发全腹膜膜炎;④有炎症扩散趋向的阑尾周围脓肿;⑤反复发作的阑尾炎。非手术治疗仅适用于:①单纯性阑尾炎,炎症较轻,患者不同意手术;②阑尾周围炎症性包块、炎症已限局;③有严重的周身性疾病,患者不能耐受手术。

( 2)手术方法:

阑尾切除术。

1)麻醉:

以硬膜外麻醉较为理想,镇痛完善,肌肉松弛。少数情况下可采用局部麻醉或全麻。

2)切口选择:

一般采用右下腹斜形切口( McBurney切口),如诊断不清,术中有可能需要探查时,可改用右侧经腹直肌切口。

3)术中操作要点:

寻找阑尾时应当先用大纱布垫包好,然后用腹腔拉钩将小肠拉向内侧,以便充分暴露盲肠。一般沿盲肠结肠带来寻找阑尾,阑尾找不到时可能为盲肠后腹膜外阑尾,应剪开盲肠外侧腹膜,在腹膜外寻找阑尾。先切断及缝扎阑尾系膜,操作要确切,防止阑尾系膜断端滑脱、出血。阑尾位置较深或因粘连在腹后壁提出如有困难,可采取逆行切除法,即先切断阑尾根部,然后再逐次向下分离及切断与缝扎阑尾系膜。在切断阑尾前,先在盲肠壁上围绕阑尾根部周围约0. 5~1cm处用4号丝线做好浆肌层荷包缝合,然后再切断阑尾,残端消毒后,扎紧荷包缝合线,将其包埋,并可加盖结扎阑尾系膜残端。右髂凹如有少量脓性纤维性渗出液,可将其吸出,亦可用少量无菌盐水局部冲洗,不宜行腹腔广泛冲洗,以免使感染在腹腔内扩散;但如阑尾已穿孔,腹腔内有较多的脓汁,此时亦可将脓汁吸净,进行较彻底的冲洗,以防术后形成肠间脓肿或粘连性梗阻。关于切口的处理及引流,单纯性急性阑尾炎,切口可一期缝合,腹腔及切口内不放置引流。如阑尾已穿孔,腹腔内有大量脓汁则彻底冲洗干净即可,也有人主张腹腔内应放置烟卷引流或同时放置胶管引流。

4)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

①切口感染:多因术中未能严格无菌操作,污染了切口。亦可由于阑尾穿孔腹腔感染严重所致。患者表现为术后5~6日再度发热,切口处跳痛,检查时可见切口处肿胀发红,压痛明显,应剪去几针缝线将切口局部分开,脓汁有时在皮下,有时在肌肉深层。为了及时发现切口感染情况,术后应注意检查切口。对污染严重的切口必要时可做延期缝合。为了控制厌氧菌的感染,有人用甲硝唑溶液冲洗切口或在术中、术后静滴甲硝唑,亦有术前、术后用甲硝唑栓剂预防阑尾切口术后感染,均收到明显效果。笔者曾遇到阑尾炎术后反复切口感染、脓肿形成,多次切开引流而不愈者,经过仔细了解病史,原来其在阑尾切除时创面应用了化学胶“止血”,化学胶凝固成块状异物,引起反复感染,经彻底清除后才得以治愈。②腹腔内残余脓肿:多因腹腔污染重,残留感染的脓汁术后形成肠间脓肿或盆腔脓肿。少数病例偶然亦可因阑尾残端结扎或荷包缝合线脱落等原因招致腹腔内感染。患者表现为术后腹胀、腹痛、发热、全身中毒症状重,如有盆腔脓肿形成,还可有直肠膀胱刺激征,大便带有黏液,甚而出现尿频、尿急症状。腹腔脓肿的治疗早期主要是用抗生素抗感染及支持疗法,晚期如脓肿形成,则应切开引流。肠间脓肿因常形成多房状,不限局,因而手术引流较困难,效果不好。近年来由于介入放射医学的发展,有人在X线电视荧屏下或B超导引下直接通过肠壁进入脓腔进行穿刺排脓,不过此法有导致肠瘘的危险,实际应用不多,效果也有待进一步观察。③腹腔内出血:多因阑尾系膜断端结扎线不牢、脱落。患者表现为腹痛、贫血,有内出血症状,如出血量达到一定程度,则出现失血性休克,应立即再次手术止血。④粪瘘:多因阑尾炎症重,阑尾残端脆弱、溃烂,结扎线脱落。或在术中损伤了盲肠壁又没有缝合修补,或者由于原来即有盲肠癌或回盲部结核,造成阑尾切除断端破裂。粪瘘形成后炎症若已限局,不致引起患者水及电解质失衡及营养障碍,可暂不需再次手术处理,待其自愈。粪瘘经久不愈或腹腔内炎症扩散,可考虑手术治疗。

2.非手术治疗

包括禁食,抗生素治疗,静脉输液,腹部热敷及中医中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近期效果尚好,但远期复发率较高。

【特殊类型急性阑尾炎】

1.小儿急性阑尾炎

较成人急性阑尾炎少见,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等周身感染性疾病,其特点为:①周身中毒症状较重;②局部体征不典型,压痛范围广,腹肌紧张不明显。由于上述原因,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症状体征不典型,极易误诊。另外小儿的阑尾壁非常薄弱,阑尾腔一旦堵塞,或血运障碍,容易穿孔;一旦发生阑尾穿孔,因小儿大网膜发育尚未完善,不能很快使炎症包裹局限,容易发生弥漫腹膜炎。因而小儿阑尾炎不仅穿孔率大于成人急性阑尾炎,而且病情重于成人,应积极早期手术治疗。

2.老年人急性阑尾炎

发病率较低。由于老年防御功能较差,反应迟钝,往往造成就诊晚或症状虽然轻微而腹腔内病变较重,因此对老年人急性阑尾炎应予注意,及早手术。

3.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图2-1 妊娠期阑尾位置和方向变化示意图
妊娠期间,随着子宫的逐渐增大,阑尾的位置也在不断上移,阑尾炎压痛点也随之向上、向外及向后移动(图2-1)。另外,由于子宫的膨大,即使腹腔炎症严重,腹肌紧张也不明显。因此,妊娠期阑尾炎体征常不典型,稍一疏忽容易误诊。另一方面,妊娠后期发生阑尾炎时,由于盆腔脏器广泛充血,阑尾的炎症发展快,又由于阑尾被胀大的子宫推向一侧,再加上胎动等因素,使阑尾极易穿孔而且穿孔后炎症迅速扩散,造成严重感染,不仅可导致流产,而且严重者危及母婴生命。因此,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应该积极手术治疗。

(彭松林 鞠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