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麻醉学新进展
- 邓小明 姚尚龙 曾因明主编
- 3330字
- 2021-04-16 15:40:09
18 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在细胞死亡中的研究进展
一、引言
线粒体上的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oltage-dependant anion channel,VDAC),又称线粒体孔道蛋白,是线粒体外膜(outer mitochorial membrane,OMM)上最丰富的蛋白质。VDAC家族有三种亚型(VDAC1,VDAC2和VDAC3),有三个独立的基因编码。
尽管已经明确VDAC调节线粒体与胞浆之间离子和代谢产物的流动,是外膜上ATP、ADP及其他呼吸底物通过的主要通道 [1],但是该通道的大部分的特性,甚至通道的结构仍然有争议,这些已有文献重点综述 [2]。因此,本文重点阐述VDAC在调节线粒体膜通透性和细胞死亡中的作用。
二、VDAC和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
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MPT)是线粒体内膜应对伤害性刺激 [3](如氧化应激,Ca 2+超载,低氧和细胞毒性药物)所表现的通透性突然改变。通透性转换的程度是相对的,尽管并不足以允许蛋白通过,但大到1. 5kDa的溶质和代谢产物可自由通过原本不能透过的内膜 [4],其中质子的移动导致MPT上ΔΨm(线粒体膜电位)的消失,进而抑制ATP合成。更严重的是,水可以移动到线粒体基质,下调它的渗透梯度,导致线粒体肿胀,如果不能被纠正,最终将破裂。因此,MPT在细胞死亡中有重要作用 [5]。很多研究表明它参与了不少疾病的发生发展,如缺血再灌注损伤、肌肉营养不良、阿尔茨海默病和老化 [6]。MPT由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MPTP)开放介导的,MPTP是一个尚有争议、未定性的蛋白复合体,它横跨在线粒体内外膜之间。
因为VDAC是线粒体外膜上最丰富的蛋白,一直认为它是MPTP的外膜成分之一。此观点首次是在20年前由Mario Zoratti团队提出,他们的依据是VDAC的电传导性与MPTP相似,且MPTP和VDAC一样对氧化还原、Ca 2+、电压、腺苷酸和pH敏感,但却没有实质性的证明。
早期支持VDAC在MPT中作用的实验数据来自Crompton实验室,它们证实GST-CypD融合蛋白可以裂解出VDAC和腺嘌呤核苷酸转移酶(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se,ANT)(另一个被认为MPTP的组成部分)。重组这个VDAC-ANT-CypD复合物产生了一个Ca 2+依赖、环孢素敏感、与MPTP相似的通道。另外,VDAC的单克隆抗体能抑制离体线粒体MPT,尽管这些抗体的特异性受到怀疑。Cesura等采用放射性标记的MPT抑制剂Ro68-3400,显示它结合了32kDa的蛋白质,再用质谱确定此蛋白为VDAC1。
然而VDAC并不完全吻合MPTP生化特性。处于开放状态的VDAC传导性良好,对阴离子选择性通透,尤其是代谢性阴离子(ATP/ADP)。而在关闭状态时,阴离子通透性减少,且对阳离子开放 [7]。如果VDAC是MPTP的一部分,应该VDAC关闭等于MPTP关闭;然而,Marco Colombini证实VDAC关闭实际上增加了Ca 2+的流出,这应该是MPTP开放的结果。Tikunov等 [8]利用G3139(一个18-mer的VDAC磷酸化阻滞剂)关闭VDAC,而结果却加速了MPT;而且,即使在关闭状态,VDAC通道仍然大到能使1. 5kDa的溶质通过,这相当于MPTP的开放状态。
最近基因组学的研究诠释了VDAC在MPT中的作用。Kroemer等报道VDAC缺乏的酵母更加能抵抗HIV诱导的MPT。而在VDAC缺失的酵母线粒体,当乙醇刺激时,同样没有发生MPT。然而,MPT的本质,包括性质和调节,对于酵母种属来说本身就存在不同 [9],如果将此推断到哺乳动物,将更加困难。
因此,VDAC是否是MPTP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是个争议。
三、VDAC和凋亡
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VDAC在线粒体外膜通透性改变和凋亡中有作用,但潜在的机制仍不清楚。事实上,到底是VDAC开放还是关闭导致凋亡,仍然有争议。目前的研究将VDAC参与OMM并释放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 cyto C)的解释可分成三种模型:①VDAC是MPTP的组成部分,促凋亡因子通过MPTP的激活间接诱导cyto C释放。②VDAC同源或异源寡聚化产生更大的孔道可以直接释放cyto C。VDAC1可以聚集成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和多聚体 [10],此外,VDAC还可以和Bcl-2家族蛋白进行异源寡聚化,如促凋亡Bax与VDAC结合,形成一个大的VDAC-Bax通道,导致cyto C释放,因为单独由Bax或者VDAC的通道不足以cyto C通过,而新的大Bax-VDAC通道可允许cyto C通透。③蛋白和代谢产物改变VDAC传导性,通过未知的机制导致外膜通透。可能使VDAC关闭,阻止了ATP/ADP和其他大的呼吸代谢产物的交换,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外膜通透性增加或破裂。
四、VDAC通透性调节及在细胞死亡中的作用
大量研究证实许多代谢产物和蛋白能与VDAC结合并调节其传导性。ATP/ADP、谷氨酸盐、ROS、18kDa的转位蛋白和己糖激酶都调节MPT,很可能这些因子是通过VDAC而影响MPT(模型1)。然而,如果VDAC对MPT不是必需的,这些因子可能有其他作用机制,如:改变VDAC结构、阻止与Bcl-2蛋白作用(模型2),或者通过未知的机制产生OMMP或者外膜破裂改变VDAC传导性(模型3)。
(一)腺苷酸
VDAC主要的作用是使腺苷酸在线粒体和胞浆之间流动,因此腺苷酸可以调节VDAC。VDAC上至少有两个核苷酸结合位点,而NAD(P)H、ATP和ADP可以减少VDAC通道传导性。当ATP结合到VDAC上的核苷酸相应位点时,造成空间上阻断,VDAC传导性降低。VDAC和ATP/ADP、NAD(P)H相互作用干预能量途径,可以调节OMMP和呼吸速率以适应细胞能量需要。Yehezkel等证实,T-Rex-293细胞的VDAC1上核苷酸结合位点发生突变后,ATP合成严重减少,ATP水平大幅度下降。
NAD(P)H、ADP特别是ATP能抑制MPTP。在缺血中,ATP和ADP降解成核苷和底物,因此,对MPTP的抑制也消失了,缺血和其他的伤害性刺激可以通过VDAC减少核苷酸的交换,导致MPT,进而造成细胞死亡。因此,过多的核苷酸可以减少VDAC传导,导致OMM,甚至细胞死亡。
(二)谷氨酸盐
大部分谷氨酸盐是TCA循环中α-酮戊二酸谷氨酸中谷氨酸脱氢酶的代谢产物,形成于线粒体内,然后通过VDAC穿过线粒体外膜运输到胞浆。VDAC上有谷氨酸盐结合位点,L-谷氨酸盐通过导致VDAC在关闭和开放状态之间摆动,减少Ca 2+转运,Ca 2+内流的减少进而抑制MPTP的开放,消除线粒体肿胀,也减少cyto C的释放。因此,谷氨酸盐通过VDAC,减少线粒体Ca 2+内流,保护细胞免遭死亡。
(三)微管蛋白
研究发现微管蛋白通过VDAC结合到线粒体。在重组的平面磷脂膜中,微管蛋白二聚体可以关闭VDAC通道。在离体的脑线粒体中,微管蛋白减少线粒体外膜对腺苷酸的通透性,但在心肌细胞中通透性却增加 [11]。最近证实,解微丝药物鱼藤酮、秋水仙碱和噻氨酯哒唑增加游离微管蛋白,降低线粒体膜电位;相反的,微丝稳定药物紫杉醇减少游离微管蛋白,导致HepG2细胞(一种肝癌细胞)的线粒体超级化 [12]。因此,游离的微管蛋白能减低VDAC传导,最终导致OMMP和细胞死亡。
(四)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线粒体产生的ROS与细胞死亡有关,Yuan等 [13]发现增加ROS的含量使细胞死亡增加,同时也发现VDAC过表达,但具体机制不明。有研究表明与VDAC有关 [14]。线粒体产生ROS诱导cyto C释放,可以被VDAC阻断药或抗VDAC抗体抑制。ROS导致心磷脂过氧化,使cyto C从线粒体内膜心磷脂中释放,然而,cyto C的机制以及VDAC在释放中的作用仍然未知。众所周知,Cyto C太大不能透过单体的VDAC,可能的解释是VDAC寡聚化形成大的通道 [15],或者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损伤了膜的功能,改变了VDAC的性质,导致OMMP。
(五)18kDa转位蛋白
TSPO(18kDa translocator protein,TSPO)表达于线粒体外膜,介导胆固醇进入线粒体合成类固醇。TSPO与VDAC的相互作用,可能改变VDAC的性质。在神经退行性病变和癌症模型中,TSPO参与ROS的产生,促进VDAC的激活,从而能诱导线粒体介导的凋亡 [16]。而且,电子显微镜发现大量的TSPO分布在VDAC通道周围,潜在的增加了VDAC附近的ROS浓度,因此,18kDa的TSPO可能通过产生ROS来改变VDAC传导,导致OMP。
(六)己糖激酶
糖酵解酶(hexokinase,HK)分为HK-Ⅰ和HK-Ⅱ,其N末端有21个氨基酸序列,形成一个疏水的α螺旋,这是与VDAC结合的关键部位。离体实验和在体研究都表明HK-Ⅰ和HK-Ⅱ通过与VDAC相互作用来对抗线粒体介导的凋亡 [17]。实验证实当HK-Ⅱ与离体线粒体结合,或在Hela细胞中过表达时,HK-Ⅱ能抑制Bax从线粒体转位和cyto C的释放。Majewski等 [18]认为线粒体HK可以抑制cyto C释放和凋亡,且在Bax-Bak缺乏的细胞中也出现了相同的抑制效应,提示HK可能通过VDAC起作用。在VDAC重组的平面膜上观察到HK-Ⅰ直接诱导VDAC关闭,而加入HK反应产物G-6-P后将HK从VDAC中释放,使VDAC重新开放。这些学者认为HK-Ⅰ诱导VDAC关闭,从而抑制MPTP开放。突变学研究发现VDAC1主要的残基如谷氨酸、65天冬氨酸77和赖氨酸73是HK-Ⅰ发挥抗凋亡机制所必需的,而谷氨酸202、188,虽然对结合不是至关重要的,但可以稳定HK-Ⅰ与VDAC的相互作用而抗凋亡。
五、结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研究VDAC在细胞死亡中的作用,虽然其在线粒体外膜通透性改变和诱导细胞死亡的作用已被肯定,但具体机制仍不明了。VDAC本身不能诱导凋亡,其孔的直径没有大到可以通过促凋亡蛋白。而能明确的是胞浆介质对VDAC的调节,导致OMP,细胞死亡。因此,有必要对VDAC及其与调节因子相互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使VDAC成为防止或加速细胞死亡的新靶点。
(戴琼艳 张露 赵琳 段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