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作业治疗发展简史

作业治疗学虽然是一门新兴学科,但其治疗价值却历史悠久,目前已成为康复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并呈现发展壮大的趋势。

一、史 前 期

在人类文明史的早期,人们对劳动、锻炼、玩耍的强身健体作用就有所认识,对这三方面的活动及其与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所了解。

(一)锻炼

公元前5世纪,Caelius aureliu提出在疾病恢复期应注意锻炼,包括散步、阅读、掷铁饼等。
古波斯人也认识到了锻炼对强身健体的益处。约公元前1000年,为了能由强壮体魄的人组建军队,他们开设系统的身体训练课程,从6岁起开始训练,直到成年,结果确实训练出身强力壮的战士。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及其后人Galen把患者在运动场锻炼作为疾病康复的一种手段。罗马人Asclepiades用按摩、水疗和体操等方法改善健康状况。
公元前2600年,我们的先人就懂得了疾病是由于机体不活动所致,利用“功夫”这一连续医疗体操来延年益寿。

(二)娱乐

公元前2000年的古埃及人与公元前420年的希腊人描述了娱乐治疗患者的方法,其证据是在埃及、巴比伦的考古中,发现存在玩具、绘画、雕刻等用于治疗的遗迹;古埃及人的石刻碑文上存在拔河比赛、华丽舞蹈、乐器演奏、小孩玩玩具等描绘。
公元前100年,罗马人Asclepiades主张采用休闲与娱乐的方法,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活动治疗。

(三)劳动

公元前3400年,埃及的贵族们,提倡从事诸如挖沟、砌砖、游泳等室外劳动,不过懒散的一天。他们也热爱大自然,从事一些园艺活动身体,到处绿树成荫,荫下池塘,鱼虾肥壮;人们悠闲自得地享受着生活的快乐。
古希伯来文字记载了劳动对身心健康产生的有益影响。希腊人也认识到了劳动的价值。苏格拉底说:“人应自愿劳动,不要放弃爱好与欢乐;否则就会影响身体生长,心灵亦会枯竭。”

二、萌芽期

作业治疗,起源于欧洲,发展于美国,是启蒙时代精神疾病道德疗法(又称精神疗法)的成果。他们每个人必有其独特之处,有其独特价值,都需要有规律的作业活动。该思想的基础源于那个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及政治态度,源于人性论和理性治疗精神障碍的理论。
18世纪以前,人们把精神病人视为“狂人”、“魔鬼”,对其进行非人性的虐待。Philippe Pinel博士,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学者、哲学家,他对精神病院内存在的非人道主义强烈不满,于1792年将医院中50名精神病人从锁链中释放出来,并尝试着用身体训练和手工活动代替锁链,取得较好效果。患者开始关心以前的爱好,回归工作,而恢复勤劳和耐力是恢复的最好兆头。其观点在欧洲和美洲被逐步认可。可以说,18、19世纪初期的作业活动,主要起源于争取对精神病患者的人道主义权利和治疗的探索中。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还有William Tuke、Johann Reil、Thoms Scattergood、Thomas Eddy、Rufus Wymann、Aramiah Brigham、Thoms Kikbride等。早期作业治疗曾有许多不同的名称,例如:道德疗法、精神疗法、工作疗法、功能疗法等,美国医生William Rush Dunton最早将其命名为occupation therapy,1914年被George Edward Batron修改为occupational therapy,这一名称被广泛接受,一直沿用至今。

三、确立期

本期始于20世纪初,以美国“国立作业治疗促进学会”成立为标志。1917年Batron约见Tracy秘书、Dunton、Batron夫人、Slagle、Johnson、Kidner六人,成立该学会。Batron任首任主席。1922年该会更名为“美国作业治疗协会”,并沿用至今。
Batron是一名建筑师,他本人感染了结核,后来又患了左侧偏瘫。在长期的恢复中,他发现作业活动可以帮助他克服抑郁情绪,使他学会了力所能及的园艺活动和一些工作。因此,他成为作业治疗的热心倡导者。
Meyer被称为“作业治疗之父”,他是最早认可作业治疗价值,并推动作业治疗向专业化发展的精神病学专家。他指出:“整个人体形成了一种节奏。仅仅我们的心脏有节奏地跳动还不够,还存在着许多我们必须与之相应的节奏:昼—夜,睡—醒,饥饿—满足,最重要的四点:工作、娱乐、休息和睡眠。”
Tracy是波士顿Adams Nervine医院的护士,她率先为其学生讲授“残疾人作业”的课程。同时发现作业对卧床有着积极作用。她在教学时强调,患者的作业目标是改善其健康状态,而不是创造完美的工艺品。因此,Tracy被公认为“最早的作业治疗师”。
Dunton认为护士是从事作业治疗的最佳人选。1918年,他强烈建议在军队医院中雇用作业治疗工作者。他为早期的作业治疗提出了许多有益的理念。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这门新兴学科的发展,战前作业主要用于精神疾病。战后则更注重身体功能障碍或残疾者的治疗,这一时期《作业治疗杂志》出版,治疗范围扩大,作业教育开始实施。
到了1930年,作业治疗已成为一门广为人知的学科,建起了有一定活力的专业组织,对疾病、损伤、医疗保健的贡献逐渐得到承认。
20世纪50年代,执业助理作业治疗师的出现和发展,是本学科发展的重要一步,也体现了本专业发展的复杂性,以及需要不同层次治疗人员的必要性。
1954年,国际残疾人康复协会为促进各国康复事业的发展,推动并建立了“世界作业治疗师联合会”,共有10个创始国参加。1959年,世界作业治疗师联合会加入世界卫生组织。

四、成熟期

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技术的进步、疾病谱的变化,康复的诸多问题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作业治疗的对象逐步转向心肺疾患、脑卒中、外伤、类风湿、先天畸形等慢性病患者;各种作业治疗技术也在趋于成熟;治疗重点也从关注患者疾病有关的缺陷转变为追求获得与发挥患者最大个人能力;服务模式也逐步开始从医院走向社区,并积极参与防止残疾的发生和健康的维护。
20世纪90年代的作业治疗,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关注职业伦理。伦理道德的困境成了作业治疗师面临的普遍问题。医疗保健资源应该怎样分配,患者的意愿是否应该超出专业人员的意识,作业治疗人员怎样才能知道采用的治疗方法对具体患者是否最有效。1984年,美国作业治疗学会发表了题为“作业治疗伦理准则”的文章;1988年美国专业治疗杂志设了一期专刊,讨论各种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生活质量”日益成为作业治疗的明确目标。即使是生命的终末期也要让患者活的有尊严,这已经是医疗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本专业的学者们,开始通过治疗师的决定研究临床推理过程。能够应用理论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选择治疗方法解决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五、发展期

进入21世纪,是作业治疗的复兴时代。正如Nelson DL预言的那样“作业治疗将在21世纪繁荣兴旺”。在“作业框架内统一理论和实践”已达成共识,作业治疗参与并影响慢性疾病或残疾人的健康和功能逐渐成为主流。作业治疗师也将进一步关注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问题,继续保持对老年问题的关注,关于环境、社会文化、娱乐、休闲等方面的研究也会有所增加。
作业治疗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发展迅速,在作业治疗的基础理论、作业的分析和选择、新的治疗性作业的理论和计划的开拓、作业治疗的纵向分科以及作业治疗在保健和康复中的应用等方面,都有了显著进展,已成为康复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循证实践”,在21世纪的作业治疗中研究越来越广泛。正如Holm MS在2000年Slagle论坛所述:“新千年我们的使命——循证实践”。
我国古代早已有应用作业治疗治疗疾病的记载。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一些精神病院、疗养院、综合医院的体疗室,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作业治疗,如陶艺、编织、园艺、游戏、娱乐等活动。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现代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兴起,作业治疗逐渐在我国得以发展。近年来,许多医院建立了作业治疗科(室),专业人员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已有长足发展。但目前无论是从业人员的数量、学科教育状况,还是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差距。所以,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脚踏实地,务实创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作业治疗,是国内作业治疗工作者的当务之急。